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币是个好东西,重量轻,金额又大,方便携带,元朝仿造宋朝发现了交子,大明也发现了宝钞。”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为了巩固统治和发展经济,实行了货币统一的政策。”
“他采用了钞票、金银币和铁钱三种形式的货币流通,其中以钞票最为流行。”
大明之前,金银是流通的货币,因为数量多,到了大明,金银数量比较少,因为都被带走了,还有大部分成为了陪葬品。
因此、朱元璋建立大明以后,金银不再是流通货币,而是铜钱。
“元朝把权利都分散出去,各地都有蒙古贵族管辖,这些蒙古贵族在地方大肆敛财,而元朝廷却收不上税。”
“到了元朝中后期,由于战争频繁、财政紧张,导致元朝的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问题严重。”
“于是、元朝廷选择大量发行交子,采取了贬值政策,降低货币的含金量,增发大量钞票和铁钱,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物价飞涨。”
“这是非常错误的决策,元朝的交子已经失去了信誉度,元朝廷也失去了信誉度。”
“比如一万两的交子,只能兑换五千两白银,甚至更少。”
“等到了元朝末期,市面上还出现了假交子,更是加剧了货币的崩塌,在百姓眼里,交子跟普通纸张没有两样。”
“毫不客气的说,元朝没钱就印交子,是促使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朱雄英说的这些都是事实。
而且、元朝从一开始就犯了致命的错误,他们还是以草原上的习俗,大家一起分果果的方式来治理天下。
草原上的蒙古人,都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大部落管理中小部落,中小部落管理小部落。
大家是一体但又是独立的。
如果忽必烈不把地方的**和经济权利分给蒙古贵族,元朝廷就不会收不上来税。
有钱的元朝廷也就不会缺钱的时候就印交子了。
元朝一开始的致命错误,其实跟大明朱元璋的宗室供养规格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大明不是因为宗室而收不上税,但庞大的宗室供养支出,是拖垮大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朱雄英暗道,自己爷爷和忽必烈那个老家伙,都是一个时代的枭雄,是不是惺惺相惜,这才都搞出了致命的决策。
朱元璋此时神情严肃,心里一阵后怕,如果自己真的随意印宝钞,到时候宝钞贬值,等过个百年,是不是就跟元朝的时候一样,宝钞跟废纸一样?
他想想都害怕,若是那样的话,最终苦的还是百姓,无数百姓会因此家破人亡。
朱雄英也没继续多说,金融货币这方面,他前世虽然看过不少书籍,但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现在随便提议的话,只要出现一点差池,都是毁灭性的灾难。
还是得慢慢来,要把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考虑进去。
边上的李景隆眼珠儿转动起来,他觉得应该自己表现的时候了:“舅姥爷、我家有钱,我可以把家里的钱全都拿出来。”
朱元璋欣慰的看着李景隆,这孩子实在是要得,识大体,不像其他人,只想着进不想着出。
“九江啊、就算你把全部家当都拿出来,也是远远不够的。”
“再说了、咱怎么能要你家的钱,这是国事,如果朝廷缺钱都找你们要的话,成什么样子了。”
“除非是真的到了亡国的生死关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咱欢迎所有人一起出钱出力。”
朱雄英也笑着说道:“爷爷说的对,国事并不是儿戏,有问题就要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四拆东墙补西墙。”
“一个国家想要经久不衰,就是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
“再说了、朝廷每年发那么多俸禄养那么多人,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还不如把钱拿去养猪。”
“至少养猪还有肉吃。”
朱元璋赞许的点点头,不愧是自己大孙,这格局,李景隆你丫的什么档次,能跟咱大孙比吗?
朱元璋在心里盘算起来,这次空印案,涉及的官员绝对不少,想必抄家能抄出不少钱。
即便现钱被转移走了,田地房产这些是跑不掉的。
如果把这些资产出售,应该就够建立粮站了。
不行。
朱元璋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朝廷处处要用钱,建立粮站没有那么迫切。
梳理河道,加固河堤,修建水利工程才是最紧迫的。
而这一项项工程,都耗资巨大,即便抄家所得,也远远不够。
朱雄英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于是说道:“爷爷、孙儿有赚钱的办法。”
“啥?”朱元璋微微一愣:“你是想把制作香皂的方法交给咱吗?”
