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投入,再多也值得。"郑昊说,"如果我们掌握了彩电技术,不仅能提高利润,还能摆脱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这是长远的事业。"

  孙主任看着这个年轻人,眼里满是赞许。

  有魄力、有远见、有社会责任感。这样的企业家,正是国家需要的。

  "还有一个问题。"孙主任说,"你们带动周边村子发展,具体怎么做?"

  "我们已经和北村签了合作协议。"郑昊说,"他们种植工业原材料,我们保底收购。这样他们有稳定收入,我们有稳定供应。"

  "保底收购?"孙主任问,"万一市场价格下跌,你们不就亏了?"

  "有可能亏。"郑昊承认,"但这是必要的风险。农民最怕的就是种出来卖不掉。我们给他们吃定心丸,他们才敢放手干。再说了,这点风险我们承受得起。"

  "你就不怕他们偷懒,种出来的东西质量不行?"

  "所以我们派人去培训,手把手教。"郑昊说,"而且合同里写得清楚,质量不达标不收。但只要按我们的要求种,质量肯定没问题。"

  孙主任点点头,又问了几个问题。郑昊都一一作答,有理有据。

  最后,孙主任站起来,环视在场的评选团成员。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众人互相看了看,摇摇头。

  "那好。"孙主任转向郑昊,郑重地伸出手,"郑厂长,祝贺你。我个人认为,西尧重工完全符合省优秀乡镇企业的标准。回去之后,我会向省里正式推荐。"

  郑昊握住孙主任的手,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

  "谢谢孙主任的认可。"

  "不用谢我。"孙主任笑了,"这是你们自己干出来的成绩。我只是实事求是地评价。"

  他顿了顿,又说:"不过,我也要提醒你。你们发展得很快,很好。但也要注意风险控制。不要盲目扩张,不要过度负债。稳扎稳打,才能走得长远。"

  "您说得对。"郑昊认真地说,"我会时刻警醒自己。"

  评选团离开西尧村的时候,雨已经停了。

  阳光从云层里透出来,照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泛着金色的光。

  孙主任坐在车里,回头看着渐渐远去的村子。

  村口的大门、整齐的厂房、忙碌的工人、欢送的村民......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欣慰。

  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在这片土地上吹拂。

  而西尧重工,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见证。

  车队走后,村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走了走了!"

  "郑厂长,怎么样?能评上吗?"

  "肯定能!你没看那个孙主任最后都笑了?"

  村民们围着郑昊,七嘴八舌地问。

  "应该问题不大。"郑昊笑着说,"但具体结果还得等省里的正式通知。"

  "那要是评上了,有什么好处?"有人问。

  "有奖金,还有政策支持。"郑昊说,"但最重要的是,这是对我们的认可。有了这个称号,我们以后办事会更方便。"

  "那就好!那就好!"村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

  郑大山拉着儿子,走到一边。

  "老四,你心里有底吗?"他小声问。

  "有。"郑昊点点头,"孙主任最后那句话,基本就是定了。"

  "那就好。"郑大山松了口气,"你爸我这两天心里一直悬着,就怕出什么岔子。"

  "不会的。"郑昊拍拍父亲的肩膀,"咱们做的都是实事,怕什么。"

  回到家,赵晓兰已经做好了饭。

  "怎么样?"她关心地问。

  "顺利。"郑昊坐下,端起碗,"孙主任说回去就推荐,应该没问题。"

  "那就好。"赵晓兰松了口气,"这两天你都没睡好觉,我看着心疼。"

  "没事,习惯了。"郑昊笑了笑,"对了,学校那边怎么样?"

  "挺好的。"赵晓兰说,"新学校的设计图改好了,县里说下个月就能开工。孩子们都盼着呢。"

  "那就好。"郑昊吃了口饭,"等新学校建好了,咱们村的孩子就能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了。"

  两人正说着话,外面传来敲门声。

  "郑厂长在家吗?"

  是王师傅的声音。

  郑昊放下碗,出去开门。

  "王师傅,什么事?"

  "刚接到电话。"王师傅有点兴奋,"济南那边又来了个大订单,要500台拖拉机,还要200台小货车。对方说,听说咱们可能要评上省优秀企业,特地来订货。"

  郑昊眼睛一亮:"这是好事啊!什么时候要货?"

  "说是三个月内交付。"王师傅说,"时间有点紧,但应该能完成。"

  "那就接。"郑昊果断地说,"回头你算算产能,看看需不需要加班。如果需要,跟工人们商量,愿意加班的就加,不愿意的不强求。"

  "好嘞!"王师傅高兴地走了。

  郑昊回到屋里,继续吃饭。

  "又有大订单了?"赵晓兰问。

  "嗯。"郑昊点头,"看来省优秀企业这个称号,还没正式拿到,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那是好事。"赵晓兰笑了,"说明大家认可咱们的产品。"

  "是啊。"郑昊感慨,"口碑就是最好的广告。"

  吃完饭,郑昊没有休息,又去了厂里。

  车间里,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听说又来了大订单,大家干得更起劲了。

  "郑厂长!"郑大牛跑过来,"听说又有大单子了?"

  "嗯,500台拖拉机,200台小货车。"郑昊说,"你们车间压力大不大?"

  "不大!"郑大牛拍着胸脯,"只要加加班,肯定能完成!"

  "别光想着加班。"郑昊提醒他,"质量第一,知道吗?宁可慢一点,也不能出质量问题。"

  "知道知道!"郑大牛连连点头。

  郑昊在车间里转了一圈,检查了设备运行情况。一切正常。

  回到办公室,他坐下来,拿出笔记本,开始规划接下来的工作。

  省优秀企业的评选,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彩电项目要加快推进,北村的合作要落实,新学校要开工,职业技术学校也要筹备......

  事情很多,但郑昊心里有数。

  一步一步来,稳扎稳打,不急不躁。

  这才是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