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子,你看咱们村现在变化多大。"母亲指着村里的新房子说,"以前哪有这么多砖瓦房,都是土坯房。现在好了,家家户户都盖上了新房。"
"是啊。"郑昊笑了,"以后还会更好。"
"就是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能结婚。"母亲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郑昊被呛了一下:"妈,这事不急。"
"咋不急?你都24了,晓兰也23了,该成家了。"母亲认真地说,"我看就今年年底把婚事办了,明年就能抱孙子了。"
"妈,您想得倒美。"郑昊哭笑不得。
正说着,赵晓兰从外面回来了,手里拎着个篮子。
"阿姨,我去集市买了点菜。"赵晓兰把篮子放下。
"哎呀,你这孩子,买菜让老三媳妇去就行了,你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母亲心疼地说。
"没事的阿姨,我正好顺路。"赵晓兰笑着说。
"对了晓兰,"母亲拉着赵晓兰的手,"我刚才跟昊子说,你们年底就把婚事办了吧?"
赵晓兰脸一红,看了郑昊一眼。
"妈说得对,"郑昊笑了,"那就听**,年底办婚礼。"
"真的?"赵晓兰有些惊喜。
"当然是真的。"郑昊认真地说,"本来就该早点办的,是我一直忙着厂里的事,耽误了。"
"太好了太好了!"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我这就去跟你爸说,让他找人看个好日子。"
下午的时候,郑昊和赵晓兰一起去了趟厂里。
虽然是周末,但还是有不少工人在加班。济南那边的订单催得紧,大家都想早点完成。
"郑总,赵老师。"工人们看见他们,热情地打招呼。
郑昊在车间转了一圈,看看生产情况。电视机车间里,修好的显像管已经装配到电视机上了,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调试。
"李师傅,这批电视机什么时候能发货?"郑昊问。
"明天就能装车。"李明华擦着汗说,"500台,一台不少。"
"辛苦大家了。"郑昊对着车间里的工人们说,"等这批货发出去,给大家发奖金。"
"谢谢郑总!"工人们齐声喊道。
走出车间,赵晓兰说:"昊哥,教育局的同志说了,下周一要正式签合作协议。"
"嗯,我准备好了。"郑昊点头,"对了,职业学校什么时候开始招生?"
"明年春天第一批招生,预计招200人。"赵晓兰说,"县里很重视这个事,专门拨了20万块钱建校舍。"
"那挺好。"郑昊想了想,"咱们厂也得准备准备,到时候要派最好的师傅去教课。"
"你打算派谁?"
"王师傅肯定要去,还有李明华,他们都是技术骨干。"郑昊说,"另外我自己也会去教一些课,主要讲机械原理和实践操作。"
"那你不是更忙了?"赵晓兰有些担心。
"没事,再忙也得抽出时间来。"郑昊笑了,"培养人才比什么都重要。"
两人又在厂区转了一圈,看看其他车间的情况。拖拉机车间和汽车车间都在正常生产,一切井然有序。
"昊哥,你看咱们厂现在的规模,比刚开始的时候大多了。"赵晓兰感慨道。
"是啊,两年多时间,从几十个人发展到现在200多人。"郑昊也有些感慨,"不过这才刚开始,以后还要发展得更大。"
"你心里是不是已经有规划了?"赵晓兰问。
"嗯。"郑昊点头,"下一步我想做彩色电视机,这个市场潜力很大。"
"彩色电视?"赵晓兰眼睛一亮,"那可是高级货,现在一台得好几千块呢。"
"对,所以利润空间很大。"郑昊说,"不过现在时机还不太成熟,得再等等。等咱们把黑白电视的技术完全摸透了,再考虑彩电。"
"那大概要等多久?"
