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寅拿起情报仔细一看,才知道最近日本发生了什么。
原来六月初,为了争夺对本州岛的霸权,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这两个日本最强诸侯,终于爆发了决战:关原之战。
这个时空的关原之战!
丰臣秀吉余威犹在,拼尽全力抽调了丰臣家的武士和足轻,凑齐了七万大军,这是太阁殿下能投入的所有兵力了。
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也是极力在关东地区动员,凑齐了六万军势,双方实力差距不大。
双方的十三万大军,已经是海外大军在高丽全军覆没之后,整个倭国本土残存的六成精锐。
两大强人对决关原,其他中小诸侯要么作壁上观,要么也是相互征战、兼并。
东北地区的伊达政宗,中国地区的毛利辉元,九州地区的严绍廷(服部春秋),这三家势力仅次于秀吉、家康的诸侯,也都没有闲着。
伊达政宗在攻打常陆国的茨城,毛利辉元在攻打山阴地区。
严嵩的孙子严绍庭(服部春秋),则是利用日本如今最强大的水师优势,趁机兼并四国岛,攻打四国道。
整个日本,都在发生激烈的内战,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但是,足以影响日本大势的关原之战,仍然最引人瞩目。诸侯虽然没有参与两家对决,可也都表态站队。
严绍庭站队幕府,口头支持德川家康。
伊达政宗也宣布支持德川家康。
毛利辉元则是宣布支持丰臣秀吉。四国道的长宗我部元亲、蜂须贺家政等大名,都支持秀吉。
虽是口头支持,胜过什么都不做。
六月十二,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在关原的决战正式开始。
事实证明,只要秀吉不死,终究还是比家康要强的。
大战十分惨烈。然而激战将近一个月,家康军终于不支,在天满山堡一带连续大败,折损两万三千余人,心腹家臣死伤过半,家康本人都差点死于本阵。
德川家康失魂落魄,率领三万多人的残兵败将逃入大垣城,士气一蹶不振。
而秀吉军的损失只有一万四千。
秀吉亲率五万多大军追击家康,围困家康于大垣城。眼见家康陷入绝境,新生的德川幕府要完蛋了。
然而就在此时,秀吉在抽了一杆福寿膏之后,突然晕厥病危,三日后就在大垣城下病死!
更要命的是,秀吉病死的消息没能隐瞒,城内的家康军得到秀吉的死讯,士气大振。
德川家康大喜之下,甚至在城内祭祀秀吉,令巫女唱招魂歌,送秀吉往生极乐。还簪戴象征武士的白椿,挥扇起舞的作诗道:
“英雄落幕苍天下,太阁殒命大垣城。吾以白椿别故友,是否相逢在来生。”
德川家的武士们一起呼喊道:“魂兮归来——”
数万人一起呐喊,惊天动地。
城外的秀吉军听到,哭声震天,泪如雨下。
一日之间,切腹、自刎的秀吉军武士,成百上千!
虽然秀吉养子丰臣秀次接管兵权,继承秀吉的名位,可是秀吉军的士气却随着秀吉的死,一落千丈。
日本人十分信奉命运。战败后对强者的屈服和顺从,就是因为这种宿命观。
秀吉死在取胜的前一刻,对士气的打击极大,对敌军的士气却是很大鼓舞。他们认为,这是命运不愿意再让秀吉赢下去了。
德川家康趁机率军出城突击,一场激战后大败秀次。
秀次率领三万多人,带着秀吉的棺椁,狼狈逃回佐和山城。
德川家康虽然趁着秀吉之死扭转了局势,可他的损失也很惨重,根本无力乘胜追击秀次。
双方再次陷入对峙。
要命的是,丰臣氏和德川氏都没有赢,谁也没有吃掉谁,历时一个月惨烈厮杀等于是白打,白白让双方损失了一半精锐!
