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守中见女儿义愤填膺地说着沉疴积弊,心中一阵长叹。
“纨儿有所不知,当年西北平乱,大清的国库早已空虚。我作为国子监祭酒,不能随行出征,也应为国分忧。增加例监,也就是增加捐监的名额,盐商富甲花钱让其后代入学国子监,也是当时权宜之计,为国库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这就是教育不公!有钱就能上最好的学府,考核通过的监生,就有机会在礼部、户部等部门任职。这样做,一些品行不端的富家子弟,不仅会影响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声誉,将来入仕还会致使官场**,危及大清的江山社稷!”
马守中听着这些他想说,但却不敢说的话,从年仅十五岁的女儿马纨口中道出,他沉默不语。
马纨牵着父亲冰冷的手,传递着如阳似火的活力:“如今,战事已平息多年,国库也充实了。父亲,是时候变革了。”
“纨儿言之有理……只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哪有那么容易?”
马纨见父亲眉头紧蹙,天真地以为他是不知该从何下手,马纨笑了笑,给父亲支起了招:“如果有一天,我当上了国子监祭酒,不管南北,不管满汉,吸收一些国外的优秀学子:一来不影响国库收入;二来给大清监生以压力,督促他们进步。”
马守中补充道:“三来传播与交流中国优秀的文化,利用大清开海之机,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特产,以及优秀的文化传到国外,增强国力,影响世界。”
“原来父亲你是在装糊涂,纨儿让父亲见笑了。”
“我明日就奏请礼部,收缩大清国内例监,吸收国外优秀学子。舞弊的,除名,沉迷青楼的,劝退。”
在皇上和礼部的支持之下,京城国子监迎来了大改,马守中收缩大清国内例监,积极吸收国外优秀学子。在国子监祭酒马守中的管理之下,国子监声名远扬,高丽、东洋、暹罗等国的洋人留学生,纷纷前来国子监学习。马守中也因其魄力改革,深受寒门学子的拥戴。
魁星楼内,店掌柜提着捧盒,从帘后笑着迎了出来。
“纨姑娘,您点的两只烤鸭。”
马纨从钱袋里摸出了几两碎银,店掌柜也没清点,收入怀中的同时,朝对面门庭冷落的楚腰阁比了比,“我看……这楚腰阁快要关门大吉咯。”
“哦?”马纨诧异地抬头,“此话怎讲?”
“楚腰阁的生意一直都依仗着国子监的监生,自打国子监禁止监生出入青楼**,楚腰阁的生意就一落千丈,她们原本还能靠鼎二爷时不时地接济渡过难关,现在马祭酒把鼎二爷劝退回了苏州,楚腰阁连最后的盼头都没有了。”
马纨不以为意地瘪了瘪嘴,“怪只怪楚腰阁太过高调,要不是她们得寸进尺,父亲也不至于为难她们,还有李鼎……”马纨摇了摇头,语气轻蔑,“父亲再三警告,他压根就是左耳进右耳出,处事如此嚣张,要是父亲不劝退他,如何在国子监服众?”
“行行行,鼎二爷的事咱先不提,可那楚腰阁……”店掌柜压低声音,凑到马纨耳边,“纨姑娘,你可曾想过,楚腰阁能在国子监外开设青楼,背后势力不容小觑,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几日,楚腰阁内怨声四起,都是对您父亲的唾骂,您看要不还是劝劝马祭酒,留人一线宽,日后……”
“停停停。”
马纨忙不迭打断了店掌柜,拎起还热乎的捧盒,“父亲顶着压力改革,好不容易有了成效,我怎么会劝他半途而废,再说了,这青楼**也不是什么良善之地,即便真关门停业,百姓也不会怨怼半句,我父亲为官办事儿,只要对得起大清,对得起百姓,其他的……管他什么背景,都跟我们没什么干系。”
马纨朝店掌柜招了招手,快步走出了魁星楼。
店掌柜看着她轻快的背影,无奈摇头,“小姑娘……到底还是嫩了些呀。”
无独有偶。
在店掌柜劝说马纨的同时,国子监司业也在劝说着马守中。
“祭酒。”他双手局促地拢在身前,挤出一抹难看地讪笑,“那些捐监生就是来这当祖宗的,眼下禁了他们出去吃喝玩乐,闹得实在是凶啊……”
马守中面色凝重地看着手中的白银,似乎并没有听到司业的控诉。
“祭酒!”