"一两年吧。"郑昊想了想,"我估计到83年、84年,彩电市场就会起来。到那时候,咱们就可以切入了。"
"你总是能看得那么远。"赵晓兰由衷地赞叹。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郑昊笑了,"做企业得有长远眼光,不能只看眼前。"
傍晚的时候,两人回到家。晚饭是大嫂和二嫂一起做的,很丰盛。
"昊弟,听说你和晓兰年底要办婚礼?"二哥问。
"嗯,妈说的。"郑昊笑了。
"那可得好好办。"三哥郑国庆说,"咱们老郑家就你一个还没成家的了,这婚礼得办得热热闹闹的。"
"对对对,一定要办得风风光光的。"大哥也跟着说。
"到时候得请全村的人。"母亲说,"咱们家现在也不缺这点钱,该大方的时候就得大方。"
"妈说得对。"郑昊点头,"到时候村里的老人们都请过来,热闹热闹。"
"那我现在就开始准备了。"母亲高兴地说,"得提前准备,到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
吃完饭,郑昊回到房间,拿出笔记本继续写写画画。
这几天修显像管的经历,让他对电视机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在笔记本上画了个显像管的结构图,又在旁边写下了彩色显像管的技术要点。
"三个电子枪,RGB三基色,荫罩板......"他一边写一边回忆着前世的知识。
虽然现在还做不了彩电,但技术储备必须提前开始。等时机成熟了,就能立刻上马。
除了彩电,他还在想更远的事情。液晶显示技术虽然现在还没有,但理论基础已经有了。如果能提前研究,说不定能在这个领域占据先机。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现在最重要的是把企业的基础打牢,把技术团队建设好。
正想着,门被敲响了。
"进来。"
是小妹郑丽,端着一杯茶进来了。
"四哥,给你泡了杯茶。"
"谢谢。"郑昊接过茶杯。
"四哥,我听说你要教职业学校的学生?"郑丽坐下来。
"嗯,打算教一些机械原理和实践操作。"
"那太好了!"郑丽高兴地说,"我们学校很多同学都想学技术,可是没有好老师。"
"以后机会多的是。"郑昊笑了,"对了,你明年不是要考大学吗?复习得怎么样?"
"还行吧。"郑丽说,"不过我有时候在想,是不是一定要上大学?"
"怎么突然这么想?"郑昊有些惊讶。
"我看你没上大学,不也干得很好吗?"郑丽说,"而且现在厂里那么缺人,我要是学了技术,也能帮上忙。"
"傻丫头。"郑昊揉了揉妹妹的头发,"我的情况跟你不一样。我是因为特殊原因才没上大学,但你不一样。你有机会上大学,就一定要去。"
"可是......"
"没有可是。"郑昊认真地说,"知识永远是最重要的。你上了大学,学到的不只是专业知识,还有思维方式、眼界格局。这些东西,在哪里都学不到。"
"那我上完大学,还能回来帮你吗?"郑丽问。
"当然可以。"郑昊笑了,"到那时候,你就不是普通员工了,而是高级人才。咱们厂以后要发展,就需要你这样的大学生。"
"那好吧,我一定好好考。"郑丽认真地说。
"对了,"郑昊突然想起什么,"你对什么专业感兴趣?"
"我想学电子工程。"郑丽说,"我觉得这个很有前途。"
"好眼光!"郑昊赞许道,"电子技术确实是未来的方向。你要是能考上,好好学,以后前途无量。"
"嗯,我会努力的!"郑丽眼睛亮亮的。
"是啊。"郑昊笑了,"以后还会更好。"
"就是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能结婚。"母亲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郑昊被呛了一下:"妈,这事不急。"
"咋不急?你都24了,晓兰也23了,该成家了。"母亲认真地说,"我看就今年年底把婚事办了,明年就能抱孙子了。"
"妈,您想得倒美。"郑昊哭笑不得。
正说着,赵晓兰从外面回来了,手里拎着个篮子。
"阿姨,我去集市买了点菜。"赵晓兰把篮子放下。
"哎呀,你这孩子,买菜让老三媳妇去就行了,你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母亲心疼地说。
"没事的阿姨,我正好顺路。"赵晓兰笑着说。
"对了晓兰,"母亲拉着赵晓兰的手,"我刚才跟昊子说,你们年底就把婚事办了吧?"
赵晓兰脸一红,看了郑昊一眼。
"妈说得对,"郑昊笑了,"那就听**,年底办婚礼。"
"真的?"赵晓兰有些惊喜。
"当然是真的。"郑昊认真地说,"本来就该早点办的,是我一直忙着厂里的事,耽误了。"
"太好了太好了!"母亲高兴得合不拢嘴,"我这就去跟你爸说,让他找人看个好日子。"
下午的时候,郑昊和赵晓兰一起去了趟厂里。
虽然是周末,但还是有不少工人在加班。济南那边的订单催得紧,大家都想早点完成。
"郑总,赵老师。"工人们看见他们,热情地打招呼。
郑昊在车间转了一圈,看看生产情况。电视机车间里,修好的显像管已经装配到电视机上了,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调试。
"李师傅,这批电视机什么时候能发货?"郑昊问。
"明天就能装车。"李明华擦着汗说,"500台,一台不少。"
"辛苦大家了。"郑昊对着车间里的工人们说,"等这批货发出去,给大家发奖金。"
"谢谢郑总!"工人们齐声喊道。
走出车间,赵晓兰说:"昊哥,教育局的同志说了,下周一要正式签合作协议。"
"嗯,我准备好了。"郑昊点头,"对了,职业学校什么时候开始招生?"
"明年春天第一批招生,预计招200人。"赵晓兰说,"县里很重视这个事,专门拨了20万块钱建校舍。"
"那挺好。"郑昊想了想,"咱们厂也得准备准备,到时候要派最好的师傅去教课。"
"你打算派谁?"
