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高门 第148章 担当大梁

小说:晋末高门 作者:一眼云烟 更新时间:2025-10-31 05:53:48 源网站:2k小说网
  司马道子眸光一扫,冷笑道:“规矩不能坏,外藩不得入京勤王!

  且那王愔之,驻守会稽多日,仅与孙贼一部偏师相持于上虞,任其主力北上,必是故意纵贼偷袭瑗度。

  应着宫中宿卫揖拿入京,加以拷讯,揭示其恶毒居心,再另着将才,领其军补充禁军,料其麾下诸将必深明大义!”

  说着,向上重重拱手:“臣请陛下下诏!”

  殿中大为愕然,这是狗急跳墙了吧?

  你信不信旨意一下,王愔之会不会大怒,会不会引兵入京清君侧?

  如今王愔之尚能与朝廷维持着脆弱的体面,可谓相忍为国,可你不给人活路,就别怪人不给你体面了啊。

  王神爱心里却没来由的一阵兴奋。

  咯咯!

  狗咬狗!

  又来了!

  我最爱你们狗咬狗,咬吧!

  她正要轻启朱唇,道出准字。

  “相王且慢!”

  王珣已挥手阻止:“王愔之拥兵万余,而孙贼拥数十万众,他能屯兵上虞,力阻孙贼再攻山阴,已殊为不易,何来余力阻止孙贼大军北上?

  相王切不可胡乱给人定罪,以免变生肘腋矣!”

  “此事暂且按下不提,如孙逆领军前来,拿什么抵挡,难道你我把脖子洗干净了让他砍?”

  司马元显接过来道。

  “这……”

  王珣哑口无言。

  衮衮诸公也没有太好的提议。

  招外藩勤王,是相王父子的禁忌,可是没有兵,又如何护卫建康?

  司马尚之道:“秦主姚兴时常寇边,我不能在建康久留,故有个折中之策。

  士人皆有部曲,今国难当头,当携力共济,不应藏私,朝庭应发动士人提供部曲,填充禁军,我先带个头,今从亲军中抽取五百精锐划入禁军!”

  能位居朝堂,衮衮诸公,哪一个不是老狐狸?

  群臣稍一品味,就明白过来。

  这才是司马氏的本意啊!

  司马尚之先提召良人入伍,被当场否决,司马元显又给王愔之定罪,这显然难以如愿。

  故退而求其三,动起了各姓士族的心思,而之前的建议连拒两次,于情于理都没法拒绝第三次。

  呵!

  简直是好笑!

  召我家部曲入禁军,还不得我家人来统领?

  这正是把手伸入禁军的大好机会。

  司马道子也道:“孤虽比不得谯王麾下皆为强军,却也能勉强凑出五百精锐以济禁军!”

  说完,司马道子的炯炯目光直盯王珣。

  王谢是最高门第,要由王珣带头。

  王珣道:“既有相王与谯王首倡义举,老夫岂敢甘于人后,我家也出五百人!”

  “元琳深明大义!”

  司马道子大赞,又把目光投向陆仲元。

  陆仲元道:“吴郡曾被贼兵肆虐,家业又被北府军占了不少,故而只能出部曲三百。”

  “好!”

  司马道子的目光一一扫视。

  “老夫出五百!”

  “老夫家小业小,只能出三百!”

  一时之间,应允声络绎不绝,你三百,我五百,须臾间,万把人拼凑出来了。

  司马道子大为舒心,捋须笑道:“瑗度身遭不测,又获先帝赐爵望蔡公,朝庭理当拟谥,诸公且议一议,如何?”

  ……

  谢琰虽然死的很窝囊,并一战损失了近四万众,但陈郡谢氏还在,故无人拟恶谥。

  很快就达成一臻,谥琰忠肃,追赠侍中、司空,肇与峻分别追赠散骑常侍及散骑侍郎,由谢混袭望蔡公。

  京口!

  刘牢之走时,把诸葛侃、田洛、刘轨等老将都带走了,生怕他不在,搞出妖娥子,留下了没什么野心,认命养老的孙无终主持京口事宜。

  并提拨无根底的刘裕副之。

  铁瓮城,军府大堂!

  孙无终高踞上首,其下是刘裕、孟昶、诸葛长民、刘毅、刘敬宣等北府年轻将领。

  谢琰全军覆没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京口。

  在北府军眼里,贼军虽众,却素无经制,不堪一击,但意外还是发生了,近四万卒惨死深深震撼了他们!

  刘毅摇头道:“此乃天意,谢瑗度公忠体国,是为纯臣,却为宵小所趁,实乃可悲可叹!”

  说着,重重叹了口气,满脸唏嘘。

  诸葛长民却哼道:“会稽多飓风,背山下寨怎能不考虑进去,一旦山水下泄,岂不自处于绝境当中?

  为将者怎可不识天文地理?嘿,照老子看啊,谢琰是自已找死,怨不得他人!”

  孟昶很是反感诸葛长民的言语粗俗,不快道:“谢将军杀身报国,何必以言语损人?”