这六万多日军精锐的惨重损失,让本来就元气大伤的日本,军力上更加一蹶不振。
至此,丰臣氏、德川氏都跌落超级诸侯的神坛,实力降了一个大档次。
相反的是,毛利辉元趁着两家决战,征服了山阴地区。伊达政宗彻底吞并了常陆国。
独占九州岛的严绍庭很是争气,没有让朱寅失望,果然顺利吞并了土佐和伊予等国,占领了四国地区。
三家势力都有增长,军势都增加到三万左右,石高也差不多。
此消彼长之下,丰臣氏、德川氏两家原本的超级诸侯,对伊达政宗、毛利辉元、严绍宽这三大诸侯,已经没有兵力优势了。
战后,全日本格局突变,形成了五强并立的局面。
关白丰臣秀次、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中国探题毛利辉元、奥州探题伊达政宗、九州探题严绍庭(服部春秋)。
五强之中,名望最高、官位最高的,当然是德川家康。
兵力最强的还是占据近畿地区的丰臣秀次。可也强的很有限,比其他四家,也就多出几千兵马。
如此五强并立的割据局面,已经没有任何一家势力,拥有统一日本的实力了。
最郁闷的当然是秀吉养子秀次。
要是父亲灭掉德川家康后再死,那该多好啊。那么,他就能接手一个重新称霸整个日本的太阁政权,再次统一日本啊。
可惜。
其次最郁闷的就是家康了。虽然熬死了秀吉,逃过了一劫,可是德川家也失去了统一日本的实力。
朱寅了解完日本最近的局势,忍不住笑了起来。
“都五强并立了。好啊,那就继续分裂。日本的精兵死的差不多了,名将也凋零的所剩无几。再过三年,等到咱们新军大成,就灭了倭国!”
宁采薇也笑道:“倭国的商业世家,都是油盐不进。咱们商社这些年在倭国的进展不大,只能算站住脚。要想垄断日本的商业命脉,还是要武力开道,**上摧毁各个武家政权才行。”
朱寅点头:“你再等两年吧。两年后,就对倭国大规模用兵。这个国,没有必要存在了。”
朱寅对吞并倭国,志在必得。
灭日的时机,其实也成熟了。
几年前,自己和义父率领明军十三万,短短四个月就收复高丽,打的侵朝日军全军覆没,二十一万倭寇十几万死亡、八万人被俘。一个个名震日本的大名,陨落在明军铁骑之下,成为大明的赫赫武功。
消息传回日本之后,丰臣秀吉气的再次吐血。德川家康等诸侯,也胆战心惊。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明军居然如此强大!
而且更让他们郁闷的是,率军打的他们海外军团全军覆没的人,就是那个冒充秀山丸的大明使者,朱寅!
丰臣秀吉等人对自己恨得咬牙切齿,天天让阴阳师祭念式神诅咒自己。
却无法改变倭国元气大伤、武运衰微的惨淡现实。
日本战国时代淬炼多年的精兵,大半葬送在高丽,武士道的精神遭遇惨重的失败,整个大和民族的武力,直接从巅峰沦入深渊。
军事上无法挽回的惨重损失,天皇朝廷被俘虏的**灾难,打断了日本的脊梁,摧毁了武士们的信念。
随着高丽日军的全军覆没,秀吉布武天下、吞朝入唐的梦想彻底化为泡影。为了外战而暂时建立的大名联盟,也立刻破裂。
日本内战再次全面爆发,继续消耗他们本就不多的实力,已经处在最虚弱的历史时期了。
而且,朱寅在日本还布置了厉害的棋子。
三年之内,就是登陆占领的最好机会!
“严绍庭…”朱寅沉吟着说道,“他在虎牙和商社的支持下,这几年越做越大,是时候让他有所回报了。”
宁采薇嫣然道:“这个长线投资,三年下来花了一百万两银子。没有我们暗中帮助,他早就被毛利辉元和丰臣秀吉灭了。”
严绍庭虽然野心勃勃,阴险狡诈,也处心积虑,可他作为一个华人,居然能拿下九州岛和四国岛,没有外援当然不可能。
这个外援,就是虎牙和商社。
可以说,严绍庭能成为五强之一,这几年少不得朱寅的人手、金钱、情报。
朱寅坐下来,摸着自己的下巴,“让他的弟子吴忧给他写信,挑明支持他的背后主谋,就是我们!”
