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脸上没有胜利的喜悦,只有长途奔袭后的疲惫,以及一种更深沉的冷硬。他抹了一把溅在护颊铁片上的粘稠血迹,目光扫过这片彻底化为焦土的死地。
遍地是焦黑的残骸和无法辨认的尸块,燃烧的帐篷骨架如同巨兽狰狞的肋骨,几匹失去主人的战马在火场边缘茫然地徘徊嘶鸣。
一个被压在倒塌毡帐下的婴儿,半边身体已经烧焦。
他沉默地调转马头,声音嘶哑却清晰地穿透了火焰的喧嚣。
“割下左耳,收集箭矢。一刻钟后,焚营完毕,全军撤离!”
黑色的骑兵再次动了起来,如同完成了狩猎的狼群,迅速而沉默地融入草原深处更浓重的暮色里,只留下身后那片在天地间熊熊燃烧、浓烟蔽日的巨大废墟。
焦臭的气味随风飘荡,仿佛这片草原春天里最深的绝望。
几日后,紫荆关的城楼在料峭春风中巍然矗立,深灰色条石垒砌的墙体浸透了边塞的霜雪与烽烟。
朔风掠过垛口,卷起残存的雪霰,打在苏慕白深绯官袍的下摆,发出细碎声响。
朔方军主帅苏烈按剑而立,玄甲泛着幽冷光泽,魁梧的身躯如同关前另一座铁铸的堡垒。
他目光扫过关外莽莽苍苍的荒原,眉头紧锁的沟壑比城墙的裂缝更深。
“苏大人,”
苏烈的声音低沉,带着风沙磨砺的粗粝,打破了城头的肃静。
“西海那边烽火连天,朝廷的援兵,怕是很难指望了。”
苏烈侧过身,巨掌重重拍在冰冷的城垛上,震落些许浮尘。
“紫荆关这一万兵马,已是朔方军能掏出的全部家底。”
“突厥人若再来,就是硬碰硬的血战。此地……要交给你了。”
他的目光定定落在苏慕白身上,凝重里**沉重的托付。
苏慕白微微仰首,关外旷野的风灌入他宽大的袍袖,那深绯色在灰暗天幕下仿佛唯一跳动的火焰。他的神情却如古井深潭,不见一丝波澜。
“大帅放心,”
声音平稳清晰,穿透风声。
“‘疲虏’之策,本就是我与林相力主推行。”
“能亲身立于这关门之上,执子落盘,亲见敌我之势此消彼长,于我而言,亦是大快平生之事。”
苏慕白唇角甚至牵起一丝极淡的弧度,从容得看不出正身处风暴之眼。
“居庸关外,才是大帅铁骑纵横之地。”
“紫荆关有我,便是铁壁铜墙。人在,关在。”
最后四字,轻描淡写,却又重逾千钧。
苏烈紧绷的下颌线似乎松动了一瞬,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终究化为无声的颔首。
两人又就关防布置、烽燧联络、粮草储备等细节逐一确认,冰冷的军务条陈在寒风中有条不紊地铺陈。
末了,苏慕白话锋忽如涓流转向,淌入另一片看似平静却暗藏漩涡的深水。
“大帅,”
苏慕白望向遥远南方模糊的天际线,那里是神都的方向。
“依你之见,若草原奔袭之策得以贯彻,突厥这头恶狼,还能挣扎多久。”
苏烈浓眉紧蹙,目光投向关外那片孕育了无数铁骑又埋葬了无数枯骨的辽阔土地,沉吟片刻,才缓缓道。
“突厥凶悍,然其根基浅薄。民不过数百万部,牛羊便是命脉,城池几无。”
“大军深入其腹地,烧其草场,毁其冬储,断其血脉。一次,可伤其元气,两次,必动其根本。”
“只要粮道能续,将士用命,快则一年,慢则两三载,其必元气大伤,牛羊离散,部众离心。那时候,”
他眼中锋芒一闪,是沙场宿将的笃定。
“再凶悍的狼,也是拔了牙、断了筋的丧家之犬,再无南顾之力。”
“两三载么……”
苏慕白微微颔首,对这个判断并无异议。
他目光转回,落在苏烈那张饱经风霜、写满刚毅的脸上,带着一种近乎审视的平静。
“那么,待突厥平定,北疆烽烟俱净,大帅于己身,可有思量。”
苏烈闻言,刚硬的线条似乎柔和了一瞬,仿佛透过眼前的烽燧,看到了遥远的安宁。
“呵呵,”
他轻笑起来,带着军人少有的畅想。
“若真有那一日……某只盼卸甲归田,回那淮水之畔的老家,置办几亩薄田,结几间草庐。”
“春种秋收,夏捕冬藏;闲时温一壶老酒,看儿孙绕膝。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便是此生最大快意了。”