  刘裕也道:“辅国将军或会因谢琰之败受人非议,将军远循下邳,使得谢琰孤掌难鸣,孙恩遂敢于挥全师趁雨夜突袭……”

  说着,见到刘敬宣眉头皱了皱,改口道:“罢了,孙公召我等议事,必是为孙恩动向。”

  “咳咳~~”

  孙无终轻咳两声,便道:“贼军已经入了吴郡,或是冲京口而来,而京口乃建康门户,如今京口空虚,若破之,可挟京口丁壮直趋建康,怕是晋祚终矣。”

  诸葛长民与孟昶的面色变了变,刘裕稍好,渊坐如山。

  孙无终又道:“辅国将军临行前以京口托付老夫,老夫自是不能坐视京口有失,今召诸君议一议,如何退敌。”

  孟昶道:“孙恩挟大破谢琰之威,其势汹汹,辅国将军又远在下邳,远水难救近火。

  仆认为,孙恩有十余万,京口守军却只三千,兵力以数十倍之差,偏京口一带又无峡谷山燧可倚,纵是韩白复生,亦是一筹莫展。”

  刘毅补充道:“晋陵、广陵、东莞的兵亦不多,凑一凑,也只有三五千,即便召来,不过杯水车薪罢了,情势已危如累卵。”

  殿内气氛凝重。

  如今的孙恩,得了禁军的大量武械,已今非昔比,又大破禁军,正是士气高昂之时。

  而京口,只有三千来卒,即便征发丁壮,也不过万余。

  不由地,很多人心里对刘牢之生出了怨恨。

  如果北府军主力尚在,给十个胆子,孙恩也不敢来京口。

  刘毅又道:“若向朝廷求援,朝廷会否有军来?仆算过,西府加禁军,尚有两万兵力。”

  孙无终摆摆手:“莫要多想,朝廷不可能发一兵一卒来京口,我等唯死战耳。”

  “不错!”

  刘裕点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最坏的结果,无非一死罢了,何必畏惧?请孙公下令,将城外丁口移至城内,不给孙恩留下一人。”

  诸葛长民跟着道:“**,老子就一条烂命,孙恩有种拿去便是!”

  刘毅却是问道:“王愔之会否来援?”

  “哼!”

  刘敬宣哼道:“王贼心胸狭窄,心狠手辣,怕是巴不得京口与孙贼两败俱伤,他就算来,也是京口的兵都打光了才会来!”

  众人无语。

  论起仇恨,王愔之对刘牢之的恨,远大于相王父子。

  王恭与相王父子本就不谐,政斗失败,被杀实属寻常。

  可你刘牢之是什么人?

  王恭的下属啊,人家前脚刚拜你为兄,又把兵权托付于你,你后脚就发动兵变,所作所为,与吕布何异?

  易地而处,怕是巴不得京口被孙恩攻破呢。

  “罢了!”

  孙无终摆摆手道:“不论王愔之来不来,都莫要指望于他,德舆,组织城外老小撤退之事,就由你来操持,我老了,你多操点心!”

  “诺!”

  刘裕站起来拱手,心里有豪情壮志翻涌。

  这是要自己担当大梁啊。

  “散了罢,莫要懈怠!”

  孙无终挥了挥手。

  众将施礼告退。

  ……

  次日一早,割鹿军饱餐过后,拨营北上。

  最近的路途,自然是经吴郡去往京口,王愔之命骑兵为前锋,以三十里为限,探查敌情。

  其余骑着驴骡赶路。

  入目所见,一片疮痍。

  这不仅仅是台风肆虐后的灾害,更多的,还是孙恩又刮了遍地皮。

  本来有了一年的缓冲,很多士人重新建起了家园,北府军也占了相当的地,如今孙恩过境,不仅一年的心血白废,人也被抓走。

  不少还是士人。

  一座座庄园被攻破,留下遍地死尸,还有摔碎的坛坛罐罐,以及浸泡在泥水里的粮食。

  短短数日,很多都发芽了,根系顽强的扎在土里。

  “督帅,前面有座庄园,是吴郡张氏的,薛骑督叫他们纳粮交人,他们非但不交,还射箭警告!”

  两日过后,有数名骑兵回来汇报。

  “哦?张家?”

  王愔之心中一动。

  张家终刘宋一朝极其显赫,因郎主张敞向刘裕表献诚款,刘裕大喜,任为吴郡太守,并承诺,保张家世代富贵。

  张敞有一子,名张祎,刘裕命张祎鸩杀司马德文。

  祎既受命而叹曰:鸩君而求生,何面目视息世间哉,不如死也!

  遂自饮之而死。

  而张敞其余诸子也得了刘裕重用。

  一个叫张裕,字茂度,初为刘裕太傅府主簿,后升至五兵尚书、太常。

  另一个叫张绍,是刘裕的核心谋士,也是刘宋开国功臣,受封临沮伯,食邑六百户。

  “走,过去看看!”

  王愔之马鞭一挥。

  当时出征,有向沿途士族豪强征粮纳人的传统,遇上较弱的庄园坞堡,直接就攻破了,抢他**。

  遇上强的,则威逼勒索,多多少少你得掏点出来。

  譬如最初,王愔之向严庄等七家豪强索粮要人,那七家也乖乖的给了,这其实是一种**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