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条件,很优厚了。

  但郑昊还是摇摇头。

  "赵部长,谢谢您的好意。"郑昊说,"但我暂时不想接受国家立项。"

  "为什么?"

  "因为接受立项,就意味着接受监督和考核。"郑昊说得很直白,"我不希望研发工作被这些流程束缚。"

  "那你打算怎么做?"

  "我自己投钱研发。"郑昊说,"等技术成熟了,如果国家需要,我可以优先供应军方,价格从优。"

  几位领导对视一眼。

  这个年轻人,想法很独特。

  既想要技术独立,又愿意为国家服务。

  既不想被束缚,又不想完全商业化。

  "小郑,我欣赏你的想法。"赵部长说,"但有个问题,两百万的研发资金,你拿得出来吗?"

  "拿得出来。"郑昊说,"我们厂现在每个月净利润四十多万,存款有一百多万。再贷点款,两百万不是问题。"

  "那人才呢?"王总工问,"顶尖的机床专家,都在国营大厂或者研究所,你怎么挖人?"

  "用待遇。"郑昊说得很实在,"月薪两百块,提供住房,还有项目分红。我不信挖不来人。"

  月薪两百块。

  这在1983年,绝对是天价。

  国营厂的高级工程师,也就七八十块。

  "你倒是舍得。"王总工笑了,"不过,这个办法确实管用。"

  李司令在旁边一直没说话。

  现在他开口了:"小郑,我支持你的想法。技术这东西,确实得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有一点,军方的订单,你得保证优先供应。"

  "这是肯定的。"郑昊说,"李司令您放心,军方的订单,永远是最高优先级。"

  "那就行。"李司令转向几位领导,"我看就让小郑自己干吧。咱们不插手,但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协助。"

  赵部长想了想,点点头:"也行。小郑,那就这样,你自己干。需要帮助的时候,随时找我们。"

  "谢谢赵部长!"

  "不过有一点。"赵部长又说,"这个项目,还是要保密。不要对外宣扬,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我明白。"郑昊说,"其实我也不想张扬。"

  几位领导又参观了一下其他车间,看了看拖拉机、汽车、电视机的生产情况。

  临走的时候,赵部长拉着郑昊的手:"小郑,好好干。国家等着你的好消息。"

  "一定不辜负领导期望。"

  送走几位领导,郑昊站在厂门口,长出了一口气。

  老张师傅凑过来:"郑厂长,这些领导来头不小吧?"

  "都是大人物。"郑昊说,"不过你别紧张,咱们该干嘛还干嘛。"

  "那咱们这机床项目......"

  "继续保密。"郑昊说,"除了咱们几个核心人员,谁也别说。"

  "明白!"

  送走李司令他们后,郑昊回到办公室,把大哥、二哥、三哥都叫了过来。

  "老四,李司令那几个领导走了?"郑建国问。

  "走了。"郑昊给三个哥哥倒了水,"叫你们来,是有件大事要商量。"

  三兄弟都坐直了身子。

  每次老四说"大事",都不是小动静。

  "我打算建立一个研发中心。"郑昊开门见山,"专门搞精密机床的研发。"

  "机床?"郑建军愣了一下,"咱们不是有机床吗?"

  "现有的机床精度不够。"郑昊说,"我想做高精度的数控机床,精度达到零点零零五毫米。"

  三兄弟对这个数字没什么概念,但听起来很厉害。

  "需要投多少钱?"郑建军问,他管财务,对钱最敏感。

  "初期投入至少两百万。"郑昊说。

  "两百万?"郑建军倒吸一口凉气,"老四,咱们厂现在存款也就一百多万。"

  "我知道。"郑昊说,"所以还需要贷款。"

  "可是......"郑建军犹豫了,"两百万啊,万一失败了呢?"

  "不会失败。"郑昊的语气很坚定,"二哥,相信我。"

  郑建军看着老四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

  这些年来,老四说要做的事,就没有不成的。

  "那我支持你。"郑建军说,"贷款的事我去办。"

  "我也支持。"郑建国说,"需要我做什么?"

  "大哥,你负责基建。"郑昊说,"要建一个专门的研发车间,面积至少一千平米,而且要保密。"

  "没问题。"

  "三哥,你负责采购。"郑昊看向郑国庆,"要采购很多设备和元件,有些东西得从国外进口。"

  "行,交给我。"郑国庆说,"具体清单你给我,我去办。"

  郑昊点点头,又说:"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招人。"

  "招什么人?"

  "机床专家。"郑昊说,"全国最顶尖的机床专家。"

  "这......"郑建国有些为难,"那些专家都在国营大厂或者研究所,人家能来咱们这儿吗?"

  "能。"郑昊说,"只要钱给够。"

  他拿出一张纸,上面写着几个名字。

  "这是我打听到的几位顶尖专家。"郑昊说,"这位是沈阳机床研究所的总工程师,姓陈,今年六十三岁,马上要退休了。"

  "这位是北京机床厂的副总工,姓孙,六十一岁。"

  "还有这位,上海机床厂的技术科长,姓赵,五十八岁。"

  郑昊一一介绍着。

  "这些人,都是国内机床行业的泰斗。如果能请来其中几位,我们的研发工作就有底了。"

  "可他们会来吗?"郑建军问。

  "会。"郑昊说,"首先,他们都快退休了,在原单位发挥空间有限。其次,咱们给的待遇高。月薪两百块,提供住房,还有项目分红。"

  "两百块?"郑建军又倒吸一口凉气,"老四,这也太高了吧?"

  "不高。"郑昊说,"这些专家的价值,远远不止两百块。"

  "那咱们怎么联系他们?"郑建国问。

  "我亲自去。"郑昊说,"下周我去沈阳,先见陈总工。如果能谈下来,再去北京、上海。"

  "我陪你去。"郑建国说。

  "不用,我自己去就行。"郑昊摇摇头,"厂里不能都离开人。大哥你要盯着生产,二哥要管财务,三哥要管销售。都有事要忙。"

  三兄弟对视一眼,都有些担心。

  老四一个人去那么远的地方,能行吗?

  "放心吧,我又不是小孩子。"郑昊笑了,"就是去谈个合作,能有什么事?"

  第二天晚上,郑昊跟赵晓兰说了要出差的事。

  "去沈阳?"赵晓兰正在批改作业,抬起头,"去多久?"

  "不确定,可能一周,也可能更久。"郑昊说,"要去好几个城市。"

  "又是为了厂里的事?"

  "嗯。"郑昊坐到妻子身边,"要去请几个专家回来。"

  赵晓兰放下笔,看着丈夫。

  "你这段时间,是不是又在搞什么大项目?"

  郑昊愣了一下:"你怎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