();
夏粮收获后,庄稼人原本进入一段相对消闲时期。
今年的庄稼人却不同往年,已经见到可喜收获的庄稼人根本舍不得闲下来,大部分人继续忙头脚乱整日往自家责任田里跑,瞅瞅看哪块儿庄稼地里又长出了草?刚收获后的麦茬地里套种的葵花或黄豆,是不是又该上锄了?有几户人家,趁刚下过一场透雨的时机,套上牛犋把收获后的几块儿夏田耕翻,想趁土地墒情好时赶种一茬秋白菜……
真应验了“柴上垛,不肯坐;财到手,捂一捂。”
王援朝家更是没消闲一说。
一个春夏,家里一边盖房,一边营务责任田,一家人不停歇家里地里忙活儿。也许是好心情的缘故,一直又操心血又劳身子的王存祥老人竟能一路坚持下来,没发生大毛病。就令全家人感天谢地了。
现逢地里活计不过当紧,孩子们便劝父亲歇息歇息身子,不要太劳累。剩下营生我们来做,您老指拨着就行了。
王援朝已经从中考落榜的苦闷心态中走出来,在家人的支持下抱定复读之准备。但必须利用假期当中,尽量帮着家里多做点活儿。“盖房三年忙”!别说田地里做不完的活儿,现就家里院外要整拾的活儿都够忙到开学。
于是,打发二弟到绥东县姨家,把她家春季才买回的一匹草马,连同小胶车一齐借回来。
趁人家牲口空闲档,和二弟三弟从地里拉回好多土,想把院子往高垫一层。
因春季拆掉旧房盖新房,旧房原来墙上用的草坯全部就地捣碎垫了新房基础。新房基础加高,把原来的院面显出低洼,得从外面拉回土来垫高一些,免得出院水流不出院外。足足二亩大的敞口院,普遍垫高一尺,得从外面拉回不少土。要光靠人工往回拉,非把人累趴下不可。于是不得不张这个口,向人家借牲口使唤。
他们还拟定在刚盖好的东粮房内砌几个粮仓,存放至今堆放敞口屋内的二大堆粮食。还有十几亩秋粮收成下来,至少好几千斤糜黍杂粮都得有个存放处。
不事先考虑完成这些事,等秋收开始,就顾不上忙乱这些家务活儿。秋凉后外面的敞口屋不能再睡人,总不能继续把粮食堆在一间甚遮拦没有的敞口屋。即使贼人不偷,入冬后撒野牲口能不进来糟蹋?
好在这些活儿用不着找人帮忙,也不用花钱去做。
不用花钱雇人,不用开口求人的活儿,都不难办。
现在,素清也放假了,兄妹三四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这点小事都能自己张罗。
一个假期,王援朝带领弟弟妹妹,一边忙乱着新房建成后的扫尾工程,一边忙责任田十几亩大秋作物后期田间管理农活儿。大家齐心协力,没有怨言,为创造未来美好生活共同努力。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来都是这样!
假期中间,林老师放假回村住过一个假期,听说王援朝没考上高中,很惊诧。等了解过原因,难免惋惜。
这天,林老师主动来援朝家,看援朝正灰头土脸,一手拿着一把泥压,另一只手操一把栈泥,正和妹妹二弟在东粮房内垒砌粮仓。
见林老师进来,援朝赶忙停下手里的活儿,把泥压递给二弟,在泥堆旁一只水桶里洗过手,顺便在裤子上擦了擦,把林老师迎进他们住的敞口屋,让林老师坐床上,讪笑着说:“林……林老师,坐……不好意思,……就这……这条件……”
说话竟有点结巴。也许是因为在漂亮的林老师面前,自个儿满身泥巴模样,拘谨自嘲所致。
见他困窘模样,林老师尽量显出很随便的表情,一**坐在那张不很干净的床上,笑着说:“王援朝,还真变成个有模有样的庄稼人了!怎?真想这样一辈子在农村待下去。”
“又能怎?这不!这次连高中都没考上。”
站在一旁的王援朝有心给林老师找缸子倒口水,可全家唯一一只喝水缸现在还浮在泥堆旁另一只凉水桶里。大夏天,庄稼人哪有喝开水习惯?劳动得口渴了,冷水瓮边操起瓢灌一大气冷水完事。现在客人来了,总不能也让客人喝凉水吧!正不知所措,见林老师问,随口无奈地回答。
——这回,竟没结巴。
“回答得挺轻松,真有你的。别人铺开身子准备复习考试,你倒好,却和学校请了假,忙头脚乱忙起家务事来了。这不是主次颠倒,是什么?”
