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明 第445章 宗王如囚无自由,中尉如丐无钱财。

小说:嫡明 作者:戈昔 更新时间:2025-10-15 23:44:47 源网站:2k小说网
  朱寅一看,但见这少女一张鹅蛋脸,微带小麦色的皮肤,又黑又大的眸子极有神采,嘴唇棱角分明,一对蛾眉斜飞入鬓,鼻子秀挺而微丰,五官看上去轩昂大方,英飒之气难以掩饰。

  而且,她居然是一双天足。作为藩王之女,没有缠足简直就是异类,可谓十分罕见。

  以朱寅的眼光看,或者以后世的审美,这少女绝对就是个高颜值的阳光美少女,而且很耐看。

  可是以明朝的眼光看,这就是个丑丫头。她最大的缺陷就是天足。

  如今的风俗审美,只有身份低微、干体力活的下层女子,才大多是天足。稍微有些身份的女子,都以缠足为美,或者以缠足为教养,作为高低贵**的区分。何况贵为郡主了。

  汉人以白皙为美,而这位淑宁郡主,肤色却是微带小麦色,不算黑,却和肌肤如雪四字差距颇大。

  她虽然是世人眼中的“丑女”,可她自己却似乎并不觉得,而是落落大方的样子。

  “族妹免礼。”朱寅呵呵一笑,端坐着回了一礼,“一家人不必拘束,且坐下说话。”

  淑宁郡主明眸善睐的眼睛好奇的打量着朱寅,显得有点大胆,嫣然笑道:“那小妹就不客气了。父王,我坐下啦。”

  说着又对父亲和朱寅环佩叮当的敛祍一礼,就在下首坐下来。

  她这个举动,同样有违当今大家闺秀的礼仪。按说,她行礼之后应该退下,可她反而坐下来不走。

  朱宣圻不禁有点头疼,指着少女道:“让太傅见笑了,此女我没有管教好,名为郡主,其实性子粗野,不上大雅之堂。她潜入存心堂偷听,也是擅作主张,并非是我安排。”

  说完怒视少女,“你为何如此无礼,敢藏身在此窥探?”

  淑宁郡主装模作样的站起来请罪道:“父王恕罪,原是女儿孟浪失礼。女儿闻听父王去请王兄入府,情知父王必请王兄到存心堂相谈,这才提前藏身在此,一睹王兄风采,看看王兄是何等英雄。”

  “今日一见,王兄果然是传言中的雅量高致,星君转世呢。而且,王兄还是女儿的救命恩人。若非王兄亲率大军来援,成都早就是人间地狱,女儿也早就自尽于城破之时了。”

  此女侃侃而谈,很会说话!

  朱寅见了,不禁心生喜爱,笑道:“吾妹真乃女中翘楚,冰雪聪明,心灵剔透啊。蜀王叔,晚辈甚爱淑宁,真乃我家之凤女也。”

  朱宣圻呵呵一笑,只当朱寅是说客气话。他自己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儿是真,当做明珠一般。可是他不信,朱寅真会喜欢这个不拘礼数的族妹。

  他却是不知道,朱寅是真喜欢。

  蜀王有点头疼的说道:“太傅不要怪罪她就好。她母亲是羌人女子,并非汉人,乃川北长宁土司苏氏之女。”

  朱寅当然知道川西北的长宁苏氏,那是白马羌啊。白马羌其实就是羌人和氐人的融合民族。长宁土司苏氏只是个长官司,民仅万人、兵仅千人,但都是羌人骑兵,战力不俗。

  蜀王继续说道:“万历六年,张居正征剿都掌蛮,朝廷征调苏氏出五百骑兵助剿,苏狄战死九丝山,其女还未许配,就送入王府,做了我的侧室。后来生下一女,便是淑宁。”

  “淑女之母既是羌人,性格刚烈质野,尤其不许淑宁缠足。淑宁三岁时,王妃要给她缠足,其母以死抗拒、顶撞王妃,终于逼的王妃不闻不问。”

  “淑女被其母害的没有缠足,又受其母影响,不知礼数、粗野不堪。以至于时至今日,以郡主之尊,居然无人提亲!果然还是被其母所误啊。”