苏烈神情里,是真切的向往。
城头的风似乎凝滞了一瞬。
苏慕白看着苏烈眼中那抹难得的憧憬,唇角那丝淡然的弧度依旧,说出的话却如冰锥刺破暖意。
“平定突厥,开疆拓土,此乃本朝立国以来未有之大功勋。”
他语气平淡,像是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
“然大帅可知,功高震主,于史册中,几成死局。”
苏慕白顿了顿,目光如无形的丝线,缠绕住苏烈骤然僵硬的表情。
“功成之日,恐非朔方军凯旋之时,恐为其……没落之始。”
苏烈脸色猛地沉下,方才的畅想之色瞬间褪尽,化作铁青。
“苏大人!”
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急促与本能地抗拒。
“慎言!此等大逆之言,岂可宣之于口!陛下……”
“陛下如何?”
苏慕白截断他,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回避的穿透力。
“神都贾府之事,荣国妃幽囚深宫,百年勋贵顷刻崩塌。”
“陛下行雷霆手段,何曾有过一丝转圜余地。收缴兵权,不过寻常之事。”
他向前微倾,声音压得更低,却字字砸在苏烈心头。
“大帅在朔方军中威望,如日中天,士卒只知苏帅,不知天子者,又岂在少数。”
“如此情势,以当今陛下之心性……大帅以为,仅凭卸甲归田四字,便能置身事外,安享林下之乐么?怕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朝堂漩涡,早已为将军备下。”
一番话落,城头死寂。只有风穿过垛口的呜咽,和远处守军甲叶偶尔的摩擦声。
苏烈高大的身躯猛地晃了一下,仿佛被无形的重锤击中。
他下意识地紧紧攥住腰间的剑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脸色由铁青转为一种被戳破心事的灰败。
苏烈猛地别开脸,不敢再看苏慕白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胸膛剧烈起伏,粗重的气息带着压抑的咆哮意味。
“够了……苏大人!莫要再说了!此等非臣子所宜论!”
他几乎是低吼出来,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然而那声呵斥,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更像是内心巨大恐惧与无力感交织下的虚张声势,而非真正的威严。
苏慕白静静地看着他,眼神深邃。苏烈的反应印证了他的判断。
这位统帅万军、令突厥闻风丧胆的大帅,在战场上是指挥若定、纵横捭阖的雄鹰。
可一旦面对朝堂之上那无形却更为致命的暗流,其底色便是一个纯粹的军人——重情义,轻权谋,信奉忠勇,厌恶诡谲。
当年若非岳父林如海明察秋毫,于军需贪墨的污水中力证其清白,苏烈早已是黄土垄中枯骨,哪还有今日统御朔方、威震北疆的荣耀。
权谋之术,非其所长,亦非其愿。
他对朝廷的忠诚毋庸置疑,可这份忠诚下潜藏的忧惧,此刻被苏慕白无情地揭开,让他如坠冰窟,手足无措。
苏烈避开苏慕白的目光,死死盯着脚下斑驳的城砖缝隙里一株顽强钻出的枯黄草梗,仿佛要将那点微弱的生机看穿。
寒风卷着关外特有的沙尘气息,掠过城墙,扬起苏慕白深绯官袍的一角,也吹动了苏烈玄色披风的下摆。
两人之间的沉默,沉重得如同压在紫荆关上的整片铅灰色天空。
关墙之下,戍卒换防的口令声远远传来,清晰而冰冷,提醒着此地无时无刻不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良久,苏慕白才缓缓开口,打破了这片令人窒息的沉寂,声音依旧平静,却已不再咄咄逼人,更像是在铺陈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大帅忠勇,日月可鉴。”
