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怕被人看出端倪,他特意在落款处只写了“景玄”二字,不作任何多余注解。
连装裱的锦盒都选了最素雅的暗纹样式。
他还让人做了个小巧的暖手炉,炉身上刻着简单的云纹,避开了所有可能与她相关的纹样,只盼着能为她抵御冬日的寒冷。
他记得她的手总是很凉,尤其是冬天,握笔时指尖会微微发抖。
岑晚音生辰那天,沈景玄特意提前处理完公务,带着礼物去了太傅府。
刚走到门口,就见昭昭蹦蹦跳跳地跑出来。
看到他,岑昭昭立刻喊道:“侯爷!你怎么来了?是来看我的吗?”
小家伙扑到他身边,拉着他的手晃了晃。
“姐姐今日生辰,外祖父说要做长寿面,你要不要留下一起吃?”
沈景玄笑着点头,从怀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昭昭。
“这是给你的,里面是你喜欢的糖人,不过要等吃完饭才能吃。”
他摸了摸昭昭的头,眼底满是温柔。
昭昭年纪小,还不懂大人之间的复杂,在他面前,自己倒能多几分自在。
昭昭接过盒子,高兴地跳了起来,拉着他的手往院子里走。
“姐姐在廊下看书呢!我带你去找她!”
走进院子,沈景玄就看到岑晚音坐在廊下,手里拿着一本书。
阳光落在她身上,像镀了层金边,发间的素银簪在光线下闪着淡淡的光泽,格外好看。
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看到沈景玄,眼神里满是意外。
“大人怎么来了?”
“今日处理完公务,正好路过太傅府,想起今日是你的生辰,便带了点东西过来。”
沈景玄把手里的锦盒递给她,语气尽量随意,仿佛只是偶然记起。
“一点薄礼,祝你生辰快乐。”
他刻意避开“特意前来”的说法,只说是“路过”。
怕她多想,也怕自己露了馅。
岑晚音接过锦盒,心里有些诧异。
他竟还记得自己的生辰,还特地亲自来跑这一趟。
“多谢大人,您太客气了。”
方承业从屋里走出来,看到沈景玄,笑着迎上来。
“景玄,你倒是有心,快进屋坐,长寿面刚刚做好。”
他拍了拍沈景玄的肩膀,语气熟稔。
在他眼里,沈景玄不过是念及旧情复燃才特意前来送生辰礼,从未怀疑过这份“有心”背后藏着的深情。
沈景玄跟着他们走进屋,坐下后,岑晚音打开了锦盒。
看到里面的宣纸、墨锭和卷轴,还有那个暖手炉,她眼眶微微发热。
这些都是她平日里最需要的东西,尤其是暖手炉。
她冬天握笔时总觉得手凉,却从未跟旁人说过。
她抬头看向沈景玄,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最终只轻声道:“大人,您费心了。”
沈景玄看着她,喉间微动,有千言万语想说,却只能化作一句平淡的话:“都是些寻常物件,你喜欢就好。”
昭昭捧着刚买的糖画跑进来时,长寿面正好端上桌。
青瓷碗里卧着荷包蛋,葱花撒得均匀,热气裹着面香飘满屋子。
方承业笑着递过筷子:“景玄,尝尝我的手艺,今天晚音生日,我便亲自下厨做了这长寿面,你既然来了,也尝一尝。”
沈景玄接过筷子,目光不自觉落在岑晚音碗里。
她正小口吹着面,指尖轻轻捏着碗沿,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和去年元宵在侯府陪他写春联时,怕墨汁洒出来而攥紧笔杆的模样,一模一样。
“侯爷,你怎么不吃呀?是不是面不好吃?”昭昭咬着糖画,糖渣粘在嘴角,歪头盯着他的碗。
沈景玄回过神,夹起一筷子面送进嘴里,温热的面条滑过喉咙,却尝不出半分咸淡。
