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昊一愣,随即笑了:"认识啊,我媳妇的同事。怎么,你看上人家了?"
郑大牛脸一红:"也,也不是看上,就是觉得...觉得挺好的。"
"行啊,有眼光。"郑昊拍拍他,"回头我让我媳妇帮你打听打听。不过你得有点准备,人家是县一中毕业的,你得多学习,别让人家觉得你没文化。"
"俺,俺识字的!"郑大牛急了,"俺现在每天晚上都看书!"
"那就好。"郑昊笑着走了。
年轻人的感情,总是这么单纯美好。
汽车车间里,刘工程师正在指导工人调试新设备。看到郑昊,他放下手里的活,走了过来。
"郑厂长,小货车的改进方案出来了。"刘工程师说,"上次的质量问题,我们找到根源了。是悬挂系统的设计有缺陷,导致长时间颠簸后变形。"
"改了吗?"
"改了。"刘工程师递过来一张图纸,"你看,我们加强了悬挂的承重结构,同时优化了减震系统。这样一来,不管跑多远的路,都不会出问题。"
郑昊仔细看着图纸,心里暗暗点头。刘工程师不愧是一汽出来的,技术确实过硬。
"不错,就按这个方案生产。"郑昊说,"质量问题绝对不能再出。咱们的口碑,就是靠质量建立起来的。"
"明白!"刘工程师郑重地点头。
电视机车间,李明华正在检查显像管。
"郑厂长。"李明华抬头打招呼,"天津那边又送来一批显像管,我正在检查。"
"质量怎么样?"
"比上次好多了。"李明华说,"上次咱们反馈的问题,他们都改进了。不过价格还是九十五块钱一个,没降下来。"
"九十五就九十五。"郑昊说,"质量稳定比价格重要。不过......"
他话锋一转:"陈师傅来了以后,咱们要开始研究显像管的自主生产。不能总依赖别人。"
"自主生产?"李明华眼睛一亮,"那得投入不少钱吧?"
"再多也得投。"郑昊坚定地说,"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受制于人。"
这是他前世的教训。太多企业,就是因为核心技术不在手里,被外国厂商卡脖子,最后只能任人宰割。
他不想西尧重工走那条路。
下午两点,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陈师傅站在黑板前,手里拿着粉笔,精神抖擞。
"今天,咱们开始学习彩色电视机的技术。"陈师傅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彩电和黑白电视最大的区别,就是显像管。黑白电视只需要一个电子枪,而彩电需要三个电子枪,分别发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电子束......"
郑昊坐在下面,认真地做着笔记。
他当然知道这些原理,甚至比陈师傅知道得更多。但他得装作"好学生"的样子,时不时提几个"恰到好处"的问题,既显得有思考,又不会太突出。
"陈师傅,那三个电子枪是怎么协调工作的呢?"李明华问。
"好问题!"陈师傅在黑板上画了个示意图,"这就涉及到荫罩板的作用。荫罩板上有几十万个小孔,电子束通过这些小孔,精确地打在荧光屏上......"
郑昊听着,心里却在想着更远的事。
彩电只是个开始。再过几年,液晶技术、等离子技术会逐渐成熟。如果能提前布局,西尧重工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但现在不是时候。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得一步一步来,先把彩电做好,再考虑下一步。
"郑厂长,你觉得呢?"
陈师傅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啊?"郑昊回过神,"陈师傅您说什么?"
"我说,咱们是自己研发显像管,还是继续外购?"陈师傅笑着问。
郑昊站起来,认真地说:"我觉得应该自主研发。虽然前期投入大,周期长,但长远来看,掌握核心技术才是根本。咱们可以先继续外购,保证生产,同时组建研发团队,一步步攻克技术难关。"
"说得好!"陈师傅赞许地点头,"有这个决心就好。不过话说回来,显像管的技术难度很高,尤其是彩色显像管。咱们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没问题。"郑昊说,"再难也得干。"
会议结束后,陈师傅把郑昊叫到一边。
"小郑啊,我看你对技术很有想法。"陈师傅笑着说,"不瞒你说,我这次来,除了帮你们搞彩电,还有个私心。"
"陈师傅您说。"
"我在青岛电视机厂干了几年,现在退休了,本来想在家养老。但看到你们厂的发展,我心里又痒痒了。"陈师傅感慨,"我这辈子,就想看着中国的电视机技术能赶上甚至超过外国。你们厂有这个志气,我愿意把我会的都教给你们。"
郑昊心里一暖。这就是老一辈技术人员的情怀,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国家的技术进步。
"陈师傅,您放心。"郑昊郑重地说,"西尧重工一定不会让您失望。咱们的目标,就是让中国人用上咱们自己生产的高质量彩电!"
