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
东村农机厂的院子里,老陈站在办公室门口,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老陈,上个月的账出来了。"会计拿着账本走过来,"你猜怎么着?"
"赚了?"老陈试探着问。
"不光赚了,还赚了不少!"会计兴奋地说,"给西尧重工做配套零件,一个月挣了八千多块钱!扣掉成本,净赚三千!"
老陈一把抢过账本,仔细看着。
真的是三千块钱!
要知道,去年一整年,东村农机厂都在亏损。工人们工资都发不出来,眼看着就要倒闭了。
没想到,跟西尧重工合作才两个月,就扭亏为盈了。
"这还是刚开始。"会计继续说,"郑厂长说了,下个月订单还要增加。到时候咱们的收入能翻倍!"
老陈坐下来,点了支烟,深深吸了一口。
烟雾缭绕中,他想起了去年的那些事。
当初,他眼红西尧重工的发展,处处跟郑昊作对。砸招牌、贴大字报、散布谣言......什么损招都使过。
结果呢?
人家郑昊不仅没垮,反而越做越大。而他自己,把厂子搞得一团糟,差点关门大吉。
最后还是郑昊大人不记小人过,主动提出合作,给了他一条活路。
"老陈,你说郑厂长是不是傻?"会计突然问,"咱们以前那么对他,他居然还愿意帮咱们。"
"他不傻。"老陈摇摇头,"他是有格局。"
"格局?"
"对,格局。"老陈掐灭烟头,"人家想的不是自己赚钱,而是带动大家一起赚钱。咱们富了,能给他提供质量好的配套零件。他的产品质量上去了,订单就更多。这叫共赢。"
会计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再说了,"老陈继续说,"人家这么做,也是在树口碑。你看现在,谁提起西尧重工,不竖大拇指?这比打广告强多了。"
"那咱们得好好干,不能给人家丢脸。"会计说。
"那是自然。"老陈站起来,"走,去车间看看。质量必须保证,不能出一点差错。"
两人来到车间,工人们正在加工零件。
老陈走到一个工人旁边,拿起一个刚加工好的齿轮,仔细检查。
"老张,这个齿轮的精度怎么样?"
"按郑厂长给的标准做的,误差不超过0.05毫米。"老张自豪地说,"我都检查三遍了,保证没问题。"
"好。"老陈点点头,"就要这样。咱们现在是给西尧重工做配套,质量必须过硬。人家信任咱们,咱们不能砸自己的招牌。"
"放心吧老陈,大家都明白。"老张说,"现在工资按时发,奖金也有,谁还会偷懒?"
老陈拍拍他的肩膀,继续往前走。
车间的气氛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工人们干活磨磨蹭蹭,能偷懒就偷懒。因为厂里效益不好,工资经常拖欠,大家心里有怨气。
现在不一样了。跟西尧重工合作以后,订单稳定,工资按时发,还有奖金。工人们干起活来,精神头十足。
"老陈,郑厂长来了。"门卫跑进来报告。
老陈赶紧迎出去。
郑昊骑着自行车,刚到厂门口。
"郑厂长,稀客啊!"老陈热情地招呼,"快进来坐。"
"老陈,来看看你们的生产情况。"郑昊停好车,跟着老陈往里走。
"最近怎么样?订单完成得如何?"
"完成得挺好。"老陈笑着说,"上个月交付的零件,你们那边反馈怎么样?"
"质量不错。"郑昊点头,"比我预期的还要好。看来你们是用心在做。"
"那是必须的!"老陈拍着胸脯,"你们信任我们,我们不能让你们失望。"
两人来到车间,郑昊仔细查看了几个零件。
"精度很好。"郑昊满意地说,"保持这个水平,咱们的合作就能长久。"
"郑厂长,我有个想法。"老陈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咱们能不能扩大合作规模?我想多招几个工人,增加产能。"
"你有这个想法,我当然支持。"郑昊说,"不过扩大规模,就意味着要投资设备。你们厂资金够吗?"
