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叔,别这么说。"郑昊站起来,"咱们是邻村,守望相助是应该的。再说了,你们富了,我们厂的原材料有保障,这不是皆大欢喜吗?"
散会后,老李非要留郑昊吃饭。
桌上就简单的几个菜:炒白菜、炖土豆、一小碟咸菜,还有一盘炒鸡蛋——这已经是北村最好的招待了。
郑昊吃得很香。
"老李叔,这鸡蛋炒得好。"郑昊夹了一筷子。
"哪有你们西尧村吃得好。"老李苦笑,"听说你们村过年,家家户户都是鸡鸭鱼肉。咱们这,过年才能吃顿肉。"
"会好起来的。"郑昊说,"等合作开始了,你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借你吉言。"老李举起酒碗,"来,我敬你一碗。"
两人碰了碰碗,一饮而尽。
回去的路上,郑昊骑着自行车,看着漆黑的夜空,心里五味杂陈。
改革开放才几年,但农村的贫富差距已经开始显现。西尧村因为有工厂,日子越过越好;而像北村这样的村子,还在温饱线上挣扎。
他得做点什么。
不仅仅是为了西尧重工的原材料供应,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这才是一个重生者该做的事。
第二天一大早,老李就带着十个年轻人来了。
这些小伙子都是北村挑出来的精干,眼神里透着渴望和忐忑。
"郑厂长,人我给你带来了。"老李说,"都是好孩子,你放心用。"
郑昊打量着这十个人,年纪都在二十岁上下,虽然穿得破旧,但精神头不错。
"你们叫什么名字?"郑昊问。
"我叫王建军。"
"我叫李强。"
......
十个人一一报了名字。
"好。"郑昊点点头,"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西尧重工的培训学员。培训期三个月,每天包吃包住,还有五毛钱补贴。三个月后,你们回北村当技术骨干。"
"是!"十个人齐声回答。
郑昊把他们交给王师傅,安排住宿和培训计划。
"王师傅,这十个人很重要。"郑昊特意叮嘱,"他们学会了,北村的合作才能顺利进行。你多费点心。"
"放心吧郑厂长。"王师傅拍着胸脯,"保证把他们教出来。"
接下来的几天,这十个北村小伙子开始了紧张的学习。
上午学理论: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特性、病虫害防治。
下午搞实践:到试验田里,手把手教他们怎么翻地、施肥、播种。
晚上还要复习:记笔记、背要点、互相讨论。
王建军是十个人里最聪明的,学东西特别快。有一天晚上,他找到郑昊。
"郑厂长,我有个问题。"王建军有点不好意思,"就是,为什么咱们要种工业原材料,而不是种粮食?"
这是个好问题。
郑昊让他坐下,耐心解释:"你想啊,种粮食,一亩地产四五百斤,卖掉也就一百来块钱。但种棉花、油料作物,一亩地能卖两百块钱。而且,粮食到处都能种,竞争激烈,价格上不去。工业原材料不一样,需求大,供应少,价格稳定。"
"我明白了。"王建军若有所思,"就是说,要种别人不种的,卖别人没有的。"
"对!"郑昊赞许地看着他,"你悟性不错。回去后好好干,将来北村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
"哎!"王建军用力点头,眼里放着光。
一个星期后,郑昊和老李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就在村委会举行,北村的村民都来了,挤满了院子。
"今天是个好日子。"老李激动地说,"咱们北村和西尧重工签订合作协议,从今往后,咱们有盼头了!"
掌声雷动。
郑昊接过话筒:"各位乡亲,这次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你们按要求种植,我们保底收购。大家一起努力,一起致富!"
"好!"
"郑厂长说得对!"
