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归云》剧组在南方那个带着岁月痕迹的小镇正式开机了。
开机仪式很简单,只有剧组全员和几个投资方代表。
桑晚站在摄像机前,看着身边的团队成员和演员,手里拿着话筒,声音有些激动:
“感谢大家相信《归云》,相信我这个新人导演。接下来的日子,希望我们一起努力,把这个故事拍好,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观众。”
正式开拍后,作为导演的桑晚,和之前做演员时判若两人。
她不再是那个只需要专注于自身角色的表演者,而是成了整个片场的“大脑”和“心脏”。
她身上似乎有种天生的掌控力,但这种掌控并非来自强势的命令,而是源于她的专业、专注和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
她每天总是第一个到片场,最后一个离开。
开拍前,她必定已经和摄影师、美术指导、灯光师反复沟通过无数遍,分镜脚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注释。
她对画面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
“灯光老师,麻烦再柔一点,林影此刻的情绪应该是迷茫,但不是绝望,光不能太冷硬。”
“道具组,书架最上层那本蓝色封皮的书,书脊朝外摆,对,那样构图更有层次感。”
“小雨,你走过这个窗台的时候,脚步可以再慢点,让观众能感受到你目光在旧物上停留的那种怀念。”
她语速不快,声音也不大,但每条指令都清晰明确,直指核心。
剧组的老师们最初或许还带着点“给影后面子”的心态,但几天下来,都被这位新导演的专业和认真折服了。
她不是瞎指挥,她懂光,懂构图,懂节奏,更懂表演。
现场气氛出奇地和谐。
桑晚从不轻易发火,遇到问题,她总是习惯性地先思考,然后召集相关人员一起商量解决。
她对所有人都保持着尊重,从德高望重的老演员到刚入行的场务,她都能叫出名字,并能注意到他们的辛苦,适时地递上一瓶水,说一句“辛苦了”。
这种被尊重的感觉,让整个剧组凝聚成了一股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效率极高。
原本预留了应对突发状况的缓冲时间,结果拍摄进度竟比计划还要快,而且完成的质量非常高。
桑晚尤其擅长指导演员。她自己就是顶尖的演员,深谙表演之道。
对于周小雨和李琰这两位新人,她更像是一位耐心而精准的表演导师。
一场林影与父亲激烈争吵后,躲在房间默默流泪的戏,周小雨试了几条,情绪都差点意思,要么过于外放,要么不够饱满。
她自己也有些着急。
桑晚没有催促,她让全场安静,亲自走到周小雨身边,蹲下来,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
“小雨,别想着‘演’哭泣。想想你生活中最委屈、最无力,却又不想让别人看见你脆弱的那次。
不是嚎啕大哭,是那种眼泪自己往上涌,你拼命想忍住,但鼻尖会酸,喉咙会发紧的感觉。把摄影机当成你房间的墙壁,它只是沉默地看着你。”
她轻柔的话语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周小雨情感的闸门。
再来一条,当镜头推近,捕捉到周小雨那强忍泪水却最终泪珠滚落、肩膀微微颤抖的细微动作时,那无声的委屈和悲伤几乎要溢出屏幕。
“咔!完美!”桑晚的声音带着赞许,“就是这个感觉,保持住!”
而对饰演梁清的李琰,桑晚则着重引导他挖掘角色内敛之下的丰富层次。
一场梁清在书店深夜读书,听到窗外林影与家人通话时流露出羡慕和落寞的戏,桑晚提醒他:“李琰,你此刻的情绪很复杂。
有对林影能离开的羡慕,有对自己困守在此的一丝不甘,但更多的,是一种认命般的平静和对她境遇的理解。你的眼神要有内容,不要放空。”
陈列有一次看了桑晚的一个拍摄片段,不禁调侃:“没想到你还挺有导演范儿,等我有空,去探班给你指导指导。”
拍摄进行到中途的一天下午,闻情导演不声不响地来了。
他没打扰拍摄,只是默默站在监视器后面,看着桑晚有条不紊地指挥现场,看着她给演员说戏,看着她与各部门沟通。
桑晚直到拍完一个段落,才惊喜地发现闻情。“闻导!您怎么来了?”
