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府后宅。
吴苋与张琪瑛居住的院落,此刻正一片繁忙。
侍女端着一盆盆热水,不停进进出出。
周瑜站在产房外,焦急等待着消息。
吴苋已经顺利临盆,并未周瑜诞下一个儿子,取名为周战。
同月内,张琪瑛相继分娩,眼下正在屋里生产呢。
“屋里怎么没动静呢?”小乔一脸担忧。
正常女子临盆,往往都会发出痛呼,大声叫嚷使劲发力。
张琪瑛就显得非常另类,只听得稳婆的声音传出,不停喊“用力”“使劲”,却听不到正主半点动静,不禁教人心中没底。
好在,张琪瑛没让众人担心太久,屋内很快传来另一种声音。
“哇哇哇...”
伴随着婴孩的啼哭声,众人心中大石纷纷落地。
“咯吱~”
产房大门被推开,稳婆抱着襁褓出来,欢天喜地道:
“恭喜君侯,母子平安,七斤六两。”
“好好好。”
周瑜面露喜色,连连叫好,伸手把孩子抱到怀中。
“有赏!统统重赏!”
“谢君侯!”稳婆丫鬟开心致谢。
“夫人情况如何?”周瑜突然想起。
尽管已经从稳婆口中得知母子平安,知晓张琪瑛无恙,但一直没吱声是啥情况。
“夫人无恙。”稳婆忍不住赞道:“老身还没见过如此刚强的女子,从头到尾硬是没喊一声,就是嘴里不停在念叨什么,老身也听不懂...”
“知道了。”
周瑜不疑有他,把怀中的襁褓递给小乔,郑重道:
“这孩子,为夫可就托付给你了。”
“夫君放心。”小乔正色道:“妾身一定当亲儿子养,就怕...”
“无妨,为夫去探探口风。”周瑜抬腿就朝产房而去。
之前就说过,无论是男是女,都不会让张琪瑛抚养,以免孩子从小被宗教洗脑。
并且还让张鲁,提前跟张琪瑛谈过。
也不知道孩子生下来后,张琪瑛会不会后悔呢?
不过按照当下宗法,妾室生的孩子,理论上确实都属于正妻。
小乔养在膝下,既违反当下律法,亦不违反封建人伦,就看张琪瑛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产房内。
周瑜一进来,就看到张琪瑛躺在榻上,正在闭目养神。
听到脚步声靠近,张琪瑛这才打开眼帘,看到是周瑜后脸上露出笑容。
“夫君。”
张琪瑛的声音有些虚弱,不过没有其他女子生产之后的嘶哑。
“紫玉辛苦了。”周瑜伸手替张琪瑛挽了挽鬓角的发丝。
“无碍。”不知是不是因为常年打坐,张琪瑛状态还挺好。
“刚才生产时,怎么没听紫玉痛呼?”周瑜好奇道:“稳婆说你口中念叨不停...”
“是在念平安咒。”张琪瑛微笑道:“保佑道子平安降生。”
周瑜一阵无语...
一方面,有感于张琪瑛对孩子的爱意,能忍着临盆之痛,默默替儿子诵经念咒。
另一方面,怜惜张琪瑛“中毒”之深,这时候还不忘寄希望于宗教...
心中愈发坚定,孩子小时候绝不能让张琪瑛抚养,指不定孩子灌输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最起码,要等到孩子三观定型后,再重新回到生母身边不迟。
“紫玉,孩子的抚养问题...”
周瑜试探着开口,怎料张琪瑛打断道:
“夫君,妾身求您一件事。”
周瑜心中一紧,但还是不动声色道:
“紫玉但说无妨。”
“孩子能不能交给其他姐姐抚养。”
周瑜闻言一怔,没想到张琪瑛竟会主动提及此事,诧异道:
“为何?”
张琪瑛顿时窘迫,不好意思道:
“听闻带孩子很费事儿,妾身怕打扰清修...”