原来,严绍庭虽然得到很多援助,却一直不知道背后的真正主使,他一直以为,是对他提前下注的大明海商。
宁采薇蛾眉一蹙,“告诉他实情,他会不会拒绝合作?他的野心太大了,能轻易臣服么?”
朱寅冷笑:“拿了我们这么多好处,已经由不得他了。臣服,愿意当我们一把刀,那就是康庄大道。若是拒绝臣服…我们能扶持他,也能灭了他!”
“眼下我摄政南京,大半个南国都在我手里,掌握的资源远不是他这个九州探题可比,海军也是亚洲最强。反抗我,他不会有好下场。”
宁采薇想想也是,点头同意道:“好吧,那就现在摊牌!是敌是友,该让他做出选择了。我们的开价呢?”
她是商人思维,直接提开价。
朱寅想了想,“暗中给个侯爵吧,毕竟他是带资进组,有三万兵马。再承诺给他实授封地,可将鹿儿岛的萨摩国封给他,还是实封授土的侯国,够意思吧?不过,现在不可兑现,只有他帮大明灭掉倭国,才能享受这个世袭的封国。”
“还有,这个封国虽是实封的侯国,可以在封国中自治,但礼法上必须是大明的封国,是大明的疆土。历代封君,也是大明之臣。”
“他会同意?”宁采薇很是怀疑,“他占领了九州岛和四国岛,五、六万平方公里的地盘,萨摩国不到三千平方公里,差距二十倍啊。”
“萨摩国还小?”朱寅摇头,“拿到大明也是一个县的地盘,人口十几万,超过万户侯了。就算在西汉,也是妥妥的列侯。”
“他若真是聪明人,就会乖乖臣服。”
宁采薇道:“将来打下倭国,都要分封么?”
她还是第一次问这个问题。
朱寅显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回答毫不迟疑:“那当然不行。三分之二设置郡县,三分之一拿出来分封。但封到日本的封君,必须都是实打实的功臣。”
“而且就算分封,日国的战略要地和膏腴之地,也只能设为郡县。”
宁采薇忽然想到努尔哈赤,笑道:“你的野猪皮哥哥呢?他这几年损失很大,只剩下六七千兵马,建州部已经残了,没有希望统一女真诸部了。整个部落人口也只剩下四五万。”
朱寅闻言,多少有点感慨。
这几年,努尔哈赤为大明流血流汗,也算忠心耿耿啊。
可是建州女真的损失,实在太惨。先是和倭寇死磕,再和海西女真、科尔沁蒙古死磕,又要对付北边的索伦人。
青壮大量死亡,实力急剧萎缩,整个部落的精气神都不行了。
历史上的努尔哈赤,三年前就打赢了古勒山之战,称霸女真。万历二十四年,更是拥精兵三万余,成为辽东一大强权。
可是现在,他只有六、七千兵,实力、人口只有历史同期的五分之一。
当然,叶赫等扈伦四部为主的海西女真,同样很惨。
叶赫部本是堂堂大部,这几年也是损失惨重,兵马不足万人。
在虎牙精心策划下打出狗脑子的女真诸部,只是相互残杀的难兄难弟。
短短几年,女真诸部损失了七成的精锐,青壮丧失大半。整个女真诸部,只怕都凑不齐三万战兵了。
可是,建州部越是被削弱,对朱寅的依赖就越大,对大明就越是忠心。
因为没有办法。此时的建州部,必须依靠强者才能继续生存。
朱寅作为建州部的“我喜欢贝勒”,以及努尔哈赤的“小老虎兄弟”,怎么忍心不管?
