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毅发现王家的家人和仆人们个个神色慌张。
走起路来都轻手轻脚的,好像生怕弄出一点声音。
他们到底在怕什么?
罗毅心里直犯嘀咕。
刚才他跟掌柜的一起从王家门口经过时,就隐隐觉得不太对劲。
太静了。
这么大一座宅院,上上下下少说也有几十口人,却安静得像没人住似的。
要是大家都熄灯睡下了也就算了,可明明里头灯火通明啊。
正因为心里存了这个疑问,罗毅才婉拒了掌柜的邀请。
他非得看看这王家大院里头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此时,王家内宅的书房里,一位样貌清瘦儒雅的老者正坐在主位上,手里端着一杯清茶,慢悠悠地品着。
他对面坐着个高大魁梧的汉子,大约四十来岁,一脸胡茬,身穿黑色劲装。
这人往太师椅里一坐,简直像脸盆里塞了只石狮子,椅子都快被他压垮了。
可这会儿,这个威风凛凛的壮汉却愁容满面,一声接一声地叹气。
那儒雅老者听得实在不耐烦了,皱起眉头问道:“王团练使,你这是……酒瘾犯了吗?”
被称作王团练使的壮汉老脸一红,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
“汪知县,实在是这些天喝酒成了习惯,今天确实觉得浑身不自在,心里头痒痒。“
那位儒雅老者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和罗毅有过一面之缘的汪知县。
而坐在对面的王团练使,正是罗毅此行要找的人:阳谷县团练使王滨。
要是罗毅此刻能看到这两人坐在一间屋里,他立马就会反应过来——今天这出,根本就是专门给他设的局。
听了王滨的话,汪知县轻轻叹了口气:“唉,要是今天能逮住那个姓罗的,明天就能把咱们两家那两个不争气的小子给换回来了。”
“到时候,我把我窖藏的那十坛好酒全都给你送来。“
王滨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接着问道:“汪知县,下官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些金人非要那个姓罗的小子不可?还非得要活的?“
“这谁说得准呢?估计是那小子太过邪门吧。“
汪知县摇了摇头,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眼角不由自主地**了几下。
“上次他大闹县衙的时候,就不知道从哪儿弄出来个会冒浓烟的古怪玩意儿,还有那根让人又疼又麻的小棍子……“
“小棍子?“
王滨没见过罗毅本人,上次他带兵赶到县衙时,罗毅他们早就离开了。
这会儿听汪知县提起,他也来了兴趣。
汪知县叹着气说:“那棍子也就一尺来长,看着既不像金属也不像木头,可一碰到人身上就‘滋啦滋啦’响,又痛又麻。”
“上回我衙门里那些衙役,全是被他那根棍子给放倒的。”
“还有这么神奇的玩意儿?”
“还不止这个呢。”
汪知县接着说,“前几天金兵派人到我府上递话之后,我就派人去张家村打探消息。”
“结果我的人到了那儿,根本进不了村。后来还是我府里一个厨子,因为张家村有亲戚,才被放了进去。”
“你猜怎么着?那张村的人不但在操练民兵,还打算挖壕沟、修城墙……”
“修城墙?”
王滨听得直咂嘴,随即笑出声来,“就凭一个小村子也想修城墙?能用木头搭个寨子就算到头了吧!”
“不是木头的,是砖石砌的城墙。听说他们打算修一道长六里、高四丈的城墙。”
王滨当场大笑起来,“这绝对不可能!我在西军待过那么多年,修城筑堡是家常便饭,这方面我最清楚。”
“哪次修城墙不是征调几万民夫,花上半年工夫才能建起一座能挡骑兵的城池?”
汪知县叹了口气:“一开始我也觉得不可能,可后来我府上那个厨子又去了几趟张家村打探,发现他们正在用一种叫‘水泥’的东西修路。”
“那玩意儿看起来就像灰色的泥浆,往地上一铺,过一夜就变得跟石头一样硬,又结实又平整。他们正是打算用这东西来修城墙。”
“世上还有这种东西?”王滨的脸色都变了。
“这也是那个姓罗的小子搞出来的?”
