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数日过去。
张法顺在汴水南岸寻了处地,原本是几家士族豪强的庄园,抛荒在三到五年不等,长满杂草,屯田军与义从军的僮仆被迁过去,除草种田。
其实开荒最大的困难不在于地面长什么东西,而是土壤里有数不清的碎石树根,这才是最要命的。
一锄头下去,咣当一声,砸到一块石头,生铁打制的农具,立刻就能崩个口子。
要是挖到树根,那么恭喜你,得花一整天的工夫才能清除。
相对而言,抛荒的地已经很不错了,至少土壤里没有太多的杂物。
刺史府也初步修缮过,勉强达到住人的标准。
王愔之就任徐州刺史,除了最初引起的些许动荡,城里的局势很快平静下来,并与下邳、淮陵、寿春相安无事。
如今他主要是找矿。
尤其是煤矿。
古代中夏,在找矿方面,有系统性的方法。
古人认为:有诸内者,必形于外。
《管子?地数》有云: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
而煤矿的地表特征也很明显。
《颜山杂记》有云:凡脉炭者,视其山石,数石则行,青石、砂石则否。
又云:测其石之层数,避其沁水之潦,因上以知下,因远以知近,往而获之,为良工。
数石、青石和砂石,同属于沉积岩。
砂石是砂岩,青石即石灰石。
数石,即页岩,数石的“数”应读如朔,频数也,言其层次既密且多,频数不穷,层迭不已,如同书页。
具体须看清旋回的岩层次序,找出标志层,再在同一地区的其他地方,寻找是否有与已知旋回以及标志层相同的地层。
若有,不必见全貌,可根据上覆岩层,判断下面是否有煤,不论远近,都能找到。
《天工开物》也载:凡煤炭不生草木之乡,秃山无草木者,下即有煤。
当然,最简便的方法是寻找矿脉微露谓之苗。
因地质变化,有些煤层距地表较浅,往往会有露头,使表土层变黑,古人称之为苗。
徐州周边的小煤矿还是挺多的,王愔之勘探的重点是现代贾汪区地域,这一带距彭城仅二三十里,有埋藏深度在一百到一百五十米之间的浅层煤矿。
徐州的煤矿开采历史,可上溯到清朝光绪年间,但王愔之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没有足够的人手开采。
义兴煤矿是征发叛乱的豪强及其子弟开采,这么些年下来,已经死的七七八八了,所幸煤层挖了出来。
而彭城要重新开挖,需要大量的人命往里面填。
这日,王愔之正带着匠作营与部分骑兵在贾汪区一带找煤。
这地方,位于山东与江苏的交界处,多是丘陵山区,在当时还未开发,并无地名,却是攻伐青州的必经之途。
守住了这块地带,南燕慕容德的骑兵过不来,要想南下徐州,就需要绕几百里路,后勤压力倍增。
“山里可以扼要道,建几个坞堡。”
薛银瓶张望了一番,提议道。
“哎!”
刘兴男叹了口气道:“可惜阿父任句章与下邳太守的时日太短,来不及探矿,否则探出了矿,就有了财源,又何须自弃兵权回到京口?”
“刘兴男,我猜你是为你父刺探我的核心机密才来彭城的吧!”
王愔之不满道。
“哼!”
刘兴男哼了声。
王愔之又道:“教给你,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天底下没有白拿好处的道理,你能付出什么代价?”
“郎君想要什么?”
刘兴男现出了警惕之色。
王愔之嘿嘿一笑,那不怀好意地目光,在刘兴男凶前逡巡起来。
刘兴男顿时俏面一红,躲到薛银瓶身后,探出个小脑袋道:“我回去就告诉夫人。”
“哪个夫人?”
王愔之不解道。
“自然是郎君的阿母啦!”
刘兴男嘴角微撇,带着丝得瑟。
“这……”
王愔之与薛银瓶相视一眼。
难怪!
难怪王灵能把刘兴男拐骗过来,原来这傻丫头把会稽王妃当作了郗氏啊。
以王灵的品性,自是将错就错。
难怪王灵这段日子以来,一直深居简出呢。
“使君,韩将军来了!”
这时,有亲兵唤道。
韩滔带着数十骑奔来,及至近处,翻身下马。
韩滔快步上前,施礼道:“末将韩滔拜见将军!”
王愔之问道:“此行可顺利?”
韩滔道:“海上未遇飓风,尚算顺利,不过海风小了许多,故而延期数日,且洧州一带,泥沙淤积,不易泊岸,又耽搁了几日。”
海波不兴,说明副高全面控制了东海和黄海,台风只会袭击交广二州,这正是出海的大好时机啊。
王愔之沉吟道:“改日我带你们去一处深水良港,距离洧州仅数百里之遥,可建船坞水寨,不过此事不急,先待我召集些兵马,破锋营便随我出征百济。”
“诺!”
