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秣陵。

  孙权走在城头上,巡视着新老巢的布局,脸上挂着淡淡的笑容,显然非常满意新城的布局。

  高大的城墙、宽阔的街道。

  以及临江繁荣的码头,都在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画面。

  “主公对新城可还满意?”身边的诸葛瑾适时开口。

  “不错。”孙权点头赞许,“就是这么名字...”

  秣陵称不上什么好名字,秣就是草料的意思,有个词就叫秣马厉兵。

  “启禀主公,原来这地方叫做金陵。”诸葛瑾建议道:“不如再改回去?”

  秦朝之前,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源于此。

  后来秦始皇南巡,术士说此地有帝王之气。

  秦始皇便破坏当地风水,泄散王气,并将金陵改为秣陵。

  避免此地诞生出政权,威胁到秦朝的统治。

  “金陵这个名字虽好,未免拾人牙慧。”孙权摇头道:“不如再取一个新名字,新城新气象嘛。”

  “喏。”诸葛瑾当即领命,“属下回头就跟下边人讨论一下,为秣陵再取一个合适的新名字。”

  “报~~~”

  正说话间,有信使仓皇而来,近前下拜道:

  “启禀吴侯,大事不好!”

  “出了什么事情?”孙权心中一沉。

  能把信使吓成这个样子,定然有天大的事情发生。

  “回吴侯,荆州方面出兵了...”信使颤声道:“据细作来报,出动的战船不计其数,舰队铺满江面,正朝着下游快速而来!”

  孙权听罢骇然色变,刚才还红光满面,转瞬间就变得煞白。

  “周贼来了...周贼来了...”

  尽管,当周瑜带着十几万大军,从益州返回荆州的时候,孙权就知道早晚会有这一日。

  但真等到这一日来临时,孙权得以正视心中的恐惧...

  人的名、树的影。

  周瑜何许人也?

  赤壁一战惊天下,歼灭曹军二十万!

  短短三年后,又连续拿下荆州、益州、交州,成为南方霸主。

  当初,周瑜在孙权手下做臣子时,孙权就无比忌惮周瑜。

  更别说周瑜脱离江东,坐拥三州之地,手握十万大军,孙权焉能不怕?

  吴侯府。

  孙权慌慌张张返回,便立即召开紧急议事。

  “诸位!”

  孙权定了定心神,尽可能用平静的口吻,把情况告知众人,道:

  “细作来报,周瑜会师东进...”

  “嗡嗡嗡!”

  没等孙权一句话说完,下方就直接炸开锅。

  没办法,周瑜这个名字的杀伤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甚至要比曹操更吓人。

  无他,曹操虽然可怕,但对于江东文武而言,大家都没见过,更谈不上熟悉。

  但周瑜就完全不一样,大家伙不经听过、而且见过,更有过很多年的近距离共事的经历。

  周瑜是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能力,江东方面一清二楚。

  但正因如此,江东才更加畏惧。

  “肃静!”孙权面露羞恼,气愤道:“看看你们的样子,成何体统?!”

  周瑜一个名字,就把麾下吓成这个样子,孙权只觉脸上无光。

  好在,经过孙权的一番训斥后,众人总算安静下来。

  “说说看。”孙权严肃道:“诸位都有什么看法。”

  “周贼来犯,自当出兵。”

  作为后周瑜时代,江东军方第一人,程普立即起身表态。

  “老将军可有把握?”孙权顺嘴追问一句。

  这下算是把程普难为住,一时间不知该如何作答。

  说有把握?

  周瑜水战的能耐,在座的谁不清楚?

  程普真敢这么说,未免有吹牛逼的嫌疑。

  说没把握?

  那就更不合适了,落得一个未战先怯的骂名。

  只能说,孙权问的不合时宜。

  主要对手恰好是周瑜,让程普左右为难、不好回答。

  正当尴尬之时,更尴尬的事情发生了。

  “打什么打?我看不如投降算了。”

  孙权脸上的尴尬,瞬间化为恼火之色,不满道:

  “张公何出此言?!”

  开口之人,正是“带投大哥”张昭。

  作为文臣之首,这些年在江东逐渐有边缘化的趋势。

  一方面,赤壁之战前夕,张昭带投的举动令孙权不满。

  另一方面,在江东世家崛起后,孙权更为倚重世家出身的官员,自然而然就冷落了张昭。

  何况和周瑜的情况一样,张昭也是托孤大臣,天然就不受孙权待见。

  在这种情况下,听闻周瑜要打过来,张昭又开始鼓噪投降。

  “周郎势大,坐拥南国三州之地,江东偏安一隅,恐不能敌也。”张昭摇头晃脑,“主公不如归顺,或许周郎看在往日的情面上,仍不失封侯之位啊!”

