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金榜题名到权倾朝野 第158章 为婿

小说:红楼:从金榜题名到权倾朝野 作者:眉油酥脂 更新时间:2025-10-31 04:27:57 源网站:2k小说网
  他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灼灼地盯住林如海,仿佛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浮木。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只闻炉内炭火轻微的噼啪声和林如海沉稳的呼吸。

  林如海放下茶盏,拢了拢衣袖,沉吟片刻,才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条理清晰,带着一种洞悉局势的冷静:

  “陛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萧钦言与四王军政合流,已然铸成。其根基在军、在财、在朝中朋党盘踞,更借西海‘烽火’为遮护。此刻欲以雷霆手段,强行拔除……”

  他缓缓摇头,语气斩钉截铁。

  “非但不能奏功,反而会立时引爆西海这颗火药桶!此非明智,实乃取祸之道。”

  隆化帝眼中刚燃起的一丝希望之火迅速黯淡下去,脸色更加灰败,嘴唇翕动,却没发出声音。

  “因此,当务之急,”

  林如海话锋一转,眼神陡然变得锐利,如剑芒出鞘。

  “不在西海,而在北疆!”

  他迎着隆化帝不解的目光,清晰有力地剖析。

  “紫荆关大捷,沙钵略授首,突厥主力溃败,此乃天佑我朝!”

  “然,陛下,此乃一时之胜,非根本之胜!突厥王庭仍在,其诸部根基未损。”

  “朔方精锐深入漠北,扫穴犁庭、犁庭扫穴之策,尚未竟全功!”

  “若此刻因西海掣肘,分散朝廷精力、资源,致使北疆战事功亏一篑,则沙钵略虽死,突厥元气未伤,只需数年休养,烽烟必定再起!届时,北患复炽,西海枭雄又盘踞一方,朝廷将真正陷入东西两线夹击、腹背受敌的绝境!”

  他稍稍停顿,让这严峻的后果在隆化帝心中沉淀,才继续道:

  “故臣以为,当此多事之秋,朝廷必须集中全力,确保北疆决胜!”

  “唯有彻底荡平突厥王庭,将其诸部打散、打残,使其数十年无力南顾,方能腾出手来,彻底解决西海这颗毒瘤!”

  “此为‘攘外必先安内’之逆用——安外以固本,固本方能从容安内!”

  隆化帝听得入神,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中光芒闪烁,显然被林如海这番环环相扣、着眼全局的分析点醒。

  他连连颔首,急切追问:

  “林相深谋远虑!然则,如何确保北疆决胜?朔方军深入漠北,朕远在神都,鞭长莫及啊!”

  林如海早有定计,立刻接口道:

  “陛下,紫荆关一战,万里瞩目!苏慕白以文臣之身,率万余孤旅,坚守绝地,力挽狂澜,更是亲手射杀突厥伪汗沙钵略!”

  “此等不世功勋,震古烁今!其忠勇、其智谋、其勇毅,天下无双!”

  “而今,朔方军上下皆服其威望。紫荆关下,苏慕白与守关将士同生共死,其威信早已深植军心!”

  “他虽然是臣的女婿,但正所谓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值此非常时刻,由他前往幽州,统筹北疆全局,节制幽州军政以全力支援前线,实乃不二人选!”

  “陛下只需授予其‘临机决断、便宜行事’之权,使其能因时制宜,调动一切必要资源,则北疆战事,定能一战而竟全功!”

  林如海特意强调了“节制幽州军政”与“便宜行事”,这足以让苏慕白成为北疆战事实质上的“监军”与后勤总枢,且其身份天然能弥合朔方军内部可能的缝隙。

  隆化帝眼中精光大盛!他猛地一拍桌案,震得杯中茶水微漾:

  “善!大善!林相此言,如拨云见日!苏慕白阵斩突厥可汗,此乃擎天保驾之功!其才具,足当大任!”

  他心中瞬间盘算清楚:

  用一个幽州节制之权和“便宜行事”的许诺,换取北疆彻底平定,解除后顾之忧,这买卖太划算了!

  而且苏慕白是林如海女婿,用他,也等于进一步拉拢了林如海这对抗萧党的核心力量。

  “夏守忠!”

  隆化帝声音陡然拔高,充满了决断。

  “奴婢在!”

  夏守忠一直如影子般侍立在旁,闻声立刻趋前躬身。

  “即刻拟旨!”