很显然,对于一心向道的张琪瑛而言,打坐修炼才是优先级最高的事情。
怀孕期间被迫中断打坐,已经让张琪瑛难以忍受。
要不是忽悠是什么“道子”,张琪瑛绝对不会老实消停。
现在孩子已经诞下,张琪瑛要迫不及待恢复修炼,清修时可受不了有孩子在一旁啼哭。
“为夫可以答应你的请求,不过你也需答应为夫一件事情。”周瑜不动声色。
“夫君请讲。”
“老老实实在榻上坐月子。”周瑜趁机道:“等你坐月结束后,就能重新开始修炼,往后为夫就不干涉你,如何?”
“这...”张琪瑛不情不愿,有些郁闷点头,“好吧。”
十月怀胎都忍了,也不差这一个月子。
为了能把孩子送出去,并尽早开始打坐修炼,张琪瑛最终还是忍着答应下来。
“行。”周瑜面露满意之色,“孩子我会交给小乔抚养,紫玉不必担心,定然会视如己出。”
“多谢夫君、多谢夫人。”张琪瑛也非常满意。
或许在旁人看来,张琪瑛这种心态很不可思议,哪有母亲愿意把孩子往外舍呢?
但作为从小被宗教影响之人,张琪瑛压根就不是正常人。
极端的宗教疯子,献祭自己的孩子都不在少数。
相比之下,张琪瑛还是较为正常的,也就迷恋打坐而已...
跟张琪瑛谈好条件,并安抚她睡下后,周瑜起身离开产房。
“孩子呢?”
看着怀中空空的小乔,周瑜不由奇怪。
“饿了。”小乔解释道:“让乳母抱走喂养了。”
“可惜。”小乔拖着胸脯,惋惜道:“妾身断奶了,不然还能喂养这孩子一次。”
这算是一种仪式感,吃过一次奶,这孩子就算是认下了。
哪怕在心理上,也会有种更亲密的认同感。
“有这份心就够了,不必拘泥于形式。”周瑜劝慰道。
“紫玉怎么说?”小乔关切道:“同意妾身抚养吗?”
“嗯。”周瑜苦笑不得道:“何止是同意,巴不得让你赶紧弄走呢...”
“怎么会?”小乔显然无法理解。
“她的脑子跟常人不同,总之你安心抚养便是。”
“好吧。”小乔答应下来,“这孩子名字...”
“就按苋儿的提议,唤作周胜便是。”
“战而胜之。”小乔嫣然一笑,“希望这个两个孩子,能保佑夫君旗开得胜。”
“嗯。”周瑜不禁抬头。
天上暖阳播撒下春光,院中的绿植也都开始抽出嫩芽儿...
这时,有侍女迈着小碎步而来。
“启禀君侯,襄阳急报。”
周瑜接到手中,拆开查看内容,脸上旋即露出笑容。
“怎么了?”小乔好奇道:“看样子是好消息。”
“曹操退兵了。”周瑜嘴角微翘。
驻守宛城的五万大军,其中四万又再度离开,仅留下一万曹军驻守,与襄阳地区的兵力持平。
很显然,周瑜猜中了曹操的想法,后者确实打算向西北用兵。
“莫名其妙。”小乔不解道:“突然增兵、突然撤兵,曹操这是想干什么?”
“忘了为夫给曹操写的诗了?”周瑜提醒道。
“啊?”小乔惊讶地张大嘴巴,“一句诗就能让曹操撤兵?”
“一句诗当然不行,重要的是诗中的含义。”
人生南北多歧路,吾向吴越公向秦。
这句诗,可以说已经较为直白。
南北歧路,指的是周瑜与曹操的进攻方向。
吴越指的自然是江东,至于秦则是西北。
周瑜这句诗表达的含义很清晰:
你打你的西北,我打我的东南,咱俩谁也别给谁添乱。
甚至,隐隐还带着几分较劲的意思,且看谁先一步取得胜果。
在互不干涉的情况下,最终谁能笑到最后。
对于周瑜的提议,曹操撤走宛城的驻军,双方正式达成默契。
曹操多傲气的一个人,周瑜有信心拿下江东,他同样有信心拿下西北。
同时,在南北各自统一的局面下,曹操还有信心与周瑜一决雌雄。
毕竟相较而言,北方的综合实力,肯定要明显强于南方。
看似土地大小相当,实则人口差距很大...
