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宅。
周瑜一回来,就看到孙绍跪在院中。
没等开口询问,屋里就传来大乔的骂声:
“他想跪就跪,跪到死我也不会答应!”
小乔的声音响起,显然是在安慰姐姐。
“起来。”
周瑜走到孙绍身边,没好气骂道:
“就会用这种笨办法气你阿母,真是个榆木脑袋。”
“阿父...”孙绍垂头丧气坐到地上,发愁道:“阿母就是不肯答应,孩儿该怎么办啊。”
“所以你就跪在这里给她添堵?”周瑜抬脚轻踹,“还得麻烦乃公出马。”
孙绍两眼放光,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拍拍**上的灰尘,兴奋道:“您真是我亲爹!”
“滚蛋!”
周瑜笑骂一句,作势抬手欲打,孙绍抱着脑袋逃走。
“去找凌统报到。”
“知道啦~~~”
孙绍头也不回答应,一溜烟消失不见。
等到大乔听到动静,匆匆从屋里出来查看情况时,孙绍早已没了身影。
看着院中的周瑜,哪里猜不到罪魁祸首是谁?
“哼!”
大乔气鼓鼓剜了眼周瑜,又回屋里生闷气了。
周瑜见状不以为意,背着手乐呵呵进到屋内。
大乔坐在梳妆台前,故意留给周瑜一个后脑勺,无声表达不满。
“夫君。”
小乔开口打招呼,脸上也是写满无奈。
“阿姊不放心绍儿上战场,您不帮着阿姊说话就算了,怎么还能纵容绍儿胡闹呢?”
“胡闹?”周瑜正色道:“男子汉大丈夫,就该去军中历练一番!”
“生在深宅大院,长于妇人之手,将来能有什么大出息?”周瑜沉声道:“我这是在栽培我儿子,难不成跟着你们姐妹学绣花吗?”
“没说不让您栽培,也没说不让从军。”小乔急切道:“过完年满打满算,绍儿也才十三岁而已,不等再等几年吗?”
“等几年?”周瑜说着坐下,“几年之后江东早就灭了。”
“尘归尘、土归土。”周瑜反问道:“绍儿心里憋着的这口恶气,一辈子都没机会发泄出来,或许会成为他一生的心病与遗憾。”
这话一点不假,就看孙绍练习箭术时,往靶子上写上权的名字,就能看出有多深的执念。
如果不能亲手复仇,就解不了心头之恨!
反之,此一役孙绍若参与其中。
哪怕从头到尾只是个打酱油的小兵,心里的感受也会截然不同。
“行行行。”小乔无奈道:“妾身说不过您,夫君还是去跟阿姊说吧。”
“妇道人家懂什么。”周瑜拍板道:“绍儿从军,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呜呜呜...”
没等话音落地,屋内便响起抽噎声。
周瑜循声望去,只见大乔的背影止不住颤动,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这咋还哭了?
周瑜瞬间没了刚才挥斥方遒的模样,连忙向小乔投去求助的眼神,示意赶紧去哄一哄。
小乔翻了个白眼,径直起身朝外而去。
“诶!”周瑜伸手想拦。
怎料小乔根本不给机会,加快脚步离开。
一时间,周瑜追也不是,总不能把大乔丢在这里,仍由她一个人哭吧?
“唉~”
周瑜叹息一声,还真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硬着头皮起身,迈着沉重的脚步,周瑜走到大乔身后。
铜镜中,大乔哭的梨花带雨,眼睛通红一片,泪水止不住往下流淌。
周瑜双手搭在大乔肩上,后者赌气似的甩了下。
好在,周瑜脸皮足够厚,硬是搭在大乔香肩上。
“夫人别哭了。”周瑜安慰道:“只是上战场而已,搞得我好像要让绍儿去送死似的,跟在我什么能有什么危险?”
“这样。”周瑜一本正经道:“为夫保证,让绍儿全须全影回来,如何?”
“他才十三岁...你好狠的心...”大乔哭哭啼啼道:“不是你亲生的...也不能这样啊...”
周瑜心中一动,隐隐有所明悟,原来症结是在此处。
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改嫁,最大的顾虑是什么?
自然是担心后爹薄待继子,这是个非常敏感的事情。
孙绍上战场这件事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在周瑜看来,让孙绍解开多年心结很重要。
在大乔看来,周瑜把孙绍丢到战场上,根本就不心疼这个继子。
“我打算让绍儿继承吴侯之位。”
周瑜平静的声音响起,大乔的哭声顿时一滞,转头看向前者,晶莹带泪的美眸中满是不可思议。
“真的?”
“不然呢?”周瑜挑眉道:“难不成还惦记上舒侯的爵位了?这可是留给小凯的,小心小乔跟你反目成仇哟。”
“胡说八道什么呢...”大乔娇嗔着打了一下周瑜,又迟疑道:“夫君真打算让绍儿...”