所以这几年,他通过商社和走私,支援了建州部很多物资。铁锅、盐巴、油、粮食、布帛,还有瓷器、丝绸、奶糖等好东西。
这些无私的支援,让建州上下感念至深,祈祷佛朵妈妈和撮哈占爷,保佑对苦难深重的建州人无私奉献的我喜欢贝勒。
朱寅微叹一声,且喜且怜之,说道:“不能再让女真诸部相互厮杀了,到此为止吧…”
宁采薇刚认为小老虎心软了,却听小老虎继续说道:“女真人的实力若是太弱,蒙古人就要东侵了,察哈尔的那位北元可汗,也在垂涎辽东,科尔沁也想征服女真。”
“眼下,是该用女真牵制蒙古诸部了。”
“我要给虎牙下令,让他们停止策划女真内战,让女真人挡住蒙古,起码要牵制蒙古南下。”
朱寅说完,就立刻写了一封信,让康熙传递出去。
虎牙组建已经八年,算是老牌子的特务机关了。八年来,虎牙花了宁采薇三百万两银子的经费,简直就是吞金兽。
可是虎牙的银子绝对不白花。如今,已经成为组织严密、制度完善,拥有两千专业特工、上万线人的庞大情报机构。
北到蒙古,东到倭国,西到布哈拉汗国,南到洋人的东印度…都有虎牙特务的活动。
朱寅一个命令,就能让女真人的处境不再继续恶化,反而会让蒙古人更加难过。
这些年,虎牙对塞外各部的渗漏越来越深,对蒙古和女真诸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如今,虎牙对高原雪域新崛起的“大吐蕃国”的渗透,也有了很大进展。
宁采薇道:“今日虎牙送来的不止一个重要情报,我只看了一个蜡丸。还有一个。”
说完取出另外一个,“小老虎,咱们猜猜看,这是哪里的情报。我猜是北京。”
朱寅接过第二个蜡丸,笑道:“我猜…是辽东!算起来,辽东的那件事应该传来消息了。”
说完捏开蜡丸,熟练的用密码一解读,忍不住露出惊喜之色。
“果然找到了啊!好啊!努尔哈赤这次又立功了!”
宁采薇也露出喜色,“是传国玉玺?真在呼图壁寺?”
朱寅哈哈一笑,手舞足蹈,“情报说的分毫不差!就在呼图壁寺!但是蒙古人和喇嘛们自己也不知道!东西已经送到了建州,计划经建州送到**,再出海运出…哈哈,估计很快就能见到了,传国玉玺啊!”
“从辽金到蒙元,终于要回到我汉家的手中了,真是天大的好兆头!”
朱寅很是高兴,就像中了大奖。
宁采薇高兴之余,不禁有点担心,“小老虎,努尔哈赤见了传国玉玺,会不会自己留下来?”
“绝无可能!”朱寅毫不犹豫的摇头,“他一个只有几万人口的部落之主,要传国玉玺何用?那对他不是宝物,是催命符!除非他活腻歪了。”
“再说,主导行动的是我们的人,女真人只是帮手。野猪皮要夺玉玺,就只能和我反目成仇,他不可能这么做,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不过…我还是要给努尔哈赤写一封信,告诉他,我如今是南朝摄政,手握大权,让他放心大胆的跟着我干。”
宁采薇闻言,都不禁有点同情努尔哈赤了。
从头到尾被小老虎利用,被玩弄于股掌之上,最后还要对小老虎感念不已。
当特务的人真是不能信啊。好在她是自己人,夫妻同心,不用防备小老虎。
朱寅写了密令,又给努尔哈赤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信,然后吩咐即刻发出。
接着正要去召开大都督的军议,康乾就捧着一叠名帖进来禀报道:
“主公,外面来了一群老相公,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说要一起面见主公。”
康乾的脸色有些古怪。
朱寅看着一叠用了檀香的名贵拜帖,不禁微微皱眉。
难道是那些人?想也该来了。
他拿过一叠名帖,打开上面的一本,赫然是:
“通家侍生申时行,顿首而拜恭谒稚虎先生台下。万历癸亥仲秋…”
果然来了!
朱寅打来一看,这些拜帖的主人,除了前首辅大臣申时行,还有王樵、许国、王一鹗、周世选、陈有年、汪道昆、郭子章。
都是已经致仕的江南大佬,最高是前内阁首辅,最低也是前侍郎。
来者不善!