如果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北强南弱就是必然的情况。
这种国力之间的差距,无法通过什么手段来解决。
毕竟人口差距最难弥补,这是个经年累月的事情,临时生根本来不及...
最终,曹操选择接受周瑜的“挑战”,双方拉开一场统一南北的“竞赛”。
“传令,各级将校大堂听令。”
“喏。”侍女领命而去。
“夫君要出征了?”小乔情不自禁挽着周瑜。
“嗯。”周瑜点头道:“就是近期的事情,先把大军拉到江夏。”
周瑜与曹操已经达成默契,并且后者还撤走了宛城的驻军。
为表诚意,或者说让曹操放心,周瑜自然要把大军拉到江夏。
这么大的军事动作,曹操定然会受到消息,明白周瑜是真要打江东。
同时,周瑜也不会贸然就进攻,同样需要等到曹操做出战争动作。
以免周瑜跟孙权打起来,曹操突然调转枪头搞偷袭。
最起码,曹操要把大军拉到潼关外,做出对西北进攻的姿态,周瑜才会进行下一步。
如此一来,就算曹操想耍什么花招,空间上也根本来不及。
从潼关到襄樊,还有很大一截路程呢,周瑜完全有反应的时间撤回。
正堂。
周瑜没等待太久,各级文武将校便纷纷赶来。
没有一句废话,周瑜径直下达军令。
“全军出击,屯兵江夏!”
“谨遵令!!!”
一时间,无数战船从江陵码头出发。
携带着大量粮草辎重、攻城器械,以及十余万大军,顺江而下快速前往江夏...
吴苋与张琪瑛居住的院落,此刻正一片繁忙。
侍女端着一盆盆热水,不停进进出出。
周瑜站在产房外,焦急等待着消息。
吴苋已经顺利临盆,并未周瑜诞下一个儿子,取名为周战。
同月内,张琪瑛相继分娩,眼下正在屋里生产呢。
“屋里怎么没动静呢?”小乔一脸担忧。
正常女子临盆,往往都会发出痛呼,大声叫嚷使劲发力。
张琪瑛就显得非常另类,只听得稳婆的声音传出,不停喊“用力”“使劲”,却听不到正主半点动静,不禁教人心中没底。
好在,张琪瑛没让众人担心太久,屋内很快传来另一种声音。
“哇哇哇...”
伴随着婴孩的啼哭声,众人心中大石纷纷落地。
“咯吱~”
产房大门被推开,稳婆抱着襁褓出来,欢天喜地道:
“恭喜君侯,母子平安,七斤六两。”
“好好好。”
周瑜面露喜色,连连叫好,伸手把孩子抱到怀中。
“有赏!统统重赏!”
“谢君侯!”稳婆丫鬟开心致谢。
“夫人情况如何?”周瑜突然想起。
尽管已经从稳婆口中得知母子平安,知晓张琪瑛无恙,但一直没吱声是啥情况。
“夫人无恙。”稳婆忍不住赞道:“老身还没见过如此刚强的女子,从头到尾硬是没喊一声,就是嘴里不停在念叨什么,老身也听不懂...”
“知道了。”
周瑜不疑有他,把怀中的襁褓递给小乔,郑重道:
“这孩子,为夫可就托付给你了。”
“夫君放心。”小乔正色道:“妾身一定当亲儿子养,就怕...”
“无妨,为夫去探探口风。”周瑜抬腿就朝产房而去。
之前就说过,无论是男是女,都不会让张琪瑛抚养,以免孩子从小被宗教洗脑。
并且还让张鲁,提前跟张琪瑛谈过。
也不知道孩子生下来后,张琪瑛会不会后悔呢?