韩滔拱手应下。
海上不比陆地,几百里的路途,一日夜可矣,并不是太远。
刘兴男却是道:“百济与郎君井水不犯河水,郎君为何要出征百济?”
王愔之理所当然道:“探出了矿,谁来开采,总不能驱使彭城父老,况我欲于彭城置府兵,哪里来的部曲?军中还有那么多光棍,没有女人不行啊。”
“残暴不仁!”
刘兴男嘀咕。
“慈不掌兵的道理懂不懂?寄奴兄没教过你?”
王愔之狠狠一眼瞪去。
实际上,他去百济,还存了抢粮的心思。
从钱塘转输粮草,不是不可以,但是路途过于遥远,百济却是近了许多,这正是邻居存粮我存枪。
……
三日后,准备妥当,王愔之亲领府军一千及其部曲,撼山营三幢,赵大率鸳鸯阵一幢与周诚率枪弓兵一幢,又征发辅兵一千,合计六千人。
另有健保营与匠作营五百人,薛银瓶、奴奴与薛丽妃,刘兴男,南下下邳。
政事则交托给张法顺,军事由薛安民节制,因要乘船过海,王愔之未带骑兵。
从彭城到下邳,约两百里左右。
其实王愔之本不愿意带刘兴男,可这姑娘就如个好奇宝宝,非得跟着,又因她是被王灵骗来的,于是心一软,带上了。
四天后,全军抵达下邳城外。
下邳四面环水,城池筑在高地上,极难攻打。
城头,旌旗林立,站满了军卒,太守袁虔之满面紧张,他心里也忐忑的很。
前不久传来消息,北府宿将刘袭被杀。
罪名是,原冀州刺史刘轨随刘敬宣叛逃。
此举令北府人人自危。
袁虔之也曾想过投降王愔之,毕竟王恭曾镇京口八年,而其本人,也是徐州刺史,督徐州军事,理论上可调派他的兵马。
但是王愔之并未表达出招降之意,目前仅是井水不犯河水。
搁在以往,他乐得相安无事,如今却感受到了危机来临。
“府君,使君这是上哪里?”
部将刘寿问道。
“似是将于宜河口入沐水,应是往洧州而去。”
袁虔之不确定道。
刘寿小声道:“使君未为难丛亭里刘氏,还表了刘元孙为徐州大中正,府君可有耳闻?”
袁虔之明白刘寿在试探自己是否存有投降王愔之的心思。
如今江北人人自危,北府诸将,谁也不信任谁,要是投了王愔之,没准儿就会被部下拿着人头去向桓玄邀功请赏。
只能彼此间小心翼翼的试探。
“有所耳闻,未知真伪!”
袁虔之不置可否。
“呵呵~~”
刘寿轻笑一声,不再多说。
徐道覆望向城头,也道:“仆观下邳守军,士气低落,军无战意,使君何不试着招降?”
王愔之也清楚下邳的重要性,你不能每次都从别人家门口过啊。
不过还是摆手道:“不忙,刘袭已经死了,桓玄会继续迫害北府诸将,待刀子砍到袁虔之的头上,他才会急。”
徐道覆想想也是,不再多说。
两个时辰之后,全军绕下邳而过,六千五百人马,又用了半个月抵达洧州。
连云港在当时是一望无际的盐碱滩涂,零零落落的海鸟在天空盘旋,时不时发出尖锐的唳叫。
海面波澜不兴,一艘艘舰船泊在远处的洧州沿岸。
“见过使君!”
苏荃上前,带着歉意道:“大船没法靠岸停泊,只能泊在岛上,须小船摆渡才能上岛。”
“无妨!”
王愔之摆摆手道:“今晚在岛上休息一夜,明日一早渡海,若顺利的话,三两日工夫即可进入阿利水(今韩国汉江)。
“诺!”
