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淅淅沥沥下了起来。
郑昊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雨中的厂区。工人们撑着伞,陆续进厂,没有人因为下雨就迟到。
"郑厂长,评选团九点到。"王师傅推门进来,"财务报表都准备好了,就等他们来看。"
"嗯。"郑昊点点头,"让财务室把账本都摆出来,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咱们的账,经得起任何检查。"
九点整,评选团准时到达。
今天孙主任的脸色比昨天温和了些,但依然保持着严谨的态度。
"郑厂长,今天我们主要看财务数据和发展规划。"孙主任开门见山,"你们的生产经营情况,我们需要详细了解。"
"没问题。"郑昊带着他们来到会议室,"这是我们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还有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所有数据都有原始凭证,您随时可以核对。"
会议桌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厚厚的账本、报表、凭证。
那个财务干部眼睛一亮,立刻坐下来翻看。
"1982年全年营收......"他推了推眼镜,"468万?"
"准确说是468万7千元。"郑昊说,"其中拖拉机销售收入278万,汽车销售收入126万,电视机销售收入54万,其他收入10万7千。"
"净利润呢?"
"78万3千元。"郑昊说,"利润率16.7%。"
财务干部愣了一下,这个利润率在乡镇企业里算是相当健康的。不高不低,说明企业既有盈利能力,又没有暴利嫌疑。
"成本构成怎么样?"他继续问。
"原材料成本占60%,人工成本占18%,设备折旧和维护占8%,管理费用占6%,其他成本占8%。"郑昊对数字了如指掌,"详细的分类账在这里。"
财务干部接过账本,一页页翻看。
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不是因为有问题,恰恰相反——是因为太规范了。
每一笔收入都有发票,每一笔支出都有凭证。采购、销售、工资、奖金,记录得清清楚楚。甚至连给村卫生所捐赠的药品,都做了详细的账务处理。
"这个......"财务干部抬起头,"你们是怎么做到这么规范的?很多国营厂都没这么清楚。"
"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建立了财务制度。"郑昊说,"我们的财务主管是从县财政局请来的退休干部,专门负责建章建制。我的要求就一条:账目必须清楚,经得起任何检查。"
孙主任也拿起一本账,随机翻了几页。
"这笔支出,"北京专家咨询费3000元",是什么?"他问。
"去年我们遇到一个技术难题,请了北京的专家来指导。"郑昊解释,"往返路费、住宿费、咨询费,一共3000元。这里有专家的签字和收据。"
孙主任翻到后面,果然有详细的记录和凭证。
"再看这笔,"村小学捐赠课桌椅,8000元"。"
"我们给村小学捐了一批新课桌椅。"郑昊说,"虽然是捐赠,但也做了账务处理。这样将来如果有人质疑资金去向,我们能拿出证据。"
孙主任点点头,心里越来越认可这个年轻人的做事方式。
账目清晰、制度规范、有理有据。这哪里是个乡镇小厂,简直比很多国营大厂还要正规。
"资产负债情况呢?"财务干部又问。
"截至今年2月底,总资产840万,其中固定资产520万,流动资产320万。"郑昊说,"负债180万,都是银行贷款,没有民间借贷。资产负债率21.4%,财务状况很健康。"
"这180万贷款,用途是什么?"
"主要是扩建厂房和采购设备。"郑昊拿出一份清单,"这是贷款使用明细,每一笔都有用途说明和银行审批记录。"
财务干部接过清单,越看越惊讶。
一般企业的贷款使用都比较模糊,很难说清具体用途。但西尧重工不一样,每一笔贷款都有明确的项目对应,甚至连设备采购的合同、发票都附在后面。
"郑厂长,我得说,你们的财务管理水平,在全省乡镇企业里绝对是第一流的。"财务干部真诚地说,"很多国营厂都做不到这么规范。"
"谢谢。"郑昊谦虚地说,"我们只是按规矩办事。"
孙主任放下账本,看着郑昊,突然问了个尖锐的问题:"郑厂长,你们的人工成本占比18%,这在制造业里算是比较高的。你不担心成本压力吗?"
