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皇长孙:老朱家的团宠 第134章 戴思恭举荐人才

小说:大明皇长孙:老朱家的团宠 作者:小白不怕 更新时间:2025-10-31 02:44:25 源网站:2k小说网
  戴思恭回应道:“其中一人姓楼名英,字全善,浙江萧山人氏。”

  “其曾祖楼文隽为名医,楼英自幼聪颖,读书甚多,尤善医理、易理、研习《内经》及其后历代著名医家著作。”

  “楼英医术益精,医理更明。”

  一旁的朱雄英瞬间想起来楼英是何许人也,戴思恭推荐楼英,绝对不是因为是亲戚朋友,而是因为楼英医术高超。

  历史记载,过几年之后,楼英被召入京成为太医,他年老辞官回去后,其所著《医学纲目》四十卷,简明扼要,提纲携颂,亦颇有创见。

  另有《参同契药物火候论释》,《仙岩心法》,《阴阳秘诀》。

  他所著作的《医学纲目》,是李时珍编撰医药巨著《本草纲目》的重要参考资。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楼英的《医学纲目》,未来也不一定会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朱元璋点点头示意戴思恭继续。”

  “还有一人姓刘名纯,字宗厚,刘纯自幼随父橘泉及冯庭干学医,别看他今年才二十岁,其医术与我已经相差无几了。”

  一旁的朱雄英一愣,好家伙!居然是刘纯。

  朱雄英之所以会震惊,因为刘纯的号特别牛逼,叫做养正增老人。

  之所以被叫做养正增老人,因为这家伙养生有道,享年126岁。

  刘纯祖父辈在元时为名门望族,后家道衰落,他从医后笃志苦学,勤于临诊,著述颇丰。

  主要有撰有《医经小学》六卷(1388 )、《玉机微义》五十卷(1396 )、《杂病治例》一卷(1408 )及《伤寒治例》一卷(著作年代不详)、《成化咸宁景厚家学》。

  此外刘纯尚撰有《太素脉诀》及《寿亲养老补遗》若干卷。

  刘纯医术精湛,著作渊博被誉之为“神方妙术”。

  朱雄英暗暗咂舌,他没想到,才二十岁的刘纯医术虽然还比不上未来,但已经极为难得了,让戴思恭如此推崇。

  朱元璋朝毛骧点点头,这才开口说道:“行、咱会让人去把他俩请来,你们一定要把治疗蛟蛕的药丸研究出来。”

  朱元璋对此事很急切,他说着顿了顿,继续说道:“咱给你们定一个小目标,等人到齐后,半个月要把药丸研究出来。”

  我**!!!

  戴思恭的嘴角不停的抽搐,额头直冒冷汗,这样的小目标他不想要啊。

  但他不敢反驳,朱元璋不是在跟他商量,而是在命令他。

  “老爷放心,我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戴思恭咬了咬牙,最终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现在不答应就是死,他已经想好了,这几天多准备一些大补药,他熬夜研究药丸身体肯定吃不消。

  既然熬夜身体吃不消,那么就补,补到流鼻血都不怕。

  朱雄英这时开口说道:“戴爷爷、你发现一个问题没?”

  “啥问题?”戴思恭疑惑道,他脑子里回忆着刚才的对话,觉得没有出什么错啊。

  朱雄英继续说道:“你看啊,楼英和刘纯都出自医学世家,戴爷爷你好像也是吧?”

  戴思恭下意识的点点头:“没错啊,我祖辈也是学医的,算是家学流传。”

  朱雄英摇摇头:“我说的问题就在此,你们都是家传医术,而且传男不传女。”

  “而学医讲究天赋,不是谁都能学医的。”

  “还有、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也说不好。”

  “如此、一脉医术很可能就失传了。”

  在场的人都没有说话,即便是朱元璋也没开口,虽然朱雄英说的是事实,但千百年以来,都是如此的。

  在古代会一门手艺,是能养家糊口传宗接代的。

  所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又不是没发生过。

  戴思恭眉头紧锁,过了片刻之后,开口说道:“小少主,你是想说,我们敝帚自珍?”

  没错、就是这个成语。”朱雄英笑着点点头。

  戴思恭顿时无语,现在是讨论成语的时候吗?

  朱雄英继续说道:“只靠你们这点人,就算不喝不睡,也看不完天下的病人。”

  “与其如此,还不如多收徒,把医术都传授出去。”

  “那样不仅能尽快帮百姓治病,医道也能得到发展。”

  “你们也不要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刚才我已经说过了,学医是讲天赋的,不是谁都能学医,可能是万里挑一。”

  学医当然是人人都能学,但学得怎么样就不知道了。

  估计只有一小部分能学到皮毛,更小的一部分才能学到精髓。

  朱雄英见戴思恭神色有所松动,趁热打铁说道:“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你在看看现在,当初的百家还剩多少?”

  “你们医家和儒家比比?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为什么儒家如此繁荣,还不是他们不敝帚自珍,当然、穷人除外,他们的大门还没向穷人打开。”

  闻言、戴思恭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感觉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天下读书人都是儒家,朝廷的文官自然也是儒家的。

  这样一比较,他们医家显得太寒碜了。

  “我听小少主的,从今天开始,我会寻一些好苗子教他们医术。”戴思恭神色坚定的说道。

  “不、不不……”朱雄英摇晃着小脑袋:“不用你特意去寻,我不是在建学堂准备办学院吗?到时候我会开一班医学课,你和刘纯以及楼英负责教学。”

  “当然、这其中大部分人肯定没学医的天赋,你们只要教会他们如何急救处理伤口就行。”

  “军中很多将士并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受伤以后得不到及时治疗才死的。”

  “而这些人学会如何急救处理伤口,正好适合军营之中。”

  “你们如果发现学生里面有学院的好苗子,就可以把他们留下来,传授更高深的医学知识。”

  一旁的朱元璋眼前一亮,他是靠双手打下来的江山,经历过无数次身死大战,当然知道很多将士都是因为受伤,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

  如果有足够的大夫随军,不要求他们有多好的医术,只要他们懂处理伤口就行。

  那样的话,能大大降低将士们的死亡率,大明也不用担心兵员不足,从军户中抽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