(本章完)
原来六月初,为了争夺对本州岛的霸权,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这两个日本最强诸侯,终于爆发了决战:关原之战。
这个时空的关原之战!
丰臣秀吉余威犹在,拼尽全力抽调了丰臣家的武士和足轻,凑齐了七万大军,这是太阁殿下能投入的所有兵力了。
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康,也是极力在关东地区动员,凑齐了六万军势,双方实力差距不大。
双方的十三万大军,已经是海外大军在高丽全军覆没之后,整个倭国本土残存的六成精锐。
两大强人对决关原,其他中小诸侯要么作壁上观,要么也是相互征战、兼并。
东北地区的伊达政宗,中国地区的毛利辉元,九州地区的严绍廷(服部春秋),这三家势力仅次于秀吉、家康的诸侯,也都没有闲着。
伊达政宗在攻打常陆国的茨城,毛利辉元在攻打山阴地区。
严嵩的孙子严绍庭(服部春秋),则是利用日本如今最强大的水师优势,趁机兼并四国岛,攻打四国道。
整个日本,都在发生激烈的内战,狗脑子都打出来了。
但是,足以影响日本大势的关原之战,仍然最引人瞩目。诸侯虽然没有参与两家对决,可也都表态站队。
严绍庭站队幕府,口头支持德川家康。
伊达政宗也宣布支持德川家康。
毛利辉元则是宣布支持丰臣秀吉。四国道的长宗我部元亲、蜂须贺家政等大名,都支持秀吉。
虽是口头支持,胜过什么都不做。
六月十二,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在关原的决战正式开始。
事实证明,只要秀吉不死,终究还是比家康要强的。
大战十分惨烈。然而激战将近一个月,家康军终于不支,在天满山堡一带连续大败,折损两万三千余人,心腹家臣死伤过半,家康本人都差点死于本阵。
德川家康失魂落魄,率领三万多人的残兵败将逃入大垣城,士气一蹶不振。
而秀吉军的损失只有一万四千。
秀吉亲率五万多大军追击家康,围困家康于大垣城。眼见家康陷入绝境,新生的德川幕府要完蛋了。
然而就在此时,秀吉在抽了一杆福寿膏之后,突然晕厥病危,三日后就在大垣城下病死!
更要命的是,秀吉病死的消息没能隐瞒,城内的家康军得到秀吉的死讯,士气大振。
德川家康大喜之下,甚至在城内祭祀秀吉,令巫女唱招魂歌,送秀吉往生极乐。还簪戴象征武士的白椿,挥扇起舞的作诗道:
“英雄落幕苍天下,太阁殒命大垣城。吾以白椿别故友,是否相逢在来生。”
德川家的武士们一起呼喊道:“魂兮归来——”
数万人一起呐喊,惊天动地。
城外的秀吉军听到,哭声震天,泪如雨下。
一日之间,切腹、自刎的秀吉军武士,成百上千!
虽然秀吉养子丰臣秀次接管兵权,继承秀吉的名位,可是秀吉军的士气却随着秀吉的死,一落千丈。
日本人十分信奉命运。战败后对强者的屈服和顺从,就是因为这种宿命观。
秀吉死在取胜的前一刻,对士气的打击极大,对敌军的士气却是很大鼓舞。他们认为,这是命运不愿意再让秀吉赢下去了。
德川家康趁机率军出城突击,一场激战后大败秀次。
秀次率领三万多人,带着秀吉的棺椁,狼狈逃回佐和山城。
德川家康虽然趁着秀吉之死扭转了局势,可他的损失也很惨重,根本无力乘胜追击秀次。
双方再次陷入对峙。
要命的是,丰臣氏和德川氏都没有赢,谁也没有吃掉谁,历时一个月惨烈厮杀等于是白打,白白让双方损失了一半精锐!