"好!"陈师傅拍着他的肩膀,"有你这句话,我就踏实了。"
两人正说着,王老师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郑厂长,陈师傅,我刚接到我以前同事的电话。"王老师兴奋地说,"他说北京那边有几个退休专家,对咱们厂的情况很感兴趣,想过来看看。"
"真的?"郑昊眼睛一亮,"都是什么专业的?"
"有搞电子技术的,有搞机械的,还有搞材料的。"王老师说,"都是从大院退下来的,技术水平没得说。"
"那太好了!"郑昊激动地说,"王老师,您跟您同事说,咱们欢迎他们随时过来。吃住全包,工资待遇按他们的要求给!"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王老师笑了,"我已经答应他们了,月底就能过来。"
郑昊握着王老师的手,用力摇了摇:"王老师,您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应该的应该的。"王老师摆摆手,"你们厂这么有志气,我也想尽份力。"
晚上,郑昊回到家,把这些好消息告诉赵晓兰。
"看来咱们厂要越来越厉害了。"赵晓兰笑着说,"北京的专家都愿意来,说明你们做的事得人心。"
"还早着呢。"郑昊谦虚地说,"彩电技术只是个开始。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不过你也别太累。"赵晓兰关心地说,"我看你这段时间天天早出晚归,身体要紧。"
"我知道分寸。"郑昊搂住她,"再说了,有你在家等我,我就有使不完的劲。"
"贫嘴。"赵晓兰脸一红,靠在他肩上,"对了,学校那边下周要家访,我得去学生家里走一圈。你说我要不要带点东西?"
"带点学习用品就行。"郑昊想了想,"铅笔、本子、橡皮,这些孩子们都需要。回头我让厂里采购一批,你拿着去发。"
"那会不会太破费?"
"教育投资,怎么算都不亏。"郑昊认真地说,"孩子是未来,咱们多帮他们一点,将来他们就能走得更远。"
郑大牛脸一红:"也,也不是看上,就是觉得...觉得挺好的。"
"行啊,有眼光。"郑昊拍拍他,"回头我让我媳妇帮你打听打听。不过你得有点准备,人家是县一中毕业的,你得多学习,别让人家觉得你没文化。"
"俺,俺识字的!"郑大牛急了,"俺现在每天晚上都看书!"
"那就好。"郑昊笑着走了。
年轻人的感情,总是这么单纯美好。
汽车车间里,刘工程师正在指导工人调试新设备。看到郑昊,他放下手里的活,走了过来。
"郑厂长,小货车的改进方案出来了。"刘工程师说,"上次的质量问题,我们找到根源了。是悬挂系统的设计有缺陷,导致长时间颠簸后变形。"
"改了吗?"
"改了。"刘工程师递过来一张图纸,"你看,我们加强了悬挂的承重结构,同时优化了减震系统。这样一来,不管跑多远的路,都不会出问题。"
郑昊仔细看着图纸,心里暗暗点头。刘工程师不愧是一汽出来的,技术确实过硬。
"不错,就按这个方案生产。"郑昊说,"质量问题绝对不能再出。咱们的口碑,就是靠质量建立起来的。"
"明白!"刘工程师郑重地点头。
电视机车间,李明华正在检查显像管。
"郑厂长。"李明华抬头打招呼,"天津那边又送来一批显像管,我正在检查。"
"质量怎么样?"
"比上次好多了。"李明华说,"上次咱们反馈的问题,他们都改进了。不过价格还是九十五块钱一个,没降下来。"
"九十五就九十五。"郑昊说,"质量稳定比价格重要。不过......"
他话锋一转:"陈师傅来了以后,咱们要开始研究显像管的自主生产。不能总依赖别人。"
"自主生产?"李明华眼睛一亮,"那得投入不少钱吧?"
"再多也得投。"郑昊坚定地说,"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受制于人。"
这是他前世的教训。太多企业,就是因为核心技术不在手里,被外国厂商卡脖子,最后只能任人宰割。
他不想西尧重工走那条路。
下午两点,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陈师傅站在黑板前,手里拿着粉笔,精神抖擞。
"今天,咱们开始学习彩色电视机的技术。"陈师傅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大字,"彩电和黑白电视最大的区别,就是显像管。黑白电视只需要一个电子枪,而彩电需要三个电子枪,分别发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电子束......"