不过按照当下宗法,妾室生的孩子,理论上确实都属于正妻。
小乔养在膝下,既违反当下律法,亦不违反封建人伦,就看张琪瑛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产房内。
周瑜一进来,就看到张琪瑛躺在榻上,正在闭目养神。
听到脚步声靠近,张琪瑛这才打开眼帘,看到是周瑜后脸上露出笑容。
“夫君。”
张琪瑛的声音有些虚弱,不过没有其他女子生产之后的嘶哑。
“紫玉辛苦了。”周瑜伸手替张琪瑛挽了挽鬓角的发丝。
“无碍。”不知是不是因为常年打坐,张琪瑛状态还挺好。
“刚才生产时,怎么没听紫玉痛呼?”周瑜好奇道:“稳婆说你口中念叨不停...”
“是在念平安咒。”张琪瑛微笑道:“保佑道子平安降生。”
周瑜一阵无语...
一方面,有感于张琪瑛对孩子的爱意,能忍着临盆之痛,默默替儿子诵经念咒。
另一方面,怜惜张琪瑛“中毒”之深,这时候还不忘寄希望于宗教...
心中愈发坚定,孩子小时候绝不能让张琪瑛抚养,指不定孩子灌输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
最起码,要等到孩子三观定型后,再重新回到生母身边不迟。
“紫玉,孩子的抚养问题...”
周瑜试探着开口,怎料张琪瑛打断道:
“夫君,妾身求您一件事。”
周瑜心中一紧,但还是不动声色道:
“紫玉但说无妨。”
“孩子能不能交给其他姐姐抚养。”
周瑜闻言一怔,没想到张琪瑛竟会主动提及此事,诧异道:
“为何?”
张琪瑛顿时窘迫,不好意思道:
“听闻带孩子很费事儿,妾身怕打扰清修...”
很显然,对于一心向道的张琪瑛而言,打坐修炼才是优先级最高的事情。
怀孕期间被迫中断打坐,已经让张琪瑛难以忍受。
要不是忽悠是什么“道子”,张琪瑛绝对不会老实消停。
现在孩子已经诞下,张琪瑛要迫不及待恢复修炼,清修时可受不了有孩子在一旁啼哭。
“为夫可以答应你的请求,不过你也需答应为夫一件事情。”周瑜不动声色。
“夫君请讲。”
“老老实实在榻上坐月子。”周瑜趁机道:“等你坐月结束后,就能重新开始修炼,往后为夫就不干涉你,如何?”
“这...”张琪瑛不情不愿,有些郁闷点头,“好吧。”
十月怀胎都忍了,也不差这一个月子。
为了能把孩子送出去,并尽早开始打坐修炼,张琪瑛最终还是忍着答应下来。
“行。”周瑜面露满意之色,“孩子我会交给小乔抚养,紫玉不必担心,定然会视如己出。”
“多谢夫君、多谢夫人。”张琪瑛也非常满意。
或许在旁人看来,张琪瑛这种心态很不可思议,哪有母亲愿意把孩子往外舍呢?
但作为从小被宗教影响之人,张琪瑛压根就不是正常人。
极端的宗教疯子,献祭自己的孩子都不在少数。
相比之下,张琪瑛还是较为正常的,也就迷恋打坐而已...
跟张琪瑛谈好条件,并安抚她睡下后,周瑜起身离开产房。
“孩子呢?”
看着怀中空空的小乔,周瑜不由奇怪。
“饿了。”小乔解释道:“让乳母抱走喂养了。”
“可惜。”小乔拖着胸脯,惋惜道:“妾身断奶了,不然还能喂养这孩子一次。”
这算是一种仪式感,吃过一次奶,这孩子就算是认下了。
哪怕在心理上,也会有种更亲密的认同感。
“有这份心就够了,不必拘泥于形式。”周瑜劝慰道。
“紫玉怎么说?”小乔关切道:“同意妾身抚养吗?”