苏荃拱手应下,与韩滔一起去安排。
其实每个人都很不理解,王愔之是怎么知道这些地方的。
刘兴男眼珠子翻了翻,兴许是觉得王愔之不会告诉他,终究是憋住了没问。
一艘艘小船把军卒渡上洧州,一夜休整过后,天色还未亮透,全军就陆续登上大船,又带了部分小船,系在大船后面,向东驶去。
水军经过补充,目前共有三千人,船工水手也有三千,留一千水军驻守岛上,其余随行,合计是一万一千五百军。
傍晚时分,前方出现了一片礁石,密布着小型岛屿,苏荃现出了欲言又止之色。
据他判断,该处海底遍布暗礁,是最为危险的地方。
……
        张法顺在汴水南岸寻了处地,原本是几家士族豪强的庄园,抛荒在三到五年不等,长满杂草,屯田军与义从军的僮仆被迁过去,除草种田。
其实开荒最大的困难不在于地面长什么东西,而是土壤里有数不清的碎石树根,这才是最要命的。
一锄头下去,咣当一声,砸到一块石头,生铁打制的农具,立刻就能崩个口子。
要是挖到树根,那么恭喜你,得花一整天的工夫才能清除。
相对而言,抛荒的地已经很不错了,至少土壤里没有太多的杂物。
刺史府也初步修缮过,勉强达到住人的标准。
王愔之就任徐州刺史,除了最初引起的些许动荡,城里的局势很快平静下来,并与下邳、淮陵、寿春相安无事。
如今他主要是找矿。
尤其是煤矿。
古代中夏,在找矿方面,有系统性的方法。
古人认为:有诸内者,必形于外。
《管子?地数》有云:上有丹砂者,下有黄金,上有慈石者,下有铜金,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赭者,下有铁。
而煤矿的地表特征也很明显。
《颜山杂记》有云:凡脉炭者,视其山石,数石则行,青石、砂石则否。
又云:测其石之层数,避其沁水之潦,因上以知下,因远以知近,往而获之,为良工。
数石、青石和砂石,同属于沉积岩。
砂石是砂岩,青石即石灰石。
数石,即页岩,数石的“数”应读如朔,频数也,言其层次既密且多,频数不穷,层迭不已,如同书页。
具体须看清旋回的岩层次序,找出标志层,再在同一地区的其他地方,寻找是否有与已知旋回以及标志层相同的地层。
若有,不必见全貌,可根据上覆岩层,判断下面是否有煤,不论远近,都能找到。
《天工开物》也载:凡煤炭不生草木之乡,秃山无草木者,下即有煤。
当然,最简便的方法是寻找矿脉微露谓之苗。
因地质变化,有些煤层距地表较浅,往往会有露头,使表土层变黑,古人称之为苗。
徐州周边的小煤矿还是挺多的,王愔之勘探的重点是现代贾汪区地域,这一带距彭城仅二三十里,有埋藏深度在一百到一百五十米之间的浅层煤矿。
徐州的煤矿开采历史,可上溯到清朝光绪年间,但王愔之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没有足够的人手开采。
义兴煤矿是征发叛乱的豪强及其子弟开采,这么些年下来,已经死的七七八八了,所幸煤层挖了出来。
而彭城要重新开挖,需要大量的人命往里面填。
这日,王愔之正带着匠作营与部分骑兵在贾汪区一带找煤。
这地方,位于山东与江苏的交界处,多是丘陵山区,在当时还未开发,并无地名,却是攻伐青州的必经之途。
守住了这块地带,南燕慕容德的骑兵过不来,要想南下徐州,就需要绕几百里路,后勤压力倍增。
“山里可以扼要道,建几个坞堡。”
薛银瓶张望了一番,提议道。
“哎!”
刘兴男叹了口气道:“可惜阿父任句章与下邳太守的时日太短,来不及探矿,否则探出了矿,就有了财源,又何须自弃兵权回到京口?”
“刘兴男,我猜你是为你父刺探我的核心机密才来彭城的吧!”
王愔之不满道。
“哼!”
刘兴男哼了声。
王愔之又道:“教给你,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天底下没有白拿好处的道理,你能付出什么代价?”
“郎君想要什么?”
刘兴男现出了警惕之色。
王愔之嘿嘿一笑,那不怀好意地目光,在刘兴男凶前逡巡起来。
刘兴男顿时俏面一红,躲到薛银瓶身后,探出个小脑袋道:“我回去就告诉夫人。”
“哪个夫人?”
王愔之不解道。
“自然是郎君的阿母啦!”
刘兴男嘴角微撇,带着丝得瑟。
“这……”
王愔之与薛银瓶相视一眼。
难怪!
难怪王灵能把刘兴男拐骗过来,原来这傻丫头把会稽王妃当作了郗氏啊。
以王灵的品性,自是将错就错。
难怪王灵这段日子以来,一直深居简出呢。
“使君,韩将军来了!”
这时,有亲兵唤道。
韩滔带着数十骑奔来,及至近处,翻身下马。
韩滔快步上前,施礼道:“末将韩滔拜见将军!”
王愔之问道:“此行可顺利?”
韩滔道:“海上未遇飓风,尚算顺利,不过海风小了许多,故而延期数日,且洧州一带,泥沙淤积,不易泊岸,又耽搁了几日。”
海波不兴,说明副高全面控制了东海和黄海,台风只会袭击交广二州,这正是出海的大好时机啊。
王愔之沉吟道:“改日我带你们去一处深水良港,距离洧州仅数百里之遥,可建船坞水寨,不过此事不急,先待我召集些兵马,破锋营便随我出征百济。”
“诺!”
