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从金榜题名到权倾朝野 第156章 军政合流

小说:红楼:从金榜题名到权倾朝野 作者:眉油酥脂 更新时间:2025-10-31 04:27:57 源网站:2k小说网
  苏慕白借力站稳,深深吸了一口混杂着血腥、硝烟和尘土、此刻却显得无比自由的空气。

  他看着关外那片彻底失控、陷入地狱般混乱的突厥大军,看着那杆曾经不可一世、如今却如同破布般被无数马蹄践踏的金狼大纛残骸……

  一丝冰冷疲惫、却又带着无尽释然的笑意,如同投入冰湖的石子,在他染血的嘴角缓缓漾开,无声,却重逾千钧。

  他抬起一只仍在微微颤抖的手,指向关外那片末日般的溃乱景象。

  “开…城门……”

  声音嘶哑得几乎破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擂鼓!全军——追击!”

  短暂的、近乎真空的寂静后,紫荆关城头,如同积蓄了千万年的火山,轰然爆发!

  “万胜——!!苏大人万胜——!!!”

  “突厥可汗死了!突厥败了——!!!”

  “杀!杀出去啊——!!!”

  震天的欢呼、哭喊、咆哮汇聚成一股撕裂云霄的声浪,饱**劫后余生的狂喜和压抑到极限的仇恨!

  疲惫到极点的守军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跌跌撞撞地冲向城门绞盘!沉重的关门在令人牙酸的“嘎吱”声中,缓缓开启!

  吊桥轰然落下!

  残余的数千守军,如同决堤的洪流,带着滔天的杀气和无尽的怒火,挥舞着卷刃的刀枪,冲出了这座坚守了十余日的血城,扑向那彻底崩溃、自相残杀的突厥溃军!

  烟尘蔽日,杀声震野。

  突厥人的野心与铁蹄的洪流,连同那杆曾令草原震怖的金狼大纛,一同被埋葬在紫荆关下冰冷的泥土与无尽的血色之中。

  残存的败兵,如同失魂的野鬼,漫无目的地向草原的方向流窜,将那“天神之罚”的恐怖传说,连同他们彻底溃散的脊梁,永远地留在了这片让他们魂飞魄散的雄关之下。

  追击持续了半个时辰,突厥溃兵如同被狼群驱赶的惊鹿,漫无目的地向草原深处亡命奔逃,只留下满地狼藉的尸骸、散落的兵器和哀鸣的战马。

  紫荆关守军早已是强弩之末,凭着一股复仇的怒火和追击溃敌的本能支撑着追杀了十余里,直到苏慕白沉静却不容置疑的鸣金声穿透喧嚣,响彻战场。

  “收兵!”

  命令层层传递,疲惫不堪却精神亢奋的守军们终于停下脚步。

  望着天边卷起的最后一线烟尘,他们相互搀扶着,爆发出更加狂热的欢呼,随即又因牵扯伤口而龇牙咧嘴。

  胜利的狂喜与透支后的虚脱交织在一起。

  战场清理是残酷而漫长的。

  突厥人的尸体层层叠叠,在关墙之外铺开一片望不到边的死亡地带,散发着浓烈的血腥与腐臭。

  己方的阵亡将士也被一一寻回,沉默地抬回关内。

  残破的铠甲、卷刃的刀枪、损毁的器械堆积如山,无声诉说着这场守卫战的惨烈。

  苏慕白回到城楼,卸下那身被血污板结、沉重如铁的甲胄。

  他赤膊的上身布满新旧伤痕,尤其是双臂,肌肉撕裂般的剧痛和力竭后的颤抖还未完全平息。亲兵小心翼翼地为他清洗、包扎左臂那道伤口,以及双臂因极限发力而崩裂渗血的毛细血管。

  他拒绝了立刻休息的请求。

  苏慕白站在残破的城堞边,望着关外尸山血海和远处苍茫的荒原,目光幽深。

  沙钵略授首,突厥主力崩溃,北疆的危局瞬间扭转。

  但战争的结束,往往只是更大风暴的开始。神都的棋局,此刻想必已天翻地覆。

  “取笔墨!”

  苏慕白声音嘶哑却斩钉截铁。

  一份凝结了紫荆关浴血奋战与惊天逆转的捷报,在他笔下迅速成形。

  字迹略显潦草,力透纸背,带着铁与血的气息:

  急报!八百里加急!