  蜀王说到这里,神色十分痛惜。

  汉家女子十一二岁就有媒人提亲。十五岁就能嫁人。

  可淑宁十四岁了,身为郡主,至今无一人提亲。这让他十分难堪。

  可是,他最喜欢的女儿,又是淑宁。

  此女爽直率真、坚韧果敢,有着其他郡主所没有的胆魄和磊落,小小年纪就极有主见,性子近乎男儿。

  而且喜欢骑马、打猎,很有巾帼之风。

  朱寅笑道:“原来和羌人有渊源。《商颂》曰: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亨,莫敢不来王…这羌人,和我汉家渊源很深,瓜葛数千年啊。”

  “王叔无须在意无人提亲。以晚辈看,等闲男子也配不上吾妹。若说天足,拙荆姐妹、舍妹吴忧,都是天足。以晚辈看,天足乃是自然之美。孝慈高皇后,不就是天足?咱们朱家,更不能蔑视天足啊。”

  “太傅所言极是!”蜀王心中一凛,“我倒是差点忘了。传闻太傅夫人,还有夫人之妹清尘医仙,都是天足。”

  朱寅摆手道:“王叔是长辈,我是晚辈,就不要称我为太傅了,今日只叙家礼,称我稚虎即可。”

  说完站起来长揖道:“侄儿朱大钊,见过蜀王叔。”

  蜀王赶紧说道:“稚虎免礼!咱们叔侄坐下说话。”

  他不知道的是,朱寅对他这个王叔如此客气,是希望得到他的支持,一来在四川搜括户口、厘定黄册。二来也是为将来的宗室改革做准备。在宗室改革上,朱寅也需要他的配合。

  淑宁郡主忽然笑道:“早听说嫂嫂也是天足。有大胆狂徒骂嫂嫂是宁大脚,小妹却是以为,嫂嫂是个女中豪杰…”

  “好了!”蜀王很是尴尬,“尽会口无遮拦的胡言乱语,嫂嫂也是你背后评论的?退下!”

  “你看看你,至今无人提亲,老夫的脸都被你丢光了!以后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淑宁嘻嘻笑道,“没人提亲,孩儿大不了就在王府享福,孝敬父王。”

  “孝敬老夫?”蜀王重重将茶碗一掼,“你能风风光光的嫁个像样的人家,就是孝敬老夫!”

  “无妨。”朱寅笑道,看了淑宁一眼,“王叔无须为淑宁婚事烦恼。他们不提亲,那是他们眼瞎。淑宁不是宗室男子,可以离开藩地,倒不如随晚辈回南京,婚事就交给她嫂嫂。”

  “有晚辈和她嫂嫂把关,嫁个好人家不难。”

  他其实是动了和亲的念头!

  淑宁虽是汉女,却有羌人血统,性格大大咧咧,又喜欢骑马,还是天足,用来和亲再合适不过。

  但是这番思量,此时却不能和蜀王父女提及,以免显得自己太功利心。

  和谁和亲?

  最好的对象,当然是吐蕃赞普的太子,丹迥旺布!

  丹迥旺布是图多南杰的长子,今年十五岁,生的相貌堂堂。九岁时拜吐蕃大相、汉奸顾秉谦为师,学习汉家经典。在顾秉谦父子的影响下,对汉家十分向往。

  顾秉谦想影响旺布太子,让他汉化,将来继位后继续重用他们父子,本是大汉奸的一片私心。可却歪打正着,不但让旺布太子开始汉化,还仰慕起中原来。

  顾秉谦干脆更进一步,说服赞普图多南杰,聘自己的女儿顾仙娥为太子妃,定为明年秋季成婚。

  谁知顾仙娥半年前私自外出游历,在金莲寺上香,番僧不知道她是大相之女,用药物迷晕之后藏在密室,祸祸了。

  顾仙娥醒来发现被“双修”,羞愤**。那些番僧这才知道她是大相之女,却已迟了。

  金莲寺的番僧几乎被斩尽杀绝,剥皮抽筋。只有一个叫桑杰林巴的大番僧逃脱,不知去向。

  顾仙娥死了,太子妃就只能重新选择。但是大相之女未婚而殒命,按照吐蕃风俗,太子三年之内不可定亲,不然就是不吉。

  于是,未来太子妃的人选,就空了下来。起码两年之内,是不能再定了。

  这个时间窗口,就是机会!