“没错。”汪知县点点头。
“那姓罗的来历不明,可我府上厨子说,张家村的村民简直把他当活神仙供着,对他言听计从。”
王滨恍然大悟:“怪不得你要设计把他骗来县城。”
“要是我们直接派兵去抓人,恐怕整个张家村都会为了护着他跟我们拼命吧?”
“正是。之前那些金兵就在张家村吃了大亏,一百多人只逃出来二十几个。就我们手下这些酒囊饭袋,恐怕更讨不到好处。”
汪知县沉声道,“现在那姓罗的在张家村声望极高,我们绝不能打草惊蛇。”
“这次务必把他拿下,要是让他逃回去,他肯定不会放过我们。”
王滨郑重点头:“知县大人放心,下官已经让手下将士假扮成我府上的家丁仆役,其余人马都埋伏在隔壁几个院子里。”
“只要那姓罗的今晚真敢来,保管叫他有来无回。”
“但愿如此吧。”汪知县长叹一声。
“眼下我们那两个孩子,还不知道被关在什么地方。”
“要不是那个金人带来了我儿子亲手写的信,我差点就以为他已经被金人害了……”
“谁说不是呢。”王滨也是一脸感慨。
“这些日子,我也一直当他不在人世了,这才天天喝酒解愁……唉!”
说完,他也叹了口气,语气忽然犹豫起来。
“汪知县,要是那姓罗的小子真有那么大本事,我们把他交给金人,他们得了那些东西,岂不是对我大宋大大不利?”
“别的先不说,就光那个叫‘水泥’的东西,有了它,建一座城池恐怕连两天都用不上吧?”
汪知县应道:“王团练使担心的,本官也想过。”
“可眼下大宋已经快撑不住了,又没有水泥,金人都照样要南下。”
“说句难听的,要是能借这事和金人拉上关系,等他们打过来的时候,咱们说不定还能保住性命啊!”
        走起路来都轻手轻脚的,好像生怕弄出一点声音。
他们到底在怕什么?
罗毅心里直犯嘀咕。
刚才他跟掌柜的一起从王家门口经过时,就隐隐觉得不太对劲。
太静了。
这么大一座宅院,上上下下少说也有几十口人,却安静得像没人住似的。
要是大家都熄灯睡下了也就算了,可明明里头灯火通明啊。
正因为心里存了这个疑问,罗毅才婉拒了掌柜的邀请。
他非得看看这王家大院里头到底在搞什么名堂。
此时,王家内宅的书房里,一位样貌清瘦儒雅的老者正坐在主位上,手里端着一杯清茶,慢悠悠地品着。
他对面坐着个高大魁梧的汉子,大约四十来岁,一脸胡茬,身穿黑色劲装。
这人往太师椅里一坐,简直像脸盆里塞了只石狮子,椅子都快被他压垮了。
可这会儿,这个威风凛凛的壮汉却愁容满面,一声接一声地叹气。
那儒雅老者听得实在不耐烦了,皱起眉头问道:“王团练使,你这是……酒瘾犯了吗?”
被称作王团练使的壮汉老脸一红,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后脑勺。
“汪知县,实在是这些天喝酒成了习惯,今天确实觉得浑身不自在,心里头痒痒。“
那位儒雅老者不是别人,正是之前和罗毅有过一面之缘的汪知县。
而坐在对面的王团练使,正是罗毅此行要找的人:阳谷县团练使王滨。
要是罗毅此刻能看到这两人坐在一间屋里,他立马就会反应过来——今天这出,根本就是专门给他设的局。
听了王滨的话,汪知县轻轻叹了口气:“唉,要是今天能逮住那个姓罗的,明天就能把咱们两家那两个不争气的小子给换回来了。”
“到时候,我把我窖藏的那十坛好酒全都给你送来。“
王滨有气无力地应了一声,接着问道:“汪知县,下官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些金人非要那个姓罗的小子不可?还非得要活的?“
“这谁说得准呢?估计是那小子太过邪门吧。“
汪知县摇了摇头,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眼角不由自主地**了几下。
“上次他大闹县衙的时候,就不知道从哪儿弄出来个会冒浓烟的古怪玩意儿,还有那根让人又疼又麻的小棍子……“
“小棍子?“
王滨没见过罗毅本人,上次他带兵赶到县衙时,罗毅他们早就离开了。
这会儿听汪知县提起,他也来了兴趣。
汪知县叹着气说:“那棍子也就一尺来长,看着既不像金属也不像木头,可一碰到人身上就‘滋啦滋啦’响,又痛又麻。”
“上回我衙门里那些衙役,全是被他那根棍子给放倒的。”
“还有这么神奇的玩意儿?”