  臣,幽州知州、紫荆关守备苏慕白顿首百拜,谨奏天阙:

  突厥伪汗沙钵略,率铁骑十余万,自云州破关而入,狼奔豕突,直扑幽州门户紫荆关,欲断我朔方军后路,叩我中原腹地。

  其势汹汹,如黑云压城。

  臣受朔方军大帅苏烈重托,率军万余,婴城固守。

  贼寇自三月廿三始,昼夜不息,轮番猛攻。悍不畏死,蚁附登城,云梯如林,撞车撼地。

  滚木礌石,火油金汁,箭雨如蝗,往复厮杀凡一十七日。

  关墙内外,尸骸枕藉,血流漂杵。

  我军将士浴血奋战,十损其五,存者皆伤,犹自死战不退!

  四月初九晨,沙钵略穷途末路,亲统王帐精锐并各部酋长亲卫,孤注一掷,发动亡命总攻。

  贼势滔天,金狼大纛直指关楼。

  我军弩机尽毁,危在旦夕。

  千钧一发之际,臣亲临险地。

  贼酋沙钵略,着金冠,披狼氅,策乌骓,距关三百步,狂嚣不止,凶焰炽天。

  臣怒发冲冠,以血肉之躯,强开损毁之床弩!万钧之力加身,筋骨欲裂,终引弦如满月!

  一箭惊雷!破空裂风!

  破甲重矢,贯其胸腹,透背而出!

  沙钵略应声坠马,当场毙命!金狼大纛,随之轰然倾覆!

  突厥举军震怖,魂飞魄散!

  王帐精锐夺尸争权,自相残杀;余众丧胆,如山崩海溃,狼奔豕突,自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臣即率军出关掩杀,再斩首七千余级,缴获无算!

  残寇远遁,紫荆关危局遂解,幽州安若磐石!

  此役,赖陛下洪福,三军将士用命,幸不辱命!

  阵斩突厥伪汗沙钵略,破其倾国之师,北疆烽火可望平息!捷报飞传,谨伏阙下,恭候圣裁!

  战功细目、缴获清单、伤亡抚恤,容臣稍事整顿,即行具表详奏。

  幽州知州臣苏慕白,再拜顿首!

  大乾隆化三年四月初九日于紫荆关

  “八百里加急!昼夜不停!直送神都,面呈陛下!”

  苏慕白将火漆封好的沉重奏报交给最信任的亲兵统领,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

  “告诉沿途驿站,敢有半分延误,军法从事!”

  “遵命!”

  亲兵统领单膝跪地,双手接过这重于千钧的捷报,眼中充满狂热与崇敬,转身飞奔而去。

  健马嘶鸣,蹄声如雷,带着北疆的惊天捷报和彻底扭转国运的希望,消失在通往神都的官道上。

  几日后,神都,皇宫,乾清宫。

  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的铅块,沉重得令人窒息。

  龙椅之上,隆化帝面沉似水,那双曾经锐利威严的眼眸此刻布满血丝,燃烧着压抑到极致的怒火和深深的挫败。

  他紧握龙椅扶手上的金鳞,指节因用力而发白,手背上青筋虬结,仿佛要将这冰冷的金属捏碎。

  就在几天前,那个称病多时、如同缩进龟壳的首辅萧钦言,竟不声不响地回到了内阁值房!

  更可恨的是,他连最基本的君臣奏对礼数都抛诸脑后,未曾派一个门生递个话,更别提亲自入宫请安禀报,竟直接以首辅的身份发号施令!

  一道轻飘飘的谕令,就要剥夺他隆化帝亲自赐予次辅林如海的“代行首辅”之权!

  这简直是赤裸裸的藐视!是对他帝王权威最恶毒的挑衅!

  隆化帝得知消息时,气得眼前发黑,当场摔碎了最心爱的九龙捧日白玉盏。

  暴怒之下,他立刻下旨,急召萧钦言乾清宫见驾!

  他要让这个老匹夫知道,谁才是这大乾江山真正的主人!

  他要狠狠敲打这只不知死活的老狐狸,甚至…动了就此将其彻底打入尘埃的心思。

  然而,让隆化帝万万没想到的是,萧钦言来了,却不是一个人来的。

  当太监通传的声音响起,乾清宫那沉重的朱漆大门缓缓开启时,走进来的,除了那个依旧裹着厚裘、脸色青白却眼神锐利如鬼火的萧钦言,还有三位身着郡王朝服、气度不凡却面带深意的人物——北静郡王水溶、东平郡王穆莳、西宁郡王金磊!