  “周贼乃江东叛臣,张公竟让我去投降他?!”孙权怒不可遏,恨不得撕烂张昭这张臭嘴。

  张昭仗着自身年长,加之在江东德高望重,教孙权奈何不得,几乎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主公若拉不下面子,还可以投曹公啊。”张昭图穷匕见。

  当初周瑜还在江东时,张昭就与前者政见不合。

  孙权拉不下脸投降周瑜,张昭就更拉不下这张老脸。

  先前之言,不过是为了后续做铺垫罢了,劝说孙权投降曹操,才是张昭的真正目的所在。

  “主公率江东军民归顺朝廷,曹公定然会欣然接受。”张昭继续道:“有曹公庇护主公,周郎何足挂齿?”

  “张公不必多言!”孙权不客气打断道:“江东乃父兄基业,孙某不才,但绝不会拱手让人,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这话说的已经非常不客气,直接堵死投降派的话头。

  “周贼不过十余万大军,我江东也有十余万大军。”孙权强提一口气,“此一役,鹿死谁手,犹未可知?何必怕了对方!”

  “周贼不过我江东的一介叛臣,侵犯江东名不正、言不顺。”孙权朗声道:“古人云: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由此可见,周贼此战必败无疑!”

  孙权霍然起身,拔出佩剑,斩下案几一角,怒道:

  “抵御周贼,保卫江东,再敢有言降者,犹如此案!”

  “抵御周贼!!!”

  “保卫江东!!!”

  还别说,在孙权的一番演讲下,众人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

  一者,如程普、黄盖、韩当、朱治这些老将,全都心向孙氏,愿意赴汤蹈火。

  另一者,如顾陆朱张、虞魏孔谢等江东世家,因私兵、私盐问题,利益早就与孙氏高度绑定。

  在这种情况下,这两者都是实打实,想要捍卫江东、拥护孙氏。

  故而这一战,江东的主观能动性还是很高,不至于出现畏战、怯战、避战的情况。

  至于张昭这种货色,说到底还是少数派。

  当年,投降派在江东不能占据话语权,如今依旧不能占据话语权。

  “众将听令。”

  孙权高举手中佩剑,大声道:

  “立即动身开拔,去往前线驻守!”

  “程老将军。”

  “末将在。”

  “任命你为大都督,统领江东十万大军,全权负责此次战事!”

  “末将遵命!”

  在周瑜出走江东之后,孙权能拿的出的武将,也就只剩下几位老将罢了。

  而在这几位老将中,无论威望、能力、资历,都已程普为最。

  自然而然,此战主帅的担子,无可争议的落在程普身上。

  “老将军率军先行,之后我也会亲临前线督战!”

  让程普担任名义上的主帅,是为了让程普名正言顺指挥。

  但孙权心里很清楚,程普镇不住场子,必须由吴侯亲临才行。

  道理很简单,程普只能指挥动直属大军。

  至于那些世家的私兵,只会听从各自家主的命令。

  孙权必须身在前线,及时进行沟通,才能动用世家私兵的力量。

  议事随后散去,孙权单独把诸葛瑾与孙朗留下来。

  “子瑜,有劳你速速去一趟邺城,尽可能让曹操出手相助。”

  尽管张昭投降曹操的言论,没有得到孙权的赞同,但也算给了一定启发。

  在周瑜大军压境的情况下,孙权还是想多出几分助力,江东才更有把握守住。

  曹操,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求援对象。

  只要北方愿意干涉战事,肯定能帮江东分担很大压力。

  “曹操只需摆出一支疑兵,就能帮咱们牵扯周瑜一部分兵力。”孙权吩咐道:“还望子瑜务必说服曹操,许诺对方一些条件也无妨。”

  “属下明白,主公放心。”诸葛瑾点头答应下来,“我会尽可能促成此事!”

  “好。”

  孙权亲自送走诸葛瑾,而后又开始与孙朗密谈。

  “贤弟,你走一趟荆州吧...”

  “啊?”孙朗闻言大惊失色,“两家即将交战,兄长这是何意啊?”

  “难不成想让小弟,去劝说周贼退兵?这恐怕...”

  上次差点被孙绍宰了,孙朗对于出使荆州相当抵触。

  “不虑胜先虑败。”孙权安抚道:“此战胜负未料,胜了固然很好,可若是...也要为孙氏留一条退路啊。”

  狡兔三窟,让孙权诠释的淋漓尽致。

  一方面高调与周瑜开战,一方面跑去北方求援曹操。

  最后,还不忘派遣孙朗去荆州找后路...

  “兄长打算让小弟去荆州做什么?”孙朗问道:“去求周瑜?”

  “求周瑜有什么用?”孙权提醒道:“去求小妹啊,她不可能眼睁睁看着孙氏覆灭吧?”

  “就算不顾咱们的安危,难道还能不顾母亲的死活?”

  孙朗眼睛一亮,点头道:“兄长英明,小弟知道该怎么做了。”

  “去吧。”

  孙权面露“孺子可教”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