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七章 继续探查
刚转过后花园的朱红廊柱,便见不远处的石板路上,萧景焓正负手而来。
他身着玄色锦袍,外罩一件墨色披风,腰间束着玉带,墨发被风拂起几缕,眉宇间带着几分赶路后的轻蹙。见沈清辞过来,他目光微凝,两人走近后脚步停下。
沈清辞躬身行礼:“临安王殿下安。”
“免礼。” 萧景焓抬手,声音低沉,目光扫过她身后的侍女,又落回她身上,“你怎么会在公主府?”
沈清辞直起身,语气恭敬却不逾矩:“回殿下,长公主近日偶感身体不适,派人请民女来为她诊脉。如今诊脉已毕,正准备回府。”
萧景焓闻言,眉峰微松了些,却仍追问了一句:“公主身体无碍吧?”
“殿下放心,公主只是连日操劳,气血略虚,只需静养些时日,再辅以药膳调理,便无大碍。”
萧景焓点了点头,没再多问,侧身让开道路:“既如此,你便先回府吧。路上小心。”
“民女告退。” 沈清辞再次躬身,随后跟着侍女,从萧景焓身侧走过。
擦肩而过时,她似乎闻到他身上有淡淡的血腥味。
萧景焓转身往后花园深处走,穿过一片染着浅红的枫树林,便见长公主正站在那株挂满红果的海棠下,指尖轻捻着一片飘落的枫叶,神色依旧带着几分怅惘。
他快步上前,躬身行礼:“皇姐。”
长公主转过身,见是他,收起情绪,微微颔首:“景焓来了。郑王的事……处理妥当了?”
“嗯。” 萧景焓直起身,语气低沉,“已按皇兄旨意,找了处僻静的山坳安葬,未立碑,也未入宗族名册,算是……全了最后几分血脉情分。”
长公主闻言,目光落回海棠树上,红果在秋日阳光下泛着冷光,她轻轻叹了口气:“罢了,这样也好,省得往后有人再拿他的事做文章。”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问起正事,“对了,皇兄可有定下人选去陇西收拾残局?”
萧景焓扶着长公主往旁边的石亭走,步伐放缓,顺着她的话回道:“定了,是温子然。三日后便启程。”
“温子然?” 长公主脚步微顿,眼底闪过一丝明显的意外,“我还以为皇兄会把他留在身边,毕竟温子然心思缜密,又是忠臣之后,留在京中辅佐朝政,不是更稳妥?”
“起初皇兄确实有此顾虑。” 萧景焓提起早朝的情形,语气里多了几分客观,“今日早朝,温子然自请前往陇西。他说陇西的官员脉络、民生疾苦,他在查案时已摸得透彻,且郑王残余势力多为粘缠狡猾;若换旁人,不熟悉情况,反倒误事。皇兄便应了。”
长公主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温子然此人,看似温和,实则颇有谋略。他在陇西查案时,既能揪出郑王安插的官员,又能安抚民心,可见手段不一般。此番去陇西,若能顺利肃清残余势力,再稳定住民生,回来之后…… 地位便再不容小觑了。”
萧景焓听出她话里的隐忧,试探着问:“皇姐是怕……戚家之事再次重演?”
长公主拿起石桌上的茶盏,却没喝,只是望着杯中晃动的茶汤,语气里带着几分复杂:“戚将军是被流言所害,也是被权势所累。温子然有七窍玲珑心,比戚将军更懂朝堂分寸,可越是这样的人,越容易被皇上倚重,也越容易引来旁人的忌惮。但愿他能守住本心,别恃宠而骄,把事情做得太绝。”
萧景焓点了点头,没再接话。园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树叶的 “沙沙” 声。
长公主走着,目光无意间扫过萧景焓的袖口,蹙眉道:“你今日,去哪儿了?”
