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云》的拍摄在南方小镇的深秋落下帷幕。
最后一个镜头拍完时,夕阳正斜斜地洒在镇口的老槐树上,金黄的叶子落在周小雨的肩头,画面里满是故事感。
桑晚喊出“杀青”的那一刻,剧组所有人都松了口气,随即爆发出一阵欢呼。
这部倾注了她全部心血的导演**作,终于宣告拍摄阶段正式杀青。
四个月的朝夕相处,从盛夏到深秋,大家早已像家人一样熟悉,此刻的喜悦里,还掺着几分不舍。
简单的庆祝后,剧组解散,几乎是马不停蹄,桑晚带着长达几百个小时的素材,一头扎进了位于市郊的剪辑室。
剪辑室不大,靠墙摆着两排服务器,中间是三张并排的工作台,屏幕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拍摄时的素材。
与她一同“闭关”的,还有剪辑指导老陈和两位助理剪辑师。
剪辑师老陈已经在这儿等她了,他是业内有名的“金剪刀”,之前跟闻情合作过好几次,经验丰富。
看到桑晚进来,老陈笑着递过一杯热咖啡:“桑导,早就听说你对细节要求高,这次咱们可得好好磨磨。”
桑晚接过咖啡,点点头:“陈老师,辛苦您了。这片子的素材不少,我想跟着一起剪,每个镜头都得仔细过。”
老陈愣了一下,随即了然地笑了。
圈里不少导演拍完戏就不管剪辑,全靠剪辑师把控,像桑晚这样亲自盯全程的,并不多见。
他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行,那你坐这儿,咱们先把素材理一遍,定个大致的节奏。”
接下来的日子,剪辑室成了桑晚的第二个家。
她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晚上常常忙到后半夜,有时赶上赶进度,干脆就在剪辑室的沙发上凑合一晚。
Amy姐担心她的身体,每天都让助理送些营养餐过来,可桑晚经常顾不上吃,眼睛死死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老陈,这里,林影看到父亲旧照片的这个眼神,能不能再留长零点三秒?就零点三秒!她那种复杂的情绪,需要多一点时间让观众感受到。”
“这个转场,用叠化会不会太俗了?我们试试用声音先入,画面再切进来怎么样?”
“梁清在雨中的这个背影,全景、中景、特写……我都想要,可是节奏……”她盯着屏幕上几个几乎同样精彩的镜头,眉头紧锁,难以抉择。
这个过程,既充满创造的**,也伴随着割舍的阵痛。
好多镜头,她都舍不得剪。
那可能是周小雨某个即兴的细微表情,可能是李琰在某个沉默瞬间里无比准确的氛围营造,也可能是摄影师在某个黄昏捕捉到的完美的不似人间的小镇光影。
“桑导,这段戏虽然演得好,但确实拖慢整体节奏了,我们得……做个决定。”老陈有时会不得不提醒她。
桑晚会盯着那段素材反复看,手指在键盘上摩挲,最终,还是咬咬牙:“……剪吧。”
她知道,好的剪辑是做减法,是为了整个故事的血脉通畅。但这种亲手“割肉”的感觉,实在不好受。
他们经常为了一个几秒钟的片段争论,尝试各种方案,直到找到最流畅,最富有情感张力的那种。
“这场父女争吵的戏,我觉得用小雨侧脸的那个镜头更好,”桑晚指着屏幕,“你看她这里的眼神,有委屈,还有点不服输,比正面拍更有层次感。”
老陈凑近看了看,点头附和:“确实,这个镜头的情绪更足。不过后面父亲摔门的那个特写,得用刚才那个稍快一点的,节奏能更紧凑。”
小夏在一旁飞快地记着笔记,偶尔也会插一句:“桑导,我觉得梁清在书店里看林影的那个远景,能不能稍微放慢一点?这样更能突出他的落寞感。”
桑晚眼前一亮,调整了一下播放速度,果然,慢镜头下,李琰站在窗边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单,与远处热闹的街道形成鲜明对比。
“这个建议好,就这么改。”
