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中旬,济南百货大楼的货车来了。
"郑厂长,这批货我们验收过了,质量没问题!"采购经理老张笑得合不拢嘴,"你们西尧重工真是守信用,说月底交货就月底交货。"
"那是当然,做生意讲的就是信誉。"郑昊和老张握了握手,"以后有需要,尽管来找我们。"
"肯定的,肯定的。"老张压低声音说,"实不相瞒,我们百货大楼的电视机一上架就被抢光了。你们这个牌子现在在济南可是响当当的。"
"那就好。"郑昊笑了。
"郑厂长,我这次来,还想再订一批货。"老张说,"这次我们想订800台,你看能不能做?"
"800台?"郑昊心里一喜,但表面上还是很平静,"可以是可以,但交货时间得往后推一推。"
"没问题,我们不着急。"老张说,"两个月内交货就行。"
"那行,回头我让我三哥跟你签合同。"郑昊说。
送走了老张,郑昊回到办公室,心里盘算着。现在电视机的月产量是200台,要完成800台的订单,得四个月。但如果扩大产能,两个月也不是不可能。
"看来得考虑扩建电视机车间了。"他自言自语道。
正想着,三哥郑国庆急匆匆地跑进来。
"老四,好消息!"郑国庆兴奋地说,"青岛那边也有个商场要订电视机,一次要500台!"
"青岛?"郑昊眼睛一亮,"他们怎么知道我们的?"
"是济南那边介绍的。"郑国庆说,"听说咱们的电视机质量好,价格也公道,就找过来了。"
"价格谈得怎么样?"
"他们要求410块一台,我没敢答应,想先问问你。"郑国庆说。
郑昊想了想,410块一台,利润是90块,比济南那边少了20块,但如果量大,总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可以答应。"郑昊说,"但要签长期合作协议,不能只做一单就完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郑国庆点头,"我跟他们提了,他们说如果这批货质量好,以后每个月都要200台。"
"那好,你去谈吧。"郑昊说,"对了,交货时间别答应得太死,咱们现在产能有限。"
"我知道。"郑国庆转身要走,又停下来,"老四,咱们是不是该扩大生产了?现在订单这么多,产能跟不上啊。"
"我正想这事呢。"郑昊说,"你让大哥过来,我们商量商量。"
过了一会儿,大哥郑建国和二哥郑建军都来了。
"老四,听说又接了大订单?"大哥问。
"嗯,济南800台,青岛500台,加起来1300台。"郑昊说,"按现在的产能,至少要半年才能完成。"
"那可不行。"二哥说,"客户等不了这么久。"
"所以我想扩建电视机车间。"郑昊说,"增加生产线,把月产能提高到500台。"
"500台?"大哥吸了口气,"那得增加多少工人?多少设备?"
"工人大概要增加50个,设备的话,需要再买一批组装设备和检测仪器。"郑昊掰着手指头算,"我估摸着,大概要花个十五万。"
"十五万......"大哥沉默了一会儿,"咱们现在流动资金够吗?"
"够。"郑昊很肯定,"现在账上有280万,花十五万没问题。而且这笔钱很快就能回本,一旦产能上去了,利润会更高。"
"那我没意见。"大哥点头,"老四,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我也同意。"二哥说,"不过招工的事得抓紧,现在想找个好工人不容易。"
"这个我来安排。"郑昊说,"对了二哥,职业学校那边的合作协议签了吗?"
"签了,昨天刚签的。"二哥拿出一份文件,"学校明年春天开始招生,咱们要提供实习设备,还要派师傅去教课。"
"好,这事我让李师傅和王师傅负责。"郑昊说,"另外,咱们厂内部也要办个培训班,把新招的工人好好培训一下。"
"这个主意好。"大哥赞同道,"不能光指望外面,自己也要培养人才。"
三个人又商量了一会儿扩建的细节,最后决定下周就开工。
下午的时候,李明华拿着一封信来找郑昊。
"郑厂长,我师父回信了!"李明华兴奋地说。
"哦?他怎么说?"郑昊接过信看了起来。
信写得很简单,说李明华的师父叫陈国栋,今年62岁,去年从青岛电视机厂退休。听说西尧重工想请他当技术顾问,他很感兴趣,但想先来厂里看看情况,如果合适就留下来。
"这是好事啊。"郑昊放下信,"你给你师父回信,就说我们随时欢迎他来。工资的话,一个月150块,另外单独给他安排住处。"
"150块?"李明华吃了一惊,"这么高?"
"你师父是技术专家,这个价钱不高。"郑昊说,"对了,他什么时候能来?"
