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忍不住好奇道:“大孙、你还有啥正事?”

  其实朱元璋和李善长他们一样,都对突然出现的怪异车感到好奇,在他们眼里,这才是正事。

  朱雄英回过神来,扭头看向刚端药汤来的戴思恭:“戴爷爷、你知道蛟蛕吗?”

  没错、蛔虫在古代叫做蛟蛕,或者蚘虫,也有的地方叫做长虫。

  戴思恭愣了一愣,他一时没反应过来,长孙殿下怎么忽然问他这个问题,难道是不相信他的医术,想考他?

  不是戴思恭自吹,当今天下,能与他医术比肩的,不超双手之数。

  于是、戴思恭组织了一下语言,很是娴熟的说道:“蛟蛕病不知道能追溯到什么时候,但皇帝内经中有提到,肠中有虫瘕及胶墙,……心肠痛,侬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墙也。”

  “《诸病源候论》则描述了蚘虫病的症状,如腹中痛等,蚘虫者,是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尺,亦有长五六寸,或因腑脏虚弱而动,食甘肥而动。”

  “其发动则腹中痛,发作肿聚,去来上下,痛有休息,亦攻心痛,口喜吐涎及吐清水,贯伤心者则死。”

  “《神农本草经》也有大量记载。”

  “……”

  戴思恭一口气说了很多,他停下来喘了几口气,又继续说道:“蛟蛕多见于小儿,病起于、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或者吃了不干净的果蔬等等。”

  朱雄英没看过古医书,此时听得一愣一愣的,同时很是震惊,没想到皇帝内经中都有记载过蛔虫病。

  他继续问道:“戴爷爷、那你知道如何治疗蛟蛕病吗?”

  戴思恭自信的点点头,治疗蛟蛕还不是手拿把掐。

  “治疗蛟蛕有很多药材都可以,比如《神农本草经》明确记载芜荑、贯众、雷丸、榧子、楝实等药有。杀三虫。或。去三虫。的作用。”

  “《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记载了一些治疗虫症的方剂,除上述《神农本草经》所应用到的驱虫药外,鹤虱、槟榔等药也多有应用。”

  “汉代张仲景发明的乌梅丸,同样有效的能治疗蛟蛕病。”

  “……”

  接着、他又例举了很多名医的药方,同时也说了自己想到的一些药方。

  好吧……

  朱雄英已经瞠目结舌了,他原本只知道新华夏的时候,是老毛子带来蛔蒿,并且一起研究出宝塔糖,这才让新华夏摆脱蛔虫的困扰。

  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华夏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能治疗蛔虫病了。

  朱雄英低头思索起来,如果按照戴思恭的说法,那么也就是说,其实新华夏的时候,也能治疗蛔虫病。

  之所以蛔虫病还困扰新华夏,那么原因就很简单了。

  刚才戴思恭说到的那些药方确实很简单,但是、简单归简单,却很难推广到全国。

  不像宝塔糖就是一颗拇指大小的药丸,制作起来简单,保存方便,运输方便,服药的时候更简单。

  毕竟那时的新华夏,不可能把药方上的药都推广到全国,首先工程量大,然后就是没那么多药材。

  最后一个致命原因,就是老百姓煮药不方便啊,即便给到他们手上,他们不见得会把药材煮了。

  戴思恭这事无奈道:“从古至今,我们这些行医的,一直都向百姓说,不要喝生水,要把水煮沸。”

  “可是、根本没有用,不是百姓懒,而是沸柴火啊,什么样的家庭才能天天喝煮沸的水?”

  “还有吃食方面,百姓饥一顿饱一顿,谁还顾得上洗干净没有……”

  一旁的朱元璋听得心里很难受:“是咱做的还不够好,如果百姓都衣食无忧,吃饱穿暖,这些问题全都可以避免掉的。”

  李善长赶忙说道:“老爷、你已经做的足够好了,你驱逐鞑虏,恢复汉家江山,汉人不在是蒙元人的奴隶,您又勤政爱民,您之功绩,绝对称得上千古一帝。”

  “在我们华夏历朝历代中,能与你媲美的帝王,不出一手之数。”

  朱元璋听到李善长的这一番夸赞,心里这才好受不少。

  一旁的姚广孝撇撇嘴,心里暗骂李善长你个**登,拍马屁拍的贼溜。

  他其实是懊悔自己慢了一步,不然哪还有李善长表现的机会。

  如果让他来拍马屁,绝对让朱元璋乐得合不拢嘴。

  “戴爷爷、你能不能从各种药材里面,找出一种或者两三种药材就能治好蛟蛕病的?”

  “到时候制作出可以直接服用的药丸。”

  朱雄英沉吟道:“孩童得了蛟蛕,不仅腹痛难受,还会让他们更加面黄肌瘦,他们本就缺少吃食,他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反而被蛟蛕分去大部分,不能让蛟蛕跟他们抢吃的了。”

  “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大明的孩子越健康,身体越棒,大明才会更强。”

  “哈哈……少年强则国强,咱大孙说的实在是太好了。”

  “此事是重中之重,咱不能看着孩子们被蛟蛕折磨,咱希望他们健健康康的长大。”

  朱元璋面露严肃之色:“戴思恭、此事就交给你负责,太医院的御医你需要谁都可以调用,如果没有合适的,你看上谁只管开口,咱会派人去给你请回来。”

  朱元璋都没顾上说漏嘴,把太医院的御医几个字都说了出来。

  可见、他对此事的重视。

  当然、院子里也没外人,其实也不怕说漏嘴。

  至于刚气喘吁吁跑来的秦小鱼和邵珠儿,她们还小,只是听了只言片语,她们也不敢往皇宫方向想。

  戴思恭忽然跪拜在地:“老奴定幸不辱命,老奴为老夫人调养身体之余,就全心全意研究治疗蛟蛕病的药丸。”

  他说着顿了顿,开口说道:“老爷、我知道有两位医术不弱于我的人,若是能把他们请来一起研究,我想我们很快就能研究出治疗蛟蛕的药丸。”

  “哦!咱大明居然还有医术不弱于你的人,他们姓甚名谁?咱一定给你请来。”朱元璋诧异道。

  戴思恭心里其实很纠结的,他知道朱元璋这个请不是一般的请。

  可如今研究药丸的事情交给了他,死道友不死贫道,有人来分担点压力最好。

  更何况、他也急着想尽快研究出治疗蛟蛕病的药丸,这绝对是大功德一件。

  或许因为此事,他将名垂青史,流芳百世。

  后世人称他为医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