"不够。"老陈老实说,"我算了算,要是买新设备,至少得两万块钱。厂里现在拿不出来。"
郑昊想了想:"这样,我借你两万,不要利息,你慢慢还。"
老陈愣住了:"这......这怎么好意思?"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郑昊笑了,"你们产能上去了,我们的供应就更稳定。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可是......"
"别可是了。"郑昊打断他,"就这么定了。回头你列个设备清单,我让财务给你拨款。"
老陈眼眶一热,握着郑昊的手,半天说不出话来。
"郑厂长,我......我以前真是**。"老陈哽咽着说,"你对我这么好,我以前却那么对你。我,我真是该死......"
"过去的事就过去了。"郑昊拍拍他的肩膀,"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能改。现在你好好干,咱们一起把事业做大,比什么都强。"
"哎!"老陈用力点头,"郑厂长,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从东村农机厂出来,郑昊骑着车往回走。
路过东村村口的时候,几个村民正在聊天。
"听说了吗?咱们厂这个月又赚钱了。"
"可不是嘛,老陈昨天还说,下个月工资要涨呢。"
"这都是托了西尧重工的福。要不是郑厂长愿意帮咱们,厂子早黄了。"
"唉,以前我们还跟着瞎起哄,说人家郑厂长的坏话。现在想想,真是糊涂。"
"谁说不是呢。人家郑厂长不记仇,还愿意帮咱们,这得多大的肚量啊。"
郑昊听着这些话,心里暖暖的。
他没有停下来,继续往前骑。
改变一个人的看法不难,难的是改变一群人的看法。
但只要做实事,时间会证明一切。
回到西尧村,已经是中午了。
村口,老李正等着他。
"郑厂长,你可回来了。"老李笑呵呵地说,"有个好消息告诉你。"
"什么好消息?"
"北村那十个小伙子,学得可好了。"老李兴奋地说,"王师傅说他们悟性高,学东西快,再过一个月就能出师了。"
"那就好。"郑昊点头,"回头让他们回村,把技术教给其他人。"
"还有啊,"老李继续说,"我们村已经把三百亩地腾出来了,就等着播种呢。种子你们什么时候能给我们?"
"下周就能送过去。"郑昊说,"化肥我也帮你们联系好了,比市场价便宜一成。"
"太好了!"老李激动地握着郑昊的手,"郑厂长,你真是咱们的大恩人。"
"老李叔,别总说这话。"郑昊笑了,"咱们是合作,互利共赢。你们种好了,我们收购,大家都有好处。"
"对对对,互利共赢。"老李连连点头。
两人正说着话,村广播响了。
"郑昊,郑昊,回家吃饭了!你爸喊你呢!"
是母亲李秀花的声音。
"老李叔,我先回去吃饭。"郑昊说,"有事随时来找我。"
"好好好,你快回去吧。"
郑昊骑车回家,刚进院子,就闻到饭菜的香味。
"妈,做什么好吃的了?"郑昊停好车,走进屋。
"你三哥从县里买的鱼,你爸说给你补补。"李秀花笑着说,"这几天看你忙得团团转,都瘦了。"
"哪有,我好着呢。"郑昊在桌边坐下。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老四,听说省里的评选有结果了?"大哥郑建国问。
"还没正式通知,但应该问题不大。"郑昊说。
"那就好。"郑建国夹了块鱼肉给他,"评上了,对厂子发展有好处。"
"不光是厂子。"二哥郑建军接话,"对咱们村也有好处。听说市里要推广西尧模式,到时候咱们村就更有名了。"
"名气是次要的。"郑昊说,"关键是要把实事做好。评上了,责任更大,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
"你心里有数就行。"郑大山夹了口菜,"对了,我听说你又借钱给东村农机厂?"