看来,林老师有些气愤加激动,有责怪,甚至质问的意思。
“我能怎?总不能不管不顾多病的父亲,年幼的弟弟妹妹,只顾自个儿学习。作为一个家中长子,我不为二老分担责任,谁为?……”
不知是委屈,还是因为激动,两眼充满委屈的泪水。
这时,素清把浮在凉水桶内的一只水缸拿出来,回西小屋洗了洗,并从暖瓶里倒出一缸开水,递给林老师:“林老师,来,喝水……”
“谢谢!”
从素清手里接过水缸,林老师并没喝。看着眼前充满泪水的王援朝,四周环顾一下这个家,由不得滋生出一种同情。觉得方才口气重了点。立马换一种口气问王援朝:“事情已经这样,天底下没卖后悔药的。你准备下一步怎么走?”
“考不上就不上呗!反正,咱村和我同届的十几名同学,现在只有银表一个人还在上学,其他人都早回来种地了。我总算读完初中,比起其他同学,知足了。”
这一届学生,林老师教过两年。谁好谁孬,心里明白。她不想因为家庭拖累耽误一棵好苗子,所以,今天来的目的是要说服动员他一定坚持复读一年。便不想再绕弯子,直截了当鼓励说:“援朝,凭你的天资,考上高中肯定没问题。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开学后去复读一年,只要中途不再耽搁,考个高中不成问题。迈好这一步,再读二年高中,考大学,也不是没有可能。”
还和他分析目前国家的形势:“‘**’十年,延误了多少年发展机遇。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拨乱反正,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我们国家要在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靠大量人才。没有文化,没有知识,迟早会被社会淘汰……”
王援朝还是第一次聆听如此深奥的理论。
望着林老师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听得都快出了神。
林老师好像比前几年在村里当老师时白净许多,略胖却更显得风韵成熟,一说话带笑,脸上一对酒窝显得和蔼亲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过去,高奇凭一种大无畏的勇气和热火朝天的热情,想成就自己的事业,最终还不是失败了。看人家孟嘉禾,始终坚持学习不放松,恢复高考第一年就考上大学。现在你却把目光放在眼前这个小家,最终能有多大出息?”
林老师半个下午的“谈话”,更坚定了王援朝继续复读之决心。
九月份开学后,王援朝来到只几凹学校,找到原来班主任吕老师,把自己的想法对老师说出,老师很高兴,拍拍他的肩膀鼓励说:“这就好,这就好!放假前,我就让你妹捎话给你。”
“是,她早回去跟我说了。只是家里今年又是盖房,又要种地,实在忙得没办法。让您失望。”
“过去的已经过去。这些天我还思忖,不知素清给你说没说。开学后你再不来,我真还要登门去请……”
“谢谢吕老师,谢谢!谢谢!”
援朝都有些受宠若惊。自己一个半大孩子,何德何能,为什么有这么多老师关心、关注?一下子激动得两眼充满泪花。从父母、弟妹,到林老师、吕老师……
自己再不用心努力,怎能对得起这么多亲人、老师和同学?
吕老师告诉王援朝,今年继续担任新升初三(10)、(11)两个班的语文,并兼任(10)班班主任。让援朝进他所带的初三(10班)。
吕老师是宝丰中学“**”前“老三届”初中毕业生,算起来和满囤渠村强人加能人的高奇等是校友,被后人誉为“共和国长子”的一代人。回乡后开始在自己所在的一间房村办小学当社办老师,一干十几个年头。一直是挣生产队工分,每月七块社办教师补助的一名社办老师。
王援朝在只几凹中学读到升初二时,吕老师才从一间房小学抽调到公社所在地只几凹中学担任初二(8)、(9)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并兼初二(8)班,也就是援朝所在班的班主任。
吕老师初中毕业,不愧为宝丰中学毕业的“老三届”。再有一丝不苟的严谨教学态度,在只几凹学校,是全体师生公认的好老师。自从吕老师担任他们班语文老师,他的语文成绩直线提升。
这一年,妹妹素清也升入初三年级,分在另一个班。倒是段富贵、郝月明和援朝同一个班。听说援朝又来上学,且同一个班,把两个家伙儿高兴得几乎蹦起来。
