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毅在远处大致望了望,估摸整个院子加起来,差不多就一个足球场大小。

  院里房屋建得密集紧凑,不像县衙那样留出大片空地。

  这种布局,潜入时倒容易藏身,可反过来,也更容易设岗布哨。

  简单“踩点”之后,掌柜的伸手指了指对面那条烟花巷,赔着笑提议:“罗公子,时间还早,要不……咱们去找点乐子?”

  “这个啊……”罗毅有点犹豫。

  说实在的,他确实挺想见识一下古代合法经营的青楼。

  心思很纯粹,就只是好奇。

  可今晚毕竟有正事要办,现在跑去似乎不太合适?

  掌柜的一看他这模样,脸上顿时露出那种“男人都懂”的暧昧笑容。

  也不再追问,主动在前引路,带着他往烟花巷走去。

  罗毅见状,也不再扭捏,迈步跟了上去。

  反正就只是见识一下。

  对,纯粹就是见识一下。

  掌柜的显然是这里的常客,一进巷子便熟门熟路地指指点点,给罗毅介绍起哪家的姑娘热情会来事,哪家价钱贵但环境好,哪家的姑娘还懂点诗画才艺。

  听他如数家珍地说着,罗毅的好奇心也被勾了起来,忍不住问道:“你们这儿……有没有那种花魁?”

  掌柜的瞥了罗毅一眼,脸上堆满讨好的笑。

  “我就说嘛,公子一看就不是张家村那帮泥腿子出身的人,他们哪懂什么花魁不花魁的……”

  他一边说着贬低村民的话,一边偷偷观察罗毅的脸色。

  见罗毅神情明显不悦,赶紧话锋一转:“公子您是不知道,咱们阳谷县毕竟是小地方,真正的花魁是不会来这儿的。”

  “不过小地方也有小地方的好。这儿的姑娘不摆架子,不像那什么李师师那样高高在上。”

  “只要您愿意花钱,就能亲近佳人,总比那些看得见摸不着的强,您说是不是?”

  掌柜的这番话,要是被那些自命清高的读书人听见,准得嫌他满身铜臭、说话粗俗。

  不过罗毅可不是那类书呆子,听了反倒觉得挺有道理。

  要说那些名妓花魁,真能只卖艺不卖身的,古往今来又有几个?

  这儿的青楼楚馆,确实像掌柜说的那样,热情得让人招架不住。

  两人一路走过,耳边全是“客官进来坐呀”“官人快来玩嘛”之类的娇声软语。

  尤其如今天气渐渐热了,门口揽客的姑娘们穿得也是一个比一个清凉。

  大多是一件抹胸搭层薄纱,胸前那白花花的一片半露在外,随着她们的动作轻轻晃动,看得人眼花缭乱。

  不过罗毅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现代网络上,什么样的美女他没见识过?

  这些迎客的姑娘在他眼里,只觉得新鲜有趣,要说动心那还真谈不上。

  毕竟在网上看多了绝色佳人,他的眼光早就被养刁了。

  来到宋朝这么久,能入他眼的,至今也就两个人:一个是柔福公主赵嬛嬛,另一个是飞羽寨的二当家,“玉面飞鸢”田宇青。

  赵嬛嬛倒也罢了,毕竟是皇家贵女。

  历朝历代的皇帝,哪个不是挑最美的女人入宫?

  大宋朝传到这一代已经九世,一代代基因改良下来,想不美都难。

  这可不是瞎说,有史料为证。

  宋徽宗赵佶光儿子就有三十二个,女儿三十四个,这六十六个儿女,几乎个个相貌出众,不是俊男就是美女。

  除了赵嬛嬛,田宇青也让罗毅眼前一亮。

  虽然她脸上总蒙着纱巾,至今罗毅也没见过她全貌,但仅凭露出的那半张脸,加上修长匀称的身段,已经让他心里打了个高分。

  更何况她还是个武功高强的绿林豪杰,身上那股英气与侠气并存的气质,又为她加了不少分。

  沿着这条烟花巷走了一路,罗毅始终提不起进去的兴致。

  好几次,掌柜的被揽客的姑娘撩拨得心痒,想往里钻,却见罗毅面无表情地推开拦路的姑娘,继续往前走。

  没一会儿,巷子就走到了头。

  掌柜的一脸郁闷,忍不住抱怨:“罗公子,您这眼光也太高了吧?”

  罗毅懒得理他,只瞥了他一眼,“你自己进去玩吧,我走了,不用跟着。”

  说完,一转身就拐进了一条黑漆漆的小巷。

  掌柜的张了张嘴,想跟上去,又不敢。

  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随便找了家青楼钻了进去。

  罗毅临走时那一眼,让他觉得自己心底那点小算盘仿佛全被看穿了。

  那是在警告他吗?

  还是说,其实是一句忠告?

  掌柜的想不明白。

  他不过是个普通商人,只想安安稳稳过自己的小日子,一点也不想掺和那些乱七八糟的麻烦事。

  只盼今晚过去,阳谷县能真的太平下来。

  ......

  罗毅在小巷里边走边绕,没过多久,就摸到了王团练使的家附近。

  听掌柜的说,这位团练使名叫王滨,是西北人。

  好像还是西军出身,从小兵一路靠着军功升到了都头的位置。

  本来他在西军待得好好的,后来不知得罪了哪路神仙,被排挤了出来,最后落到这阳谷县,当了个团练使。

  团练使到底是个什么官呢?

  早在唐朝就有这个官职,全名叫“团练守捉使”,简称团练使。

  那时候,团练使管着一州甚至十几州的军事,权力差不多能和刺史平起平坐,只不过不碰钱粮财政。

  到了宋朝初期,朝廷怕藩镇割据重演,团练使就慢慢变成了虚职,成了一些高级将领的荣誉头衔,大多数只是挂个名,并不真的上任。

  再后来,这个官职又“活”了过来,变成专门负责训练民兵的实职。

  同样有大小之分,大的管一州民兵,小的管一县。

  王滨就是这阳谷县的团练使,手下管着四五百号民兵。

  他带的民兵和张家村那种可不一样,他们属于朝廷正规编制,打仗的时候主要负责押运粮草辎重。

  而且各州县的民兵团也是禁军挑人的地方,要是里面出了好苗子,就会被选拔进禁军。

  这会儿,王滨家里灯火通明,可整座宅子却静得出奇。

  罗毅这会儿正躲在远处一栋高楼的屋顶上,举着望远镜,悄悄观察王家大院里头的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