朱雄英摇摇头:“制作香皂的方法就不必了,再说了、这又不是必需品。”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才是百姓生活所需。”
朱雄英想了想,扭头对蒋瓛说道:“蒋叔、你帮我去弄一些盐矿回来,石炭也拉几车回来,还有黄泥。”
蒋瓛下意识的看向朱元璋和马皇后,心说我的小祖宗哎,你就当着洪武爷和马皇后的面叫我蒋叔,我可承受不起。
他现在心里慌得一批,生怕朱元璋摘了他的脑袋。
朱元璋见蒋瓛还杵着不动,呵斥道:“咱大孙交代的你没听到吗?还不赶快去做。”
“属下这就去。”
回过神来的蒋瓛,赶紧离开,他的后背都已经湿了,心里很是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同时、心里也很开心,皇长孙真随和,蒋叔蒋叔的叫,真好听。
等蒋瓛离开后,朱元璋好奇的看着朱雄英:“大孙、你要盐矿干嘛?那玩意有毒,又不能吃。”
至于石碳,朱元璋倒是没多想,这玩意早就使用了,如今的冶炼厂,窑厂都是用的石炭,石炭也就是后世叫的煤炭。
不过、石炭还没有民用,因为有毒,会死人。
现在百姓用的要么是柴禾,要么是木炭。
也正是因此,柴禾和木炭的价格才如此昂贵。
“爷爷、孙儿知道盐矿有毒,但孙儿有办法让盐矿没毒,而且、孙儿提存的盐,雪白细腻,比如今最好的精盐还要好。”
“什么!能用盐矿制作没毒的细盐!而且比现在的精盐还要好!”
马皇后和朱元璋他们都被震惊到了。
古代一直缺盐,哪怕大明有几大盐场,但盐还是供不应求,很多百姓都吃不起盐。
如果毒盐矿制作的盐没毒,这将是造福百姓,利国利民的大事。
        “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期间,为了巩固统治和发展经济,实行了货币统一的政策。”
“他采用了钞票、金银币和铁钱三种形式的货币流通,其中以钞票最为流行。”
大明之前,金银是流通的货币,因为数量多,到了大明,金银数量比较少,因为都被带走了,还有大部分成为了陪葬品。
因此、朱元璋建立大明以后,金银不再是流通货币,而是铜钱。
“元朝把权利都分散出去,各地都有蒙古贵族管辖,这些蒙古贵族在地方大肆敛财,而元朝廷却收不上税。”
“到了元朝中后期,由于战争频繁、财政紧张,导致元朝的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问题严重。”
“于是、元朝廷选择大量发行交子,采取了贬值政策,降低货币的含金量,增发大量钞票和铁钱,导致通货膨胀加剧,物价飞涨。”
“这是非常错误的决策,元朝的交子已经失去了信誉度,元朝廷也失去了信誉度。”
“比如一万两的交子,只能兑换五千两白银,甚至更少。”
“等到了元朝末期,市面上还出现了假交子,更是加剧了货币的崩塌,在百姓眼里,交子跟普通纸张没有两样。”
“毫不客气的说,元朝没钱就印交子,是促使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朱雄英说的这些都是事实。
而且、元朝从一开始就犯了致命的错误,他们还是以草原上的习俗,大家一起分果果的方式来治理天下。
草原上的蒙古人,都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大部落管理中小部落,中小部落管理小部落。
大家是一体但又是独立的。
如果忽必烈不把地方的**和经济权利分给蒙古贵族,元朝廷就不会收不上来税。
有钱的元朝廷也就不会缺钱的时候就印交子了。
元朝一开始的致命错误,其实跟大明朱元璋的宗室供养规格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然大明不是因为宗室而收不上税,但庞大的宗室供养支出,是拖垮大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朱雄英暗道,自己爷爷和忽必烈那个老家伙,都是一个时代的枭雄,是不是惺惺相惜,这才都搞出了致命的决策。
朱元璋此时神情严肃,心里一阵后怕,如果自己真的随意印宝钞,到时候宝钞贬值,等过个百年,是不是就跟元朝的时候一样,宝钞跟废纸一样?