她指了指萧景焓玄色锦袍的袖口,那里有一块极淡的暗色印记,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她一看便知是血迹干涸后留下的,只是被玄色布料藏得极深。
萧景焓低头看了眼袖口,神色未变,语气平淡地解释:“今日早朝后,去了趟大理寺大牢。郑王麾下那几个带头谋逆的将领,被关在那里,臣弟想去问问,看能不能查出些背后的线索。”
“查到了吗?” 长公主追问。
萧景焓摇了摇头,眼底掠过一丝冷意:“没等问出什么,有两个便咬舌自尽了。剩下的几个,要么装疯卖傻,要么闭口不言。臣弟隐隐有种感觉,王兄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恐怕不只是他自己的执念,也是被人推着、利用着往前走的。”
长公主想起太皇贵妃在皇陵里说的话,又想起郑王临死前不甘的眼神,心中也隐隐有此猜想。
她看向萧景焓,目光里带着探究:“你是何想法?”
萧景焓垂眸望着石亭地面上交错的落叶,眉头微蹙,语气里多了几分沉敛:“臣弟说不准,只觉得这背后像有一张大网,我们都在网中走,却摸不清网绳的脉络。郑王性子虽偏执,却未必有能力布下这么大的局,从陇西的官员勾结,到京中说动太皇贵妃隐瞒,这绝非他一人能办到。”
他顿了顿,抬眼看向长公主,语气更沉:“之前在陇西查案时,我们查到一个叫‘海爷’的海匪头子,他手里握着从东南到陇西的走私路线,既运私盐,也走军械,甚至还与西域诸国有些隐秘往来。一个海匪头子,哪有本事打通这么长的线?背后定然有人操纵。”
“更让人起疑的是,” 萧景焓的声音压得更低了些,“臣弟之前乔装去吐蕃查探时,曾隐约撞见吐蕃皇室的使者与陇西的官员私下接触,只是当时要务在身,没能深查,如今想来,这牵扯恐怕比我们想的还要深。”
刚好一阵风气,长公主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起步往凉亭走去,“这么说,你是想再去一趟陇西?”
萧景焓摇了摇头,眼底闪过一丝无奈:“臣弟确有此意,可温子然太过敏锐,臣弟此时再去,容易打草惊蛇,让他起疑。”
长公主在亭中坐下,良久才开口,语气冰冷:“眼下确实不是最好的时机。温子然去陇西,至少能先稳住那边的局面,我们也能腾出手来,把京中的麻烦理清楚。”
刚转过后花园的朱红廊柱,便见不远处的石板路上,萧景焓正负手而来。
他身着玄色锦袍,外罩一件墨色披风,腰间束着玉带,墨发被风拂起几缕,眉宇间带着几分赶路后的轻蹙。见沈清辞过来,他目光微凝,两人走近后脚步停下。
沈清辞躬身行礼:“临安王殿下安。”
“免礼。” 萧景焓抬手,声音低沉,目光扫过她身后的侍女,又落回她身上,“你怎么会在公主府?”
沈清辞直起身,语气恭敬却不逾矩:“回殿下,长公主近日偶感身体不适,派人请民女来为她诊脉。如今诊脉已毕,正准备回府。”
萧景焓闻言,眉峰微松了些,却仍追问了一句:“公主身体无碍吧?”
“殿下放心,公主只是连日操劳,气血略虚,只需静养些时日,再辅以药膳调理,便无大碍。”
萧景焓点了点头,没再多问,侧身让开道路:“既如此,你便先回府吧。路上小心。”
“民女告退。” 沈清辞再次躬身,随后跟着侍女,从萧景焓身侧走过。
擦肩而过时,她似乎闻到他身上有淡淡的血腥味。
萧景焓转身往后花园深处走,穿过一片染着浅红的枫树林,便见长公主正站在那株挂满红果的海棠下,指尖轻捻着一片飘落的枫叶,神色依旧带着几分怅惘。
他快步上前,躬身行礼:“皇姐。”
长公主转过身,见是他,收起情绪,微微颔首:“景焓来了。郑王的事……处理妥当了?”
“嗯。” 萧景焓直起身,语气低沉,“已按皇兄旨意,找了处僻静的山坳安葬,未立碑,也未入宗族名册,算是……全了最后几分血脉情分。”
长公主闻言,目光落回海棠树上,红果在秋日阳光下泛着冷光,她轻轻叹了口气:“罢了,这样也好,省得往后有人再拿他的事做文章。”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问起正事,“对了,皇兄可有定下人选去陇西收拾残局?”