吕老师让援朝继续担任班长职务,他死活不应承。不是不给老班主任面子,也不是没这个能力,是怕因此耽误下功课。
他只敢有抓紧分分秒秒,一直谋心复习功课的心思,再不敢赌这场输赢。因为他赌不起,更输不起。
理所当然,现在他成了满囤渠村在只几凹中学读书的所有男女同学的真正领头人。看下面一组数据,可以证明这一事实。
现在满囤渠村在只几凹学校就读初三的包括王援朝、段富贵、郝月明、王素清、段玉翠共五人,段富贵、郝月明和王援朝虽属同一年出生,可王援朝一直是和比他们大两岁的是同学。至于素清和段玉翠,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都属小字辈。
至于刚升入初一(包括初二)的同学,王援朝更是当小孩看。
——无论年龄、资历、学习成绩,可谓真正意义上的“老大”。
更主要是,这支走读跑校生队伍,规模比过去小了不少。
有的因为吃不下每日二趟,来回二十多里路跑校劳顿之苦,或中途退学回家,或干脆小学毕业就未升学;有的是,家长看到土地下放,想让家里多个劳力以增加收入,硬把初中还未毕业的娃娃从学校拽回来。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娃娃,有几个自信有孟嘉禾、林枚之才华?与其到最后还是个考不上,倒不如及早回来地里劳动现实。
唉!一个人是一个人的想法,一家是一家的活法……
到目前,原来和王援朝同一届的十几名同学,除了现在在宝丰中学读高中的银表外,其他同学都已经,或开始走向社会。满亮虽然坚持到初中毕业,这次同样没考上高中,前些天在地里王援朝碰见他,他说不准备再复读。秀梅前一年开始在村办小学接替林老师,当了一名社办老师,现在还暂先继续当着。可最近听说村办学校要撤掉高小,恢复原来一个复式班建制。自然要裁掉一名老师,她最终能不能继续当老师,就看当公社书记的姐夫给不给出力。
其他早回去的同学,他们(她们)或在田地里种地;或在只几凹轮窑做苦力。
其中一名叫林燕燕的女同学,据说已经嫁了人,还生了孩子。
说起林燕燕同学,论长相美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魇之愁,娇袭一身病态;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说起话来,柔声嫩气,笑而齿不露;微蹙眉,一副病态中的西施美,活脱脱一个文人笔下的林妹妹。
刚好赶上十年“**”结束,中国传统文化解禁期,学校组织同学们看过一场电影《红楼梦》后,同学们便不约而同喊起林燕燕叫“林妹妹”。
这位妩媚动人的“林妹妹”,没等念完初二,中途辍学回家。
过不多久,听她同村的同学说,她亲姨给“林妹妹”在绥西县城说了对象,嫁的是市民户。出嫁时,林燕燕刚交十七虚岁。听说女婿,大她整整十岁。
王援朝听说后,竟脱口出了一句脏话:“市民户什么时候都高人一等。一朵鲜花,让这些王八犊子摘去,糟蹋了……”
一个暑假,王援朝已经把考虑到的,时下能做的活计都提前安顿妥帖,一致谋心准备在秋季开学轻装上阵,继续复读。眼下家里的生活安排,除了钱依旧不宽裕,至少吃喝上,从此不用再惆怅。
小麦收成下来,按照年初与生产队签订的粮油购销合同,全家六口人上缴够五百多斤的小麦公粮。按照时下国家的粮食收购价格,加上补贴加价,每斤小麦二角四分钱,粮库直接兑了现。
这也是原大队书记高奇的功劳。七六年大灾之年,满囤渠生产队照样给国家上缴公粮不误,上级奖励,给满囤渠生产队免了三年的农业税。
家里有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第一次,一百多元现金收入。父亲要他到只几凹供销社给他和妹妹每人扯几尺布回来,让母亲给他们各做一身新衣裳。
念书人不能没一件像样衣裳,他原来的一身“见人服”,早在这半年多劳动中磨损得见不得人。
说起来真还丢过人。原来上学时穿的一身衣服,一直没下身子穿到现在。每天家里地里,泥里水里不停地干重活儿,已经补了又补,好多处已经不含针脚。一次,穿着这身破旧衣服在一条路边割草,恰好路过只几凹学校一起念书时同桌的二名女同学。躲避不及,他硬着头皮和她们站在路边拉了一会儿话。无意间,忽然发现自个儿裤裆处,不知什么时候开了个小破洞,竟露出几分羞耻。立马羞得脸烧到脖颈子,忙借故蹲下并夹紧双膝,生怕二名女同学发现私密羞耻。直到二位女同学待过一会儿后离开很久,他才敢站起来。——始终不敢肯定,女同桌发没发现自己的丢人相!