  隆化帝语速极快,字字清晰。

  “幽州知州、紫荆关守备苏慕白,忠勇天授,智略超群!”

  “临危受命,扼守紫荆,血战旬余,力挫敌酋,更于万军之中,一箭诛杀突厥伪汗沙钵略,功载社稷,勋彪史册!朕心甚慰!”

  “特晋其为兵部右侍郎(从三品),仍兼领幽州知州,授其‘总督北疆军务,协理朔方军攻伐’之责,总揽幽州军政大权,专司支援朔方军漠北战事!”

  “凡涉北疆攻防、粮秣转运、兵员征调、将校任免等一切事宜,皆许其临机决断,便宜行事!望其不负朕望,速靖北患!钦此!”

  这道旨意,将苏慕白从正四品知州火箭式擢升至从二三品兵部侍郎,更是赋予了节制幽州军政、协理朔方军前线作战、拥有临机决断和“便宜行事”的超级权力。

  这几乎是将北疆的后方完全托付给了苏慕白!

  “奴婢领旨!”

  夏守忠心头亦是一震,这道旨意的分量太重了!

  他不敢怠慢,立刻躬身退下,快步去往偏殿值房,准备亲笔草拟这道关系重大的圣旨。

  偏殿内,又只剩下君臣二人。

  林如海强压着心头如同惊涛拍岸般的激荡,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要将那沉甸甸的圣意吸入肺腑,化作实质的力量。

  他的脸上,瞬间涌现出伪装而出真挚的敬服与激动,朝着隆化帝深深一揖到底:

  “陛下圣明烛照,乾纲独断!”

  “此旨意洞悉时局,切中要害!苏慕白得此信任重托,必感念天恩浩荡,肝脑涂地,以报君恩!”

  “北疆之事,有此旨意在,大局定矣!”

  “待北疆烽烟尽散,王师凯旋,陛下再以雷霆之势整肃西海,届时萧钦言辈,不过釜底游鱼,四王亦成无根之木,必可一举荡平,涤清朝堂!陛下圣断,实乃社稷之福,万民之幸!”

  他的声音微微发颤,既有对女婿权柄骤增、前途无量的狂喜,更有对眼前这位帝王在绝境中终于抓住关键、展现出合格**决断力的欣慰——尽管这决断背后,依然是冰冷的帝王权衡。

  隆化帝听着林如海这番激昂的赞颂,看着他脸上毫不作伪的激动与臣服,心中那份被萧钦言逼迫挤压出的郁结之气,似乎终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一股掌控全局的豪情油然而生。

  他脸上的阴霾彻底散去,嘴角甚至勾起一丝久违的、带着帝王威严的笑意。

  “林相,坐下说话。”

  他指了指旁边的圆凳,语气恢复了从容。

  “北疆之事,朕既已托付于苏慕白,便可稍安。只是这西海…”

  他端起茶杯,轻轻用杯盖撇去浮沫,眼神重新变得幽深。

  “萧钦言这老匹夫,与四王搅在一起,犹如附骨之疽。朕虽暂时隐忍,如芒在背,寝食难安啊!”

  林如海依言坐下,腰杆却挺得笔直。

  “陛下所虑极是。”他神色凝重地点头。

  “西海已成独立王国,军政财权尽在萧钦言与四王之手。”

  “然此刻动它,牵一发而动全身,代价太大。臣以为,除却北疆之策,朝廷眼下对西海,当取‘外松内紧、分化瓦解’之策。”

  “哦?外松内紧,分化瓦解?卿家细言之。”

  隆化帝身体微微前倾,显出浓厚兴趣。

  “其一,外松。”

  林如海条理清晰。

  “西海所需钱粮军械,户部兵部,务必按时足额拨付,绝不克扣拖延。”

  “至少表面上,要让他们挑不出朝廷的错处。南安郡王所请‘全权节制’之奏,陛下可明发圣旨予以确认,将其总督西海军政之名坐实。”

  “甚至…可加其爵禄,赐其殊荣,以示陛下信重,彰显君臣和睦。此乃‘养其骄心’。”

  隆化帝眉头微蹙,显然对还要给南安郡王加恩有些不情愿。

  林如海立刻补充道:

  “陛下,名器爵禄,不过是虚名。”

  “只要边军钱粮命脉的源头,仍在朝廷调拨,而非其自行征敛!此乃‘虚名实利’之辨!且让其站在明处,受天下瞩目,反而更易制衡。此其一,‘松’其戒心。”

  隆化帝思索片刻,缓缓点头:

  “嗯…有理。那‘内紧’与‘分化’呢?”

