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高门 第120章 顾恺之来

小说:晋末高门 作者:一眼云烟 更新时间:2025-10-31 05:53:48 源网站:2k小说网
  说来也悲哀,男人拼死拼活一辈子,别看你家财万贯,呼风唤雨,甚至一统天下,情绪价值爆满,但还是要醉卧美人膝。

  究其根源,是仍在忠实履行铭刻于基因中的指令。

  留种!

  薛银瓶横了个白眼过去,隐有潋滟的春水泛滥。

  女人也有留种的本能,却不象男人那样广撒网,而是精挑细选,以期留下最优秀的种。

  俘获的辅兵杂兵数量极其惊人,刘牢之带来两万之众,多是京口晋陵一带征发的田舍夫,以及士族豪强被征派的僮仆。

  经清点数目,竟有一万五千人。

  也就是说,在北府军窜逃之时,辅兵杂兵多数没跑,留在原地受降。

  这其实才是应有之义。

  通常俘虏到辅兵杂兵,基本上不会杀,反正他们是干活的,在谁手底下不是干?要是逃跑被杀那才叫冤。

  老经验了。

  都是老兵油子。

  除了山阴当地的良人被放还,昨天一夜,王愔之又从中择选出有手艺的工匠七百人,编入匠作营。

  加放还的良人合计千人左右。

  剩下一万四千人,他一个都不会放还,除了任由薛根挑选一幢骑兵,他还打算从中征发四到五千辅兵杂兵。

  这种兵打不了硬仗,主要是在战场上干杂活,服务正兵。

  平时以种田为主,每十天操训一次,将来会安置在钱塘一带种田,择其优者,转为府兵。

  割鹿军中没有辅兵,随军的辅兵都是征发自义兴十八家豪强,自己手头总要有些。

  然后是挑选庄客僮仆,预定总人数五千,剩下全部散为屯田兵,屯驻钱塘,清淤修堤,都是屯田兵的份内之事。

  虽然他们在京口晋陵多数都有家人,但王愔之得了数万女子,一人配一个,足以让他们留下来屯田。

  在魏晋南北朝,类似的情况比比皆是,时人作战,需要征发大量役夫,往往一两年不回家,就默认死在了外面。

  妻子会带着孩子改嫁。

  偶有幸运者在数年之后回到家乡,会发现妻儿都成了别人的了,这种时候,要么心平气和的谈一谈,花钱粮把儿子赎回来,毕竟别人不能帮你白养啊。

  或者没钱赎,索性不要了。

  时代如此,王愔之也只能从善如流。

  当这些俘虏被安置下来,最多两三年,就会成为地道的会稽人士。

  薛家子弟个个精于骑射,挑选骑兵也驾轻就熟。

  大体是,年龄取二十以下,毕竟岁数大了,各方面的素质会定型,训练起来会非常困难。

  次取身高腿长。

  这无须多说,腿长的优势是在马背上相对活动范围更大,具备做高难度动作的基础。

  其余胆气、力量,都是挑选的标准,相对而言,骑术反不是那么重要。

  譬如王愔之的骑术,最初在薛银瓶眼里不值一提,花了好大的工夫才纠正过来,不会骑马没关系,一张白纸反易于作画。

  花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薛根挑选出五百人,又经王愔之任命,将五名薛家子弟,分别是薛林、薛茂、薛崧、薛六儿与薛衍任为队主。

  其实这样搞,这支队伍在将来很可能姓薛,可是接下来会大战连场,必须要尽快形成战斗力。

  手头有随时可以作战的一千五百骑,将会是极大的助翼。

  再从历史来看,汾阴薛氏从无叛逆悖主之事,说明薛氏的家风有可圈可点之处。

  无非是将来规模大了,有可能尾大不掉。

  不过自己才十八岁,往少了算,活到五十岁,还有三十二年,再如注重养生,活到乾隆那样的八十来岁也未必没希望。

  有这么长时间,什么权臣的头都给摁下去了。

  征集好兵员,各军轮流挑妻。

  昨夜,谢道韫带走了两百来名会读书识字的女子,安置在她的空置宅院里,陈归女又挑了三百多人,将健保营凑足千人之数。

  三吴会稽一带罕有兵灾,又没太大的自然灾害,水土养人,有姿色的女子并不少,好些擦洗干净了,还水灵灵的。

  将士们喜笑颜开,搂着美人儿大声称谢,其实相当一部分已经在义兴分过美人了,可谁叫王愔之得了数万女子呢?

  他只想赶紧许配出去。

  其中或有珠胎暗结,但时人并不在乎,家里多口劳动力,有何不好?

  正兵分完,义兴十八家豪强的部曲僮仆过来分,最后是丁壮。

  而帐下的僚属各配两人,留在义兴的,会带回去给。

  剩下仍有近万,他打算以之为饵,招蓦躲藏起来的零散流民。

  不过王愔之吃独食的行为,引发了极大的不满。

  “岂有此理,我们各家也是出了力,若无我们,他王愔之焉能将刘牢之逐出山阴?”