他给自己选择一种耐磨蹭的厚帆布做了一条裤子,一种涤卡布做了件学生服;给妹妹素清买的是花格市布做的一身衣裤,并买了一双塑料底单边鞋,总共花了二十三元。剩下几十元要交回给父亲,父亲硬要他保管这笔钱,并要他今后当起这个家。他便把钱藏在柜底下一个小铁盒内。
一家人生活开始步入正常运行轨迹。每天按部就班,该上学的时间去上学。下学后,天色还早就出地里给猪掏一筐猪菜。星期天,主动地帮着家里干干农活儿。
家里地里的活儿,在父亲指拨带领下,援越、**兄弟两主打军。经过这半年多锻炼,渐入俗套,开始找见干活儿的门头脚道。已经四十多岁的母亲,主要做些家务活儿,必要时田地里做个帮衬。——除非在地里活儿路特别忙时,一般不让母亲到田间去。素清同样一边上着学,抽空帮着母亲做好家里做饭喂猪等闲杂家务。
王援朝不敢再过多去考虑家里事务,怕因此分散心思。明年若再考不上高中,可真是“无颜再见江东父老”。
他给自己制定出复习目标和主要任务,复习重点放在初三后半学期因请假落下内容,尤其是数学方面的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代入法”“提取公因式法”等内容,老觉得很陌生,理不出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自个儿有时也纳闷,怎会这样?是不是与那次被摔伤失忆有关联。
自从那次被同学董水河摔懵在地,产生突发失忆症,表面看没出现什么异常,所以没当回事。直至后来,慢慢发现开始对一些数学原理总是一种理解不透的感觉,又常常记不起过去学过的一些公式,更不会很好地利用公式来解题。
一直他没敢跟父母亲提及此事。有一次,数学祁老师问到他最近数学成绩为什么下降这么快,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这次复读后,勤往数学祁老师办公室跑,抓住一些难题,硬是打破砂锅问(纹)到底。——问为什么这样?怎么是这样?……想努力恢复到原先的解题水平。
经过几个月不耻请教,及祁老师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忽然茅塞顿开,开始变得思路清晰起来。终于把失忆之前学的知识原理和后来的公式法则联系一起,且能触类旁通地解答许多数学难题。
数学成绩迅速提高,带动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也出现较为明显进步。至于语文、**二科,不比理科系统性强,上半年虽然耽误过两个多月,对他影响不是很大。只要每天课堂上认真听好吕老师讲课就行。
随着社会形势迅速发生变化,必然影响到社会的每一条神经,每个微小细胞也跟着改变。
王援朝,目前满囤渠在只几凹学校跑校就读,为数不算很多的这个走读队伍的“龙头老大”,带领学弟学妹每天起早贪黑,往返十多公里坚持着。他们再不需要像过去那样,一漏开机会,就跑到生产队马料库房内偷装上半口袋马料,到只几凹村刘成秀开的麻糖坊换麻糖吃,或从生产队大山药窖内偷揣几颗土豆,拿去换海红子吃。
现在,家家户户每天开锅馒头、面条、焖面、烙饼,吃得都不稀罕了。再有眼下饲养大院,除过一些立着的房子和牲口棚圈,哪还有草料库与山药窖?
