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卧龙岗剧透三国 第四章:月英窃听,智计巧试天机秘

小说:我在卧龙岗剧透三国 作者:老僧伏枥 更新时间:2025-11-11 09:54:24 源网站:2k小说网
  ();

  诸葛彦终究只是一个少年郎,这被一打断,才发觉身体竟是有些困乏,不由地打了个呵欠。

  “不想一聊竟是一晚,来日方长,彦儿你且去卧房休息,筹谋一事,明日再来细说。”

  心疼的看着侄儿脸上疲倦的神色,诸葛亮这才发现因为自己太过好奇,竟已抓着少年诸葛彦聊了个通宵,这下连忙催促诸葛彦取休息。

  “叔父也早些休息,侄儿先告退。”

  诸葛彦一是确实扛不住疲倦,二来也觉得需要给诸葛亮留下更多思考的空间,当即便告辞。

  望着诸葛彦离去的背影,诸葛亮却依旧亢奋,陷入了久久的沉思之中。

  窗外天色渐明,寒风依旧,他却毫无倦意。

  正思忖间,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伴随着一股淡淡的脂粉香气。

  “夫君,彻夜未眠?”

  黄月英身着素色布裙,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羹走进来,声音轻柔。

  她才嫁与诸葛亮不久,二人正是你侬我侬的时候,昨夜一直在房中等候孔明回房,不想却第一次独守空房。

  诸葛亮回过神,见是新婚妻子,眼中闪过一丝暖意,点头道:“心中有事,难以安寝。”

  黄月英将粥羹放在案上,目光不经意间扫过诸葛亮微蹙的眉头,试探着问:“可是为昨日玄德公来访之事?”

  她昨夜见孔明久久未回,出来寻孔明,却不想意外听见了叔侄二人聊天的内容,害怕被孔明发现她偷听,才不舍地离去。

  心中的好奇,始终让他如猫挠一般痒痒。

  但此刻,她却不能直接挑明,只得继续装作试探的模样。

  诸葛亮端起粥羹,却未入口,沉吟道:“算是吧。彦儿昨日对我说了些匪夷所思之事。”

  他并未明说,毕竟一梦千年太过离奇,连他自己也是挣扎许久才肯相信。

  黄月英秀眉微挑,故作好奇:“彦儿?他一个十六岁的孩子,能有什么匪夷所思的话?莫不是又读了什么杂记野史,在此妄言?”

  她心思缜密,却并不会直接将话给挑明。

  诸葛亮放下粥碗,看着妻子聪慧的眼眸,忽然心中一动。

  月英出身荆州士族,其父黄承彦与自己亦师亦友,她自幼饱读诗书,才智不输男子。

  若此事能得月英相助,日后行事或许更添助力。

  但转念一想,此事太过重大,若泄露出去,恐招来杀身之祸。

  “罢了,此事关乎重大,日后再与你细说。”诸葛亮终究还是决定暂时隐瞒。

  黄月英见他不肯明说,也不纠缠,转而道:“夫君既忧心国事,何不与妾身对弈一局,稍作歇息?”

  她知诸葛亮素来爱弈,想用棋局试探一二。

  诸葛亮点头应允。

  二人在书房摆开棋盘,黄月英执黑先行,落子沉稳。

  诸葛亮执白应对,心思却仍在诸葛彦所言的未来之上,棋路略显凝滞。

  “夫君今日棋力似有不逮。”

  黄月英落下关键一子,语气带着一丝调侃,“莫非心不在此?”

  她的棋子看似随意,却隐隐形成合围之势,正如她想套出真相的心思。

  诸葛亮猛然警醒,看着棋盘上的局势,暗赞月英棋艺精湛,同时也察觉到她似有试探之意。

  他抬眼看向妻子,见她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心中已然明了。

  昨夜书房谈话,她定是听到了什么。

  “月英,”诸葛亮放下棋子,神色变得严肃,“你昨夜,可是听到了我与彦儿的谈话?”

  黄月英心中一惊,面上却不动声色,坦然承认:“夫君与彦儿彻夜长谈,声音虽低,妾身隔墙隐约听到几句。一梦千年、三分归晋……不知是何意?”

  诸葛亮沉默片刻,既然已被识破,索性不再隐瞒。

  他起身走到窗边,确认四周无人,关上窗门,转身对黄月英道:“月英,此事关系到天下兴亡,你需立誓保密,否则……”

  “夫君放心!”黄月英不等他说完,便肃然起誓,“妾身若将今日所闻泄露一字,甘遭天打雷劈,不得善终!”

  诸葛亮见她神情坚定,这才将诸葛彦一梦千年之事,以及未来曹魏代汉、三分归晋、自己出师未捷身先死、后主刘禅投降等事,一一告知。

  黄月英听得目瞪口呆,脸色时而苍白,时而通红。

  她虽聪慧,却也从未想过世间竟有如此离奇之事。

  待听到诸葛亮最终病逝五丈原,她的眼眶已然泛红:“夫君,竟落得如此下场?”

  “这是‘历史’,”诸葛亮语气沉重,“但彦儿说,或许有转圜的余地。”

  黄月英擦干眼角泪水,眼中闪过一丝决绝:“既然妾身已知此事,便断无袖手旁观之理!夫君,彦儿既知未来,我们当提前谋划,定要改变这结局!”

  她的反应比诸葛亮预想的更为果决。

  诸葛亮心中甚慰,握住妻子的手:“有你相助,如虎添翼!”

  “那彦儿所说的当阳之败,是怎么回事?”黄月英立刻切入关键,“刘备南逃,狼狈不堪,此事若能避免,便可保得根基不失。”

  诸葛亮道:“彦儿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下,刘表病逝,刘琮降曹。刘备携百姓南逃,于当阳长坂坡被曹军追上,大败亏输,连妻儿都险些失散。”

  “携百姓南逃?”黄月英皱眉,“百姓虽重要,但行军打仗,岂能带数万百姓拖累?此乃取败之道!”

  “玄德公仁德,不忍弃百姓于不顾。”诸葛亮解释道。

  “仁德是美德,却不可因此葬送基业!”黄月英语气坚定,“若能提前预警,让刘备早做准备,或可避免此败。”

  诸葛亮点头:“我正有此意。待玄德公三顾茅庐,我便以此为首要之事,劝他早做打算。”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决心。

  窗外寒风依旧,书房内却因这惊天秘密,凝聚起一股改变历史的力量。

  三日后,隆中草庐。

  诸葛彦、诸葛亮、黄月英三人围坐于一张临时搭建的沙盘前。

  沙盘之上,是诸葛彦凭借记忆绘制的荆州地形图。

  虽不甚精确,却也大致标出了襄阳、樊城、新野、当阳、江陵等地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