“顺路,过来看看你这‘小徒弟’有没有给我丢人。”闻情笑着,目光却已经落在了刚才拍摄的回放画面上。
他仔细地看着桑晚已经拍好的几个片段。
林影初回小镇时眼神里的疏离与打量;梁清在旧书店里安静修书的专注侧影;父女之间那种欲言又止的微妙张力……
画面干净,节奏舒适,表演细腻,情感饱满。
闻情看了很久,然后转过头,重重地拍了拍桑晚的肩膀,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欣慰和骄傲,语气异常肯定:“桑晚,行了。”
他顿了顿,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导演了。我现在可以很确定地告诉你,你是可以做导演这件事的。而且,会做得很好。”
这句来自恩师和业内顶尖导演的肯定,比任何奖项都让桑晚感到踏实和激动。
一直绷着的那根弦,仿佛在这一刻才真正松弛了一些,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信心油然而生。
她鼻子微酸,努力露出一个笑容:“闻导,谢谢您。”
“谢什么,是你自己争气。”闻情摆摆手,“继续拍吧,我再看会儿,学习学习我们桑导是怎么工作的。”
剧组的拍摄仍在继续,进度顺畅得超乎想象。每个部门都磨合得越来越好,演员们在桑晚的引导下也渐入佳境。
小镇的宁静与故事的内核相互交融,每一天,都有动人的影像被记录下来。
桑晚站在监视器后,看着画面里流淌出的真实生活与细腻情感。
她知道,她正一步步将自己心中的那个《归云》,变成可以被所有人看见和感受的光影现实。
开机仪式很简单,只有剧组全员和几个投资方代表。
桑晚站在摄像机前,看着身边的团队成员和演员,手里拿着话筒,声音有些激动:
“感谢大家相信《归云》,相信我这个新人导演。接下来的日子,希望我们一起努力,把这个故事拍好,不辜负自己,也不辜负观众。”
正式开拍后,作为导演的桑晚,和之前做演员时判若两人。
她不再是那个只需要专注于自身角色的表演者,而是成了整个片场的“大脑”和“心脏”。
她身上似乎有种天生的掌控力,但这种掌控并非来自强势的命令,而是源于她的专业、专注和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
她每天总是第一个到片场,最后一个离开。
开拍前,她必定已经和摄影师、美术指导、灯光师反复沟通过无数遍,分镜脚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注释。
她对画面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
“灯光老师,麻烦再柔一点,林影此刻的情绪应该是迷茫,但不是绝望,光不能太冷硬。”
“道具组,书架最上层那本蓝色封皮的书,书脊朝外摆,对,那样构图更有层次感。”
“小雨,你走过这个窗台的时候,脚步可以再慢点,让观众能感受到你目光在旧物上停留的那种怀念。”
她语速不快,声音也不大,但每条指令都清晰明确,直指核心。
剧组的老师们最初或许还带着点“给影后面子”的心态,但几天下来,都被这位新导演的专业和认真折服了。
她不是瞎指挥,她懂光,懂构图,懂节奏,更懂表演。
现场气氛出奇地和谐。
桑晚从不轻易发火,遇到问题,她总是习惯性地先思考,然后召集相关人员一起商量解决。
她对所有人都保持着尊重,从德高望重的老演员到刚入行的场务,她都能叫出名字,并能注意到他们的辛苦,适时地递上一瓶水,说一句“辛苦了”。
这种被尊重的感觉,让整个剧组凝聚成了一股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效率极高。
原本预留了应对突发状况的缓冲时间,结果拍摄进度竟比计划还要快,而且完成的质量非常高。
桑晚尤其擅长指导演员。她自己就是顶尖的演员,深谙表演之道。
对于周小雨和李琰这两位新人,她更像是一位耐心而精准的表演导师。
一场林影与父亲激烈争吵后,躲在房间默默流泪的戏,周小雨试了几条,情绪都差点意思,要么过于外放,要么不够饱满。
她自己也有些着急。
桑晚没有催促,她让全场安静,亲自走到周小雨身边,蹲下来,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说:
“小雨,别想着‘演’哭泣。想想你生活中最委屈、最无力,却又不想让别人看见你脆弱的那次。
不是嚎啕大哭,是那种眼泪自己往上涌,你拼命想忍住,但鼻尖会酸,喉咙会发紧的感觉。把摄影机当成你房间的墙壁,它只是沉默地看着你。”
她轻柔的话语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周小雨情感的闸门。
再来一条,当镜头推近,捕捉到周小雨那强忍泪水却最终泪珠滚落、肩膀微微颤抖的细微动作时,那无声的委屈和悲伤几乎要溢出屏幕。
“咔!完美!”桑晚的声音带着赞许,“就是这个感觉,保持住!”
而对饰演梁清的李琰,桑晚则着重引导他挖掘角色内敛之下的丰富层次。
一场梁清在书店深夜读书,听到窗外林影与家人通话时流露出羡慕和落寞的戏,桑晚提醒他:“李琰,你此刻的情绪很复杂。
有对林影能离开的羡慕,有对自己困守在此的一丝不甘,但更多的,是一种认命般的平静和对她境遇的理解。你的眼神要有内容,不要放空。”
陈列有一次看了桑晚的一个拍摄片段,不禁调侃:“没想到你还挺有导演范儿,等我有空,去探班给你指导指导。”
拍摄进行到中途的一天下午,闻情导演不声不响地来了。
他没打扰拍摄,只是默默站在监视器后面,看着桑晚有条不紊地指挥现场,看着她给演员说戏,看着她与各部门沟通。
桑晚直到拍完一个段落,才惊喜地发现闻情。“闻导!您怎么来了?”
“顺路,过来看看你这‘小徒弟’有没有给我丢人。”闻情笑着,目光却已经落在了刚才拍摄的回放画面上。
他仔细地看着桑晚已经拍好的几个片段。
林影初回小镇时眼神里的疏离与打量;梁清在旧书店里安静修书的专注侧影;父女之间那种欲言又止的微妙张力……
画面干净,节奏舒适,表演细腻,情感饱满。
闻情看了很久,然后转过头,重重地拍了拍桑晚的肩膀,脸上是毫不掩饰的欣慰和骄傲,语气异常肯定:“桑晚,行了。”
他顿了顿,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导演了。我现在可以很确定地告诉你,你是可以做导演这件事的。而且,会做得很好。”
这句来自恩师和业内顶尖导演的肯定,比任何奖项都让桑晚感到踏实和激动。
一直绷着的那根弦,仿佛在这一刻才真正松弛了一些,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信心油然而生。
她鼻子微酸,努力露出一个笑容:“闻导,谢谢您。”
“谢什么,是你自己争气。”闻情摆摆手,“继续拍吧,我再看会儿,学习学习我们桑导是怎么工作的。”
剧组的拍摄仍在继续,进度顺畅得超乎想象。每个部门都磨合得越来越好,演员们在桑晚的引导下也渐入佳境。
小镇的宁静与故事的内核相互交融,每一天,都有动人的影像被记录下来。
桑晚站在监视器后,看着画面里流淌出的真实生活与细腻情感。
她知道,她正一步步将自己心中的那个《归云》,变成可以被所有人看见和感受的光影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