村民们欢呼起来。
签完字,按了手印,合同正式生效。
老李握着郑昊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郑厂长,你是咱们北村的大恩人。"老李哽咽着说。
"老李叔,别这么说。"郑昊真诚地说,"咱们是合作,不是施舍。你们提供优质原材料,我们付钱,天经地义。"
从北村回来的路上,郑昊心情很好。
这是个开始。
北村之后,还会有东村、南村、其他更多的村子。
西尧重工要做的,不仅仅是自己富,还要带动周边一起富。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扎根,才能长久发展。
这是他的理念,也是他的使命。
三月初,春寒料峭。
县委刘书记一大早就来了西尧村,脸上带着少见的严肃。
"郑厂长,省里的评选团后天就到。"刘书记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点着一支烟,"这次评选,全省就十个名额,竞争很激烈。你们厂虽然条件不错,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刘书记,您说该怎么准备,我们照办。"郑昊倒了杯茶递过去。
"材料我看过了,没问题。"刘书记接过茶杯,"关键是实地考察。评选团要看车间、看产品、看工人状态、看村里的变化。这些东西,做不了假。"
"那就让他们看真实的。"郑昊平静地说,"咱们厂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工人们该干嘛干嘛,不需要特意准备。"
刘书记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这心态好。不过,有些细节还是要注意。比如车间的安全标语、工人的劳保用品、卫生环境,这些得整齐一点。"
"这个没问题。"郑昊点头,"本来就是日常要求,加强一下就行。"
"还有村里。"刘书记继续说,"评选团肯定要走访村民,了解你们厂对村里的影响。这个你不用担心,乡亲们都知道该说什么。"
"刘书记,我有个想法。"郑昊说,"与其让乡亲们准备说辞,不如让评选团随便问。咱们做的事,经得起任何检验。"
刘书记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有这个底气就好。不过,有一点我得提醒你。"
"您说。"
"评选团里有几个老同志,比较传统。"刘书记压低声音,"他们可能会质疑乡镇企业的发展模式,觉得太冒进。你到时候回答问题,要注意分寸。"
郑昊明白了。
改革开放才几年,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够。有些人习惯了计划经济那一套,对市场经济、乡镇企业这些新事物,心里还有顾虑。
"我知道该怎么说。"郑昊说,"感谢刘书记提醒。"
刘书记走后,郑昊把各车间的负责人叫到一起开会。
"后天省里来检查,大家该干嘛干嘛,不要紧张。"郑昊环视一圈,"但有几点要强调:第一,安全生产,劳保用品必须穿戴整齐;第二,车间卫生,不能有**和油污;第三,设备保养,检查一遍,别到时候出故障。"
"明白!"
"还有,"郑昊继续说,"如果评选团问你们问题,实话实说就行。工资多少就说多少,工作强度大不大就说实话,福利待遇怎么样也如实回答。不要夸大,也不要谦虚。"
王师傅笑了:"郑厂长,您放心。咱们工人心里都有数,该怎么说就怎么说。"
"对,咱们不做假。"刘工程师也说,"实打实的成绩,谁来看都一样。"
散会后,各车间开始准备。
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把平时的要求落实得更严格一些。
拖拉机车间,工人们把每台设备都擦拭了一遍,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
汽车车间,刘工程师检查了所有的安全设施,该更换的零件立刻更换。
电视机车间,李明华组织大家整理库房,把原材料和成品分类摆放整齐。
散会后,老李非要留郑昊吃饭。
桌上就简单的几个菜:炒白菜、炖土豆、一小碟咸菜,还有一盘炒鸡蛋——这已经是北村最好的招待了。
郑昊吃得很香。
"老李叔,这鸡蛋炒得好。"郑昊夹了一筷子。
"哪有你们西尧村吃得好。"老李苦笑,"听说你们村过年,家家户户都是鸡鸭鱼肉。咱们这,过年才能吃顿肉。"
"会好起来的。"郑昊说,"等合作开始了,你们的日子就好过了。"
"借你吉言。"老李举起酒碗,"来,我敬你一碗。"
两人碰了碰碗,一饮而尽。
回去的路上,郑昊骑着自行车,看着漆黑的夜空,心里五味杂陈。
改革开放才几年,但农村的贫富差距已经开始显现。西尧村因为有工厂,日子越过越好;而像北村这样的村子,还在温饱线上挣扎。
他得做点什么。
不仅仅是为了西尧重工的原材料供应,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
这才是一个重生者该做的事。
第二天一大早,老李就带着十个年轻人来了。
这些小伙子都是北村挑出来的精干,眼神里透着渴望和忐忑。
"郑厂长,人我给你带来了。"老李说,"都是好孩子,你放心用。"
郑昊打量着这十个人,年纪都在二十岁上下,虽然穿得破旧,但精神头不错。
"你们叫什么名字?"郑昊问。
"我叫王建军。"
"我叫李强。"
......
十个人一一报了名字。
"好。"郑昊点点头,"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西尧重工的培训学员。培训期三个月,每天包吃包住,还有五毛钱补贴。三个月后,你们回北村当技术骨干。"
"是!"十个人齐声回答。
郑昊把他们交给王师傅,安排住宿和培训计划。
"王师傅,这十个人很重要。"郑昊特意叮嘱,"他们学会了,北村的合作才能顺利进行。你多费点心。"
"放心吧郑厂长。"王师傅拍着胸脯,"保证把他们教出来。"
接下来的几天,这十个北村小伙子开始了紧张的学习。
上午学理论:土壤、气候、作物生长特性、病虫害防治。
下午搞实践:到试验田里,手把手教他们怎么翻地、施肥、播种。
晚上还要复习:记笔记、背要点、互相讨论。
王建军是十个人里最聪明的,学东西特别快。有一天晚上,他找到郑昊。
"郑厂长,我有个问题。"王建军有点不好意思,"就是,为什么咱们要种工业原材料,而不是种粮食?"