"王师傅肯定要去,还有李明华,他们都是技术骨干。"郑昊说,"另外我自己也会去教一些课,主要讲机械原理和实践操作。"
"那你不是更忙了?"赵晓兰有些担心。
"没事,再忙也得抽出时间来。"郑昊笑了,"培养人才比什么都重要。"
两人又在厂区转了一圈,看看其他车间的情况。拖拉机车间和汽车车间都在正常生产,一切井然有序。
"昊哥,你看咱们厂现在的规模,比刚开始的时候大多了。"赵晓兰感慨道。
"是啊,两年多时间,从几十个人发展到现在200多人。"郑昊也有些感慨,"不过这才刚开始,以后还要发展得更大。"
"你心里是不是已经有规划了?"赵晓兰问。
"嗯。"郑昊点头,"下一步我想做彩色电视机,这个市场潜力很大。"
"彩色电视?"赵晓兰眼睛一亮,"那可是高级货,现在一台得好几千块呢。"
"对,所以利润空间很大。"郑昊说,"不过现在时机还不太成熟,得再等等。等咱们把黑白电视的技术完全摸透了,再考虑彩电。"
"那大概要等多久?"
"一两年吧。"郑昊想了想,"我估计到83年、84年,彩电市场就会起来。到那时候,咱们就可以切入了。"
"你总是能看得那么远。"赵晓兰由衷地赞叹。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郑昊笑了,"做企业得有长远眼光,不能只看眼前。"
傍晚的时候,两人回到家。晚饭是大嫂和二嫂一起做的,很丰盛。
"昊弟,听说你和晓兰年底要办婚礼?"二哥问。
"嗯,妈说的。"郑昊笑了。
"那可得好好办。"三哥郑国庆说,"咱们老郑家就你一个还没成家的了,这婚礼得办得热热闹闹的。"
"对对对,一定要办得风风光光的。"大哥也跟着说。
"到时候得请全村的人。"母亲说,"咱们家现在也不缺这点钱,该大方的时候就得大方。"
"妈说得对。"郑昊点头,"到时候村里的老人们都请过来,热闹热闹。"
"那我现在就开始准备了。"母亲高兴地说,"得提前准备,到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
吃完饭,郑昊回到房间,拿出笔记本继续写写画画。
这几天修显像管的经历,让他对电视机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在笔记本上画了个显像管的结构图,又在旁边写下了彩色显像管的技术要点。
"三个电子枪,RGB三基色,荫罩板......"他一边写一边回忆着前世的知识。
虽然现在还做不了彩电,但技术储备必须提前开始。等时机成熟了,就能立刻上马。
除了彩电,他还在想更远的事情。液晶显示技术虽然现在还没有,但理论基础已经有了。如果能提前研究,说不定能在这个领域占据先机。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现在最重要的是把企业的基础打牢,把技术团队建设好。
正想着,门被敲响了。
"进来。"
是小妹郑丽,端着一杯茶进来了。
"四哥,给你泡了杯茶。"
"谢谢。"郑昊接过茶杯。
"四哥,我听说你要教职业学校的学生?"郑丽坐下来。
"嗯,打算教一些机械原理和实践操作。"
"那太好了!"郑丽高兴地说,"我们学校很多同学都想学技术,可是没有好老师。"
"以后机会多的是。"郑昊笑了,"对了,你明年不是要考大学吗?复习得怎么样?"
"还行吧。"郑丽说,"不过我有时候在想,是不是一定要上大学?"
"怎么突然这么想?"郑昊有些惊讶。
"我看你没上大学,不也干得很好吗?"郑丽说,"而且现在厂里那么缺人,我要是学了技术,也能帮上忙。"
"傻丫头。"郑昊揉了揉妹妹的头发,"我的情况跟你不一样。我是因为特殊原因才没上大学,但你不一样。你有机会上大学,就一定要去。"
"可是......"
"没有可是。"郑昊认真地说,"知识永远是最重要的。你上了大学,学到的不只是专业知识,还有思维方式、眼界格局。这些东西,在哪里都学不到。"
"那我上完大学,还能回来帮你吗?"郑丽问。
"当然可以。"郑昊笑了,"到那时候,你就不是普通员工了,而是高级人才。咱们厂以后要发展,就需要你这样的大学生。"
"那好吧,我一定好好考。"郑丽认真地说。
"对了,"郑昊突然想起什么,"你对什么专业感兴趣?"
"我想学电子工程。"郑丽说,"我觉得这个很有前途。"
"好眼光!"郑昊赞许道,"电子技术确实是未来的方向。你要是能考上,好好学,以后前途无量。"
"嗯,我会努力的!"郑丽眼睛亮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