司业急得大声催促了两句。
马守中回神,转头看向他,“何事?”
费了半天唇舌的司业闻言,顿时面如土色。他泄了气,颓然地低下了头,“无事。”
“嗯,无事就好。”
手中的高纯度白银是从水谷源寝室找到的,马守中将线索收好,面色凝重地站了起来,“我打算过段时间去一趟东洋长崎,这些监生还要你多费心监管。”
“东洋长崎?”
司业怔然地看着马守中,“好端端的,祭酒怎想着出海?”
马守中脸色复杂,默了半晌后只淡淡说了一句,“我想弄清楚一件事……”
只是,还没能马守中踏上前往长崎的客船,他就受到了礼部的任命。
为防止结党营私,用人唯亲,拟请国子监祭酒马守中,前往江宁贡院,协助大学士召试士子。
这是皇上亲下的口谕,马守中违抗不得。更何况,能与正二品大学士共同阅卷,那是从四品的马守中从未想过的,这是荣宠与天恩,马守中责无旁贷。
两相权衡取其重,马守中只能先行按照皇上口谕,前往江宁。
但在临行前,马府横生了一段插曲。
马守中头痛看着眼前抱着包袱的马纨,“我去江宁是为公事,你跟着去像什么样子!”
“我陪父亲呀!还有还有……”马纨快走了两步,“我小时候在江宁长大,是因为您调任到了国子监,我们才一块儿来的京城,这都过去多少年了,女儿也想回江宁看看。”
“不行。”马守中一口拒绝,“我朝有锁院制度,锁院期间,考官不得会见亲友,也不得与贡院之外有任何书信联系,你在江宁无亲无故,你让父亲如何放心把你一人留在外面?”
“那叫母亲跟我们一块儿去。”
“胡闹!”马守中皱起了眉,“你母亲身子骨弱,哪经得起长途跋涉!”
“父亲——”眼见着他态度坚决,马纨哭丧着脸抱住父亲的胳膊,“女儿又不是小孩儿,我向您保证,在乡试期间,女儿哪儿也不去,就待在驿站等您。”
马守中拨开了马纨的手,“旁的事都能应你,但此事免谈。”
马守中召来丫鬟,“把小姐看好,她要在我回来前出了什么差池,我唯你是问。”说着,马守中大步流星离开前堂。
“父亲!”马纨急冲冲地往前追,被丫鬟拦住了去路,“小姐……”
马守中吃准了女儿性子,果然,在马纨看到丫鬟为难的神色时,她只能忿忿跺脚回了房间。
但马纨没有放弃,她知道马守中雇的是今晚离京的客船,自己还有时间赶到渡口!
是夜。
马纨着一身小厮装束,蹑手蹑脚地从房间里探头而出,她左顾右盼,确认屋外没有人后,溜之大吉。马纨久居京城,对京城的商家店铺了如指掌,她轻车熟路地找到车坊,雇好马车朝岸边疾驰而去。
尹家河渡口商旅云集,船只穿梭往返。
马守中此番前往江宁,身边只带了随侍两名,戌时三刻,交代完公务的马守中姗姗来迟。船家早已候在岸边,他远远看到马守中一行,满脸堆着笑将他们迎进客舱。
一行人穿过客船的甲板和舱室,来到最里面的一间客房。一进门,马守中就瞧见房间两侧的窗户,船家瞧见他的目光,得意自夸:“这间房的通风采光最足,遇到下雨天还能放下木板窗遮风挡雨,保准您住得舒服自在。”
马守中满意,让随侍掏了一锭碎银打赏,船家乐不可支,拿着碎银知趣离开,准备启程事宜。
又是一炷香过去,检查好船只的艄公,持着长篙站上了甲板,他着斗笠蓑衣,仿佛与夜色融到了一起,“咚咚”两声轻敲,艄公以做示意后,用他那醇厚的嗓子喊道:“开船咯——”
船身在竹篙的作用下,沿着宽阔的江面缓缓而行。
躲在仓库里偷瞄的马纨见此,终于松了口气:启程了就好,只要她熬过今夜,就算父亲发现她偷偷跟来,也不会再掉转船头把她送回京城。
茫茫江河之中,一帆客舟在月下航行,四野静谧得如同一席没有褶皱的绸缎,在船身的轻摇慢晃中,马纨沉沉地睡了过去……
旭日东升,晨雾蒙蒙。
马守中伫于船头,心情激荡地看着眼前这一切,在整理《全唐诗》时,他曾读到: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那时马守中还不觉词句之妙,如今身在其中,只觉惊艳非常。
“大人。”随侍端着早茶迎了上来。
马守中接过茶饮的时候,想到临行前绊住他的琐事,不禁问道:“那些帖子可都替我回绝了?”