东村农机厂的院子里,老陈站在办公室门口,看着工人们忙碌的身影,脸上露出难得的笑容。
"老陈,上个月的账出来了。"会计拿着账本走过来,"你猜怎么着?"
"赚了?"老陈试探着问。
"不光赚了,还赚了不少!"会计兴奋地说,"给西尧重工做配套零件,一个月挣了八千多块钱!扣掉成本,净赚三千!"
老陈一把抢过账本,仔细看着。
真的是三千块钱!
要知道,去年一整年,东村农机厂都在亏损。工人们工资都发不出来,眼看着就要倒闭了。
没想到,跟西尧重工合作才两个月,就扭亏为盈了。
"这还是刚开始。"会计继续说,"郑厂长说了,下个月订单还要增加。到时候咱们的收入能翻倍!"
老陈坐下来,点了支烟,深深吸了一口。
烟雾缭绕中,他想起了去年的那些事。
当初,他眼红西尧重工的发展,处处跟郑昊作对。砸招牌、贴大字报、散布谣言......什么损招都使过。
结果呢?
人家郑昊不仅没垮,反而越做越大。而他自己,把厂子搞得一团糟,差点关门大吉。
最后还是郑昊大人不记小人过,主动提出合作,给了他一条活路。
"老陈,你说郑厂长是不是傻?"会计突然问,"咱们以前那么对他,他居然还愿意帮咱们。"
"他不傻。"老陈摇摇头,"他是有格局。"
"格局?"
"对,格局。"老陈掐灭烟头,"人家想的不是自己赚钱,而是带动大家一起赚钱。咱们富了,能给他提供质量好的配套零件。他的产品质量上去了,订单就更多。这叫共赢。"
会计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再说了,"老陈继续说,"人家这么做,也是在树口碑。你看现在,谁提起西尧重工,不竖大拇指?这比打广告强多了。"
"那咱们得好好干,不能给人家丢脸。"会计说。
"那是自然。"老陈站起来,"走,去车间看看。质量必须保证,不能出一点差错。"
两人来到车间,工人们正在加工零件。
老陈走到一个工人旁边,拿起一个刚加工好的齿轮,仔细检查。
"老张,这个齿轮的精度怎么样?"
"按郑厂长给的标准做的,误差不超过0.05毫米。"老张自豪地说,"我都检查三遍了,保证没问题。"
"好。"老陈点点头,"就要这样。咱们现在是给西尧重工做配套,质量必须过硬。人家信任咱们,咱们不能砸自己的招牌。"
"放心吧老陈,大家都明白。"老张说,"现在工资按时发,奖金也有,谁还会偷懒?"
老陈拍拍他的肩膀,继续往前走。
车间的气氛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工人们干活磨磨蹭蹭,能偷懒就偷懒。因为厂里效益不好,工资经常拖欠,大家心里有怨气。
现在不一样了。跟西尧重工合作以后,订单稳定,工资按时发,还有奖金。工人们干起活来,精神头十足。
"老陈,郑厂长来了。"门卫跑进来报告。
老陈赶紧迎出去。
郑昊骑着自行车,刚到厂门口。
"郑厂长,稀客啊!"老陈热情地招呼,"快进来坐。"
"老陈,来看看你们的生产情况。"郑昊停好车,跟着老陈往里走。
"最近怎么样?订单完成得如何?"
"完成得挺好。"老陈笑着说,"上个月交付的零件,你们那边反馈怎么样?"
"质量不错。"郑昊点头,"比我预期的还要好。看来你们是用心在做。"
"那是必须的!"老陈拍着胸脯,"你们信任我们,我们不能让你们失望。"
两人来到车间,郑昊仔细查看了几个零件。
"精度很好。"郑昊满意地说,"保持这个水平,咱们的合作就能长久。"
"郑厂长,我有个想法。"老陈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咱们能不能扩大合作规模?我想多招几个工人,增加产能。"
"你有这个想法,我当然支持。"郑昊说,"不过扩大规模,就意味着要投资设备。你们厂资金够吗?"