“当然。”周瑜认真道:“这本来就是伯符的爵位,子承父爵、天经地义。”
“不过要想继承爵位,没有军功可说不过去。”周瑜无奈道:“我本打算让绍儿去军中镀镀金,混点军功就算完事,之后再顺理成章继承吴侯爵位。”
“奈何夫人不答应,我看此事还是作罢...”
“别!”大乔急忙拉着周瑜手臂,“妾身不是那个意思,我是...不是...”
一听周瑜要作罢,大乔顿时方寸大乱,都开始胡言乱语起来。
直到发觉周瑜似笑非笑、眼神玩味的模样,大乔才反应过来被戏弄了。
“夫君欺负人...”大乔又羞又气。
“我要带绍儿上战场。”周瑜询问道:“夫人还有意见吗?”
“您是一家之主...”大乔低眉顺眼道:“妾身都听夫君的。”
“可是我这一片好心。”周瑜伸手捏着大乔脸蛋,佯怒道:“好像被某人当做驴肝肺了呀。”
“妾身错了...”大乔露出求饶的神色,“还望夫君饶恕。”
大乔不同意孙绍上战场,病根在于担心周瑜不心疼继子。
自然,周瑜只需对症下药,就能直接摆平大乔。
一个列侯的爵位,没什么比这个更有说服力。
明白周瑜的心意后,大乔哪能不知道,这分明是给孙绍铺路呢。
自然而然,大乔纵然再心疼儿子,也不会跟列侯爵位过不去,更不可能耽误儿子的前途。
至于让孙绍继承吴侯,此事也并非周瑜临时起意,而是早有这个打算。
一方面,这本来就是孙策的爵位,孙绍继承理所应当。
另一方面,由孙绍来继承吴侯,对于江东能起到稳定作用。
最后,吴侯是吴侯,江东之主是江东之主,二者并非混为一谈。
爵位可以给孙绍,但不代表着地盘也归孙绍,肯定要周瑜亲自掌握。
不过饶是如此,也能让大乔知晓,周瑜对于继子的重视与疼爱。
“唉~”周瑜叹息道:“继父难做,真是出力不讨好...”
大乔闻言花容失色,惊慌失措道:“夫君息怒!”
“**妾错了...真的错了...您消消气...怎么惩罚**妾都行!”
大乔是真的慌了,生怕周瑜因此事而心有芥蒂。
“惩罚就算了。”周瑜帮大乔拭去脸上的泪水,提醒道:“下不为例。”
说罢,周瑜便打算转身离开。
生气倒也谈不上,但郁闷多少还是有一些。
后爹难当的感慨,也的确是有感而发。
好在,周瑜不是多尔衮,有自己的亲儿子,而且还不止一个呢。
倒不用担心养不熟,或者晚年凄凉的问题。
刘备、曹操也都有养子,只要确保有亲儿子...问题不大。
何况这次的问题也不在孙绍,而是在于大乔多心了。
“不要!”
周瑜才刚转身,大乔便哭着扑上来。
紧紧抱着周瑜的腰,螓首贴在周瑜后背上,不由分说开始嚎啕大哭。
“**妾错了...**妾错了...”
“没事儿。”
周瑜轻拍环在身前的素手,安抚道:
“夫人不要多想,为夫还不至于如此小肚鸡肠,松手吧。”
“不...不要!”大乔抱得更紧,“您惩罚我...必须惩罚...不然**妾心里难受...”
周瑜顿时哭笑不得,明白大乔这是想求心安呢。
若是不罚,大乔反倒认为周瑜还在生气。
反之,罚了之后就意味着周瑜消气了。
“去。”周瑜抬手一指,“趴着,为夫要打军棍。”
顺着周瑜手指的方向看去,大乔立马破涕为笑,快步朝榻上跑去。
“还请夫君重重责罚!莫要手下留情...”
————————
邺城。
丞相府。
曹操正坐在案几前处理文公,只听得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抬眼看去,发现是夏侯渊从外边进来。
“妙才怎么来了。”曹操放下毛笔。
“兄长。”夏侯渊直奔近前,“小涓来信,但内容不是她写的,而且是写给您的。”
“哦?”曹操眉头一挑,很快反应过来,问道:“周瑜小儿说什么了?”
“一句诗。”夏侯渊递过信件,“您看看吧,也不知打什么哑谜。”
曹操接过信件,展开查看内容。
抬头三个字:赠曹公。
紧接着是一行诗:
人生南北多歧路,吾向吴越公向秦。
“周郎...周郎...”
曹操微微眯眼,口中念叨不停。
“兄长?”
“妙才,传令宛城,把大军撤回来...”