“嗯。”周瑜苦笑不得道:“何止是同意,巴不得让你赶紧弄走呢...”
“怎么会?”小乔显然无法理解。
“她的脑子跟常人不同,总之你安心抚养便是。”
“好吧。”小乔答应下来,“这孩子名字...”
“就按苋儿的提议,唤作周胜便是。”
“战而胜之。”小乔嫣然一笑,“希望这个两个孩子,能保佑夫君旗开得胜。”
“嗯。”周瑜不禁抬头。
天上暖阳播撒下春光,院中的绿植也都开始抽出嫩芽儿...
这时,有侍女迈着小碎步而来。
“启禀君侯,襄阳急报。”
周瑜接到手中,拆开查看内容,脸上旋即露出笑容。
“怎么了?”小乔好奇道:“看样子是好消息。”
“曹操退兵了。”周瑜嘴角微翘。
驻守宛城的五万大军,其中四万又再度离开,仅留下一万曹军驻守,与襄阳地区的兵力持平。
很显然,周瑜猜中了曹操的想法,后者确实打算向西北用兵。
“莫名其妙。”小乔不解道:“突然增兵、突然撤兵,曹操这是想干什么?”
“忘了为夫给曹操写的诗了?”周瑜提醒道。
“啊?”小乔惊讶地张大嘴巴,“一句诗就能让曹操撤兵?”
“一句诗当然不行,重要的是诗中的含义。”
人生南北多歧路,吾向吴越公向秦。
这句诗,可以说已经较为直白。
南北歧路,指的是周瑜与曹操的进攻方向。
吴越指的自然是江东,至于秦则是西北。
周瑜这句诗表达的含义很清晰:
你打你的西北,我打我的东南,咱俩谁也别给谁添乱。
甚至,隐隐还带着几分较劲的意思,且看谁先一步取得胜果。
在互不干涉的情况下,最终谁能笑到最后。
对于周瑜的提议,曹操撤走宛城的驻军,双方正式达成默契。
曹操多傲气的一个人,周瑜有信心拿下江东,他同样有信心拿下西北。
同时,在南北各自统一的局面下,曹操还有信心与周瑜一决雌雄。
毕竟相较而言,北方的综合实力,肯定要明显强于南方。
看似土地大小相当,实则人口差距很大...
如果形成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北强南弱就是必然的情况。
这种国力之间的差距,无法通过什么手段来解决。
毕竟人口差距最难弥补,这是个经年累月的事情,临时生根本来不及...
最终,曹操选择接受周瑜的“挑战”,双方拉开一场统一南北的“竞赛”。
“传令,各级将校大堂听令。”
“喏。”侍女领命而去。
“夫君要出征了?”小乔情不自禁挽着周瑜。
“嗯。”周瑜点头道:“就是近期的事情,先把大军拉到江夏。”
周瑜与曹操已经达成默契,并且后者还撤走了宛城的驻军。
为表诚意,或者说让曹操放心,周瑜自然要把大军拉到江夏。
这么大的军事动作,曹操定然会受到消息,明白周瑜是真要打江东。
同时,周瑜也不会贸然就进攻,同样需要等到曹操做出战争动作。
以免周瑜跟孙权打起来,曹操突然调转枪头搞偷袭。
最起码,曹操要把大军拉到潼关外,做出对西北进攻的姿态,周瑜才会进行下一步。
如此一来,就算曹操想耍什么花招,空间上也根本来不及。
从潼关到襄樊,还有很大一截路程呢,周瑜完全有反应的时间撤回。
正堂。
周瑜没等待太久,各级文武将校便纷纷赶来。
没有一句废话,周瑜径直下达军令。
“全军出击,屯兵江夏!”
“谨遵令!!!”
一时间,无数战船从江陵码头出发。
携带着大量粮草辎重、攻城器械,以及十余万大军,顺江而下快速前往江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