“然神都非沙场,人心之险,尤胜突厥弯刀。”
“狡兔死,走狗烹,非是虚言。陛下……”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
“陛下行事,素来只问结果,不问情由。”
“贾府昔日何等煊赫,转眼便是冢中枯骨。”
“待北疆平定,大帅一身系朔方军魂,军中威望无两,这便是取祸之根由。”
“陛下或碍于悠悠众口,明面上不予加罪,然削权、架空、冷落、猜忌……步步紧逼之下,大帅所期之田园,终究是镜花水月罢了。”
苏烈猛地抬起头,眼中血丝更甚,嘴唇翕动了几下,似乎想反驳,想斥责这是危言耸听,想再次强调自己对朝廷的忠诚足以化解一切猜忌。
然而,当他的目光撞上苏慕白那双沉静得近乎冷酷的眼眸时,所有激烈的话语都堵在了喉咙里。
苏烈想到了凤藻宫那冰冷的铜锁,想到了荣国府门前散落一地的珠翠钗环,想到了朝堂上那些曾与贾府交好、如今却噤若寒蝉的同僚……隆化帝那张看似威严、实则刻薄寡恩的面容,无比清晰地浮现在他眼前。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让他这位在尸山血海中都不曾皱眉的统帅,竟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噤。
“那……苏大人,依你之见……”
苏烈的嗓音沙哑干涩,几乎不成调子,那声“苏大人”已然被抛下,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下意识的、带着求助意味的称呼。
“难道……就没有转圜之地了么。”
“我苏烈一生为国,从未存半分私心,难道就因为打了几场胜仗,便要落得如此下场?”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悲愤、不甘,还有一种被命运紧紧扼住咽喉的绝望。
苏慕白没有立刻回答。
他的目光越过苏烈宽厚的肩膀,投向紫荆关外那片广袤而荒凉的战场。
天边,铅云低垂,仿佛随时会压垮这片饱经战火摧残的土地。
几只孤雁排成歪斜的队列,凄厉地叫着,奋力向南飞去,试图逃离即将到来的风暴。
“转圜……”
苏慕白收回目光,复又落在苏烈写满挣扎与迷茫的脸上,声音低沉却异常清晰。
“非是无路,但路在何方,不在庙堂,而在大帅自身,更在这朔方千军万马之中。”
苏慕白向前一步,距离苏烈更近了些,几乎能感受到对方粗重呼吸中透出的压抑。
“狡兔三窟,良将岂能只知冲锋陷阵,而不知身后之忧。”
“留在朔方军,那大帅便可安然无恙,眼下朝局动荡,各方都在落子。”
“兵权,乃是大帅最重要的保命手段,为了能够继续保证朔方军的建制序列,接下来我还会有更进一步攻略突厥的计划,但这些,都需要大帅的配合。”
苏慕白的话语点到即止,如同在布满迷雾的棋盘上落下一颗关键的棋子,留下大片供人思索的空隙,却不再明言。
城头的风更大了,呜咽着卷起尘土,扑打着两人的衣袍。
苏烈如同泥塑木雕般僵立着,苏慕白的话语如同重锤,一遍遍敲打着他固有的认知。
卸甲归田的幻梦彻底碎裂,取而代之的是深不见底的**泥潭。
他需要时间消化这冰冷的现实,需要权衡这其中的利弊与凶险。
苏慕白也不再言语,负手而立,目光重新投向关外苍茫的远方。
紫荆关的城墙在他身后沉默地矗立,一万守军如同蛰伏的巨兽,等待着即将到来的血火考验。
神都的朝堂暗流,北疆的战争阴云,在此刻的城头上交织成一张无形而巨大的网,悄然笼罩下来。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从瓮城阶梯下传来,打破了城楼上的死寂。
一名斥候模样的士兵,盔甲上沾满尘土,气喘吁吁地奔上城头,脸上带着长途奔袭后的疲惫和一丝难以掩饰的惊惶。
他目光扫过城头众人,最终锁定在苏烈身上,单膝跪地,声音因急切而微微发颤。
“大帅!苏大人!急报!”