郑昊早就料到会有这个问题。
"孙主任,我是这么想的。"他站起来,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企业的成本,不能只看表面数字。"
他在黑板上写下几行字:
"高工资 → 高积极性 → 高效率 → 高质量 → 高口碑 → 高订单"
"您看,"郑昊指着黑板,"我给工人高工资,他们工作积极性就高。积极性高,效率就高,质量就好。质量好,口碑就好,订单自然就多。订单多了,规模上去了,单位成本反而下降。"
"而且,"他继续说,"高工资还能降低人员流动率。我们的技术工人,培养一个至少要半年。如果频繁离职,培训成本更高。现在我们的员工流失率不到5%,这在行业里是很低的。"
孙主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还有一点,"郑昊认真地说,"企业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工人们富了,他们有钱消费,市场就活了。市场活了,所有企业都受益。如果企业都压低工资,工人穷,谁来买我们的产品?"
这番话,让在场的人都陷入沉思。
评选团里那个年轻干部眼睛一亮,忍不住鼓起掌来。其他人也跟着鼓掌。
"说得好!"孙主任也鼓掌,"这就是格局。很多企业家只想着降成本、增利润,却忘了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你能想到这一层,很不简单。"
"不敢当。"郑昊说,"我只是觉得,企业发展要可持续,不能杀鸡取卵。"
"那你们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是什么?"孙主任又问。
郑昊拿出一份厚厚的规划书,递给孙主任。
"这是我们的三年规划。"他说,"简单来说,分三个方向:第一,技术升级,从黑白电视转向彩色电视;第二,产能扩张,工人从现在的210人增加到500人;第三,产业链延伸,带动周边村子一起发展。"
"彩色电视?"孙主任来了兴趣,"你们有这个技术能力?"
"我们已经开始准备了。"郑昊说,"从青岛请来了专家,正在培训技术团队。预计今年底能试制出第一台样机。"
"彩电的技术难度很高。"评选团里一个懂技术的干部说,"国内能生产彩电的厂家屈指可数,你们有把握吗?"
"有困难,但我们有信心。"郑昊坚定地说,"技术是可以攻克的。关键是要舍得投入,要有耐心。我们准备了100万的研发资金,就是要把彩电技术拿下来。"
"100万?"财务干部吃了一惊,"这可不是小数目。"
郑昊站在办公室窗前,看着雨中的厂区。工人们撑着伞,陆续进厂,没有人因为下雨就迟到。
"郑厂长,评选团九点到。"王师傅推门进来,"财务报表都准备好了,就等他们来看。"
"嗯。"郑昊点点头,"让财务室把账本都摆出来,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咱们的账,经得起任何检查。"
九点整,评选团准时到达。
今天孙主任的脸色比昨天温和了些,但依然保持着严谨的态度。
"郑厂长,今天我们主要看财务数据和发展规划。"孙主任开门见山,"你们的生产经营情况,我们需要详细了解。"
"没问题。"郑昊带着他们来到会议室,"这是我们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表,还有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所有数据都有原始凭证,您随时可以核对。"
会议桌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厚厚的账本、报表、凭证。
那个财务干部眼睛一亮,立刻坐下来翻看。
"1982年全年营收......"他推了推眼镜,"468万?"
"准确说是468万7千元。"郑昊说,"其中拖拉机销售收入278万,汽车销售收入126万,电视机销售收入54万,其他收入10万7千。"
"净利润呢?"