韩滔拱手应下。
海上不比陆地,几百里的路途,一日夜可矣,并不是太远。
刘兴男却是道:“百济与郎君井水不犯河水,郎君为何要出征百济?”
王愔之理所当然道:“探出了矿,谁来开采,总不能驱使彭城父老,况我欲于彭城置府兵,哪里来的部曲?军中还有那么多光棍,没有女人不行啊。”
“残暴不仁!”
刘兴男嘀咕。
“慈不掌兵的道理懂不懂?寄奴兄没教过你?”
王愔之狠狠一眼瞪去。
实际上,他去百济,还存了抢粮的心思。
从钱塘转输粮草,不是不可以,但是路途过于遥远,百济却是近了许多,这正是邻居存粮我存枪。
……
三日后,准备妥当,王愔之亲领府军一千及其部曲,撼山营三幢,赵大率鸳鸯阵一幢与周诚率枪弓兵一幢,又征发辅兵一千,合计六千人。
另有健保营与匠作营五百人,薛银瓶、奴奴与薛丽妃,刘兴男,南下下邳。
政事则交托给张法顺,军事由薛安民节制,因要乘船过海,王愔之未带骑兵。
从彭城到下邳,约两百里左右。
其实王愔之本不愿意带刘兴男,可这姑娘就如个好奇宝宝,非得跟着,又因她是被王灵骗来的,于是心一软,带上了。
四天后,全军抵达下邳城外。
下邳四面环水,城池筑在高地上,极难攻打。
城头,旌旗林立,站满了军卒,太守袁虔之满面紧张,他心里也忐忑的很。
前不久传来消息,北府宿将刘袭被杀。
罪名是,原冀州刺史刘轨随刘敬宣叛逃。
此举令北府人人自危。
袁虔之也曾想过投降王愔之,毕竟王恭曾镇京口八年,而其本人,也是徐州刺史,督徐州军事,理论上可调派他的兵马。
但是王愔之并未表达出招降之意,目前仅是井水不犯河水。
搁在以往,他乐得相安无事,如今却感受到了危机来临。
“府君,使君这是上哪里?”
部将刘寿问道。
“似是将于宜河口入沐水,应是往洧州而去。”
袁虔之不确定道。
刘寿小声道:“使君未为难丛亭里刘氏,还表了刘元孙为徐州大中正,府君可有耳闻?”
袁虔之明白刘寿在试探自己是否存有投降王愔之的心思。
如今江北人人自危,北府诸将,谁也不信任谁,要是投了王愔之,没准儿就会被部下拿着人头去向桓玄邀功请赏。
只能彼此间小心翼翼的试探。
“有所耳闻,未知真伪!”
袁虔之不置可否。
“呵呵~~”
刘寿轻笑一声,不再多说。
徐道覆望向城头,也道:“仆观下邳守军,士气低落,军无战意,使君何不试着招降?”
王愔之也清楚下邳的重要性,你不能每次都从别人家门口过啊。
不过还是摆手道:“不忙,刘袭已经死了,桓玄会继续迫害北府诸将,待刀子砍到袁虔之的头上,他才会急。”
徐道覆想想也是,不再多说。
两个时辰之后,全军绕下邳而过,六千五百人马,又用了半个月抵达洧州。
连云港在当时是一望无际的盐碱滩涂,零零落落的海鸟在天空盘旋,时不时发出尖锐的唳叫。
海面波澜不兴,一艘艘舰船泊在远处的洧州沿岸。
“见过使君!”
苏荃上前,带着歉意道:“大船没法靠岸停泊,只能泊在岛上,须小船摆渡才能上岛。”
“无妨!”
王愔之摆摆手道:“今晚在岛上休息一夜,明日一早渡海,若顺利的话,三两日工夫即可进入阿利水(今韩国汉江)。
“诺!”
苏荃拱手应下,与韩滔一起去安排。
其实每个人都很不理解,王愔之是怎么知道这些地方的。
刘兴男眼珠子翻了翻,兴许是觉得王愔之不会告诉他,终究是憋住了没问。
一艘艘小船把军卒渡上洧州,一夜休整过后,天色还未亮透,全军就陆续登上大船,又带了部分小船,系在大船后面,向东驶去。
水军经过补充,目前共有三千人,船工水手也有三千,留一千水军驻守岛上,其余随行,合计是一万一千五百军。
傍晚时分,前方出现了一片礁石,密布着小型岛屿,苏荃现出了欲言又止之色。
据他判断,该处海底遍布暗礁,是最为危险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