有一场林影在祖母房间翻旧照片的戏,桑晚原本想把几个照片的特写快速切换,突出时间的流逝,可剪出来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她反复看了十几遍,眉头越皱越紧。“不对,这样太快了,观众还没来得及感受到照片里的回忆,镜头就切走了。”
桑晚关掉剪辑软件,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陈老师,咱们试试把每个特写都拉长一点,中间加个轻微的模糊过渡,像回忆的感觉。”
老陈按照她说的调整后,再播放时,画面里泛黄的旧照片缓缓闪过,配合着轻柔的背景音乐,一下子就带出了怀旧的氛围。
桑晚看着屏幕,长舒了一口气:“就是这个感觉,这样才能让观众跟着林影一起走进回忆里。”
剪辑室里的咖啡换了一波又一波,可他们几乎没怎么出过门,连头发都顾不上剪。
困了,就在旁边的简易床上轮流眯一会儿;饿了,就随便扒拉几口外卖。
时间在剪辑室里失去了意义,只有时间轴上的刻度在一点点推进。
老陈从一开始的“配合工作”,到后来眼神里也燃起了兴奋的光。
他见过太多导演和素材,但像桑晚这样,既有清晰的全局叙事观,又对表演细节和情感节奏如此敏锐的,实在不多见。
她不是瞎指挥,她真的懂。
“桑导,你看这里,”一次,老陈指着一段刚拼接好的蒙太奇,语气激动,“林影的镜头和梁清的镜头交叉剪辑,配合环境音和那段淡淡的配乐,这种彼此孤独又相互遥望的感觉,绝了!”
经过整整一个月近乎与世隔绝的奋战,当最后一个音符落在最终的画面上,时间轴走到尽头,成片,终于诞生了。
剪辑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老陈按下了播放键。
一百一十分钟,不长不短。
屏幕上,北方小镇的四季流转,人物的悲欢离合,那些细腻的情感,克制的表演,诗意的画面,在精心的剪辑下,如同一条沉静而深邃的河流,缓缓流淌,直抵人心。
最后一个镜头拍完时,夕阳正斜斜地洒在镇口的老槐树上,金黄的叶子落在周小雨的肩头,画面里满是故事感。
桑晚喊出“杀青”的那一刻,剧组所有人都松了口气,随即爆发出一阵欢呼。
这部倾注了她全部心血的导演**作,终于宣告拍摄阶段正式杀青。
四个月的朝夕相处,从盛夏到深秋,大家早已像家人一样熟悉,此刻的喜悦里,还掺着几分不舍。
简单的庆祝后,剧组解散,几乎是马不停蹄,桑晚带着长达几百个小时的素材,一头扎进了位于市郊的剪辑室。
剪辑室不大,靠墙摆着两排服务器,中间是三张并排的工作台,屏幕上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拍摄时的素材。
与她一同“闭关”的,还有剪辑指导老陈和两位助理剪辑师。
剪辑师老陈已经在这儿等她了,他是业内有名的“金剪刀”,之前跟闻情合作过好几次,经验丰富。
看到桑晚进来,老陈笑着递过一杯热咖啡:“桑导,早就听说你对细节要求高,这次咱们可得好好磨磨。”
桑晚接过咖啡,点点头:“陈老师,辛苦您了。这片子的素材不少,我想跟着一起剪,每个镜头都得仔细过。”
老陈愣了一下,随即了然地笑了。
圈里不少导演拍完戏就不管剪辑,全靠剪辑师把控,像桑晚这样亲自盯全程的,并不多见。
他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行,那你坐这儿,咱们先把素材理一遍,定个大致的节奏。”
接下来的日子,剪辑室成了桑晚的第二个家。
她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晚上常常忙到后半夜,有时赶上赶进度,干脆就在剪辑室的沙发上凑合一晚。
Amy姐担心她的身体,每天都让助理送些营养餐过来,可桑晚经常顾不上吃,眼睛死死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老陈,这里,林影看到父亲旧照片的这个眼神,能不能再留长零点三秒?就零点三秒!她那种复杂的情绪,需要多一点时间让观众感受到。”
“这个转场,用叠化会不会太俗了?我们试试用声音先入,画面再切进来怎么样?”