人,一旦解决了吃饭这一基本的生存问题,才会开始去追求新的更高目标。
更何况,我们的援朝,包括月明、富贵等,都是十六七岁即将**,再不会去干一些顽劣儿童才干的下三滥。
在王援朝带动下,月明、富贵,还有素清等,都开始把心思放在书本上。
又经过一年的复读,第二年中考,王援朝顺利考入宝丰中学。
而素清、富贵、月明、玉翠等,差录取线二三十分不等,均落榜回家。
落榜后,富贵没再复读,直接回家务农。月明初中毕业后,回家在庄稼地里干过几个月庄稼地活儿,当年冬天,随从崔木匠手里出徒的小马木匠师傅,去后河套当了木匠学徒。
几年后,学成木匠师傅的段月明,被后河套一位淳朴宽厚,大胆泼辣的女人“套”住,定居在老早就一年四季不缺腌猪肉吃的那块儿富庶之地。以后一直很少回来。
王素清,这次中考成绩在录取线下二十多分。家里人还想让她像大哥一样继续复读一年,明年再考。可她硬是不从。
坚持不准备再复读,理由是:“一个小村卜社的女孩儿,能读完初中,已经知足了。”
夏粮收获后,庄稼人原本进入一段相对消闲时期。
今年的庄稼人却不同往年,已经见到可喜收获的庄稼人根本舍不得闲下来,大部分人继续忙头脚乱整日往自家责任田里跑,瞅瞅看哪块儿庄稼地里又长出了草?刚收获后的麦茬地里套种的葵花或黄豆,是不是又该上锄了?有几户人家,趁刚下过一场透雨的时机,套上牛犋把收获后的几块儿夏田耕翻,想趁土地墒情好时赶种一茬秋白菜……
真应验了“柴上垛,不肯坐;财到手,捂一捂。”
王援朝家更是没消闲一说。
一个春夏,家里一边盖房,一边营务责任田,一家人不停歇家里地里忙活儿。也许是好心情的缘故,一直又操心血又劳身子的王存祥老人竟能一路坚持下来,没发生大毛病。就令全家人感天谢地了。
现逢地里活计不过当紧,孩子们便劝父亲歇息歇息身子,不要太劳累。剩下营生我们来做,您老指拨着就行了。
王援朝已经从中考落榜的苦闷心态中走出来,在家人的支持下抱定复读之准备。但必须利用假期当中,尽量帮着家里多做点活儿。“盖房三年忙”!别说田地里做不完的活儿,现就家里院外要整拾的活儿都够忙到开学。
于是,打发二弟到绥东县姨家,把她家春季才买回的一匹草马,连同小胶车一齐借回来。
趁人家牲口空闲档,和二弟三弟从地里拉回好多土,想把院子往高垫一层。
因春季拆掉旧房盖新房,旧房原来墙上用的草坯全部就地捣碎垫了新房基础。新房基础加高,把原来的院面显出低洼,得从外面拉回土来垫高一些,免得出院水流不出院外。足足二亩大的敞口院,普遍垫高一尺,得从外面拉回不少土。要光靠人工往回拉,非把人累趴下不可。于是不得不张这个口,向人家借牲口使唤。
他们还拟定在刚盖好的东粮房内砌几个粮仓,存放至今堆放敞口屋内的二大堆粮食。还有十几亩秋粮收成下来,至少好几千斤糜黍杂粮都得有个存放处。
不事先考虑完成这些事,等秋收开始,就顾不上忙乱这些家务活儿。秋凉后外面的敞口屋不能再睡人,总不能继续把粮食堆在一间甚遮拦没有的敞口屋。即使贼人不偷,入冬后撒野牲口能不进来糟蹋?
好在这些活儿用不着找人帮忙,也不用花钱去做。
不用花钱雇人,不用开口求人的活儿,都不难办。
现在,素清也放假了,兄妹三四个十几岁的半大小子,这点小事都能自己张罗。
一个假期,王援朝带领弟弟妹妹,一边忙乱着新房建成后的扫尾工程,一边忙责任田十几亩大秋作物后期田间管理农活儿。大家齐心协力,没有怨言,为创造未来美好生活共同努力。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从来都是这样!
假期中间,林老师放假回村住过一个假期,听说王援朝没考上高中,很惊诧。等了解过原因,难免惋惜。
这天,林老师主动来援朝家,看援朝正灰头土脸,一手拿着一把泥压,另一只手操一把栈泥,正和妹妹二弟在东粮房内垒砌粮仓。
见林老师进来,援朝赶忙停下手里的活儿,把泥压递给二弟,在泥堆旁一只水桶里洗过手,顺便在裤子上擦了擦,把林老师迎进他们住的敞口屋,让林老师坐床上,讪笑着说:“林……林老师,坐……不好意思,……就这……这条件……”
说话竟有点结巴。也许是因为在漂亮的林老师面前,自个儿满身泥巴模样,拘谨自嘲所致。
见他困窘模样,林老师尽量显出很随便的表情,一**坐在那张不很干净的床上,笑着说:“王援朝,还真变成个有模有样的庄稼人了!怎?真想这样一辈子在农村待下去。”
“又能怎?这不!这次连高中都没考上。”
站在一旁的王援朝有心给林老师找缸子倒口水,可全家唯一一只喝水缸现在还浮在泥堆旁另一只凉水桶里。大夏天,庄稼人哪有喝开水习惯?劳动得口渴了,冷水瓮边操起瓢灌一大气冷水完事。现在客人来了,总不能也让客人喝凉水吧!正不知所措,见林老师问,随口无奈地回答。
——这回,竟没结巴。
“回答得挺轻松,真有你的。别人铺开身子准备复习考试,你倒好,却和学校请了假,忙头脚乱忙起家务事来了。这不是主次颠倒,是什么?”
