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章 长公主问责
驸马也没多言,只起身走到衣架旁,取下一件素色披风,转身走到长公主身边,伸手替她披上,语气温柔:“外面风大,披上吧,别着凉了。你们去赏花吧,我有些事务处理,晚上早些回来陪你。”
长公主 “嗯” 了一声,回他一个温柔的笑意,这才对沈清辞道:“我们走吧。”
沈清辞跟着长公主走出寝殿,身后的珠帘再次晃动,隔绝了殿内的气息。她回头望了一眼,只见驸马还站在殿门口,目光落在长公主的背影上,眼底的温柔不知何时淡了些,只剩一片难以捉摸的平静。
青石板路蜿蜒穿过栽满兰草的庭院,廊下挂着的铜铃被风拂过,发出细碎的叮当声,沈清辞跟在长公主身后,目光偶尔扫过两侧景致,修剪整齐的冬青丛缀着残露,墙角爬满的紫藤还留着淡紫色的花穗,连空气里都飘着若有似无的香气,处处透着公主府特有的雅致。两人一路未语,只有脚步声与风声交织,却半点不觉得尴尬,反倒有种难得的松弛。
转过雕花月亮门,后花园的景致豁然开朗。
中央的汉白玉石桌上,早已摆好了茶点:青瓷茶盏里盛着温热的雨前龙井,茶汤清亮;旁边的白瓷碟中放着精致的糕点。
几个侍女整理好素色桌布,见两人进来,连忙躬身行礼,随后便退到远处的朱红廊下候着。
长公主在垫了棉垫的石凳上坐下,抬手示意沈清辞也坐。
沈清辞依言坐下。
一阵微风拂过,吹落几片金黄的桂花瓣,轻轻落在茶盏里,漾开细小的涟漪。两人没有说话,真的看起花来。
不知为何,与长公主相处,沈清辞总觉得很舒服。
不同于面对郑王时的谨慎戒备,生怕一句话说错便引火烧身;也不同于对祖母柳氏的失望疏离,或是对父亲沈弘的无奈敷衍。
长公主身上虽有皇室的威严,却总带着一种温和的包容,像家中从未有过的长姐般,让人不自觉地放松。
她从小在沈家缺爱,从未体会过这种被当作 “晚辈” 关照的感觉,与长公主相处,竟然会生出这种感觉。
长公主端起茶盏,浅啜一口,目光落在飘落的花瓣上,忽然开口,语气平淡却带着穿透力:“方才把脉,你可有看出什么?”
沈清辞抬眸,见长公主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眼底没有丝毫怒意,只有几分探寻,便如实重复之前的话:“回公主,您脉象平稳,只是气血略虚,确是连日操劳所致。只需多歇几日,再用些当归、红枣熬制的药膳补气血,便无大碍。”
长公主闻言,忽然笑了,眼角的细纹染上几分暖意,“你何时变得这般谨慎了?当**敢在本宫面前,胆子可不是这么小的。怎么,经了西城那一场乱事,倒怕了本宫不成?”
沈清辞抬眼偷偷看了眼长公主,知道长公主没有真的怪罪,便斗胆只是躬身垂眸,回答道:“当日民女言语鲁莽,如今已经知错,承蒙长公主心胸宽广不责怪,日后定是谨言慎行,不敢惹怒殿下。”
长公主未看沈清辞,指尖捏起一块桂花糕,却没有吃,语气忽然沉了些:“你嘴上说知错,行动上却半分没收敛。胆敢利用驸马传谣言,骗郑王进京赴死,你真以为,本宫不会发怒?”
沈清辞没有躲闪,反倒抬眼,直视着长公主的眼睛:“恕民女大胆,民女觉得,公主不会发怒。”
风又吹过,桂花香更浓了些。
长公主看着沈清辞眼底的坦荡,眼底闪过一丝欣赏,随即又恢复了平静,只轻声问道:“哦?你倒说说,为何觉得本宫不会发怒?”