郑昊坐在下面,认真地做着笔记。
他当然知道这些原理,甚至比陈师傅知道得更多。但他得装作"好学生"的样子,时不时提几个"恰到好处"的问题,既显得有思考,又不会太突出。
"陈师傅,那三个电子枪是怎么协调工作的呢?"李明华问。
"好问题!"陈师傅在黑板上画了个示意图,"这就涉及到荫罩板的作用。荫罩板上有几十万个小孔,电子束通过这些小孔,精确地打在荧光屏上......"
郑昊听着,心里却在想着更远的事。
彩电只是个开始。再过几年,液晶技术、等离子技术会逐渐成熟。如果能提前布局,西尧重工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但现在不是时候。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着蛋。得一步一步来,先把彩电做好,再考虑下一步。
"郑厂长,你觉得呢?"
陈师傅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
"啊?"郑昊回过神,"陈师傅您说什么?"
"我说,咱们是自己研发显像管,还是继续外购?"陈师傅笑着问。
郑昊站起来,认真地说:"我觉得应该自主研发。虽然前期投入大,周期长,但长远来看,掌握核心技术才是根本。咱们可以先继续外购,保证生产,同时组建研发团队,一步步攻克技术难关。"
"说得好!"陈师傅赞许地点头,"有这个决心就好。不过话说回来,显像管的技术难度很高,尤其是彩色显像管。咱们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没问题。"郑昊说,"再难也得干。"
会议结束后,陈师傅把郑昊叫到一边。
"小郑啊,我看你对技术很有想法。"陈师傅笑着说,"不瞒你说,我这次来,除了帮你们搞彩电,还有个私心。"
"陈师傅您说。"
"我在青岛电视机厂干了几年,现在退休了,本来想在家养老。但看到你们厂的发展,我心里又痒痒了。"陈师傅感慨,"我这辈子,就想看着中国的电视机技术能赶上甚至超过外国。你们厂有这个志气,我愿意把我会的都教给你们。"
郑昊心里一暖。这就是老一辈技术人员的情怀,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国家的技术进步。
"陈师傅,您放心。"郑昊郑重地说,"西尧重工一定不会让您失望。咱们的目标,就是让中国人用上咱们自己生产的高质量彩电!"
"好!"陈师傅拍着他的肩膀,"有你这句话,我就踏实了。"
两人正说着,王老师急匆匆地走了进来。
"郑厂长,陈师傅,我刚接到我以前同事的电话。"王老师兴奋地说,"他说北京那边有几个退休专家,对咱们厂的情况很感兴趣,想过来看看。"
"真的?"郑昊眼睛一亮,"都是什么专业的?"
"有搞电子技术的,有搞机械的,还有搞材料的。"王老师说,"都是从大院退下来的,技术水平没得说。"
"那太好了!"郑昊激动地说,"王老师,您跟您同事说,咱们欢迎他们随时过来。吃住全包,工资待遇按他们的要求给!"
"我就知道你会这么说。"王老师笑了,"我已经答应他们了,月底就能过来。"
郑昊握着王老师的手,用力摇了摇:"王老师,您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应该的应该的。"王老师摆摆手,"你们厂这么有志气,我也想尽份力。"
晚上,郑昊回到家,把这些好消息告诉赵晓兰。
"看来咱们厂要越来越厉害了。"赵晓兰笑着说,"北京的专家都愿意来,说明你们做的事得人心。"
"还早着呢。"郑昊谦虚地说,"彩电技术只是个开始。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不过你也别太累。"赵晓兰关心地说,"我看你这段时间天天早出晚归,身体要紧。"
"我知道分寸。"郑昊搂住她,"再说了,有你在家等我,我就有使不完的劲。"
"贫嘴。"赵晓兰脸一红,靠在他肩上,"对了,学校那边下周要家访,我得去学生家里走一圈。你说我要不要带点东西?"
"带点学习用品就行。"郑昊想了想,"铅笔、本子、橡皮,这些孩子们都需要。回头我让厂里采购一批,你拿着去发。"
"那会不会太破费?"
"教育投资,怎么算都不亏。"郑昊认真地说,"孩子是未来,咱们多帮他们一点,将来他们就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