这六万多日军精锐的惨重损失,让本来就元气大伤的日本,军力上更加一蹶不振。
至此,丰臣氏、德川氏都跌落超级诸侯的神坛,实力降了一个大档次。
相反的是,毛利辉元趁着两家决战,征服了山阴地区。伊达政宗彻底吞并了常陆国。
独占九州岛的严绍庭很是争气,没有让朱寅失望,果然顺利吞并了土佐和伊予等国,占领了四国地区。
三家势力都有增长,军势都增加到三万左右,石高也差不多。
此消彼长之下,丰臣氏、德川氏两家原本的超级诸侯,对伊达政宗、毛利辉元、严绍宽这三大诸侯,已经没有兵力优势了。
战后,全日本格局突变,形成了五强并立的局面。
关白丰臣秀次、幕府大将军德川家康、中国探题毛利辉元、奥州探题伊达政宗、九州探题严绍庭(服部春秋)。
五强之中,名望最高、官位最高的,当然是德川家康。
兵力最强的还是占据近畿地区的丰臣秀次。可也强的很有限,比其他四家,也就多出几千兵马。
如此五强并立的割据局面,已经没有任何一家势力,拥有统一日本的实力了。
最郁闷的当然是秀吉养子秀次。
要是父亲灭掉德川家康后再死,那该多好啊。那么,他就能接手一个重新称霸整个日本的太阁政权,再次统一日本啊。
可惜。
其次最郁闷的就是家康了。虽然熬死了秀吉,逃过了一劫,可是德川家也失去了统一日本的实力。
朱寅了解完日本最近的局势,忍不住笑了起来。
“都五强并立了。好啊,那就继续分裂。日本的精兵死的差不多了,名将也凋零的所剩无几。再过三年,等到咱们新军大成,就灭了倭国!”
宁采薇也笑道:“倭国的商业世家,都是油盐不进。咱们商社这些年在倭国的进展不大,只能算站住脚。要想垄断日本的商业命脉,还是要武力开道,**上摧毁各个武家政权才行。”
朱寅点头:“你再等两年吧。两年后,就对倭国大规模用兵。这个国,没有必要存在了。”
朱寅对吞并倭国,志在必得。
灭日的时机,其实也成熟了。
几年前,自己和义父率领明军十三万,短短四个月就收复高丽,打的侵朝日军全军覆没,二十一万倭寇十几万死亡、八万人被俘。一个个名震日本的大名,陨落在明军铁骑之下,成为大明的赫赫武功。
消息传回日本之后,丰臣秀吉气的再次吐血。德川家康等诸侯,也胆战心惊。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明军居然如此强大!
而且更让他们郁闷的是,率军打的他们海外军团全军覆没的人,就是那个冒充秀山丸的大明使者,朱寅!
丰臣秀吉等人对自己恨得咬牙切齿,天天让阴阳师祭念式神诅咒自己。
却无法改变倭国元气大伤、武运衰微的惨淡现实。
日本战国时代淬炼多年的精兵,大半葬送在高丽,武士道的精神遭遇惨重的失败,整个大和民族的武力,直接从巅峰沦入深渊。
军事上无法挽回的惨重损失,天皇朝廷被俘虏的**灾难,打断了日本的脊梁,摧毁了武士们的信念。
随着高丽日军的全军覆没,秀吉布武天下、吞朝入唐的梦想彻底化为泡影。为了外战而暂时建立的大名联盟,也立刻破裂。
日本内战再次全面爆发,继续消耗他们本就不多的实力,已经处在最虚弱的历史时期了。
而且,朱寅在日本还布置了厉害的棋子。
三年之内,就是登陆占领的最好机会!
“严绍庭…”朱寅沉吟着说道,“他在虎牙和商社的支持下,这几年越做越大,是时候让他有所回报了。”
宁采薇嫣然道:“这个长线投资,三年下来花了一百万两银子。没有我们暗中帮助,他早就被毛利辉元和丰臣秀吉灭了。”
严绍庭虽然野心勃勃,阴险狡诈,也处心积虑,可他作为一个华人,居然能拿下九州岛和四国岛,没有外援当然不可能。
这个外援,就是虎牙和商社。
可以说,严绍庭能成为五强之一,这几年少不得朱寅的人手、金钱、情报。
朱寅坐下来,摸着自己的下巴,“让他的弟子吴忧给他写信,挑明支持他的背后主谋,就是我们!”