沈清辞指尖轻轻抵着茶盏边缘,目光落在石桌上的桂花瓣上,语气诚恳却坚定:“因为公主心中,从来以万民为重,以天下太平为先。否则便不会派临安王殿下去陇西查案,更不会默许民女前去,您早知道郑王在陇西的所作所为,早已动摇国本,只是念着姐弟情分,才迟迟不忍动手。”
她抬眼看向长公主,眼底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坦荡:“民女传那谣言,不过是提前戳破这层窗户纸。郑王的野心早已藏不住,即便没有民女,他迟早也会举兵进京。与其等他养精蓄锐,让京城百姓再遭兵祸,不如趁此时机了断,这何尝不是您心中所想。”
长公主捏着桂花糕的手猛地一紧,糕体上的碎屑簌簌落在桌布上。
她垂眸看着那些碎屑,眼底漫上一层惆怅。
可她这双手,却像是亲手把他推去了万劫不复的地方。
这也是她心中一直的疑惑。
她想了这么多日都没想明白,自己这样做到底是对是错,她拯救了一场战事,可却是她,一步步把自己的弟弟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她抬眼看向沈清辞,语气里带着几分自我诘问:“你可知,你这般做,在旁人眼中,便是谋害亲王?”
沈清辞看着长公主眼底的落寞,心头忽然一软,她哪里是在指责自己,分明是在跟自己过不去。
她起身微微躬身,声音放轻:“民女知错。只是若再选一次,民女依旧会这么做,因为比起亲王的性命,京城数十万百姓的安危,更重。”
长公主沉默良久,才轻轻叹了口气,指尖拂去桌布上的糕屑,话锋忽然一转:“以你的医术,不至于只能看出这些,把脉时为何不说?”
沈清辞垂眸道:“皇家私事,民女不敢窥探。”
“还有呢?” 长公主追问,目光紧紧锁着她。
沈清辞指尖攥了攥裙摆,犹豫片刻,才低声道:“民女…… 不确定公主是否知情。”
“若我不知情呢?” 长公主语气带着几分试探,“你为何不告诉本宫?”
“因为……不舍得公主神伤。”
这句话脱口而出时,沈清辞自己都愣了,她没想到自己鬼使神差地说了真心话。
长公主显然也没料到这个答案,握着茶盏的手顿在半空,眼底闪过一丝错愕,随即又被复杂的情绪取代。
驸马也没多言,只起身走到衣架旁,取下一件素色披风,转身走到长公主身边,伸手替她披上,语气温柔:“外面风大,披上吧,别着凉了。你们去赏花吧,我有些事务处理,晚上早些回来陪你。”
长公主 “嗯” 了一声,回他一个温柔的笑意,这才对沈清辞道:“我们走吧。”
沈清辞跟着长公主走出寝殿,身后的珠帘再次晃动,隔绝了殿内的气息。她回头望了一眼,只见驸马还站在殿门口,目光落在长公主的背影上,眼底的温柔不知何时淡了些,只剩一片难以捉摸的平静。
青石板路蜿蜒穿过栽满兰草的庭院,廊下挂着的铜铃被风拂过,发出细碎的叮当声,沈清辞跟在长公主身后,目光偶尔扫过两侧景致,修剪整齐的冬青丛缀着残露,墙角爬满的紫藤还留着淡紫色的花穗,连空气里都飘着若有似无的香气,处处透着公主府特有的雅致。两人一路未语,只有脚步声与风声交织,却半点不觉得尴尬,反倒有种难得的松弛。
转过雕花月亮门,后花园的景致豁然开朗。
中央的汉白玉石桌上,早已摆好了茶点:青瓷茶盏里盛着温热的雨前龙井,茶汤清亮;旁边的白瓷碟中放着精致的糕点。
几个侍女整理好素色桌布,见两人进来,连忙躬身行礼,随后便退到远处的朱红廊下候着。
长公主在垫了棉垫的石凳上坐下,抬手示意沈清辞也坐。
沈清辞依言坐下。
一阵微风拂过,吹落几片金黄的桂花瓣,轻轻落在茶盏里,漾开细小的涟漪。两人没有说话,真的看起花来。
不知为何,与长公主相处,沈清辞总觉得很舒服。
不同于面对郑王时的谨慎戒备,生怕一句话说错便引火烧身;也不同于对祖母柳氏的失望疏离,或是对父亲沈弘的无奈敷衍。
长公主身上虽有皇室的威严,却总带着一种温和的包容,像家中从未有过的长姐般,让人不自觉地放松。
她从小在沈家缺爱,从未体会过这种被当作 “晚辈” 关照的感觉,与长公主相处,竟然会生出这种感觉。
长公主端起茶盏,浅啜一口,目光落在飘落的花瓣上,忽然开口,语气平淡却带着穿透力:“方才把脉,你可有看出什么?”