看来,林老师有些气愤加激动,有责怪,甚至质问的意思。
“我能怎?总不能不管不顾多病的父亲,年幼的弟弟妹妹,只顾自个儿学习。作为一个家中长子,我不为二老分担责任,谁为?……”
不知是委屈,还是因为激动,两眼充满委屈的泪水。
这时,素清把浮在凉水桶内的一只水缸拿出来,回西小屋洗了洗,并从暖瓶里倒出一缸开水,递给林老师:“林老师,来,喝水……”
“谢谢!”
从素清手里接过水缸,林老师并没喝。看着眼前充满泪水的王援朝,四周环顾一下这个家,由不得滋生出一种同情。觉得方才口气重了点。立马换一种口气问王援朝:“事情已经这样,天底下没卖后悔药的。你准备下一步怎么走?”
“考不上就不上呗!反正,咱村和我同届的十几名同学,现在只有银表一个人还在上学,其他人都早回来种地了。我总算读完初中,比起其他同学,知足了。”
这一届学生,林老师教过两年。谁好谁孬,心里明白。她不想因为家庭拖累耽误一棵好苗子,所以,今天来的目的是要说服动员他一定坚持复读一年。便不想再绕弯子,直截了当鼓励说:“援朝,凭你的天资,考上高中肯定没问题。要相信自己的实力,开学后去复读一年,只要中途不再耽搁,考个高中不成问题。迈好这一步,再读二年高中,考大学,也不是没有可能。”
还和他分析目前国家的形势:“‘**’十年,延误了多少年发展机遇。现在,全国上下都在拨乱反正,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我们国家要在二十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靠大量人才。没有文化,没有知识,迟早会被社会淘汰……”
王援朝还是第一次聆听如此深奥的理论。
望着林老师一双漂亮的大眼睛,听得都快出了神。
林老师好像比前几年在村里当老师时白净许多,略胖却更显得风韵成熟,一说话带笑,脸上一对酒窝显得和蔼亲切。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过去,高奇凭一种大无畏的勇气和热火朝天的热情,想成就自己的事业,最终还不是失败了。看人家孟嘉禾,始终坚持学习不放松,恢复高考第一年就考上大学。现在你却把目光放在眼前这个小家,最终能有多大出息?”
林老师半个下午的“谈话”,更坚定了王援朝继续复读之决心。
九月份开学后,王援朝来到只几凹学校,找到原来班主任吕老师,把自己的想法对老师说出,老师很高兴,拍拍他的肩膀鼓励说:“这就好,这就好!放假前,我就让你妹捎话给你。”
“是,她早回去跟我说了。只是家里今年又是盖房,又要种地,实在忙得没办法。让您失望。”
“过去的已经过去。这些天我还思忖,不知素清给你说没说。开学后你再不来,我真还要登门去请……”
“谢谢吕老师,谢谢!谢谢!”
援朝都有些受宠若惊。自己一个半大孩子,何德何能,为什么有这么多老师关心、关注?一下子激动得两眼充满泪花。从父母、弟妹,到林老师、吕老师……
自己再不用心努力,怎能对得起这么多亲人、老师和同学?
吕老师告诉王援朝,今年继续担任新升初三(10)、(11)两个班的语文,并兼任(10)班班主任。让援朝进他所带的初三(10班)。
吕老师是宝丰中学“**”前“老三届”初中毕业生,算起来和满囤渠村强人加能人的高奇等是校友,被后人誉为“共和国长子”的一代人。回乡后开始在自己所在的一间房村办小学当社办老师,一干十几个年头。一直是挣生产队工分,每月七块社办教师补助的一名社办老师。
王援朝在只几凹中学读到升初二时,吕老师才从一间房小学抽调到公社所在地只几凹中学担任初二(8)、(9)两个班的语文老师,并兼初二(8)班,也就是援朝所在班的班主任。
吕老师初中毕业,不愧为宝丰中学毕业的“老三届”。再有一丝不苟的严谨教学态度,在只几凹学校,是全体师生公认的好老师。自从吕老师担任他们班语文老师,他的语文成绩直线提升。
这一年,妹妹素清也升入初三年级,分在另一个班。倒是段富贵、郝月明和援朝同一个班。听说援朝又来上学,且同一个班,把两个家伙儿高兴得几乎蹦起来。
吕老师让援朝继续担任班长职务,他死活不应承。不是不给老班主任面子,也不是没这个能力,是怕因此耽误下功课。
他只敢有抓紧分分秒秒,一直谋心复习功课的心思,再不敢赌这场输赢。因为他赌不起,更输不起。
