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全家人都在等着吃饭。

  "昊子回来了?晓兰也回来了?快坐下吃饭。"母亲招呼着。

  "妈,今天做什么好吃的?"郑昊问。

  "你大嫂做了红烧鱼,你二嫂做了炒鸡蛋,还有你爱吃的土豆丝。"母亲笑着说。

  "那我得多吃点。"郑昊坐下来。

  "对了昊弟,"大哥突然说,"村里的李叔今天找我,说他儿子想到咱们厂干活。"

  "李叔家儿子多大了?"郑昊问。

  "二十出头,当过两年兵,刚退伍回来。"大哥说。

  "当过兵?"郑昊眼睛一亮,"那不错,让他下周一来厂里报到。"

  "我就知道你会同意。"大哥笑了,"当兵的都能吃苦,干活也踏实。"

  "就是。"三哥也说,"咱们厂现在要扩大规模,正好需要人手。"

  "说到这个,"二哥接话道,"咱们厂现在200多人,管理起来越来越难了。我觉得得建立更完善的制度。"

  "二哥说得对。"郑昊夹了口菜,"我也在想这个问题。咱们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靠人管人,得建立规章制度。"

  "具体怎么做?"大哥问。

  "首先是分工明确。"郑昊放下筷子,"每个车间有车间主任,每个班组有班组长,责任到人。其次是建立考核制度,干得好的奖励,干得不好的批评。"

  "这个好。"二哥说,"有规矩才能成方圆。"

  "对了,"母亲突然说,"我今天听说咱们村要建新学校?"

  "嗯,是这么回事。"郑昊说,"现在村里孩子越来越多,老学校太小了,县里批了钱要建新学校。"

  "那太好了。"母亲高兴地说,"孩子们能有好学校上学,是大好事。"

  "不光是建学校。"赵晓兰接话道,"还要改善师资力量,从县里调一些好老师过来。"

  "晓兰说得对。"郑昊说,"教育是根本,咱们村要发展,就得重视教育。"

  "老四说得对。"大哥赞同道,"有文化的人才能干大事。"

  一家人边吃边聊,气氛很融洽。

  吃完饭,郑昊回到房间,拿出笔记本。他靠在椅子上想了想,翻开本子,在空白页上画了个大圈,里面写着"电视机车间"几个字。然后在旁边写了"500台",又划了一道,写上"50人"。

  想到李明华的师父要来,他又在下面写了"陈师傅"三个字,旁边画了个箭头,指向"显像管技术"。

  他盯着这些字看了一会儿,又翻到下一页,随手写下"彩色电视"四个字,顿了顿,在旁边加了一句"两年后"。

  窗外传来虫鸣声,村子里静悄悄的。郑昊合上本子,站起来走到窗前。

  月光洒在村子里,远处的田野一片寂静。两年多了,从回到这个村子到现在,西尧重工一步步发展起来,村子也一天天在变化。

  他想起前世的那些技术,液晶屏、等离子......那些东西现在连影子都没有,但总有一天会出现的。现在能做的,就是把基础打牢,把每一步都走稳。

  这天郑昊刚到厂里,就看见门口围着一群人。

  "这是怎么了?"他走过去问。

  "郑厂长,出事了。"门卫老张急忙说,"昨晚有人把咱们厂的广告牌给砸了。"

  郑昊走近一看,果然,挂在厂门口的"西尧重工"四个大字被砸得七零八落,玻璃碎了一地。

  "什么时候的事?"郑昊沉着脸问。

  "昨晚后半夜。"老张说,"我值夜班的时候听见动静,出来一看,几个人骑着自行车跑了,只看见个背影。"

  "报公安了吗?"

  "报了,刚才公安的同志来看过了,说会调查。"老张说。

  郑昊看着地上的碎玻璃,心里有数了。这肯定是有人眼红西尧重工发展得好,故意来捣乱的。

  "老张,你辛苦了。"郑昊拍拍他的肩膀,"这几天多注意点,晚上多加个人值班。"

  "好的,郑厂长。"

  郑昊让人把碎玻璃清理干净,又让木工重新做了块招牌。这点小麻烦难不倒他,但他心里也警惕起来,树大招风,以后这种事可能还会有。

  上午的时候,大哥来找他。

  "老四,我打听到了,砸招牌的是东村农机厂的人。"大哥压低声音说。

  "东村农机厂?"郑昊皱了皱眉,"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还不是眼红咱们。"大哥说,"东村农机厂本来在咱们县也算不错的,但自从咱们厂起来以后,他们的生意就不好做了。听说厂长还在会上骂过咱们。"

  "原来是这样。"郑昊点点头,"不过砸招牌这种事,太低级了。"

  "就是,跟土匪似的。"大哥气愤地说,"要不要咱们......"

  "不用。"郑昊摆摆手,"公安会处理的,咱们不用管。做好自己的事就行了。"

  "可是......"

  "大哥,咱们要往上走,就得有格局。"郑昊认真地说,"这种小打小闹没意思,咱们要用实力说话。"

  "你说得对。"大哥点点头。

  下午的时候,县公安局的同志来了,说已经找到砸招牌的人了,让他们赔偿损失,还给了处分。

  "郑厂长,这事给你们添麻烦了。"公安同志说,"那几个人已经承认了,是东村农机厂的工人,酒后闹事。"

  "谢谢你们。"郑昊客气地说,"赔偿就不用了,让他们记住教训就行。"

  "您真是大度。"公安同志赞叹道,"不过这事还是要处理的,不能让这种风气蔓延。"

  送走公安同志,郑昊回到办公室,继续忙活扩建车间的事。

  这时候,李明华急匆匆地跑进来。

  "郑厂长,出事了!"

  "又怎么了?"郑昊抬起头。

  "天津那边的显像管又涨价了。"李明华说,"原来85块一个,现在要95块。"

  "涨价?"郑昊皱了皱眉,"为什么突然涨价?"

  "他们说是原材料涨价了,没办法。"李明华说,"而且还说,如果不接受这个价格,以后可能不给供货了。"

  郑昊靠在椅背上,手指在桌上轻轻敲着。显像管涨价10块,一台电视机的成本就增加10块,利润就少了。但如果不买,生产就会停滞。

  "这是吃定我们了。"郑昊冷笑一声。

  "那怎么办?"李明华问。

  "先稳住他们,说我们考虑考虑。"郑昊说,"另外,你去打听打听,还有没有其他厂家能供应显像管。"

  "我已经打听过了。"李明华说,"国内能生产显像管的厂家不多,而且质量都差不多。价格的话,最便宜的也要90块。"

  "这就难办了。"郑昊沉默了一会儿,"这样吧,你先按新价格订一批货,保证生产不中断。同时,咱们自己也要想办法。"

  "自己想办法?"李明华不太明白。

  "对。"郑昊站起来,走到窗前,"既然外面的显像管又贵又不稳定,那咱们就自己研究怎么改进它,至少要把技术摸透,不能被人卡着脖子。"

  "可这个......"李明华有些犹豫,"技术上恐怕不容易啊。"

  "我知道不容易,但也不是不可能。"郑昊转过身,"等你师父来了,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就算现在生产不了,至少要把原理搞明白。"

  "好,我明白了。"李明华点点头。

  傍晚的时候,郑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今天的事情有点多,让他觉得有些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