“还不止这个呢。”
汪知县接着说,“前几天金兵派人到我府上递话之后,我就派人去张家村打探消息。”
“结果我的人到了那儿,根本进不了村。后来还是我府里一个厨子,因为张家村有亲戚,才被放了进去。”
“你猜怎么着?那张村的人不但在操练民兵,还打算挖壕沟、修城墙……”
“修城墙?”
王滨听得直咂嘴,随即笑出声来,“就凭一个小村子也想修城墙?能用木头搭个寨子就算到头了吧!”
“不是木头的,是砖石砌的城墙。听说他们打算修一道长六里、高四丈的城墙。”
王滨当场大笑起来,“这绝对不可能!我在西军待过那么多年,修城筑堡是家常便饭,这方面我最清楚。”
“哪次修城墙不是征调几万民夫,花上半年工夫才能建起一座能挡骑兵的城池?”
汪知县叹了口气:“一开始我也觉得不可能,可后来我府上那个厨子又去了几趟张家村打探,发现他们正在用一种叫‘水泥’的东西修路。”
“那玩意儿看起来就像灰色的泥浆,往地上一铺,过一夜就变得跟石头一样硬,又结实又平整。他们正是打算用这东西来修城墙。”
“世上还有这种东西?”王滨的脸色都变了。
“这也是那个姓罗的小子搞出来的?”
“没错。”汪知县点点头。
“那姓罗的来历不明,可我府上厨子说,张家村的村民简直把他当活神仙供着,对他言听计从。”
王滨恍然大悟:“怪不得你要设计把他骗来县城。”
“要是我们直接派兵去抓人,恐怕整个张家村都会为了护着他跟我们拼命吧?”
“正是。之前那些金兵就在张家村吃了大亏,一百多人只逃出来二十几个。就我们手下这些酒囊饭袋,恐怕更讨不到好处。”
汪知县沉声道,“现在那姓罗的在张家村声望极高,我们绝不能打草惊蛇。”
“这次务必把他拿下,要是让他逃回去,他肯定不会放过我们。”
王滨郑重点头:“知县大人放心,下官已经让手下将士假扮成我府上的家丁仆役,其余人马都埋伏在隔壁几个院子里。”
“只要那姓罗的今晚真敢来,保管叫他有来无回。”
“但愿如此吧。”汪知县长叹一声。
“眼下我们那两个孩子,还不知道被关在什么地方。”
“要不是那个金人带来了我儿子亲手写的信,我差点就以为他已经被金人害了……”
“谁说不是呢。”王滨也是一脸感慨。
“这些日子,我也一直当他不在人世了,这才天天喝酒解愁……唉!”
说完,他也叹了口气,语气忽然犹豫起来。
“汪知县,要是那姓罗的小子真有那么大本事,我们把他交给金人,他们得了那些东西,岂不是对我大宋大大不利?”
“别的先不说,就光那个叫‘水泥’的东西,有了它,建一座城池恐怕连两天都用不上吧?”
汪知县应道:“王团练使担心的,本官也想过。”
“可眼下大宋已经快撑不住了,又没有水泥,金人都照样要南下。”
“说句难听的,要是能借这事和金人拉上关系,等他们打过来的时候,咱们说不定还能保住性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