  “北伧贪婪,自琅玡王始,北伧南下,抢占我们的土地丁口,已百年矣,孙恩卢循徐道覆之辈,乃至北府军,亦为北人,与那王愔之一丘之貉!”

  “此事绝不作罢,凭什么好处全让他拿了?”

  “去向府君告他?”

  “府君亦是伧人,必暗护王愔之,你我诸家,须精诚一致,方能对抗王愔之,切不可各生心思。”

  “自是应有之义。”

  事关切身利益,众家决定死保虞啸父。

  虞啸父颇有几分得色,捋着胡须道:“府君站在王愔之那头,仅凭我等,力有未逮,不如从外引援。”

  “何来援手?”

  一名小士族的郎主问道。

  虞啸父道:“吴侨素来不婚,顾氏私自将贺江梅许以王愔之,着实可耻,不如以快马去吴郡,请来顾家人,将她母女俩领回管教,诸公意下如何?”

  “善!”

  一众山阴士族聚在虞啸父的宅子里,心领神会。

  ……

  五日一晃而过。

  城内城外,初步恢复了秩序,王凝之每日征发丁壮,搜寻尸体,挖深坑掩埋,临下葬前,先洒上石灰。

  割鹿军的整编,也初步告一段落,接下来,除了勤加操演,便是一俟山阴事了,开往钱塘圈地建庄园。

  而城外废弃的民居,暂时不会拾掇,毕竟孙恩主力仍在,谁也说不准何时卷土重来。

  总之,经此一役,会稽元气大伤。

  这日,王愔之带着顾氏母女去了贺氏的庄子。

  贺氏先祖贺循任会稽内史时,曾主持开凿西起渐江的西陵(今萧山西兴)到山阴河道,后称西兴河。

  而山阴以东原有山阴故水道,后汉永和五年,会稽太守马臻纳山阴会稽两县三十六源之水为鉴湖,湖面广五百里余。

  西兴河经鉴湖至曹娥江与上虞、余姚水系相连接直达明州(今宁波)。

  西兴河的开凿,不仅改善了会稽的水环境,提高了鉴湖的水利功能,更兼灌溉、舟楫、养殖之利,并对整个浙东具有交通、军事之便。

  贺氏庄子便位于鉴湖与曹娥江之间。

  远眺之,曹娥江奔涌不休,鉴湖碧水濯濯,烟波浩渺。

  可是夹在中间的顾氏庄园,却一片狼籍,本该茁壮生长的禾苗,被踩踏的倒伏在了泥地里,桑木几乎砍伐一空,屋舍残破,有火烧的痕迹。

  庄里,还横七竖八散落着烂的不成样的尸体。

  “全死了,他们全死了!”

  贺江梅呜呜哭了起来。

  “哎~~”

  顾氏也眼圈红红的,把爱女搂入怀里,轻轻**着鬃边的发丝。

  “早晚会好起来的!”

  王愔之回头劝了句,就打了个手势。

  千名庄客与各自的新婚妻子在几名贺氏老人的带领下,涌入庄子,其中还有数十名岁数不等的小孩。

  这些庄客,相当一部分都是北府军征发的僮仆,在打理庄业上,有着熟练的经验,不用王愔之过多操心。

  有一部分人手搜寻尸体,集中掩埋,又有人去拾掇屋舍。

  王愔之还派驻了一队鸳鸯阵,将于农闲时教导庄客操演。

  这刻,他正拿树枝在泥地上写写画画。

  曹娥江自东南向西北流入浙江,溯流而上,便是上虞,而在庄园背后,则是五百里鉴湖。

  也就是说,孙恩来攻,多半是沿曹娥江推进,自东南方向攻来。

  “郎君在画什么?”

  贺江梅好奇的凑过脑袋,大着胆子问道。

  王愔之笑道:“我在琢磨孙恩将会从哪里进兵,你看,东南方距你家庄子不远,有大樱山横亘于前,山右是鉴湖,水泽漫陂,遍地芦苇,大军难以通行。

  而山左地势相对开阔,故我打算奏请府君于山左当道修一座土城,能屯千余兵即可,下回孙恩再来攻时,可依城固守待援。

  另于大樱山顶修烽燧,孙恩若来,可举烟火示警。”

  贺江梅小脸一红,悻悻道:“郎君好本事,妾却是不懂这些,叫郎君见笑了。”

  王愔之摇头道:“术业有专精,没有谁生来知之,贺娘子亦有长处,我所不及也。”

  “是什么?”

  贺江梅眸光亮闪闪。

  王愔之笑而不语。

  他哪知道贺江梅有什么优点,无非是哄小女孩罢了。

  “夫人,夫人,长康公来了家里,着仆请夫人和女郎回去呢。”

  这时,一名老仆气喘吁吁的跑来。

  “什么?”

  顾氏现出凝重之色。

  长康公便是顾恺之,吴郡顾家郎主,顾氏的堂兄。

  “阿母,舅父或是为小女的婚事而来!”

  贺江梅面色一白。

  “别怕!”

  王愔之笑:“一切有我,我与你们一起去见一见长康公便是!”

  “嗯!”

  贺江梅仿佛有了倚靠,重重点头,心里满满的全是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