  只要两年之内,击败后吐蕃国,逼的后吐蕃国称臣纳贡,就能逼迫他们达成甥舅之盟,归附大明。

  当然,必须先干掉顾秉谦父子。

  顾秉谦虽然是个科举失败后为藏巴汗效力的大汉奸,可他的确是个很厉害的人才。此人在吐蕃仅仅八年,就帮助原本只占据小半个吐蕃的藏巴汗,统一了高原诸部,重建了大吐蕃国。

  历史真是吊诡,后金没有了,却出来一个后吐蕃国。

  在顾秉谦的八年辅佐下,后吐蕃国的疆域,西到大、小勃律(克什米尔),东到大金川,北到昆仑山,南到帕竹(不丹)。属民百余万,骑兵十余万。赫然一强国。

  如今,顾秉谦更是怂恿赞普攻占川蜀,争霸中原。

  这个后吐蕃王朝,是一定要攻灭的。高原不需要倒行逆施、野蛮愚昧的农奴制度,更不能割据自大。

  可是灭掉后吐蕃王朝之后,朝廷怎么治理?

  吐蕃法理上属于大明,名义上本就是大明疆域。只是宣德以前还有一定力度的羁縻统治。宣德之后,却是逐渐失去了对吐蕃的控制,明中期之后连羁縻统治都丧失了。

  高原是个很特殊的地方,中央朝廷很难像对汉地那样治理。即便在高度发达的后世,治理模式也不同于内地行省,何况落后的古代?

  所谓汉藏同源,吐蕃人和汉人共祖,也是诸夏一脉,总要给他们生存空间。

  最科学的方式,当然是上层贵族相互联姻,逐渐汉化,用吐蕃贵族和朝廷流官联合治理,让朝廷对吐蕃的控制力度和强度超过羁縻统治,成为大明的真正疆土。

  清朝的法子是扶持、利用密宗来控制高原。可密宗又是汉化的天然障碍,有密宗的强大影响,汉化难度极大。

  大明不能扶持密宗势力,但有更好的法子:通婚、教育、科举。

  满清搞出一代代的活佛转世,大明就搞出一代代的世俗藩王。

  没错,就是用世俗藩王取代密教活佛!

  大明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藩王,就是治理高原的第一步。以后朝廷封宗室女子为公主,代代嫁给吐蕃世子。每一代吐蕃王妃都必须姓朱。同时,吐蕃郡主必须嫁给汉家贵族为妻。

  朱寅想到这里,忽然试探着笑道:“淑宁母族是羌人,有没有想过嫁给羌人呢?”

  如果蜀王父女连羌人都不考虑,那就更难考虑遥远的吐蕃了。

  朱宣圻道:“我如今已经不在意是不是羌人了,就算夷人土司,只要是高门,也不是不行。可是就连土司,都不愿意和王府联姻,他们倒不是因为天足,是担心朝廷猜忌。”

  他想想都头疼。淑宁不但一双大脚,而且性子全无温良贤淑,和她的封号截然相反。女红、烹饪一概不会,只爱和她母亲一样骑马射猎。

  她这名声早就传扬开去,像样的汉人家族无人愿娶。总不能嫁给贩夫走卒、乡野村夫吧?

  若是土司贵族,倒不是不行。可是这种联姻又犯朝廷忌讳,礼部也不会同意。搞得不好就是图谋不轨的罪名。

  难呐。

  朱寅闻言,顿时心中有数。

  听蜀王的语气,若是朝廷同意,就算淑宁嫁给吐蕃太子,他也会同意。

  知道了蜀王的底线,朱寅就做出了决定。

  他打算将淑宁带回去,在身边亲自教导两年,打磨成才,到时再封为公主,下嫁吐蕃王,帮大明控制吐蕃,将高原彻底纳入版图!

  虎牙密报,旺布太子痴迷汉学,人品端方,心向中原王化,甚至对父王、老师夺取四川的野心很是不满,认为是挑起战乱,为吐蕃人招灾惹祸。

  起码根据虎牙的分析,旺布太子是个很不错的贵族少年,也算是淑宁的良配吧。

  蜀王忽然瞪着淑女郡主,“你脸皮怎么这么厚?老夫和李王兄提到你的婚事,你还好意思坐在这里听?出去!”

  淑女郡主居然一点也不畏惧蜀王,脸不红心不跳的笑道:

  “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事关孩儿婚事,孩儿听听又何妨?王兄愿意带孩儿回南京,孩儿求之不得啊。”

  朱宣圻冷哼一声,“你去南京做什么?给你王兄、嫂嫂惹麻烦?南京最适合射猎的地方,就是孝陵所在的钟山,你会不会去射孝陵的鹿呢?给你老子招灾惹祸?”

  朱寅呵呵一笑:“钟山的确多鹿。不过蜀王叔也是可怜,一辈子也不能去南京。南京城外能射猎的地方,可是不少啊。”

  朱宣圻道:“真能带她去南京?”

