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卧龙岗剧透三国 第五章:当阳推演,沙盘初演拒曹策

小说:我在卧龙岗剧透三国 作者:老僧伏枥 更新时间:2025-11-11 09:54:24 源网站:2k小说网
  ();

  “当阳之败,关键在于两点。”

  诸葛彦手持一根细竹枝,指着沙盘上的当阳地区。

  “其一,刘备携民渡江,日行不过十余里,行军迟缓,给了曹操追击的时间。

  “其二,曹操派遣五千虎豹骑,一日一夜奔袭三百里,速度极快,打了刘备一个措手不及。”

  诸葛亮看着沙盘,眉头紧锁:“携民渡江,乃玄德公仁德之举,若劝他弃民而走,恐伤其根本。但若不弃,当阳之败在所难免。”

  黄月英在一旁补充道:“可让百姓分批撤离,派遣精兵护送,主力部队则轻装前进,抢占江陵。江陵有刘表囤积的粮草军械,若能据守,尚可与曹操一战。”

  诸葛彦点头:“婶娘所言极是。历史上,刘备虽败,但赵云于长坂坡七进七出,救回甘夫人及刘禅;

  “张飞据水断桥,吓退曹军,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但折损的兵马、粮草,却是无法弥补的损失。”

  “赵云、张飞……”诸葛亮喃喃道,“此二人皆是万人敌,若能善用,当可减少损失。”

  “不仅如此,”诸葛彦继续道,“我们还需提前联络关羽,让他率领水军沿汉水南下,接应刘备主力。

  “同时,派使者前往江夏,联络刘琦,让他出兵相助。如此,三路兵马汇合,或可与曹操在江陵形成对峙。”

  黄月英看着沙盘,提出疑问:“曹操势大,即便汇合三路兵马,恐也难以抵挡。赤壁之战虽能取胜,但那是后话。当阳这一关,必须安然度过。”

  诸葛亮沉吟片刻,道:“可在当阳设下埋伏。利用当地地形,延缓虎豹骑的追击速度。再派遣一支偏师,袭扰曹军后方,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叔父此计可行。”诸葛彦赞同道,“当阳附近多山林,若能提前伐木设障,再以弓箭手埋伏,定能给虎豹骑造成一定伤亡。只是虎豹骑乃曹操精锐,冲击力极强,埋伏需谨慎,不可恋战。”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反复推演。

  从百姓的安置、粮草的运输,到军队的部署、将领的调配,每一个细节都仔细斟酌。

  黄月英心思细腻,提出许多后勤保障方面的问题;

  诸葛亮则从战略全局出发,规划大的方向;

  诸葛彦则凭借历史记忆,指出关键节点和潜在风险。

  “若按此计行事,当阳之败或可转为小胜,至少能保全主力,顺利抵达江陵。”

  诸葛亮看着沙盘上密密麻麻的标记,眼中露出一丝欣慰。

  这是他们三人首次合作推演战略,配合竟如此默契。

  “但这一切,都建立在刘备肯听叔父之言的基础上。”

  诸葛彦提醒道,“历史上,刘备虽对叔父言听计从,但在某些关乎仁德名声的问题上,未必会轻易妥协。”

  诸葛亮自信道:“我会以理说服他。玄德公虽重仁德,但也知轻重缓急。当阳之败关乎他的生死存亡,他不会不明智。”

  黄月英道:“夫君还需准备一份详细的计划书,将利弊得失一一列明,让玄德公一目了然。”

  “善。”诸葛亮点头,“彦儿,你将历史上曹操南下的具体时间、兵力部署,以及刘备当时的应对措施,再详细说一遍,我好据此制定计划书。”

  诸葛彦依言,将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的经过娓娓道来。

  从刘表病逝、刘琮降曹,到刘备南逃、当阳惨败,再到赤壁之战、三足鼎立,每一个时间节点、人物事件,都尽可能详细地描述。

  诸葛亮和黄月英一边听,一边在纸上记录,时而插话询问细节。

  书房内,只有诸葛彦的讲述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将三人的身影拉得很长。

  当诸葛彦讲完赤壁之战后,诸葛亮长叹一声:“若非彦儿一梦千年,我等竟不知未来竟如此波澜壮阔,又如此充满遗憾。”

  黄月英也道:“曹操虽为汉贼,但其军事才能确实不凡。赤壁之战若非周瑜、黄盖用火攻之计,胜负尚未可知。”

  “周瑜……”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历史上,他与周瑜联手抗曹,却也因荆州归属问题产生嫌隙。

  若能提前化解这些矛盾,是否能避免后来的吴蜀交恶?

  “叔父,周瑜英年早逝,若能与他保持良好关系,对我们日后发展极为有利。”

  诸葛彦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但荆州问题,终究是个隐患。历史上,关羽失荆州,正是因为与东吴关系破裂。”

  “荆州……”诸葛亮看着沙盘上的荆州版图,陷入了沉思。

  这是一块战略要地,也是吴蜀矛盾的焦点。

  如何在保全荆州的同时,又不与东吴交恶?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人再次将目光投向沙盘,开始讨论荆州的归属与防守策略。

  夜色渐浓,茅庐内的烛火却越烧越旺,照亮了他们改变历史的决心。

  距离诸葛彦预言的刘备三顾茅庐之日,越来越近。

  隆中草庐内,气氛也日渐紧张。

  诸葛亮、诸葛彦、黄月英三人分工合作,为出山做着最后的准备。

  诸葛亮负责完善《隆中对》的战略规划,结合诸葛彦提供的历史信息,对其中关于荆州、益州的夺取策略,以及与东吴的关系处理,都做了更为细致的调整。

  他深知,这将是他说服刘备的关键。

  黄月英则利用娘家的关系,暗中联络荆州的一些名士和将领。

  她父亲黄承彦在荆州颇有声望,通过他的引荐,黄月英接触到了不少对曹操不满、有意投奔刘备的人才,并将他们的信息一一记录,准备日后推荐给诸葛亮。

  诸葛彦则负责整理历史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风险。

  他将建安十三年到建安二十四年之间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能力、结局,都详细地写在纸上,交给诸葛亮参考。

  其中,关于庞统、法正、马谡等人的记载,尤为详细。

  “庞士元之才,不亚于我,若能早日将其招致麾下,益州之事可成。”诸葛亮看着纸上关于庞统的描述,赞叹道。

  “但庞统性情高傲,需以礼相待,方可使其归心。”诸葛彦提醒道,“历史上,他随刘备入蜀,不幸中箭身亡,实为可惜。若能提前预警,或可保全其性命。”

  三人正讨论间,门外传来敲门声。

  “先生,有客来访。”是茅庐的老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