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市舶司衙门深处,一盏油灯在厚重的账册上投下昏黄的光晕。市舶提举钱世忠揉了揉酸胀的双眼,将毛笔搁在砚台上,长长叹了口气。摊在他面前的是嘉靖三十三年上半年的市舶司收支账簿,那上面的数字令人寝食难安。
“又亏空三千两。”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窗外传来珠江的流水声,仿佛银子流淌的声响,却流不进他的库房。
门帘轻响,老书吏周文渊端着茶壶悄步走进。“大人,夜深了,歇息片刻吧。”
钱世忠苦笑:“歇息?年底户部查账时,你我能歇到哪里去?”他推开账册,“正经抽分税收日益减少,各项开支却有增无减。这般下去,不出半年,库房就要跑老鼠了。”
周文渊斟上茶,小心翼翼道:“或许...可在那'濠镜澳番商'身上想些法子?听闻他们近来贸易兴旺,船货颇丰。”
钱世忠冷哼一声:“那些佛郎机人狡猾得很。明面上遵纪守法,按章纳税,实则...”他压低声音,“林弘仲那厮与他们勾结,大半交易都在账外进行。你当我不知?”
“大人明察秋毫。”周文渊凑近些,“然正因为如此,反倒有文章可做。彼等既行暗盘交易,必畏查处。若稍加...点拨,岂非两全其美?”
钱世忠目光微动,沉吟不语。窗外更鼓敲过三响。
三日后,濠镜澳葡萄牙人聚居区。安东尼奥正在查看本月账目,林弘仲疾步而入,面色凝重。
“钱提举明日要来'巡查账簿'。”他将一纸公文放在桌上,“特地指明要查过去半年的全部交易记录。”
安东尼奥皱眉:“我们有按时缴纳税银,有何可惧?”
林弘仲苦笑:“问题就在于此——我们缴得太少了。”他指着账本上的几个数字,“实际贸易额是这个数的三倍以上。若是认真核查,立即露馅。”
“那该如何应对?”
“只能做两本账。”林弘仲压低声音,“一本明的,记录'合法'交易,专供查验;一本暗的,记录真实交易,我们自己留存。明账要做得天衣无缝,既要显得生意兴隆,又不能太过惹眼。”
当夜,葡萄牙账房和中国文书们挑灯夜战,重新制作账册。林弘仲亲自监督,将真实交易额巧妙地分散到不同项目下,又虚设若干“损耗”、“折扣”,使最终数字看起来合理可信。
“记住,”林弘仲叮嘱葡萄牙账房,“缴税不是成本,而是...投资。适当的投资能买来平安和便利。”
次日清晨,钱世忠果然带着一班胥吏到来。巡查从仓库开始,丈量货物,核对清单,一切井然有序。但安东尼奥注意到,钱世忠的目光总是若有所思地在某些贵重货物上停留。
回到议事厅,账簿核查开始。钱世忠漫不经心地翻着账册,随口问些问题。突然,他手指一顿:“这批暹罗象牙,记录有三百斤,但刚才仓库中似乎远不止此数?”
林弘仲从容应答:“大人明鉴。那批象牙中有大半是次品,多有裂痕虫蛀,按例不计入正货。故账上只记优质者三百斤。”说着使了个眼色,仆役抬进一只木箱,“这便是那些次品,正准备处置。”
钱世忠瞥了眼箱中确实品相不佳的象牙,不置可否。待仆役退下,他才缓缓道:“即便如此,次品亦非毫无价值。这般处置,岂非浪费?”
林弘仲立即领会:“大人教训的是。不如将这些次品折价处理,所得银两...充入市舶司公帑?”他在“公帑”二字上稍加重音。
钱世忠颔首:“倒也妥当。”
广州市舶司衙门深处,一盏油灯在厚重的账册上投下昏黄的光晕。市舶提举钱世忠揉了揉酸胀的双眼,将毛笔搁在砚台上,长长叹了口气。摊在他面前的是嘉靖三十三年上半年的市舶司收支账簿,那上面的数字令人寝食难安。
“又亏空三千两。”他喃喃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窗外传来珠江的流水声,仿佛银子流淌的声响,却流不进他的库房。
门帘轻响,老书吏周文渊端着茶壶悄步走进。“大人,夜深了,歇息片刻吧。”
钱世忠苦笑:“歇息?年底户部查账时,你我能歇到哪里去?”他推开账册,“正经抽分税收日益减少,各项开支却有增无减。这般下去,不出半年,库房就要跑老鼠了。”
周文渊斟上茶,小心翼翼道:“或许...可在那'濠镜澳番商'身上想些法子?听闻他们近来贸易兴旺,船货颇丰。”
钱世忠冷哼一声:“那些佛郎机人狡猾得很。明面上遵纪守法,按章纳税,实则...”他压低声音,“林弘仲那厮与他们勾结,大半交易都在账外进行。你当我不知?”
“大人明察秋毫。”周文渊凑近些,“然正因为如此,反倒有文章可做。彼等既行暗盘交易,必畏查处。若稍加...点拨,岂非两全其美?”
钱世忠目光微动,沉吟不语。窗外更鼓敲过三响。
三日后,濠镜澳葡萄牙人聚居区。安东尼奥正在查看本月账目,林弘仲疾步而入,面色凝重。
“钱提举明日要来'巡查账簿'。”他将一纸公文放在桌上,“特地指明要查过去半年的全部交易记录。”
安东尼奥皱眉:“我们有按时缴纳税银,有何可惧?”
林弘仲苦笑:“问题就在于此——我们缴得太少了。”他指着账本上的几个数字,“实际贸易额是这个数的三倍以上。若是认真核查,立即露馅。”
“那该如何应对?”
“只能做两本账。”林弘仲压低声音,“一本明的,记录'合法'交易,专供查验;一本暗的,记录真实交易,我们自己留存。明账要做得天衣无缝,既要显得生意兴隆,又不能太过惹眼。”
当夜,葡萄牙账房和中国文书们挑灯夜战,重新制作账册。林弘仲亲自监督,将真实交易额巧妙地分散到不同项目下,又虚设若干“损耗”、“折扣”,使最终数字看起来合理可信。
“记住,”林弘仲叮嘱葡萄牙账房,“缴税不是成本,而是...投资。适当的投资能买来平安和便利。”
次日清晨,钱世忠果然带着一班胥吏到来。巡查从仓库开始,丈量货物,核对清单,一切井然有序。但安东尼奥注意到,钱世忠的目光总是若有所思地在某些贵重货物上停留。
回到议事厅,账簿核查开始。钱世忠漫不经心地翻着账册,随口问些问题。突然,他手指一顿:“这批暹罗象牙,记录有三百斤,但刚才仓库中似乎远不止此数?”
林弘仲从容应答:“大人明鉴。那批象牙中有大半是次品,多有裂痕虫蛀,按例不计入正货。故账上只记优质者三百斤。”说着使了个眼色,仆役抬进一只木箱,“这便是那些次品,正准备处置。”
钱世忠瞥了眼箱中确实品相不佳的象牙,不置可否。待仆役退下,他才缓缓道:“即便如此,次品亦非毫无价值。这般处置,岂非浪费?”
林弘仲立即领会:“大人教训的是。不如将这些次品折价处理,所得银两...充入市舶司公帑?”他在“公帑”二字上稍加重音。
钱世忠颔首:“倒也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