他想想都害怕,若是那样的话,最终苦的还是百姓,无数百姓会因此家破人亡。
朱雄英也没继续多说,金融货币这方面,他前世虽然看过不少书籍,但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现在随便提议的话,只要出现一点差池,都是毁灭性的灾难。
还是得慢慢来,要把所有可能发生的问题都考虑进去。
边上的李景隆眼珠儿转动起来,他觉得应该自己表现的时候了:“舅姥爷、我家有钱,我可以把家里的钱全都拿出来。”
朱元璋欣慰的看着李景隆,这孩子实在是要得,识大体,不像其他人,只想着进不想着出。
“九江啊、就算你把全部家当都拿出来,也是远远不够的。”
“再说了、咱怎么能要你家的钱,这是国事,如果朝廷缺钱都找你们要的话,成什么样子了。”
“除非是真的到了亡国的生死关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咱欢迎所有人一起出钱出力。”
朱雄英也笑着说道:“爷爷说的对,国事并不是儿戏,有问题就要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四拆东墙补西墙。”
“一个国家想要经久不衰,就是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
“再说了、朝廷每年发那么多俸禄养那么多人,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的话,还不如把钱拿去养猪。”
“至少养猪还有肉吃。”
朱元璋赞许的点点头,不愧是自己大孙,这格局,李景隆你丫的什么档次,能跟咱大孙比吗?
朱元璋在心里盘算起来,这次空印案,涉及的官员绝对不少,想必抄家能抄出不少钱。
即便现钱被转移走了,田地房产这些是跑不掉的。
如果把这些资产出售,应该就够建立粮站了。
不行。
朱元璋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现在朝廷处处要用钱,建立粮站没有那么迫切。
梳理河道,加固河堤,修建水利工程才是最紧迫的。
而这一项项工程,都耗资巨大,即便抄家所得,也远远不够。
朱雄英看出了朱元璋的心思,于是说道:“爷爷、孙儿有赚钱的办法。”
“啥?”朱元璋微微一愣:“你是想把制作香皂的方法交给咱吗?”
朱雄英摇摇头:“制作香皂的方法就不必了,再说了、这又不是必需品。”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才是百姓生活所需。”
朱雄英想了想,扭头对蒋瓛说道:“蒋叔、你帮我去弄一些盐矿回来,石炭也拉几车回来,还有黄泥。”
蒋瓛下意识的看向朱元璋和马皇后,心说我的小祖宗哎,你就当着洪武爷和马皇后的面叫我蒋叔,我可承受不起。
他现在心里慌得一批,生怕朱元璋摘了他的脑袋。
朱元璋见蒋瓛还杵着不动,呵斥道:“咱大孙交代的你没听到吗?还不赶快去做。”
“属下这就去。”
回过神来的蒋瓛,赶紧离开,他的后背都已经湿了,心里很是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同时、心里也很开心,皇长孙真随和,蒋叔蒋叔的叫,真好听。
等蒋瓛离开后,朱元璋好奇的看着朱雄英:“大孙、你要盐矿干嘛?那玩意有毒,又不能吃。”
至于石碳,朱元璋倒是没多想,这玩意早就使用了,如今的冶炼厂,窑厂都是用的石炭,石炭也就是后世叫的煤炭。
不过、石炭还没有民用,因为有毒,会死人。
现在百姓用的要么是柴禾,要么是木炭。
也正是因此,柴禾和木炭的价格才如此昂贵。
“爷爷、孙儿知道盐矿有毒,但孙儿有办法让盐矿没毒,而且、孙儿提存的盐,雪白细腻,比如今最好的精盐还要好。”
“什么!能用盐矿制作没毒的细盐!而且比现在的精盐还要好!”
马皇后和朱元璋他们都被震惊到了。
古代一直缺盐,哪怕大明有几大盐场,但盐还是供不应求,很多百姓都吃不起盐。
如果毒盐矿制作的盐没毒,这将是造福百姓,利国利民的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