"信上说下个月初就能过来。"李明华说。
"好,那你先准备一下,把咱们厂的情况整理整理,到时候给你师父介绍介绍。"郑昊说,"另外,让后勤那边收拾出一间房子,布置得干净整洁一些。"
"好的,我这就去办。"李明华高兴地走了。
郑昊靠在椅子上,心里很满意。有了陈师傅这样的专家,电视机的技术水平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傍晚的时候,郑昊去了趟电视机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班,为了完成订单,大家都很卖力。
"郑厂长来了!"工人们纷纷打招呼。
"大家辛苦了。"郑昊笑着说,"跟大家说个好消息,咱们又接到大订单了,济南800台,青岛500台。"
"这么多?"工人们都很惊讶。
"是啊,所以我决定扩建车间,增加生产线。"郑昊说,"到时候还要招新工人,大家要做好带新人的准备。"
"没问题!"工人们齐声说。
"另外,"郑昊接着说,"从下个月开始,给大家涨工资。普通工人从60块涨到70块,技术工人从80块涨到100块。"
"真的?"工人们欢呼起来。
"当然是真的。"郑昊笑了,"大家跟着厂子一起发展,厂子好了,大家的日子也会更好。"
"谢谢郑厂长!"
"谢谢厂长!"
工人们的情绪更高涨了,干活更加卖力。
走出车间,郑昊遇到了赵晓兰。她刚从学校回来,手里拎着个包。
"这么晚才回来?"郑昊问。
"嗯,今天开会讨论职业学校的课程安排。"赵晓兰说,"对了,你猜我遇到谁了?"
"谁?"
"你们县一中的物理老师,姓王,以前在北京广播科学研究院工作过。"赵晓兰说,"我跟他聊了聊,他对电视机技术很懂。"
"是吗?"郑昊来了兴趣,"他为什么会来咱们这小县城?"
"听说是家里有事,就调回来了。"赵晓兰说,"我跟他提了咱们厂,他挺感兴趣的,说有空想来参观参观。"
"那太好了。"郑昊说,"你跟他约个时间,我亲自接待。"
"好。"赵晓兰点头,"对了,婚礼的事你跟爸妈商量了吗?"
"商量了,就定在年底,具体日子让爸去找人算。"郑昊笑了,"怎么,你着急了?"
"谁着急了。"赵晓兰脸一红,"我就是问问。"
"行行行,不着急不着急。"郑昊笑着说,"走吧,回家吃饭。"
"郑厂长,这批货我们验收过了,质量没问题!"采购经理老张笑得合不拢嘴,"你们西尧重工真是守信用,说月底交货就月底交货。"
"那是当然,做生意讲的就是信誉。"郑昊和老张握了握手,"以后有需要,尽管来找我们。"
"肯定的,肯定的。"老张压低声音说,"实不相瞒,我们百货大楼的电视机一上架就被抢光了。你们这个牌子现在在济南可是响当当的。"
"那就好。"郑昊笑了。
"郑厂长,我这次来,还想再订一批货。"老张说,"这次我们想订800台,你看能不能做?"
"800台?"郑昊心里一喜,但表面上还是很平静,"可以是可以,但交货时间得往后推一推。"
"没问题,我们不着急。"老张说,"两个月内交货就行。"
"那行,回头我让我三哥跟你签合同。"郑昊说。
送走了老张,郑昊回到办公室,心里盘算着。现在电视机的月产量是200台,要完成800台的订单,得四个月。但如果扩大产能,两个月也不是不可能。
"看来得考虑扩建电视机车间了。"他自言自语道。
正想着,三哥郑国庆急匆匆地跑进来。
"老四,好消息!"郑国庆兴奋地说,"青岛那边也有个商场要订电视机,一次要500台!"
"青岛?"郑昊眼睛一亮,"他们怎么知道我们的?"
"是济南那边介绍的。"郑国庆说,"听说咱们的电视机质量好,价格也公道,就找过来了。"
"价格谈得怎么样?"
"他们要求410块一台,我没敢答应,想先问问你。"郑国庆说。
郑昊想了想,410块一台,利润是90块,比济南那边少了20块,但如果量大,总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可以答应。"郑昊说,"但要签长期合作协议,不能只做一单就完了。"
"我也是这么想的。"郑国庆点头,"我跟他们提了,他们说如果这批货质量好,以后每个月都要200台。"
"那好,你去谈吧。"郑昊说,"对了,交货时间别答应得太死,咱们现在产能有限。"
"我知道。"郑国庆转身要走,又停下来,"老四,咱们是不是该扩大生产了?现在订单这么多,产能跟不上啊。"
"我正想这事呢。"郑昊说,"你让大哥过来,我们商量商量。"
过了一会儿,大哥郑建国和二哥郑建军都来了。
"老四,听说又接了大订单?"大哥问。
"嗯,济南800台,青岛500台,加起来1300台。"郑昊说,"按现在的产能,至少要半年才能完成。"
"那可不行。"二哥说,"客户等不了这么久。"
"所以我想扩建电视机车间。"郑昊说,"增加生产线,把月产能提高到500台。"
"500台?"大哥吸了口气,"那得增加多少工人?多少设备?"