岑晚音像是察觉到他的异样,放下筷子,轻声问:“大人是今日公务太累了吗?若是没胃口,我让厨房煮些清淡的粥来。”
沈景玄连忙摇头,勉强牵起嘴角:“不用,味道很好,只是上午在城郊核查赈灾粮款忙得久了,这会儿还没缓过劲。”
方承业没听出他语气里的闪躲,还在一旁感慨:“上元节刚过,天气还冷,赈灾的事别太急,该歇就歇。”
吃过饭,沈景玄没多停留,起身告辞。
岑晚音送他到门口,手里还提着他带来的空锦盒。
“大人的礼物我很喜欢,多谢。”
沈景玄接过锦盒,指尖残留着她指尖的温度,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冲动。
想问她暖手炉是否合手,想问她元宵夜玩得是否开心,却最终只化作一句“回去吧,风大”。
他转身要走,又想起什么,从袖袋里拿出一个小布包,递过去。
“这是顺天府刚送来的冻疮膏,上元节过后还冷,你手容易冻,备着用。”
他记得去年,岑晚音帮着挂灯时手冻得通红,特意让人寻了最好的药膏。
却没发现,岑晚音接过布包时,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前几日她去药铺买冻疮膏,掌柜的说:“楚小姐已经让人把最好的几盒都订走了,说是要给未来的婆母用。”
她最后只买了最便宜的那种。
岑晚音接过布包,指尖捏着粗布的纹路,轻声说:“多谢大人,您不必为这些小事费心。”
沈景玄没再说什么,转身上了马车。
回到侯府,吴总管正在门口等他,手里拿着一封楚府送来的信。
“侯爷,楚小姐让人送来的,说婚服的最后一遍绣样好了,让您明日得空去瞧瞧。”
沈景玄接过信,信封上是楚夕照娟秀的字迹。
次日午后,沈景玄如约去了楚府。
楚夕照已在正厅候着,穿着一身月白袄裙,外面罩着件银狐坎肩。
见他进来,笑着迎上前:“景玄,你来了。这是绣娘刚送来的纹样,你看看好不好?”
楚夕照将手中叠得整齐的杏色锦缎展开,日光透过雕花窗棂落在上面,银线绣成的缠枝海棠纹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花瓣边缘用淡粉丝线晕染出渐变的效果,倒比寻常纹样多了几分雅致。
她指尖轻轻拂过锦缎表面,语气里带着藏不住的期待。
        怕被人看出端倪,他特意在落款处只写了“景玄”二字,不作任何多余注解。
连装裱的锦盒都选了最素雅的暗纹样式。
他还让人做了个小巧的暖手炉,炉身上刻着简单的云纹,避开了所有可能与她相关的纹样,只盼着能为她抵御冬日的寒冷。
他记得她的手总是很凉,尤其是冬天,握笔时指尖会微微发抖。
岑晚音生辰那天,沈景玄特意提前处理完公务,带着礼物去了太傅府。
刚走到门口,就见昭昭蹦蹦跳跳地跑出来。
看到他,岑昭昭立刻喊道:“侯爷!你怎么来了?是来看我的吗?”
小家伙扑到他身边,拉着他的手晃了晃。
“姐姐今日生辰,外祖父说要做长寿面,你要不要留下一起吃?”
沈景玄笑着点头,从怀里拿出一个小盒子递给昭昭。
“这是给你的,里面是你喜欢的糖人,不过要等吃完饭才能吃。”
他摸了摸昭昭的头,眼底满是温柔。
昭昭年纪小,还不懂大人之间的复杂,在他面前,自己倒能多几分自在。
昭昭接过盒子,高兴地跳了起来,拉着他的手往院子里走。
“姐姐在廊下看书呢!我带你去找她!”
走进院子,沈景玄就看到岑晚音坐在廊下,手里拿着一本书。
阳光落在她身上,像镀了层金边,发间的素银簪在光线下闪着淡淡的光泽,格外好看。
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看到沈景玄,眼神里满是意外。
“大人怎么来了?”