原来,严绍庭虽然得到很多援助,却一直不知道背后的真正主使,他一直以为,是对他提前下注的大明海商。
宁采薇蛾眉一蹙,“告诉他实情,他会不会拒绝合作?他的野心太大了,能轻易臣服么?”
朱寅冷笑:“拿了我们这么多好处,已经由不得他了。臣服,愿意当我们一把刀,那就是康庄大道。若是拒绝臣服…我们能扶持他,也能灭了他!”
“眼下我摄政南京,大半个南国都在我手里,掌握的资源远不是他这个九州探题可比,海军也是亚洲最强。反抗我,他不会有好下场。”
宁采薇想想也是,点头同意道:“好吧,那就现在摊牌!是敌是友,该让他做出选择了。我们的开价呢?”
她是商人思维,直接提开价。
朱寅想了想,“暗中给个侯爵吧,毕竟他是带资进组,有三万兵马。再承诺给他实授封地,可将鹿儿岛的萨摩国封给他,还是实封授土的侯国,够意思吧?不过,现在不可兑现,只有他帮大明灭掉倭国,才能享受这个世袭的封国。”
“还有,这个封国虽是实封的侯国,可以在封国中自治,但礼法上必须是大明的封国,是大明的疆土。历代封君,也是大明之臣。”
“他会同意?”宁采薇很是怀疑,“他占领了九州岛和四国岛,五、六万平方公里的地盘,萨摩国不到三千平方公里,差距二十倍啊。”
“萨摩国还小?”朱寅摇头,“拿到大明也是一个县的地盘,人口十几万,超过万户侯了。就算在西汉,也是妥妥的列侯。”
“他若真是聪明人,就会乖乖臣服。”
宁采薇道:“将来打下倭国,都要分封么?”
她还是第一次问这个问题。
朱寅显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回答毫不迟疑:“那当然不行。三分之二设置郡县,三分之一拿出来分封。但封到日本的封君,必须都是实打实的功臣。”
“而且就算分封,日国的战略要地和膏腴之地,也只能设为郡县。”
宁采薇忽然想到努尔哈赤,笑道:“你的野猪皮哥哥呢?他这几年损失很大,只剩下六七千兵马,建州部已经残了,没有希望统一女真诸部了。整个部落人口也只剩下四五万。”
朱寅闻言,多少有点感慨。
这几年,努尔哈赤为大明流血流汗,也算忠心耿耿啊。
可是建州女真的损失,实在太惨。先是和倭寇死磕,再和海西女真、科尔沁蒙古死磕,又要对付北边的索伦人。
青壮大量死亡,实力急剧萎缩,整个部落的精气神都不行了。
历史上的努尔哈赤,三年前就打赢了古勒山之战,称霸女真。万历二十四年,更是拥精兵三万余,成为辽东一大强权。
可是现在,他只有六、七千兵,实力、人口只有历史同期的五分之一。
当然,叶赫等扈伦四部为主的海西女真,同样很惨。
叶赫部本是堂堂大部,这几年也是损失惨重,兵马不足万人。
在虎牙精心策划下打出狗脑子的女真诸部,只是相互残杀的难兄难弟。
短短几年,女真诸部损失了七成的精锐,青壮丧失大半。整个女真诸部,只怕都凑不齐三万战兵了。
可是,建州部越是被削弱,对朱寅的依赖就越大,对大明就越是忠心。
因为没有办法。此时的建州部,必须依靠强者才能继续生存。
朱寅作为建州部的“我喜欢贝勒”,以及努尔哈赤的“小老虎兄弟”,怎么忍心不管?