他双手呈上一个沾满泥污的竹筒,火漆封口已被汗水浸透,微微变形。
        遍地是焦黑的残骸和无法辨认的尸块,燃烧的帐篷骨架如同巨兽狰狞的肋骨,几匹失去主人的战马在火场边缘茫然地徘徊嘶鸣。
一个被压在倒塌毡帐下的婴儿,半边身体已经烧焦。
他沉默地调转马头,声音嘶哑却清晰地穿透了火焰的喧嚣。
“割下左耳,收集箭矢。一刻钟后,焚营完毕,全军撤离!”
黑色的骑兵再次动了起来,如同完成了狩猎的狼群,迅速而沉默地融入草原深处更浓重的暮色里,只留下身后那片在天地间熊熊燃烧、浓烟蔽日的巨大废墟。
焦臭的气味随风飘荡,仿佛这片草原春天里最深的绝望。
几日后,紫荆关的城楼在料峭春风中巍然矗立,深灰色条石垒砌的墙体浸透了边塞的霜雪与烽烟。
朔风掠过垛口,卷起残存的雪霰,打在苏慕白深绯官袍的下摆,发出细碎声响。
朔方军主帅苏烈按剑而立,玄甲泛着幽冷光泽,魁梧的身躯如同关前另一座铁铸的堡垒。
他目光扫过关外莽莽苍苍的荒原,眉头紧锁的沟壑比城墙的裂缝更深。
“苏大人,”
苏烈的声音低沉,带着风沙磨砺的粗粝,打破了城头的肃静。
“西海那边烽火连天,朝廷的援兵,怕是很难指望了。”
苏烈侧过身,巨掌重重拍在冰冷的城垛上,震落些许浮尘。
“紫荆关这一万兵马,已是朔方军能掏出的全部家底。”
“突厥人若再来,就是硬碰硬的血战。此地……要交给你了。”
他的目光定定落在苏慕白身上,凝重里**沉重的托付。
苏慕白微微仰首,关外旷野的风灌入他宽大的袍袖,那深绯色在灰暗天幕下仿佛唯一跳动的火焰。他的神情却如古井深潭,不见一丝波澜。
“大帅放心,”
声音平稳清晰,穿透风声。
“‘疲虏’之策,本就是我与林相力主推行。”
“能亲身立于这关门之上,执子落盘,亲见敌我之势此消彼长,于我而言,亦是大快平生之事。”
苏慕白唇角甚至牵起一丝极淡的弧度,从容得看不出正身处风暴之眼。
“居庸关外,才是大帅铁骑纵横之地。”
“紫荆关有我,便是铁壁铜墙。人在,关在。”
最后四字,轻描淡写,却又重逾千钧。
苏烈紧绷的下颌线似乎松动了一瞬,眼中掠过一丝复杂,终究化为无声的颔首。
两人又就关防布置、烽燧联络、粮草储备等细节逐一确认,冰冷的军务条陈在寒风中有条不紊地铺陈。
末了,苏慕白话锋忽如涓流转向,淌入另一片看似平静却暗藏漩涡的深水。
“大帅,”
苏慕白望向遥远南方模糊的天际线,那里是神都的方向。
“依你之见,若草原奔袭之策得以贯彻,突厥这头恶狼,还能挣扎多久。”
苏烈浓眉紧蹙,目光投向关外那片孕育了无数铁骑又埋葬了无数枯骨的辽阔土地,沉吟片刻,才缓缓道。
“突厥凶悍,然其根基浅薄。民不过数百万部,牛羊便是命脉,城池几无。”
“大军深入其腹地,烧其草场,毁其冬储,断其血脉。一次,可伤其元气,两次,必动其根本。”
“只要粮道能续,将士用命,快则一年,慢则两三载,其必元气大伤,牛羊离散,部众离心。那时候,”
他眼中锋芒一闪,是沙场宿将的笃定。
“再凶悍的狼,也是拔了牙、断了筋的丧家之犬,再无南顾之力。”
“两三载么……”
苏慕白微微颔首,对这个判断并无异议。
他目光转回,落在苏烈那张饱经风霜、写满刚毅的脸上,带着一种近乎审视的平静。
“那么,待突厥平定,北疆烽烟俱净,大帅于己身,可有思量。”
苏烈闻言,刚硬的线条似乎柔和了一瞬,仿佛透过眼前的烽燧,看到了遥远的安宁。
“呵呵,”
他轻笑起来,带着军人少有的畅想。
“若真有那一日……某只盼卸甲归田,回那淮水之畔的老家,置办几亩薄田,结几间草庐。”
“春种秋收,夏捕冬藏;闲时温一壶老酒,看儿孙绕膝。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便是此生最大快意了。”
苏烈神情里,是真切的向往。
城头的风似乎凝滞了一瞬。
苏慕白看着苏烈眼中那抹难得的憧憬,唇角那丝淡然的弧度依旧,说出的话却如冰锥刺破暖意。
“平定突厥,开疆拓土,此乃本朝立国以来未有之大功勋。”
他语气平淡,像是在陈述一个与己无关的事实。
“然大帅可知,功高震主,于史册中,几成死局。”
苏慕白顿了顿,目光如无形的丝线,缠绕住苏烈骤然僵硬的表情。
“功成之日,恐非朔方军凯旋之时,恐为其……没落之始。”
苏烈脸色猛地沉下,方才的畅想之色瞬间褪尽,化作铁青。
“苏大人!”