周瑜一回来,就看到孙绍跪在院中。
没等开口询问,屋里就传来大乔的骂声:
“他想跪就跪,跪到死我也不会答应!”
小乔的声音响起,显然是在安慰姐姐。
“起来。”
周瑜走到孙绍身边,没好气骂道:
“就会用这种笨办法气你阿母,真是个榆木脑袋。”
“阿父...”孙绍垂头丧气坐到地上,发愁道:“阿母就是不肯答应,孩儿该怎么办啊。”
“所以你就跪在这里给她添堵?”周瑜抬脚轻踹,“还得麻烦乃公出马。”
孙绍两眼放光,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拍拍**上的灰尘,兴奋道:“您真是我亲爹!”
“滚蛋!”
周瑜笑骂一句,作势抬手欲打,孙绍抱着脑袋逃走。
“去找凌统报到。”
“知道啦~~~”
孙绍头也不回答应,一溜烟消失不见。
等到大乔听到动静,匆匆从屋里出来查看情况时,孙绍早已没了身影。
看着院中的周瑜,哪里猜不到罪魁祸首是谁?
“哼!”
大乔气鼓鼓剜了眼周瑜,又回屋里生闷气了。
周瑜见状不以为意,背着手乐呵呵进到屋内。
大乔坐在梳妆台前,故意留给周瑜一个后脑勺,无声表达不满。
“夫君。”
小乔开口打招呼,脸上也是写满无奈。
“阿姊不放心绍儿上战场,您不帮着阿姊说话就算了,怎么还能纵容绍儿胡闹呢?”
“胡闹?”周瑜正色道:“男子汉大丈夫,就该去军中历练一番!”
“生在深宅大院,长于妇人之手,将来能有什么大出息?”周瑜沉声道:“我这是在栽培我儿子,难不成跟着你们姐妹学绣花吗?”
“没说不让您栽培,也没说不让从军。”小乔急切道:“过完年满打满算,绍儿也才十三岁而已,不等再等几年吗?”
“等几年?”周瑜说着坐下,“几年之后江东早就灭了。”
“尘归尘、土归土。”周瑜反问道:“绍儿心里憋着的这口恶气,一辈子都没机会发泄出来,或许会成为他一生的心病与遗憾。”
这话一点不假,就看孙绍练习箭术时,往靶子上写上权的名字,就能看出有多深的执念。
如果不能亲手复仇,就解不了心头之恨!
反之,此一役孙绍若参与其中。
哪怕从头到尾只是个打酱油的小兵,心里的感受也会截然不同。
“行行行。”小乔无奈道:“妾身说不过您,夫君还是去跟阿姊说吧。”
“妇道人家懂什么。”周瑜拍板道:“绍儿从军,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呜呜呜...”
没等话音落地,屋内便响起抽噎声。
周瑜循声望去,只见大乔的背影止不住颤动,顿时一个头两个大。
这咋还哭了?
周瑜瞬间没了刚才挥斥方遒的模样,连忙向小乔投去求助的眼神,示意赶紧去哄一哄。
小乔翻了个白眼,径直起身朝外而去。
“诶!”周瑜伸手想拦。
怎料小乔根本不给机会,加快脚步离开。
一时间,周瑜追也不是,总不能把大乔丢在这里,仍由她一个人哭吧?
“唉~”
周瑜叹息一声,还真是自己给自己找罪受...
硬着头皮起身,迈着沉重的脚步,周瑜走到大乔身后。
铜镜中,大乔哭的梨花带雨,眼睛通红一片,泪水止不住往下流淌。
周瑜双手搭在大乔肩上,后者赌气似的甩了下。
好在,周瑜脸皮足够厚,硬是搭在大乔香肩上。
“夫人别哭了。”周瑜安慰道:“只是上战场而已,搞得我好像要让绍儿去送死似的,跟在我什么能有什么危险?”
“这样。”周瑜一本正经道:“为夫保证,让绍儿全须全影回来,如何?”
“他才十三岁...你好狠的心...”大乔哭哭啼啼道:“不是你亲生的...也不能这样啊...”
周瑜心中一动,隐隐有所明悟,原来症结是在此处。
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改嫁,最大的顾虑是什么?
自然是担心后爹薄待继子,这是个非常敏感的事情。
孙绍上战场这件事情,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看法。
在周瑜看来,让孙绍解开多年心结很重要。
在大乔看来,周瑜把孙绍丢到战场上,根本就不心疼这个继子。
“我打算让绍儿继承吴侯之位。”
周瑜平静的声音响起,大乔的哭声顿时一滞,转头看向前者,晶莹带泪的美眸中满是不可思议。
“真的?”
“不然呢?”周瑜挑眉道:“难不成还惦记上舒侯的爵位了?这可是留给小凯的,小心小乔跟你反目成仇哟。”
“胡说八道什么呢...”大乔娇嗔着打了一下周瑜,又迟疑道:“夫君真打算让绍儿...”