所以这几年,他通过商社和走私,支援了建州部很多物资。铁锅、盐巴、油、粮食、布帛,还有瓷器、丝绸、奶糖等好东西。
这些无私的支援,让建州上下感念至深,祈祷佛朵妈妈和撮哈占爷,保佑对苦难深重的建州人无私奉献的我喜欢贝勒。
朱寅微叹一声,且喜且怜之,说道:“不能再让女真诸部相互厮杀了,到此为止吧…”
宁采薇刚认为小老虎心软了,却听小老虎继续说道:“女真人的实力若是太弱,蒙古人就要东侵了,察哈尔的那位北元可汗,也在垂涎辽东,科尔沁也想征服女真。”
“眼下,是该用女真牵制蒙古诸部了。”
“我要给虎牙下令,让他们停止策划女真内战,让女真人挡住蒙古,起码要牵制蒙古南下。”
朱寅说完,就立刻写了一封信,让康熙传递出去。
虎牙组建已经八年,算是老牌子的特务机关了。八年来,虎牙花了宁采薇三百万两银子的经费,简直就是吞金兽。
可是虎牙的银子绝对不白花。如今,已经成为组织严密、制度完善,拥有两千专业特工、上万线人的庞大情报机构。
北到蒙古,东到倭国,西到布哈拉汗国,南到洋人的东印度…都有虎牙特务的活动。
朱寅一个命令,就能让女真人的处境不再继续恶化,反而会让蒙古人更加难过。
这些年,虎牙对塞外各部的渗漏越来越深,对蒙古和女真诸部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如今,虎牙对高原雪域新崛起的“大吐蕃国”的渗透,也有了很大进展。
宁采薇道:“今日虎牙送来的不止一个重要情报,我只看了一个蜡丸。还有一个。”
说完取出另外一个,“小老虎,咱们猜猜看,这是哪里的情报。我猜是北京。”
朱寅接过第二个蜡丸,笑道:“我猜…是辽东!算起来,辽东的那件事应该传来消息了。”
说完捏开蜡丸,熟练的用密码一解读,忍不住露出惊喜之色。
“果然找到了啊!好啊!努尔哈赤这次又立功了!”
宁采薇也露出喜色,“是传国玉玺?真在呼图壁寺?”
朱寅哈哈一笑,手舞足蹈,“情报说的分毫不差!就在呼图壁寺!但是蒙古人和喇嘛们自己也不知道!东西已经送到了建州,计划经建州送到**,再出海运出…哈哈,估计很快就能见到了,传国玉玺啊!”
“从辽金到蒙元,终于要回到我汉家的手中了,真是天大的好兆头!”
朱寅很是高兴,就像中了大奖。
宁采薇高兴之余,不禁有点担心,“小老虎,努尔哈赤见了传国玉玺,会不会自己留下来?”
“绝无可能!”朱寅毫不犹豫的摇头,“他一个只有几万人口的部落之主,要传国玉玺何用?那对他不是宝物,是催命符!除非他活腻歪了。”
“再说,主导行动的是我们的人,女真人只是帮手。野猪皮要夺玉玺,就只能和我反目成仇,他不可能这么做,对他没有任何好处。”
“不过…我还是要给努尔哈赤写一封信,告诉他,我如今是南朝摄政,手握大权,让他放心大胆的跟着我干。”
宁采薇闻言,都不禁有点同情努尔哈赤了。
从头到尾被小老虎利用,被玩弄于股掌之上,最后还要对小老虎感念不已。
当特务的人真是不能信啊。好在她是自己人,夫妻同心,不用防备小老虎。
朱寅写了密令,又给努尔哈赤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信,然后吩咐即刻发出。
接着正要去召开大都督的军议,康乾就捧着一叠名帖进来禀报道:
“主公,外面来了一群老相公,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说要一起面见主公。”
康乾的脸色有些古怪。
朱寅看着一叠用了檀香的名贵拜帖,不禁微微皱眉。
难道是那些人?想也该来了。
他拿过一叠名帖,打开上面的一本,赫然是:
“通家侍生申时行,顿首而拜恭谒稚虎先生台下。万历癸亥仲秋…”
果然来了!
朱寅打来一看,这些拜帖的主人,除了前首辅大臣申时行,还有王樵、许国、王一鹗、周世选、陈有年、汪道昆、郭子章。
都是已经致仕的江南大佬,最高是前内阁首辅,最低也是前侍郎。
来者不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