  朱寅点头:“王叔愿意放人,侄儿就能带族妹去。她的性子很像我,我和她嫂嫂平时多教教她,干脆就做个与众不同的奇女子,也给咱们朱家争口气。这些年,咱们宗室的名声实在不怎么样。”

  蜀王也不再犹豫,说道:“那就麻烦你了。长兄如父,长嫂如母,淑女我就交给你了。你说的对,既然她狗肉不上台面,又没皮没脸、没心没肺,那就干脆当个所谓的奇女子。”

  又对淑宁道:“你可以跟你族兄去南京。但你要听话,不要给兄嫂惹事。知道么?”

  淑宁郡主很是高兴,笑容十分明灿,“父王放心就是,孩儿最是乖巧听话,不会给兄嫂添乱。”

  说到这里,这才站起来盈盈行礼道:“父王和兄长自在说话,我这就退下了。”

  她倒是很有眼色,知道接下来两人还有重要的话说,就恰到好处的主动离开。

  可以留下时,赖着不走。真不方便留下时,立刻就走!

  光是这种分寸拿捏,就胜过很多同龄女子,难怪蜀王喜欢她这个女儿。

  蜀王眼见女儿离开,忍不住叹息一声,忽然神色黯然的说道:“你说的对,这么多年,咱们宗室实在太不像话了。”

  “再这么下去,社稷堪忧啊。尤其这几年,太上皇昏聩怠政,阉党逢君之恶,眼看竟有末世光景。万一大明没了,宗室会是什么下场?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几年前,庆王起事,帅锌那小子还真有点本事,竟然打到西域,把叶尔羌国都灭了,搞出一个西明。当时我就想,这样也好,帅锌在西域成事,也算咱朱家的一条退路。”

  “可是终究,西域不是中原啊。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去西域?”

  “之前听到你在南京靖难,我突然就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宗室的希望。”

  他说到这里,给朱寅倒了一杯茶,“你要做的事,我也能猜的出来。皇位本就是长房的,南朝大权又在你手里,你拿回帝位也没错,横竖都是太祖的子孙。可是若是真有那一天,你能不能让宗亲们日子好过一些?一笔写不出两个朱啊。”

  朱寅意味难明的微微一笑,“宗室们的日子,过的还不好?”

  “好?”蜀王笑容苦涩的摇头,“稚虎啊,我是长辈,也就托个大,你也别生气。咱们宗室哪里好过?”

  “宗王如囚无自由,中尉如丐无钱财!”

  他指指自己,“稚虎,你看看我过得什么日子?钟鸣鼎食,富可敌国,贵为亲王。可是我都不能出成都城!出城一步,就必须上奏天子!请朝廷批准!就算每年出城扫墓、上坟,也要上奏朝廷,事毕既回,不能去墓园之外的地方!”

  他指着外面,“那什么青城山、武侯祠、杜甫草堂、峨眉山,都是蜀中胜景,近在咫尺啊。可我都没有见过!”

  “这叫过得好?这和囚徒有何分别?囚徒还有个出狱的盼头!我们这些高级宗亲,竟是一辈子的事,只有死了才能出城,埋在城外!”

  “最低级的奉国中尉,虽然可以离家百里,可禄米拖欠断绝,又严禁操持他业,大多食不果腹,无隔夜之炊,女子甚至为暗**,倚门卖笑,男子为丐者,比比皆是啊。”

  “稚虎你说,宗室这叫过得好?你们长房跑到南洋岛国,虽然丢了皇位,反而落个自由自在。咱们其他各房,竟都是大明之囚!”

  “这是太祖爷的本意?国初宗室怎么过的,如今是怎么过的?”

  “大明社稷都是咱朱家的,可是大明防宗室却如防贼一般,当宗室是洪水猛兽!”

  …

  PS:今天身体不舒服,就到这了,难受…

  说说吐蕃,有人以为,吐蕃统一很离谱,这就是不熟悉相关历史了。吐蕃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历史上的藏巴汗,差点就统一了吐蕃高原,占了吐蕃三分之二以上的地盘,是不是接近统一了?只是被入藏的固始汗灭了。然后呢,固始汗统一了吐蕃。所在在明末,吐蕃已经统一了,只是被蒙古人统一。清朝,吐蕃地区也是统一的,最高首领就是所谓的答奈。既然吐蕃的统一是历史趋势,那么书中提前几十年由世俗政权统一,就没有逻辑错误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