沈清辞抬眸,见长公主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眼底没有丝毫怒意,只有几分探寻,便如实重复之前的话:“回公主,您脉象平稳,只是气血略虚,确是连日操劳所致。只需多歇几日,再用些当归、红枣熬制的药膳补气血,便无大碍。”
长公主闻言,忽然笑了,眼角的细纹染上几分暖意,“你何时变得这般谨慎了?当**敢在本宫面前,胆子可不是这么小的。怎么,经了西城那一场乱事,倒怕了本宫不成?”
沈清辞抬眼偷偷看了眼长公主,知道长公主没有真的怪罪,便斗胆只是躬身垂眸,回答道:“当日民女言语鲁莽,如今已经知错,承蒙长公主心胸宽广不责怪,日后定是谨言慎行,不敢惹怒殿下。”
长公主未看沈清辞,指尖捏起一块桂花糕,却没有吃,语气忽然沉了些:“你嘴上说知错,行动上却半分没收敛。胆敢利用驸马传谣言,骗郑王进京赴死,你真以为,本宫不会发怒?”
沈清辞没有躲闪,反倒抬眼,直视着长公主的眼睛:“恕民女大胆,民女觉得,公主不会发怒。”
风又吹过,桂花香更浓了些。
长公主看着沈清辞眼底的坦荡,眼底闪过一丝欣赏,随即又恢复了平静,只轻声问道:“哦?你倒说说,为何觉得本宫不会发怒?”
沈清辞指尖轻轻抵着茶盏边缘,目光落在石桌上的桂花瓣上,语气诚恳却坚定:“因为公主心中,从来以万民为重,以天下太平为先。否则便不会派临安王殿下去陇西查案,更不会默许民女前去,您早知道郑王在陇西的所作所为,早已动摇国本,只是念着姐弟情分,才迟迟不忍动手。”
她抬眼看向长公主,眼底没有丝毫畏惧,只有坦荡:“民女传那谣言,不过是提前戳破这层窗户纸。郑王的野心早已藏不住,即便没有民女,他迟早也会举兵进京。与其等他养精蓄锐,让京城百姓再遭兵祸,不如趁此时机了断,这何尝不是您心中所想。”
长公主捏着桂花糕的手猛地一紧,糕体上的碎屑簌簌落在桌布上。
她垂眸看着那些碎屑,眼底漫上一层惆怅。
可她这双手,却像是亲手把他推去了万劫不复的地方。
这也是她心中一直的疑惑。
她想了这么多日都没想明白,自己这样做到底是对是错,她拯救了一场战事,可却是她,一步步把自己的弟弟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她抬眼看向沈清辞,语气里带着几分自我诘问:“你可知,你这般做,在旁人眼中,便是谋害亲王?”
沈清辞看着长公主眼底的落寞,心头忽然一软,她哪里是在指责自己,分明是在跟自己过不去。
她起身微微躬身,声音放轻:“民女知错。只是若再选一次,民女依旧会这么做,因为比起亲王的性命,京城数十万百姓的安危,更重。”
长公主沉默良久,才轻轻叹了口气,指尖拂去桌布上的糕屑,话锋忽然一转:“以你的医术,不至于只能看出这些,把脉时为何不说?”
沈清辞垂眸道:“皇家私事,民女不敢窥探。”
“还有呢?” 长公主追问,目光紧紧锁着她。
沈清辞指尖攥了攥裙摆,犹豫片刻,才低声道:“民女…… 不确定公主是否知情。”
“若我不知情呢?” 长公主语气带着几分试探,“你为何不告诉本宫?”
“因为……不舍得公主神伤。”
这句话脱口而出时,沈清辞自己都愣了,她没想到自己鬼使神差地说了真心话。
长公主显然也没料到这个答案,握着茶盏的手顿在半空,眼底闪过一丝错愕,随即又被复杂的情绪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