“当然。”周瑜认真道:“这本来就是伯符的爵位,子承父爵、天经地义。”
“不过要想继承爵位,没有军功可说不过去。”周瑜无奈道:“我本打算让绍儿去军中镀镀金,混点军功就算完事,之后再顺理成章继承吴侯爵位。”
“奈何夫人不答应,我看此事还是作罢...”
“别!”大乔急忙拉着周瑜手臂,“妾身不是那个意思,我是...不是...”
一听周瑜要作罢,大乔顿时方寸大乱,都开始胡言乱语起来。
直到发觉周瑜似笑非笑、眼神玩味的模样,大乔才反应过来被戏弄了。
“夫君欺负人...”大乔又羞又气。
“我要带绍儿上战场。”周瑜询问道:“夫人还有意见吗?”
“您是一家之主...”大乔低眉顺眼道:“妾身都听夫君的。”
“可是我这一片好心。”周瑜伸手捏着大乔脸蛋,佯怒道:“好像被某人当做驴肝肺了呀。”
“妾身错了...”大乔露出求饶的神色,“还望夫君饶恕。”
大乔不同意孙绍上战场,病根在于担心周瑜不心疼继子。
自然,周瑜只需对症下药,就能直接摆平大乔。
一个列侯的爵位,没什么比这个更有说服力。
明白周瑜的心意后,大乔哪能不知道,这分明是给孙绍铺路呢。
自然而然,大乔纵然再心疼儿子,也不会跟列侯爵位过不去,更不可能耽误儿子的前途。
至于让孙绍继承吴侯,此事也并非周瑜临时起意,而是早有这个打算。
一方面,这本来就是孙策的爵位,孙绍继承理所应当。
另一方面,由孙绍来继承吴侯,对于江东能起到稳定作用。
最后,吴侯是吴侯,江东之主是江东之主,二者并非混为一谈。
爵位可以给孙绍,但不代表着地盘也归孙绍,肯定要周瑜亲自掌握。
不过饶是如此,也能让大乔知晓,周瑜对于继子的重视与疼爱。
“唉~”周瑜叹息道:“继父难做,真是出力不讨好...”
大乔闻言花容失色,惊慌失措道:“夫君息怒!”
“**妾错了...真的错了...您消消气...怎么惩罚**妾都行!”
大乔是真的慌了,生怕周瑜因此事而心有芥蒂。
“惩罚就算了。”周瑜帮大乔拭去脸上的泪水,提醒道:“下不为例。”
说罢,周瑜便打算转身离开。
生气倒也谈不上,但郁闷多少还是有一些。
后爹难当的感慨,也的确是有感而发。
好在,周瑜不是多尔衮,有自己的亲儿子,而且还不止一个呢。
倒不用担心养不熟,或者晚年凄凉的问题。
刘备、曹操也都有养子,只要确保有亲儿子...问题不大。
何况这次的问题也不在孙绍,而是在于大乔多心了。
“不要!”
周瑜才刚转身,大乔便哭着扑上来。
紧紧抱着周瑜的腰,螓首贴在周瑜后背上,不由分说开始嚎啕大哭。
“**妾错了...**妾错了...”
“没事儿。”
周瑜轻拍环在身前的素手,安抚道:
“夫人不要多想,为夫还不至于如此小肚鸡肠,松手吧。”
“不...不要!”大乔抱得更紧,“您惩罚我...必须惩罚...不然**妾心里难受...”
周瑜顿时哭笑不得,明白大乔这是想求心安呢。
若是不罚,大乔反倒认为周瑜还在生气。
反之,罚了之后就意味着周瑜消气了。
“去。”周瑜抬手一指,“趴着,为夫要打军棍。”
顺着周瑜手指的方向看去,大乔立马破涕为笑,快步朝榻上跑去。
“还请夫君重重责罚!莫要手下留情...”
————————
邺城。
丞相府。
曹操正坐在案几前处理文公,只听得急促的脚步声响起。
抬眼看去,发现是夏侯渊从外边进来。
“妙才怎么来了。”曹操放下毛笔。
“兄长。”夏侯渊直奔近前,“小涓来信,但内容不是她写的,而且是写给您的。”
“哦?”曹操眉头一挑,很快反应过来,问道:“周瑜小儿说什么了?”
“一句诗。”夏侯渊递过信件,“您看看吧,也不知打什么哑谜。”
曹操接过信件,展开查看内容。
抬头三个字:赠曹公。
紧接着是一行诗:
人生南北多歧路,吾向吴越公向秦。
“周郎...周郎...”
曹操微微眯眼,口中念叨不停。
“兄长?”
“妙才,传令宛城,把大军撤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