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高门 第133章 弄瓦之喜

小说:晋末高门 作者:一眼云烟 更新时间:2025-10-31 05:53:48 源网站:2k小说网
  趁着天还未黑,王愔之又去往不远处的一条小河边上。

  此河曰三漕沟,乃三条人工运河汇聚而成,因水流过大,被废弃了,如今只用来灌溉。

  河边搭了间屋子,两层楼高,走进去一看,一座硕大的纺车立在岸边,以湍急的水流提供动力,暂时只有十二个锭子。

  眼下的问题是,锭子的稳定性稍差,转动过程中,会晃动,致使丝线绷断,工匠们提供了几个思路。

  首先是精度问题。

  转动轴承精度不够,致使锭子晃动。

  其次是水流不稳。

  王愔之暂时无从判断,只交待尽快攻关克服,同时他打算,调几名女教习过来,教这些匠户平面几何。

  匠户多数不识字,但不识字也有不识字的好,学习公式和abc等英文字母,会少了固有思维与语言文字习惯的牵绊。

  当晚,王愔之带着郗绍到庄上,挑了几名女子送给他服侍生活起居,郗绍大喜,索性在庄上住了下来。

  炎炎夏日,住庄子里比住在逼仄的城里舒服。

  谢月镜看不上这个庄子,可是郗僧施在南昌的庄子也不怎么样啊。

  郗绍有一妻二妾,妻陶氏女,陶侃后代,寒门出身,以堂堂南昌郡公长子,只能以寒门为妻,可见门楣掉落的厉害。

  陶氏从兄是陶渊明,在这时代,还没什么名气。

  另两妾分别来自于豫章当地豪强,不是士人,纯粹是为了攀附郗家,才各嫁一女予他作妾。

  而郗绍带来的部曲庄客,不管在当地有没有妻,王愔之给他们每人配了一妻,这些人也是喜不自胜,纷纷称谢。

  要知道,庄上的女子,都是歌舞乐妓,至少姿色是说得过去的,以前在豫章,这等女子哪有他们的份?

  而对于王愔之,又少了一百多女子的负担。

  他的负担太重了,只要有人来投他,第一件事就是配妻,配完为止。

  又是数日过去。

  王愔之除了继续练兵,着重指导匠作营以土法烧制水泥。

  土法制水泥,比工业水泥的强度稍差,不能运用于高层建筑与重大工程项目,在这时代,已经足够用了。

  主要用到三种原料,石灰石、黏土与铁矿渣(可用砖瓦废料代替)。

  前两者,在义兴有丰厚的矿藏,且埋藏浅,极易开采,将之打碎研成粉末,比例大体维持在七成五和一成五。

  后者搜集起来也不难。

  难点在于炉温,须达一千四百度以上,才能烧制水泥熟料。

  而煤炭在常温常压下的燃烧温度介于900度到1200度之间,远远不及要求,这就需要搭建耐火窖炉。

  好在大草山一带,有大量的高岭土矿,可烧制耐火砖,以之搭制窖炉,足以耐1400度以上的高温。

  炉窖由王愔之亲手设计,参考了红旗渠,采用堆石明窑法,通过通风道和小火洞均匀加热,适合小规模生产。

  当然,火红年代的小规模,搁这个时代也是大规模了。

  还有鼓风设备。

  当时多用排橐,由动物皮革与木制构件组合而成,以三木环双板皮囊结构,压缩皮囊提供持续氧气供应。

  这种工具自春秋后期沿用迄今,是早期冶铁的核心设备。

  又有鼓排,即拉风箱或吹火革囊,《世说新语》载:嵇康锻铁时,向子期为佐鼓排,是当时金属锻造的常用装置。

  另还有水排。

  由东汉杜诗发明,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实现水力鼓风自动化,虽在三国时期经韩暨改进推广,但在本朝,仍属高端技术,多用于官营冶铁作坊。

  可惜的是,匠作营中,无人懂水排技术,只能制做鼓排,如果温度达不到要求,再尽全力研发水排。

  当然,最省心省力的方法是直接从朝廷挖人。

  王愔之打算哪天大舅哥(谢绚)再来,请之出面,以重金暗戳戳的挖些朝廷匠户来义兴,或者如谢家有精通水排的匠人,也可以借用。

  时间在忙忙碌碌中,一点一滴的流逝。

  煤炭恢复了挖掘,或许穿越者真有天眷,以出煤点为中心,往四周围怎么挖都是煤,整个煤层都挖不穿。

  当初王愔之随手指的地方,竟然是煤层的核心地带。

  如今挖煤的人手大为减少,每一批次只保持百人左右,主要人力用于排水,水车和龙门吊日夜不停开工。

  有匠人蹲守一边,随时更换损失的部件,技术水平也随之见涨。

  暂时日产量维持在万斤左右。

  这日,王愔之紧张的站在院子里,郗氏、谢氏与禇灵媛、还有薛银瓶等几个薛家女子都在,看着仆妇们进进出出,高声呼唤。

  “热水,热水!”

  “女郎,忍一下,忍一下就好!”

  “头出来了,小心点!”

  “啊!”