萧景焓扶着长公主往旁边的石亭走,步伐放缓,顺着她的话回道:“定了,是温子然。三日后便启程。”
“温子然?” 长公主脚步微顿,眼底闪过一丝明显的意外,“我还以为皇兄会把他留在身边,毕竟温子然心思缜密,又是忠臣之后,留在京中辅佐朝政,不是更稳妥?”
“起初皇兄确实有此顾虑。” 萧景焓提起早朝的情形,语气里多了几分客观,“今日早朝,温子然自请前往陇西。他说陇西的官员脉络、民生疾苦,他在查案时已摸得透彻,且郑王残余势力多为粘缠狡猾;若换旁人,不熟悉情况,反倒误事。皇兄便应了。”
长公主沉默片刻,缓缓开口:“温子然此人,看似温和,实则颇有谋略。他在陇西查案时,既能揪出郑王安插的官员,又能安抚民心,可见手段不一般。此番去陇西,若能顺利肃清残余势力,再稳定住民生,回来之后…… 地位便再不容小觑了。”
萧景焓听出她话里的隐忧,试探着问:“皇姐是怕……戚家之事再次重演?”
长公主拿起石桌上的茶盏,却没喝,只是望着杯中晃动的茶汤,语气里带着几分复杂:“戚将军是被流言所害,也是被权势所累。温子然有七窍玲珑心,比戚将军更懂朝堂分寸,可越是这样的人,越容易被皇上倚重,也越容易引来旁人的忌惮。但愿他能守住本心,别恃宠而骄,把事情做得太绝。”
萧景焓点了点头,没再接话。园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树叶的 “沙沙” 声。
长公主走着,目光无意间扫过萧景焓的袖口,蹙眉道:“你今日,去哪儿了?”
她指了指萧景焓玄色锦袍的袖口,那里有一块极淡的暗色印记,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她一看便知是血迹干涸后留下的,只是被玄色布料藏得极深。
萧景焓低头看了眼袖口,神色未变,语气平淡地解释:“今日早朝后,去了趟大理寺大牢。郑王麾下那几个带头谋逆的将领,被关在那里,臣弟想去问问,看能不能查出些背后的线索。”
“查到了吗?” 长公主追问。
萧景焓摇了摇头,眼底掠过一丝冷意:“没等问出什么,有两个便咬舌自尽了。剩下的几个,要么装疯卖傻,要么闭口不言。臣弟隐隐有种感觉,王兄这些年的所作所为,恐怕不只是他自己的执念,也是被人推着、利用着往前走的。”
长公主想起太皇贵妃在皇陵里说的话,又想起郑王临死前不甘的眼神,心中也隐隐有此猜想。
她看向萧景焓,目光里带着探究:“你是何想法?”
萧景焓垂眸望着石亭地面上交错的落叶,眉头微蹙,语气里多了几分沉敛:“臣弟说不准,只觉得这背后像有一张大网,我们都在网中走,却摸不清网绳的脉络。郑王性子虽偏执,却未必有能力布下这么大的局,从陇西的官员勾结,到京中说动太皇贵妃隐瞒,这绝非他一人能办到。”
他顿了顿,抬眼看向长公主,语气更沉:“之前在陇西查案时,我们查到一个叫‘海爷’的海匪头子,他手里握着从东南到陇西的走私路线,既运私盐,也走军械,甚至还与西域诸国有些隐秘往来。一个海匪头子,哪有本事打通这么长的线?背后定然有人操纵。”
“更让人起疑的是,” 萧景焓的声音压得更低了些,“臣弟之前乔装去吐蕃查探时,曾隐约撞见吐蕃皇室的使者与陇西的官员私下接触,只是当时要务在身,没能深查,如今想来,这牵扯恐怕比我们想的还要深。”
刚好一阵风气,长公主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起步往凉亭走去,“这么说,你是想再去一趟陇西?”
萧景焓摇了摇头,眼底闪过一丝无奈:“臣弟确有此意,可温子然太过敏锐,臣弟此时再去,容易打草惊蛇,让他起疑。”
长公主在亭中坐下,良久才开口,语气冰冷:“眼下确实不是最好的时机。温子然去陇西,至少能先稳住那边的局面,我们也能腾出手来,把京中的麻烦理清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