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赵晓兰也在推进在职培训计划。她联系了华中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几所重点院校,为西尧重工的技术人员安排了进修机会。

  "华中理工大学的机械工程专业很强,可以安排5个人去进修半年。"赵晓兰汇报道,"西北工业大学的发动机专业也不错,可以安排3个人去学习。"

  "费用怎么样?"

  "每人每个月生活费100元,学费500元。"赵晓兰说,"总共大概需要投入8万元。"

  "这个投入很值得。"郑昊毫不犹豫地批准了,"人才是最重要的投资。"

  很快,第一批8名技术人员踏上了进修之路。他们将在大学里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除了外部引进和培训,内部培养也很重要。

  "我们要建立技术等级制度。"郑昊在技术科会议上宣布,"根据技术水平和贡献,把技术人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专家四个等级,不同等级享受不同待遇。"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激励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提高,同时也为优秀人才提供晋升通道。

  "初级技术员月薪60元,中级技术员80元,高级技术员120元,专家级技术员200元。"郑昊宣布了具体标准,"每年评定一次,能者上庸者下。"

  这个制度在厂里引起了很大反响。技术人员们学习的积极性明显提高,都希望通过努力获得更高的技术等级。

  新引进的技术专家也很快发挥了作用。

  刘工程师到任后,立即投入小货车底盘设计工作。他带来的先进设计理念,让项目组的设计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春风和煦,西尧重工汽车车间里一片忙碌。

  经过一个月的紧张调试和改进,四轮农用车终于要正式批量生产了。郑昊站在生产线旁,看着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着装配作业,心情既兴奋又紧张。

  "昊子,你看这台车怎么样?"王家祥指着刚刚下线的第一台四轮车说道。这台车通体深绿色,车身比三轮车大了不少,四个轮子显得格外稳重,载货平台足有三米长、一米五宽。

  郑昊走过去仔细检查,从发动机舱到驾驶室,从车架到轮胎,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发动机怎么样?噪音控制得如何?"

  "比样车时好多了。"技术员小刘汇报道,"我们重新设计了隔音垫,现在驾驶室里的噪音降低了15分贝。而且油耗也控制在百公里12升左右。"

  老张师傅摸着车身说:"这车架的焊接质量比以前提高了不少。我们采用了新的焊接工艺,强度比原来高30%,而且焊缝更美观。"

  郑昊爬上驾驶室,握了握方向盘,踩了踩离合和刹车。"方向盘的手感不错,转向轻便多了。刹车系统呢?"

  "采用了油压刹车,比机械刹车灵敏得多。"王家祥自豪地说,"而且我们还增加了手刹,停车更安全。"

  正在这时,几个工人推着第二台、第三台四轮车也走了过来。车间主任刘师傅兴奋地说:"郑厂长,今天我们一共完成了8台车的装配,比预定计划多了3台!"

  "好!"郑昊高兴地拍手,"看来大家对四轮车的生产已经很熟练了。质检情况怎么样?"

  质检员老马师傅拿着检验记录表走过来:"这8台车我都仔细检查过了,7台一次通过,1台有个小问题,已经整改完毕。总体质量比样车阶段提高了很多。"

  郑昊点点头,这个结果让他很满意。从样车试制到现在的批量生产,技术团队解决了无数个技术难题,工人们也从生疏变得熟练。

  "王家祥,成本控制得怎么样?"这是郑昊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材料成本5800元,人工成本600元,加上其他费用,总成本控制在6800元以内。"王家祥拿出详细的成本核算表,"比预算还要低200元。"

  "售价呢?"

  "市场调研的结果,同类产品的售价在8000到10000元之间。我们的技术更先进,质量更可靠,定价9200元应该有竞争力。"

  郑昊在心里算了一下,每台车的利润能达到2400元,利润率超过35%,这在当时是相当可观的。

  下午,郑昊把销售团队召集起来开会。郑国庆刚从济南出差回来,带来了重要的市场信息。

  "昊子,我这次在济南待了一个星期,专门调研四轮车的市场需求。"郑国庆打开笔记本,"情况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好!"

  "详细说说。"郑昊很感兴趣。

  "首先是大型农场的需求。胶东半岛那边有很多国营农场,他们现在用的运输工具主要是拖拉机拖挂车,效率不高。四轮农用车正好满足他们的需求。"郑国庆说着,拿出一份合同,"济南东郊农场的场长当场就定了20台,还说如果质量好,下半年还要追加订单。"

  "其次是个体运输户。现在政策放开了,很多人开始搞运输生意。三轮车载重小,大卡车又太贵,四轮农用车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郑国庆继续说,"我在济南汽车站附近转了一圈,至少遇到了30多个询问四轮车的人。"

  "还有就是乡镇企业。现在各地都在办厂,原材料进出、产品运输都需要合适的车辆。四轮车价格适中,维修简单,很受欢迎。"

  老王头也补充道:"我这几天接到的电话询问就有50多个,其中20多个明确表示要订车。看来咱们的四轮车真是找对了市场。"

  郑昊听了很兴奋,但也意识到一个问题:"需求这么大,我们的产能跟得上吗?"

  刘师傅算了算:"现在每天能装配8台车,一个月240台。如果加班的话,能达到300台。"

  "这还不够。"郑昊摇摇头,"根据国庆的调研,市场需求至少是我们产能的3倍。我们必须想办法扩大生产规模。"

  "可以考虑再增加一条生产线。"王家祥建议,"现在的车间还能放下一条线,设备投资大概需要50万元。"

  "人员呢?"

  "需要增加40个工人,其中技术工人25个,普通工人15个。"刘师傅说。

  郑昊仔细考虑了一下:"这样,我们分两步走。第一步,现有生产线优化提效,争取月产能达到350台。第二步,如果市场反馈好,立即启动二期扩建。"

  "资金方面有压力吗?"郑建国问道。

  "目前企业资金还算充裕,扩建资金应该没问题。"郑昊说,"关键是要保证质量,不能因为追求产量而降低标准。"

  当天晚上,郑昊和赵晓兰一起在村里散步。春天的西尧村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景象,田地里已经开始播种,工厂里灯火通明。

  "昊子,今天四轮车正式投产了,你高兴吗?"赵晓兰问道。

  "高兴,但也有压力。"郑昊坦诚地说,"市场需求超出预期,这是好事,但也意味着竞争会更激烈。"

  "怎么说?"

  "四轮农用车的技术门槛相对不高,如果我们成功了,很快就会有人模仿。到时候竞争就会很激烈。"郑昊分析道,"我们必须在技术、质量、服务等方面保持优势。"

  "那你准备怎么做?"

  "技术方面,要继续改进完善,保持领先。质量方面,要建立更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服务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络。"郑昊一边走一边思考,"最重要的是,要尽快推出更多的产品型号,形成产品系列。"

  "比如呢?"

  "小货车就是下一个重点。1.5吨载重的小货车,市场需求更大,技术含量也更高。"郑昊眼中闪着光芒,"如果我们能在小货车领域也占据优势,就能形成更强的竞争壁垒。"

  赵晓兰点点头:"那工人培训工作就更重要了。新产品需要新技术,新技术需要熟练工人。"

  "对,所以职业技术学校的筹建要加快进度。"郑昊握住她的手,"这方面还要靠你多辛苦。"

  "我们是一起奋斗,不存在谁辛苦谁不辛苦。"赵晓兰温柔地说,"能够参与这样的事业,我觉得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