理所当然,现在他成了满囤渠村在只几凹中学读书的所有男女同学的真正领头人。看下面一组数据,可以证明这一事实。
现在满囤渠村在只几凹学校就读初三的包括王援朝、段富贵、郝月明、王素清、段玉翠共五人,段富贵、郝月明和王援朝虽属同一年出生,可王援朝一直是和比他们大两岁的是同学。至于素清和段玉翠,无论是年龄,还是资历,都属小字辈。
至于刚升入初一(包括初二)的同学,王援朝更是当小孩看。
——无论年龄、资历、学习成绩,可谓真正意义上的“老大”。
更主要是,这支走读跑校生队伍,规模比过去小了不少。
有的因为吃不下每日二趟,来回二十多里路跑校劳顿之苦,或中途退学回家,或干脆小学毕业就未升学;有的是,家长看到土地下放,想让家里多个劳力以增加收入,硬把初中还未毕业的娃娃从学校拽回来。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娃娃,有几个自信有孟嘉禾、林枚之才华?与其到最后还是个考不上,倒不如及早回来地里劳动现实。
唉!一个人是一个人的想法,一家是一家的活法……
到目前,原来和王援朝同一届的十几名同学,除了现在在宝丰中学读高中的银表外,其他同学都已经,或开始走向社会。满亮虽然坚持到初中毕业,这次同样没考上高中,前些天在地里王援朝碰见他,他说不准备再复读。秀梅前一年开始在村办小学接替林老师,当了一名社办老师,现在还暂先继续当着。可最近听说村办学校要撤掉高小,恢复原来一个复式班建制。自然要裁掉一名老师,她最终能不能继续当老师,就看当公社书记的姐夫给不给出力。
其他早回去的同学,他们(她们)或在田地里种地;或在只几凹轮窑做苦力。
其中一名叫林燕燕的女同学,据说已经嫁了人,还生了孩子。
说起林燕燕同学,论长相美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魇之愁,娇袭一身病态;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说起话来,柔声嫩气,笑而齿不露;微蹙眉,一副病态中的西施美,活脱脱一个文人笔下的林妹妹。
刚好赶上十年“**”结束,中国传统文化解禁期,学校组织同学们看过一场电影《红楼梦》后,同学们便不约而同喊起林燕燕叫“林妹妹”。
这位妩媚动人的“林妹妹”,没等念完初二,中途辍学回家。
过不多久,听她同村的同学说,她亲姨给“林妹妹”在绥西县城说了对象,嫁的是市民户。出嫁时,林燕燕刚交十七虚岁。听说女婿,大她整整十岁。
王援朝听说后,竟脱口出了一句脏话:“市民户什么时候都高人一等。一朵鲜花,让这些王八犊子摘去,糟蹋了……”
一个暑假,王援朝已经把考虑到的,时下能做的活计都提前安顿妥帖,一致谋心准备在秋季开学轻装上阵,继续复读。眼下家里的生活安排,除了钱依旧不宽裕,至少吃喝上,从此不用再惆怅。
小麦收成下来,按照年初与生产队签订的粮油购销合同,全家六口人上缴够五百多斤的小麦公粮。按照时下国家的粮食收购价格,加上补贴加价,每斤小麦二角四分钱,粮库直接兑了现。
这也是原大队书记高奇的功劳。七六年大灾之年,满囤渠生产队照样给国家上缴公粮不误,上级奖励,给满囤渠生产队免了三年的农业税。
家里有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第一次,一百多元现金收入。父亲要他到只几凹供销社给他和妹妹每人扯几尺布回来,让母亲给他们各做一身新衣裳。
念书人不能没一件像样衣裳,他原来的一身“见人服”,早在这半年多劳动中磨损得见不得人。
说起来真还丢过人。原来上学时穿的一身衣服,一直没下身子穿到现在。每天家里地里,泥里水里不停地干重活儿,已经补了又补,好多处已经不含针脚。一次,穿着这身破旧衣服在一条路边割草,恰好路过只几凹学校一起念书时同桌的二名女同学。躲避不及,他硬着头皮和她们站在路边拉了一会儿话。无意间,忽然发现自个儿裤裆处,不知什么时候开了个小破洞,竟露出几分羞耻。立马羞得脸烧到脖颈子,忙借故蹲下并夹紧双膝,生怕二名女同学发现私密羞耻。直到二位女同学待过一会儿后离开很久,他才敢站起来。——始终不敢肯定,女同桌发没发现自己的丢人相!