"78万3千元。"郑昊说,"利润率16.7%。"
财务干部愣了一下,这个利润率在乡镇企业里算是相当健康的。不高不低,说明企业既有盈利能力,又没有暴利嫌疑。
"成本构成怎么样?"他继续问。
"原材料成本占60%,人工成本占18%,设备折旧和维护占8%,管理费用占6%,其他成本占8%。"郑昊对数字了如指掌,"详细的分类账在这里。"
财务干部接过账本,一页页翻看。
越看,眉头皱得越紧。
不是因为有问题,恰恰相反——是因为太规范了。
每一笔收入都有发票,每一笔支出都有凭证。采购、销售、工资、奖金,记录得清清楚楚。甚至连给村卫生所捐赠的药品,都做了详细的账务处理。
"这个......"财务干部抬起头,"你们是怎么做到这么规范的?很多国营厂都没这么清楚。"
"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建立了财务制度。"郑昊说,"我们的财务主管是从县财政局请来的退休干部,专门负责建章建制。我的要求就一条:账目必须清楚,经得起任何检查。"
孙主任也拿起一本账,随机翻了几页。
"这笔支出,"北京专家咨询费3000元",是什么?"他问。
"去年我们遇到一个技术难题,请了北京的专家来指导。"郑昊解释,"往返路费、住宿费、咨询费,一共3000元。这里有专家的签字和收据。"
孙主任翻到后面,果然有详细的记录和凭证。
"再看这笔,"村小学捐赠课桌椅,8000元"。"
"我们给村小学捐了一批新课桌椅。"郑昊说,"虽然是捐赠,但也做了账务处理。这样将来如果有人质疑资金去向,我们能拿出证据。"
孙主任点点头,心里越来越认可这个年轻人的做事方式。
账目清晰、制度规范、有理有据。这哪里是个乡镇小厂,简直比很多国营大厂还要正规。
"资产负债情况呢?"财务干部又问。
"截至今年2月底,总资产840万,其中固定资产520万,流动资产320万。"郑昊说,"负债180万,都是银行贷款,没有民间借贷。资产负债率21.4%,财务状况很健康。"
"这180万贷款,用途是什么?"
"主要是扩建厂房和采购设备。"郑昊拿出一份清单,"这是贷款使用明细,每一笔都有用途说明和银行审批记录。"
财务干部接过清单,越看越惊讶。
一般企业的贷款使用都比较模糊,很难说清具体用途。但西尧重工不一样,每一笔贷款都有明确的项目对应,甚至连设备采购的合同、发票都附在后面。
"郑厂长,我得说,你们的财务管理水平,在全省乡镇企业里绝对是第一流的。"财务干部真诚地说,"很多国营厂都做不到这么规范。"
"谢谢。"郑昊谦虚地说,"我们只是按规矩办事。"
孙主任放下账本,看着郑昊,突然问了个尖锐的问题:"郑厂长,你们的人工成本占比18%,这在制造业里算是比较高的。你不担心成本压力吗?"
郑昊早就料到会有这个问题。
"孙主任,我是这么想的。"他站起来,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企业的成本,不能只看表面数字。"
他在黑板上写下几行字:
"高工资 → 高积极性 → 高效率 → 高质量 → 高口碑 → 高订单"
"您看,"郑昊指着黑板,"我给工人高工资,他们工作积极性就高。积极性高,效率就高,质量就好。质量好,口碑就好,订单自然就多。订单多了,规模上去了,单位成本反而下降。"
"而且,"他继续说,"高工资还能降低人员流动率。我们的技术工人,培养一个至少要半年。如果频繁离职,培训成本更高。现在我们的员工流失率不到5%,这在行业里是很低的。"
孙主任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还有一点,"郑昊认真地说,"企业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工人们富了,他们有钱消费,市场就活了。市场活了,所有企业都受益。如果企业都压低工资,工人穷,谁来买我们的产品?"
这番话,让在场的人都陷入沉思。
评选团里那个年轻干部眼睛一亮,忍不住鼓起掌来。其他人也跟着鼓掌。
"说得好!"孙主任也鼓掌,"这就是格局。很多企业家只想着降成本、增利润,却忘了企业是社会的一部分。你能想到这一层,很不简单。"
"不敢当。"郑昊说,"我只是觉得,企业发展要可持续,不能杀鸡取卵。"
"那你们未来三年的发展规划是什么?"孙主任又问。
郑昊拿出一份厚厚的规划书,递给孙主任。
"这是我们的三年规划。"他说,"简单来说,分三个方向:第一,技术升级,从黑白电视转向彩色电视;第二,产能扩张,工人从现在的210人增加到500人;第三,产业链延伸,带动周边村子一起发展。"
"彩色电视?"孙主任来了兴趣,"你们有这个技术能力?"
"我们已经开始准备了。"郑昊说,"从青岛请来了专家,正在培训技术团队。预计今年底能试制出第一台样机。"
"彩电的技术难度很高。"评选团里一个懂技术的干部说,"国内能生产彩电的厂家屈指可数,你们有把握吗?"
"有困难,但我们有信心。"郑昊坚定地说,"技术是可以攻克的。关键是要舍得投入,要有耐心。我们准备了100万的研发资金,就是要把彩电技术拿下来。"
"100万?"财务干部吃了一惊,"这可不是小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