"不够。"老陈老实说,"我算了算,要是买新设备,至少得两万块钱。厂里现在拿不出来。"
郑昊想了想:"这样,我借你两万,不要利息,你慢慢还。"
老陈愣住了:"这......这怎么好意思?"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郑昊笑了,"你们产能上去了,我们的供应就更稳定。这对大家都有好处。"
"可是......"
"别可是了。"郑昊打断他,"就这么定了。回头你列个设备清单,我让财务给你拨款。"
老陈眼眶一热,握着郑昊的手,半天说不出话来。
"郑厂长,我......我以前真是**。"老陈哽咽着说,"你对我这么好,我以前却那么对你。我,我真是该死......"
"过去的事就过去了。"郑昊拍拍他的肩膀,"人都会犯错,重要的是能改。现在你好好干,咱们一起把事业做大,比什么都强。"
"哎!"老陈用力点头,"郑厂长,你放心,我一定好好干!"
从东村农机厂出来,郑昊骑着车往回走。
路过东村村口的时候,几个村民正在聊天。
"听说了吗?咱们厂这个月又赚钱了。"
"可不是嘛,老陈昨天还说,下个月工资要涨呢。"
"这都是托了西尧重工的福。要不是郑厂长愿意帮咱们,厂子早黄了。"
"唉,以前我们还跟着瞎起哄,说人家郑厂长的坏话。现在想想,真是糊涂。"
"谁说不是呢。人家郑厂长不记仇,还愿意帮咱们,这得多大的肚量啊。"
郑昊听着这些话,心里暖暖的。
他没有停下来,继续往前骑。
改变一个人的看法不难,难的是改变一群人的看法。
但只要做实事,时间会证明一切。
回到西尧村,已经是中午了。
村口,老李正等着他。
"郑厂长,你可回来了。"老李笑呵呵地说,"有个好消息告诉你。"
"什么好消息?"
"北村那十个小伙子,学得可好了。"老李兴奋地说,"王师傅说他们悟性高,学东西快,再过一个月就能出师了。"
"那就好。"郑昊点头,"回头让他们回村,把技术教给其他人。"
"还有啊,"老李继续说,"我们村已经把三百亩地腾出来了,就等着播种呢。种子你们什么时候能给我们?"
"下周就能送过去。"郑昊说,"化肥我也帮你们联系好了,比市场价便宜一成。"
"太好了!"老李激动地握着郑昊的手,"郑厂长,你真是咱们的大恩人。"
"老李叔,别总说这话。"郑昊笑了,"咱们是合作,互利共赢。你们种好了,我们收购,大家都有好处。"
"对对对,互利共赢。"老李连连点头。
两人正说着话,村广播响了。
"郑昊,郑昊,回家吃饭了!你爸喊你呢!"
是母亲李秀花的声音。
"老李叔,我先回去吃饭。"郑昊说,"有事随时来找我。"
"好好好,你快回去吧。"
郑昊骑车回家,刚进院子,就闻到饭菜的香味。
"妈,做什么好吃的了?"郑昊停好车,走进屋。
"你三哥从县里买的鱼,你爸说给你补补。"李秀花笑着说,"这几天看你忙得团团转,都瘦了。"
"哪有,我好着呢。"郑昊在桌边坐下。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老四,听说省里的评选有结果了?"大哥郑建国问。
"还没正式通知,但应该问题不大。"郑昊说。
"那就好。"郑建国夹了块鱼肉给他,"评上了,对厂子发展有好处。"
"不光是厂子。"二哥郑建军接话,"对咱们村也有好处。听说市里要推广西尧模式,到时候咱们村就更有名了。"
"名气是次要的。"郑昊说,"关键是要把实事做好。评上了,责任更大,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
"你心里有数就行。"郑大山夹了口菜,"对了,我听说你又借钱给东村农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