  “其二,内紧。”

  林如海声音压低。

  “陛下当密令锦衣卫西缉事厂,不惜一切代价,动用所有深埋西海之暗桩密探!重点并非搜集萧钦言与四王‘勾结’之罪证——此等密室之谋,必有防范,难获实据。”

  “而是要搜集南安郡王,甚至其他三王及其心腹将领的劣迹!贪墨军饷、克扣士卒、纵兵掳掠、欺压地方、任人唯亲、骄奢**逸…诸如此类!”

  “尤其是军中底层士兵对上官的怨气,将校之间的利益倾轧,各部族之间的矛盾!这些看似散乱的情报,汇聚起来,便是将来瓦解其军心、分化其阵营的利器!此乃‘内紧’,暗藏杀机于无形!”

  隆化帝眼中寒光一闪:

  “好!暗查其内部裂痕!朕即刻密谕锦衣卫指挥使!”

  “其三,分化瓦解!”

  林如海继续道。

  “四王同气连枝,然绝非铁板一块!北静、东平、西宁三王长居神都,享尽繁华,其心思与亲临前线的南安郡王岂能一致?三王之间,利益纠葛、亲疏远近亦必有别!”

  “陛下可借加恩西海战事之名,分批、单独召见三王入宫奏对,赏赐各有不同。”

  “言语间,可稍露对西海战事迁延日久、靡费钱粮之隐忧,甚至可‘无意’提及朝中御史或有弹劾之意,暗示责任或将归于前线统帅…再观其神色反应!此乃‘敲山震虎’、‘疑兵之计’!”

  “只要在他们心中种下猜忌的种子,让其互相疑惧‘陛下是否将罪责推给己方’,则其联盟,不攻自裂!”

  隆化帝越听,眼中光芒越亮,林如海此计,可谓将权术分化运用到了极致!

  不直接对抗,而是从内部瓦解。

  他忍不住赞道:

  “妙!攻心为上!林相真朕之百里奚也!”

  林如海微微欠身:

  “陛下谬赞。此外,陛下还可密令吏部、都察院,暗中梳理西海边军系统内所有非四王嫡系、且无劣迹之将校名单。”

  “尤其是那些出自寒门、靠军功累升至中层的将领,以及原本朝廷派系但被边缘化者。”

  “假以时日,待西海局势有变,或北疆大定后,这些人,便是朝廷重新掌握西海边军的关键支点!是楔入四王铁板中的钉子!”

  “好!好一个‘布子’!林相思虑周全,老成谋国!”

  隆化帝抚掌称善,心中豁然开朗。一条条清晰的策略,驱散了之前的迷茫与无力感。

  君臣二人又在灯下密议良久,将各项策略的细节逐一推敲、完善。

  烛火跳动,在隆化帝和林如海的脸上投下明明暗暗的光影,也映照着帝国权力核心深处,一场针对庞大军政联盟的无形绞杀,正伴随着北疆捷报的余音,在神都的宫阙深处悄然展开。

  当林如海最终告退时,天色已彻底黑透。

  隆化帝望着他消失在殿门外沉沉的夜色中,久久未动。他重新拿起那份被反复翻阅、边角已微微起皱的紫荆关捷报,指尖抚过“一箭惊雷!贯胸透背!沙钵略授首!”那几行力透纸背的字迹。这份来自北疆血火的战报,不仅带来了胜利的曙光,更如同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反击的闸门。

  “苏慕白…朕将这北疆托付于你,莫要负朕…”

  他低声自语,目光投向北方那片冰封与热血交织的辽阔战场,仿佛穿透了千山万水,看到了那座屹立于尸山血海之上的雄关。

  不久后,萧钦言府上。

  正堂内烛光闪动,将四道身影投在绘着西域舆图的屏风上。

  浓重的药味混着貂裘的膻气,萧钦言裹在厚裘里,枯瘦指节叩着紫檀案面,发出空洞回响。

  在他旁边,分别是北静郡王、东平郡王、西宁郡王。

  此时四人面上神色凝重,再无前几日乾清宫与隆化帝摊牌时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