这是个好问题。
郑昊让他坐下,耐心解释:"你想啊,种粮食,一亩地产四五百斤,卖掉也就一百来块钱。但种棉花、油料作物,一亩地能卖两百块钱。而且,粮食到处都能种,竞争激烈,价格上不去。工业原材料不一样,需求大,供应少,价格稳定。"
"我明白了。"王建军若有所思,"就是说,要种别人不种的,卖别人没有的。"
"对!"郑昊赞许地看着他,"你悟性不错。回去后好好干,将来北村还得靠你们这些年轻人。"
"哎!"王建军用力点头,眼里放着光。
一个星期后,郑昊和老李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
签约仪式就在村委会举行,北村的村民都来了,挤满了院子。
"今天是个好日子。"老李激动地说,"咱们北村和西尧重工签订合作协议,从今往后,咱们有盼头了!"
掌声雷动。
郑昊接过话筒:"各位乡亲,这次合作,是互利共赢的。你们按要求种植,我们保底收购。大家一起努力,一起致富!"
"好!"
"郑厂长说得对!"
村民们欢呼起来。
签完字,按了手印,合同正式生效。
老李握着郑昊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郑厂长,你是咱们北村的大恩人。"老李哽咽着说。
"老李叔,别这么说。"郑昊真诚地说,"咱们是合作,不是施舍。你们提供优质原材料,我们付钱,天经地义。"
从北村回来的路上,郑昊心情很好。
这是个开始。
北村之后,还会有东村、南村、其他更多的村子。
西尧重工要做的,不仅仅是自己富,还要带动周边一起富。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扎根,才能长久发展。
这是他的理念,也是他的使命。
三月初,春寒料峭。
县委刘书记一大早就来了西尧村,脸上带着少见的严肃。
"郑厂长,省里的评选团后天就到。"刘书记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点着一支烟,"这次评选,全省就十个名额,竞争很激烈。你们厂虽然条件不错,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刘书记,您说该怎么准备,我们照办。"郑昊倒了杯茶递过去。
"材料我看过了,没问题。"刘书记接过茶杯,"关键是实地考察。评选团要看车间、看产品、看工人状态、看村里的变化。这些东西,做不了假。"
"那就让他们看真实的。"郑昊平静地说,"咱们厂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工人们该干嘛干嘛,不需要特意准备。"
刘书记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这心态好。不过,有些细节还是要注意。比如车间的安全标语、工人的劳保用品、卫生环境,这些得整齐一点。"
"这个没问题。"郑昊点头,"本来就是日常要求,加强一下就行。"
"还有村里。"刘书记继续说,"评选团肯定要走访村民,了解你们厂对村里的影响。这个你不用担心,乡亲们都知道该说什么。"
"刘书记,我有个想法。"郑昊说,"与其让乡亲们准备说辞,不如让评选团随便问。咱们做的事,经得起任何检验。"
刘书记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拍了拍他的肩膀:"你有这个底气就好。不过,有一点我得提醒你。"
"您说。"
"评选团里有几个老同志,比较传统。"刘书记压低声音,"他们可能会质疑乡镇企业的发展模式,觉得太冒进。你到时候回答问题,要注意分寸。"
郑昊明白了。
改革开放才几年,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够。有些人习惯了计划经济那一套,对市场经济、乡镇企业这些新事物,心里还有顾虑。
"我知道该怎么说。"郑昊说,"感谢刘书记提醒。"
刘书记走后,郑昊把各车间的负责人叫到一起开会。
"后天省里来检查,大家该干嘛干嘛,不要紧张。"郑昊环视一圈,"但有几点要强调:第一,安全生产,劳保用品必须穿戴整齐;第二,车间卫生,不能有**和油污;第三,设备保养,检查一遍,别到时候出故障。"
"明白!"
"还有,"郑昊继续说,"如果评选团问你们问题,实话实说就行。工资多少就说多少,工作强度大不大就说实话,福利待遇怎么样也如实回答。不要夸大,也不要谦虚。"
王师傅笑了:"郑厂长,您放心。咱们工人心里都有数,该怎么说就怎么说。"
"对,咱们不做假。"刘工程师也说,"实打实的成绩,谁来看都一样。"
散会后,各车间开始准备。
不是做表面文章,而是把平时的要求落实得更严格一些。
拖拉机车间,工人们把每台设备都擦拭了一遍,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
汽车车间,刘工程师检查了所有的安全设施,该更换的零件立刻更换。
电视机车间,李明华组织大家整理库房,把原材料和成品分类摆放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