他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急促与本能地抗拒。
“慎言!此等大逆之言,岂可宣之于口!陛下……”
“陛下如何?”
苏慕白截断他,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不容回避的穿透力。
“神都贾府之事,荣国妃幽囚深宫,百年勋贵顷刻崩塌。”
“陛下行雷霆手段,何曾有过一丝转圜余地。收缴兵权,不过寻常之事。”
他向前微倾,声音压得更低,却字字砸在苏烈心头。
“大帅在朔方军中威望,如日中天,士卒只知苏帅,不知天子者,又岂在少数。”
“如此情势,以当今陛下之心性……大帅以为,仅凭卸甲归田四字,便能置身事外,安享林下之乐么?怕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朝堂漩涡,早已为将军备下。”
一番话落,城头死寂。只有风穿过垛口的呜咽,和远处守军甲叶偶尔的摩擦声。
苏烈高大的身躯猛地晃了一下,仿佛被无形的重锤击中。
他下意识地紧紧攥住腰间的剑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脸色由铁青转为一种被戳破心事的灰败。
苏烈猛地别开脸,不敢再看苏慕白那双仿佛能洞悉一切的眼睛,胸膛剧烈起伏,粗重的气息带着压抑的咆哮意味。
“够了……苏大人!莫要再说了!此等非臣子所宜论!”
他几乎是低吼出来,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然而那声呵斥,却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更像是内心巨大恐惧与无力感交织下的虚张声势,而非真正的威严。
苏慕白静静地看着他,眼神深邃。苏烈的反应印证了他的判断。
这位统帅万军、令突厥闻风丧胆的大帅,在战场上是指挥若定、纵横捭阖的雄鹰。
可一旦面对朝堂之上那无形却更为致命的暗流,其底色便是一个纯粹的军人——重情义,轻权谋,信奉忠勇,厌恶诡谲。
当年若非岳父林如海明察秋毫,于军需贪墨的污水中力证其清白,苏烈早已是黄土垄中枯骨,哪还有今日统御朔方、威震北疆的荣耀。
权谋之术,非其所长,亦非其愿。
他对朝廷的忠诚毋庸置疑,可这份忠诚下潜藏的忧惧,此刻被苏慕白无情地揭开,让他如坠冰窟,手足无措。
苏烈避开苏慕白的目光,死死盯着脚下斑驳的城砖缝隙里一株顽强钻出的枯黄草梗,仿佛要将那点微弱的生机看穿。
寒风卷着关外特有的沙尘气息,掠过城墙,扬起苏慕白深绯官袍的一角,也吹动了苏烈玄色披风的下摆。
两人之间的沉默,沉重得如同压在紫荆关上的整片铅灰色天空。
关墙之下,戍卒换防的口令声远远传来,清晰而冰冷,提醒着此地无时无刻不笼罩在战争的阴云之下。
良久,苏慕白才缓缓开口,打破了这片令人窒息的沉寂,声音依旧平静,却已不再咄咄逼人,更像是在铺陈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大帅忠勇,日月可鉴。”
“然神都非沙场,人心之险,尤胜突厥弯刀。”
“狡兔死,走狗烹,非是虚言。陛下……”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
“陛下行事,素来只问结果,不问情由。”
“贾府昔日何等煊赫,转眼便是冢中枯骨。”
“待北疆平定,大帅一身系朔方军魂,军中威望无两,这便是取祸之根由。”