他给自己选择一种耐磨蹭的厚帆布做了一条裤子,一种涤卡布做了件学生服;给妹妹素清买的是花格市布做的一身衣裤,并买了一双塑料底单边鞋,总共花了二十三元。剩下几十元要交回给父亲,父亲硬要他保管这笔钱,并要他今后当起这个家。他便把钱藏在柜底下一个小铁盒内。
一家人生活开始步入正常运行轨迹。每天按部就班,该上学的时间去上学。下学后,天色还早就出地里给猪掏一筐猪菜。星期天,主动地帮着家里干干农活儿。
家里地里的活儿,在父亲指拨带领下,援越、**兄弟两主打军。经过这半年多锻炼,渐入俗套,开始找见干活儿的门头脚道。已经四十多岁的母亲,主要做些家务活儿,必要时田地里做个帮衬。——除非在地里活儿路特别忙时,一般不让母亲到田间去。素清同样一边上着学,抽空帮着母亲做好家里做饭喂猪等闲杂家务。
王援朝不敢再过多去考虑家里事务,怕因此分散心思。明年若再考不上高中,可真是“无颜再见江东父老”。
他给自己制定出复习目标和主要任务,复习重点放在初三后半学期因请假落下内容,尤其是数学方面的因式分解。“十字相乘法”“代入法”“提取公因式法”等内容,老觉得很陌生,理不出一个正确的解题思路。自个儿有时也纳闷,怎会这样?是不是与那次被摔伤失忆有关联。
自从那次被同学董水河摔懵在地,产生突发失忆症,表面看没出现什么异常,所以没当回事。直至后来,慢慢发现开始对一些数学原理总是一种理解不透的感觉,又常常记不起过去学过的一些公式,更不会很好地利用公式来解题。
一直他没敢跟父母亲提及此事。有一次,数学祁老师问到他最近数学成绩为什么下降这么快,他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这次复读后,勤往数学祁老师办公室跑,抓住一些难题,硬是打破砂锅问(纹)到底。——问为什么这样?怎么是这样?……想努力恢复到原先的解题水平。
经过几个月不耻请教,及祁老师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忽然茅塞顿开,开始变得思路清晰起来。终于把失忆之前学的知识原理和后来的公式法则联系一起,且能触类旁通地解答许多数学难题。
数学成绩迅速提高,带动其他学科如物理、化学,也出现较为明显进步。至于语文、**二科,不比理科系统性强,上半年虽然耽误过两个多月,对他影响不是很大。只要每天课堂上认真听好吕老师讲课就行。
随着社会形势迅速发生变化,必然影响到社会的每一条神经,每个微小细胞也跟着改变。
王援朝,目前满囤渠在只几凹学校跑校就读,为数不算很多的这个走读队伍的“龙头老大”,带领学弟学妹每天起早贪黑,往返十多公里坚持着。他们再不需要像过去那样,一漏开机会,就跑到生产队马料库房内偷装上半口袋马料,到只几凹村刘成秀开的麻糖坊换麻糖吃,或从生产队大山药窖内偷揣几颗土豆,拿去换海红子吃。
现在,家家户户每天开锅馒头、面条、焖面、烙饼,吃得都不稀罕了。再有眼下饲养大院,除过一些立着的房子和牲口棚圈,哪还有草料库与山药窖?
人,一旦解决了吃饭这一基本的生存问题,才会开始去追求新的更高目标。
更何况,我们的援朝,包括月明、富贵等,都是十六七岁即将**,再不会去干一些顽劣儿童才干的下三滥。
在王援朝带动下,月明、富贵,还有素清等,都开始把心思放在书本上。
又经过一年的复读,第二年中考,王援朝顺利考入宝丰中学。
而素清、富贵、月明、玉翠等,差录取线二三十分不等,均落榜回家。
落榜后,富贵没再复读,直接回家务农。月明初中毕业后,回家在庄稼地里干过几个月庄稼地活儿,当年冬天,随从崔木匠手里出徒的小马木匠师傅,去后河套当了木匠学徒。
几年后,学成木匠师傅的段月明,被后河套一位淳朴宽厚,大胆泼辣的女人“套”住,定居在老早就一年四季不缺腌猪肉吃的那块儿富庶之地。以后一直很少回来。
王素清,这次中考成绩在录取线下二十多分。家里人还想让她像大哥一样继续复读一年,明年再考。可她硬是不从。
坚持不准备再复读,理由是:“一个小村卜社的女孩儿,能读完初中,已经知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