  突然一声惨叫。

  “快把脐带剪了!”

  “呜哇,呜哇!”

  屋里传来清亮的哭声。

  所有人都长吁了口气,面现喜色。

  一名仆妇奔出来,笑道:“恭喜郎君,是弄瓦之喜!”

  郗氏神色一滞,与薛银瓶诸女纷纷转头看向了王愔之。

  “好,好,我总算有后了,娘子如何,现在能进去吗?”

  王愔之开怀笑道。

  “回郎君,母女平安呢,请郎君稍等片刻,拾掇干净了再进去!”

  那仆妇施礼道。

  “每人赏两贯钱,两匹绢!”

  王愔之大声道。

  “谢郎君赏!”

  一从仆妇们大喜。

  本来以为谢月镜生个女儿,郎君会不太高兴,自然没赏了,没想到居然还有厚赏,郎君对女郎是真爱啊。

  当然,作为现代人,对生男生女并没有太大的执念,再从现实讲,谢月镜生个嫡长子,与王愔之只相差十八岁。

  日后打了天下,立为太子,父子间如何相处?

  难道要做几十年的老太子?

  这足以把人逼疯。

  没一会子,屋里拾掇干净了,王愔之迫不及待的冲了进去。

  谢月镜虚弱的睡在床上,有乳娘给婴儿喂奶。

  乳娘约十七八岁的年纪,眉清目秀,见着王愔之进来,只稍稍侧转过身子,要是想看,仍能看的清清楚楚。

  艹!

  诱惑无处不在啊。

  连奶妈都勾引我。

  从古至今,大户人家的女子几乎不亲自哺乳,其中说道颇多,但主要还是为了保持身材,身材走样的罪魁祸首不是生产,而是哺乳。

  谢月镜才十七岁,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只要不哺乳,恢复形体要比二三十岁的女性容易的多,甚至连妊娠纹都会消掉。

  总之,生育的越晚,就越难恢复,特别是过了二十六岁的女性巅峰期,基本上生过之后,身材就垮了。

  王愔之稍稍一瞥就收回目光,握住谢月镜的手,在床头坐了下来。

  “郎君!”

  谢月镜眼圈一红,带着些自责,似乎在责怪自己没能给王愔之生个嫡长子。

  “娘子,辛苦了!”

  王愔之微微一笑,只此一句,已胜过千言万语。

  谢月镜紧紧反握住王愔之的手,仿佛遭的罪,在这一刻都值了。

  “来,我来抱抱!”

  乳娘哺过乳,正要把孩子交给郗氏,王愔之却先一步接了过来。

  “我儿,小心点!”

  郗氏瞪大眼睛,浑身上下都紧紧绷着,唯恐王愔之不会抱。

  王愔之却是以胳膊枕着婴儿的颈部,并以手臂托住腰臀,身体轻轻摆动,看上去非常老练。

  “这……”

  郗氏与谢氏面面相觑。

  王愔之笑而不语。

  开玩笑,我在前世也有后代啊,前妻待产之时,还花了几千块钱专门上了育儿班,可惜再是言之凿凿的海誓山盟,走着走着就散了。

  禇灵媛好奇的凑上前,拿手指按了按婴儿的脸颊。

  “好嫩啊!”

  禇灵媛刚刚惊呼,婴儿就呜哇一声哭了起来,顿时把她吓了一跳。

  “哦哦,不哭不哭!”

  王愔之熟续的颠着,轻轻拍打,渐渐地,哭声渐止,又睡着了。

  众人啧啧称奇。

  谢氏笑道:“想不到王郎带孩子也有一手,不如起个乳名吧。”

  王愔之沉吟道:“来时见院前的榆树上,结着一簇簇的榆钱,就叫榆儿罢。”

  “嗯。”

  谢氏心情不错,点头笑道:“榆者,通俞,安也,这名字好,但愿小榆儿一生平安。”

  郗氏神色有些复杂。

  她们俩个,年龄差不多,又都是高门士女出身,颇有共同语言,谢氏就曾暗示过,禇爽有意把禇灵媛嫁与王愔之为平妻。

  谢氏这是看到机会了?

  毕竟谢月镜所出并非嫡长子,如果禇灵媛及早嫁过来,说不定能先得一子呢。

  虽然是平妻,可以后的事情不好说。

  即便在辈份上,谢月镜是谢氏的侄女,可是侄女哪里能比得上亲生女儿?

  “郎君,把榆儿给妾看看!”

  这时,谢月镜唤道。

  ‘哎~~’

  郗氏暗暗叹息。

  这媳妇看似挺精明,可她哪里知道,两个平妻的名额都被占了,将来得知,还不知会不会闹呢。

  不过她心里也有些骄傲,毕竟爱儿抢手,她也面上有光啊。

  “小心点!”

  王愔之在床头坐下,把榆儿递给了谢月镜。

  毕竟是身上掉的肉,谢月镜越看越欢喜,嘴角绽现出一抹笑容,忍不住拿脸颊,轻轻蹭着那柔柔软软的小手。

  并轻唤道:“榆儿,榆儿!”

  郗氏与谢氏,回想起自己怀孕产子的情形,眼圈竟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