"工人大概要增加50个,设备的话,需要再买一批组装设备和检测仪器。"郑昊掰着手指头算,"我估摸着,大概要花个十五万。"
"十五万......"大哥沉默了一会儿,"咱们现在流动资金够吗?"
"够。"郑昊很肯定,"现在账上有280万,花十五万没问题。而且这笔钱很快就能回本,一旦产能上去了,利润会更高。"
"那我没意见。"大哥点头,"老四,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我也同意。"二哥说,"不过招工的事得抓紧,现在想找个好工人不容易。"
"这个我来安排。"郑昊说,"对了二哥,职业学校那边的合作协议签了吗?"
"签了,昨天刚签的。"二哥拿出一份文件,"学校明年春天开始招生,咱们要提供实习设备,还要派师傅去教课。"
"好,这事我让李师傅和王师傅负责。"郑昊说,"另外,咱们厂内部也要办个培训班,把新招的工人好好培训一下。"
"这个主意好。"大哥赞同道,"不能光指望外面,自己也要培养人才。"
三个人又商量了一会儿扩建的细节,最后决定下周就开工。
下午的时候,李明华拿着一封信来找郑昊。
"郑厂长,我师父回信了!"李明华兴奋地说。
"哦?他怎么说?"郑昊接过信看了起来。
信写得很简单,说李明华的师父叫陈国栋,今年62岁,去年从青岛电视机厂退休。听说西尧重工想请他当技术顾问,他很感兴趣,但想先来厂里看看情况,如果合适就留下来。
"这是好事啊。"郑昊放下信,"你给你师父回信,就说我们随时欢迎他来。工资的话,一个月150块,另外单独给他安排住处。"
"150块?"李明华吃了一惊,"这么高?"
"你师父是技术专家,这个价钱不高。"郑昊说,"对了,他什么时候能来?"
"信上说下个月初就能过来。"李明华说。
"好,那你先准备一下,把咱们厂的情况整理整理,到时候给你师父介绍介绍。"郑昊说,"另外,让后勤那边收拾出一间房子,布置得干净整洁一些。"
"好的,我这就去办。"李明华高兴地走了。
郑昊靠在椅子上,心里很满意。有了陈师傅这样的专家,电视机的技术水平肯定能再上一个台阶。
傍晚的时候,郑昊去了趟电视机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班,为了完成订单,大家都很卖力。
"郑厂长来了!"工人们纷纷打招呼。
"大家辛苦了。"郑昊笑着说,"跟大家说个好消息,咱们又接到大订单了,济南800台,青岛500台。"
"这么多?"工人们都很惊讶。
"是啊,所以我决定扩建车间,增加生产线。"郑昊说,"到时候还要招新工人,大家要做好带新人的准备。"
"没问题!"工人们齐声说。
"另外,"郑昊接着说,"从下个月开始,给大家涨工资。普通工人从60块涨到70块,技术工人从80块涨到100块。"
"真的?"工人们欢呼起来。
"当然是真的。"郑昊笑了,"大家跟着厂子一起发展,厂子好了,大家的日子也会更好。"
"谢谢郑厂长!"
"谢谢厂长!"
工人们的情绪更高涨了,干活更加卖力。
走出车间,郑昊遇到了赵晓兰。她刚从学校回来,手里拎着个包。
"这么晚才回来?"郑昊问。
"嗯,今天开会讨论职业学校的课程安排。"赵晓兰说,"对了,你猜我遇到谁了?"
"谁?"
"你们县一中的物理老师,姓王,以前在北京广播科学研究院工作过。"赵晓兰说,"我跟他聊了聊,他对电视机技术很懂。"
"是吗?"郑昊来了兴趣,"他为什么会来咱们这小县城?"
"听说是家里有事,就调回来了。"赵晓兰说,"我跟他提了咱们厂,他挺感兴趣的,说有空想来参观参观。"
"那太好了。"郑昊说,"你跟他约个时间,我亲自接待。"
"好。"赵晓兰点头,"对了,婚礼的事你跟爸妈商量了吗?"
"商量了,就定在年底,具体日子让爸去找人算。"郑昊笑了,"怎么,你着急了?"
"谁着急了。"赵晓兰脸一红,"我就是问问。"
"行行行,不着急不着急。"郑昊笑着说,"走吧,回家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