  三位郡王!开国一脉的四王,竟来了三王!

  他们如同坚实的壁垒,拱卫在萧钦言身侧,步伐沉稳,目不斜视,毫不掩饰地表达着对这位首辅的鼎力支持。

  “臣等,参见陛下!”

  四人齐声行礼,声音在空旷的大殿内回荡,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隆化帝只觉得一股逆血直冲头顶,太阳穴突突直跳。

  他强压下几乎要脱口而出的咆哮,声音冰冷得如同九幽寒冰:

  “萧爱卿病体未愈,如此兴师动众,携三位郡王入宫,所为何事啊?”

  他的目光死死盯着萧钦言。

  萧钦言咳嗽了两声,声音嘶哑却异常清晰,带着一种掌控局面的从容:

  “老臣惶恐。只因西海烽烟告急,番邦十五万大军压境,局势危如累卵,关乎社稷存亡。值此多事之秋,内阁中枢,非老成谋国、深悉军务者不可掌舵,以免政出多门,贻误军机。”

  “臣虽病躯残喘,然不敢惜身,故勉力回阁视事。”

  “至于代行首辅之权,”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身旁的三位郡王,

  “此乃非常时期,权宜之计,为确保西海战事事权统一,故先行调整。林次辅才干卓著,然于军旅之事,恐稍欠历练。”

  他话音刚落,北静郡王水溶便温文尔雅地接口道:

  “陛下明鉴。萧相所言极是。西海战事,瞬息万变,牵一发而动全身。”

  “非萧相这般运筹帷幄、老成持重之臣坐镇中枢,协调各方,实难令前线将士安心,难令粮秣军械运转无碍。值此国难,当以大局为重。”

  他语气温和,话语却绵里藏针。

  东平郡王穆莳声如洪钟,带着武将的直率:

  “陛下!南安王兄(南安郡王)在前线浴血奋战,与番邦虎狼之师周旋,军情如火!中枢若无定海神针,政令不畅,补给不继,实乃兵家大忌!萧相德高望重,经验老到,由他总揽全局,方能辅佐陛下,平定西海!”

  西宁郡王金磊也沉声道:

  “臣附议。林次辅才学虽高,然西海事涉边军、藩属、粮饷转运等诸多繁杂军务,非萧相之能,恐难驾驭。为江山社稷计,请陛下允萧相全权处理西海诸事。”

  三人你一言我一语,虽未明言反对隆化帝,却已将萧钦言捧到了拯救西海的唯一人选高度,同时不动声色地将林如海排挤出了决策核心。

  他们话里话外,都在强调西海离不开萧钦言,离了他,西海必败,江山危殆!

  更令隆化帝怒火中烧的是萧钦言接下来的表演。

  这老狐狸仿佛没看到皇帝铁青的脸色,开始大谈特谈西海形势如何危急到了“存亡之秋”的地步。

  他痛陈前线粮草如何匮乏,军械如何老旧,南安郡王如何以寡敌众、勉力支撑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陛下!”

  萧钦言的声音带着一种忧国忧民的沉痛。

  “当务之急,乃速速明发上谕,授予南安郡王全权节制西海一切军政事务之权!”

  “令其可临机专断,统合诸军,方能集中力量,击退番邦!”

  “其二,国库需倾全力!即刻调拨至少五百万两白银,百万石粮草,速速运抵西海!户部、兵部、工部需通力协作,不得有丝毫延误!”

  “现有物资,杯水车薪,绝难支撑一场决定国运的大战!恳请陛下速速决断!”

  隆化帝坐在龙椅上,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直窜头顶,四肢百骸都冰冷僵硬。

  他终于彻底看明白了!什么回阁视事,什么调整权力,什么西海危急!这分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逼宫!

  萧钦言这个老狐狸,敏锐地察觉到了自己对他的猜忌和可能到来的清算危机,竟然彻底撕下了伪装,与虎视眈眈的四王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军事同盟!

  他们这是在要挟!用西海战事做筹码,用所谓的“军心不稳”、“后勤不继”做武器,逼迫他这个皇帝就范!授予南安郡王军政大权?那西海边军从此便彻底姓“四王”了!

  巨额钱粮调拨?那便是萧钦言**中饱私囊、壮大实力的绝佳机会!

  他们这是要将西海打造成一个针插不进、水泼不入的独立王国,成为悬在朝廷、悬在他隆化帝头顶的一把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