“梁清在雨中的这个背影,全景、中景、特写……我都想要,可是节奏……”她盯着屏幕上几个几乎同样精彩的镜头,眉头紧锁,难以抉择。
这个过程,既充满创造的**,也伴随着割舍的阵痛。
好多镜头,她都舍不得剪。
那可能是周小雨某个即兴的细微表情,可能是李琰在某个沉默瞬间里无比准确的氛围营造,也可能是摄影师在某个黄昏捕捉到的完美的不似人间的小镇光影。
“桑导,这段戏虽然演得好,但确实拖慢整体节奏了,我们得……做个决定。”老陈有时会不得不提醒她。
桑晚会盯着那段素材反复看,手指在键盘上摩挲,最终,还是咬咬牙:“……剪吧。”
她知道,好的剪辑是做减法,是为了整个故事的血脉通畅。但这种亲手“割肉”的感觉,实在不好受。
他们经常为了一个几秒钟的片段争论,尝试各种方案,直到找到最流畅,最富有情感张力的那种。
“这场父女争吵的戏,我觉得用小雨侧脸的那个镜头更好,”桑晚指着屏幕,“你看她这里的眼神,有委屈,还有点不服输,比正面拍更有层次感。”
老陈凑近看了看,点头附和:“确实,这个镜头的情绪更足。不过后面父亲摔门的那个特写,得用刚才那个稍快一点的,节奏能更紧凑。”
小夏在一旁飞快地记着笔记,偶尔也会插一句:“桑导,我觉得梁清在书店里看林影的那个远景,能不能稍微放慢一点?这样更能突出他的落寞感。”
桑晚眼前一亮,调整了一下播放速度,果然,慢镜头下,李琰站在窗边的身影显得格外孤单,与远处热闹的街道形成鲜明对比。
“这个建议好,就这么改。”
有一场林影在祖母房间翻旧照片的戏,桑晚原本想把几个照片的特写快速切换,突出时间的流逝,可剪出来后,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她反复看了十几遍,眉头越皱越紧。“不对,这样太快了,观众还没来得及感受到照片里的回忆,镜头就切走了。”
桑晚关掉剪辑软件,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陈老师,咱们试试把每个特写都拉长一点,中间加个轻微的模糊过渡,像回忆的感觉。”
老陈按照她说的调整后,再播放时,画面里泛黄的旧照片缓缓闪过,配合着轻柔的背景音乐,一下子就带出了怀旧的氛围。
桑晚看着屏幕,长舒了一口气:“就是这个感觉,这样才能让观众跟着林影一起走进回忆里。”
剪辑室里的咖啡换了一波又一波,可他们几乎没怎么出过门,连头发都顾不上剪。
困了,就在旁边的简易床上轮流眯一会儿;饿了,就随便扒拉几口外卖。
时间在剪辑室里失去了意义,只有时间轴上的刻度在一点点推进。
老陈从一开始的“配合工作”,到后来眼神里也燃起了兴奋的光。
他见过太多导演和素材,但像桑晚这样,既有清晰的全局叙事观,又对表演细节和情感节奏如此敏锐的,实在不多见。
她不是瞎指挥,她真的懂。
“桑导,你看这里,”一次,老陈指着一段刚拼接好的蒙太奇,语气激动,“林影的镜头和梁清的镜头交叉剪辑,配合环境音和那段淡淡的配乐,这种彼此孤独又相互遥望的感觉,绝了!”
经过整整一个月近乎与世隔绝的奋战,当最后一个音符落在最终的画面上,时间轴走到尽头,成片,终于诞生了。
剪辑室里,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老陈按下了播放键。
一百一十分钟,不长不短。
屏幕上,北方小镇的四季流转,人物的悲欢离合,那些细腻的情感,克制的表演,诗意的画面,在精心的剪辑下,如同一条沉静而深邃的河流,缓缓流淌,直抵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