“今日处理完公务,正好路过太傅府,想起今日是你的生辰,便带了点东西过来。”
沈景玄把手里的锦盒递给她,语气尽量随意,仿佛只是偶然记起。
“一点薄礼,祝你生辰快乐。”
他刻意避开“特意前来”的说法,只说是“路过”。
怕她多想,也怕自己露了馅。
岑晚音接过锦盒,心里有些诧异。
他竟还记得自己的生辰,还特地亲自来跑这一趟。
“多谢大人,您太客气了。”
方承业从屋里走出来,看到沈景玄,笑着迎上来。
“景玄,你倒是有心,快进屋坐,长寿面刚刚做好。”
他拍了拍沈景玄的肩膀,语气熟稔。
在他眼里,沈景玄不过是念及旧情复燃才特意前来送生辰礼,从未怀疑过这份“有心”背后藏着的深情。
沈景玄跟着他们走进屋,坐下后,岑晚音打开了锦盒。
看到里面的宣纸、墨锭和卷轴,还有那个暖手炉,她眼眶微微发热。
这些都是她平日里最需要的东西,尤其是暖手炉。
她冬天握笔时总觉得手凉,却从未跟旁人说过。
她抬头看向沈景玄,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该如何开口,最终只轻声道:“大人,您费心了。”
沈景玄看着她,喉间微动,有千言万语想说,却只能化作一句平淡的话:“都是些寻常物件,你喜欢就好。”
昭昭捧着刚买的糖画跑进来时,长寿面正好端上桌。
青瓷碗里卧着荷包蛋,葱花撒得均匀,热气裹着面香飘满屋子。
方承业笑着递过筷子:“景玄,尝尝我的手艺,今天晚音生日,我便亲自下厨做了这长寿面,你既然来了,也尝一尝。”
沈景玄接过筷子,目光不自觉落在岑晚音碗里。
她正小口吹着面,指尖轻轻捏着碗沿,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泛白。
和去年元宵在侯府陪他写春联时,怕墨汁洒出来而攥紧笔杆的模样,一模一样。
“侯爷,你怎么不吃呀?是不是面不好吃?”昭昭咬着糖画,糖渣粘在嘴角,歪头盯着他的碗。
沈景玄回过神,夹起一筷子面送进嘴里,温热的面条滑过喉咙,却尝不出半分咸淡。
岑晚音像是察觉到他的异样,放下筷子,轻声问:“大人是今日公务太累了吗?若是没胃口,我让厨房煮些清淡的粥来。”
沈景玄连忙摇头,勉强牵起嘴角:“不用,味道很好,只是上午在城郊核查赈灾粮款忙得久了,这会儿还没缓过劲。”
方承业没听出他语气里的闪躲,还在一旁感慨:“上元节刚过,天气还冷,赈灾的事别太急,该歇就歇。”
吃过饭,沈景玄没多停留,起身告辞。
岑晚音送他到门口,手里还提着他带来的空锦盒。
“大人的礼物我很喜欢,多谢。”
沈景玄接过锦盒,指尖残留着她指尖的温度,心里忽然涌起一股冲动。
想问她暖手炉是否合手,想问她元宵夜玩得是否开心,却最终只化作一句“回去吧,风大”。
他转身要走,又想起什么,从袖袋里拿出一个小布包,递过去。
“这是顺天府刚送来的冻疮膏,上元节过后还冷,你手容易冻,备着用。”
他记得去年,岑晚音帮着挂灯时手冻得通红,特意让人寻了最好的药膏。
却没发现,岑晚音接过布包时,眼底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
前几日她去药铺买冻疮膏,掌柜的说:“楚小姐已经让人把最好的几盒都订走了,说是要给未来的婆母用。”
她最后只买了最便宜的那种。
岑晚音接过布包,指尖捏着粗布的纹路,轻声说:“多谢大人,您不必为这些小事费心。”
沈景玄没再说什么,转身上了马车。
回到侯府,吴总管正在门口等他,手里拿着一封楚府送来的信。
“侯爷,楚小姐让人送来的,说婚服的最后一遍绣样好了,让您明日得空去瞧瞧。”
沈景玄接过信,信封上是楚夕照娟秀的字迹。
次日午后,沈景玄如约去了楚府。
楚夕照已在正厅候着,穿着一身月白袄裙,外面罩着件银狐坎肩。
见他进来,笑着迎上前:“景玄,你来了。这是绣娘刚送来的纹样,你看看好不好?”
楚夕照将手中叠得整齐的杏色锦缎展开,日光透过雕花窗棂落在上面,银线绣成的缠枝海棠纹在光线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花瓣边缘用淡粉丝线晕染出渐变的效果,倒比寻常纹样多了几分雅致。
她指尖轻轻拂过锦缎表面,语气里带着藏不住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