“陛下或碍于悠悠众口,明面上不予加罪,然削权、架空、冷落、猜忌……步步紧逼之下,大帅所期之田园,终究是镜花水月罢了。”
苏烈猛地抬起头,眼中血丝更甚,嘴唇翕动了几下,似乎想反驳,想斥责这是危言耸听,想再次强调自己对朝廷的忠诚足以化解一切猜忌。
然而,当他的目光撞上苏慕白那双沉静得近乎冷酷的眼眸时,所有激烈的话语都堵在了喉咙里。
苏烈想到了凤藻宫那冰冷的铜锁,想到了荣国府门前散落一地的珠翠钗环,想到了朝堂上那些曾与贾府交好、如今却噤若寒蝉的同僚……隆化帝那张看似威严、实则刻薄寡恩的面容,无比清晰地浮现在他眼前。
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让他这位在尸山血海中都不曾皱眉的统帅,竟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噤。
“那……苏大人,依你之见……”
苏烈的嗓音沙哑干涩,几乎不成调子,那声“苏大人”已然被抛下,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下意识的、带着求助意味的称呼。
“难道……就没有转圜之地了么。”
“我苏烈一生为国,从未存半分私心,难道就因为打了几场胜仗,便要落得如此下场?”
他的话语里充满了悲愤、不甘,还有一种被命运紧紧扼住咽喉的绝望。
苏慕白没有立刻回答。
他的目光越过苏烈宽厚的肩膀,投向紫荆关外那片广袤而荒凉的战场。
天边,铅云低垂,仿佛随时会压垮这片饱经战火摧残的土地。
几只孤雁排成歪斜的队列,凄厉地叫着,奋力向南飞去,试图逃离即将到来的风暴。
“转圜……”
苏慕白收回目光,复又落在苏烈写满挣扎与迷茫的脸上,声音低沉却异常清晰。
“非是无路,但路在何方,不在庙堂,而在大帅自身,更在这朔方千军万马之中。”
苏慕白向前一步,距离苏烈更近了些,几乎能感受到对方粗重呼吸中透出的压抑。
“狡兔三窟,良将岂能只知冲锋陷阵,而不知身后之忧。”
“留在朔方军,那大帅便可安然无恙,眼下朝局动荡,各方都在落子。”
“兵权,乃是大帅最重要的保命手段,为了能够继续保证朔方军的建制序列,接下来我还会有更进一步攻略突厥的计划,但这些,都需要大帅的配合。”
苏慕白的话语点到即止,如同在布满迷雾的棋盘上落下一颗关键的棋子,留下大片供人思索的空隙,却不再明言。
城头的风更大了,呜咽着卷起尘土,扑打着两人的衣袍。
苏烈如同泥塑木雕般僵立着,苏慕白的话语如同重锤,一遍遍敲打着他固有的认知。
卸甲归田的幻梦彻底碎裂,取而代之的是深不见底的**泥潭。
他需要时间消化这冰冷的现实,需要权衡这其中的利弊与凶险。
苏慕白也不再言语,负手而立,目光重新投向关外苍茫的远方。
紫荆关的城墙在他身后沉默地矗立,一万守军如同蛰伏的巨兽,等待着即将到来的血火考验。
神都的朝堂暗流,北疆的战争阴云,在此刻的城头上交织成一张无形而巨大的网,悄然笼罩下来。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从瓮城阶梯下传来,打破了城楼上的死寂。
一名斥候模样的士兵,盔甲上沾满尘土,气喘吁吁地奔上城头,脸上带着长途奔袭后的疲惫和一丝难以掩饰的惊惶。
他目光扫过城头众人,最终锁定在苏烈身上,单膝跪地,声音因急切而微微发颤。
“大帅!苏大人!急报!”
他双手呈上一个沾满泥污的竹筒,火漆封口已被汗水浸透,微微变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