“属下皆是登门谢绝的。”
马守中心中稍宽;这段时间以来,国子监的门槛都要被踏烂,来的尽是城中叫得出名号的巨贾权贵,马守中知道他们都是为楚腰阁求情而来。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下定决心变法,就没有朝令夕改的道理,马守中索性将一众帖子都拒之门外。
想到这,马守中心里生出几分庆幸,“此去江宁快则三月,慢则五月,楚腰阁已是强弩之末,撑不到我回去的那天,这省了我和他们周旋的工夫。”说到这,马守中又是苦笑摇头,“一个小小的楚腰阁,竟能劳动这么多人为它撑腰,这背后……不简单啊。”
“如此一来,大人岂不树敌。”
马守中轻笑,“这些年,我远离朝局南北之争,孑然独身,不在乎再惹上一桩官司”
“但您也该为夫人小姐考虑,京城居,大不易,要是……”
随侍正劝着,客舱内传来一道尖声喝问,“你是谁!你怎会在我们船上!”
马守中皱了皱眉,下一刻,船家十三四岁的小女儿,拽着一小厮从客舱内走了出来,“大人!我瞧见这家伙鬼鬼祟祟地猫在仓库,他是不是要对您不利?”
小丫头说得振振有词,小厮讪讪地抬头,迎着马守中震惊的目光,乖乖招了招手,“嘿嘿……父亲,是我。”招呼一出,那自以为立了大功的小丫头满眼不敢置信地看着两人。
父亲?!
马守中顾不上这些眼神,对马纨冷声说道:“跟我进来。”
马守中冷若冰霜,率先往客舱内走去。
马纨看着父亲的背影,深吸一口气:该来的总会来的。
船舱内,父女二人相对而站,一片死寂中,马纨只能听到客房外江水拍打着船体的声音。
知道马守中气急,马纨颇不自在地理了理自己的瓜皮帽,“父亲……”马纨想先认个错,哪里料到话音刚落,马守中就冷笑打断,“这声父亲我可当不得,你现在主意大了,巴不得没我这个父亲管着。”
马纨连连摇头,快步走到马守中身边,抱住了他,“父亲哪里的话!女儿不过就是想和父亲一块儿回江宁看看!”马纨颇是委屈地低头,“要错过这次,女儿真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回去了。”
“你想回去,大可以换个方式跟我说,父亲总会想办法帮你,可现在……”马守中看着马纨这样,心中百感交集,一来他气恼马纨擅作主张跟来江宁;二来心中也着实是愧疚,因自己入仕为官,让马纨自小离开了家乡。
马守中重重叹了一声,想起在甲板上与随侍的对谈,怅然说道:“纨儿,你也太不知轻重了……倘若父亲哪一日不在,谁又能收拾你的烂摊子呢!”
“父亲胡说!好端端的,你能去哪儿!”
“朝局瞬息万变,谁也料不准之后的事情。”
马纨似懂非懂,一脸天真地抱着马守中摇头,“不管您在哪儿,女儿都是要来找你的,我们……还有母亲,我们一家人要永永远远在一起!”
马守中看着女儿乖觉可喜,心里再大的愤懑也已平息,他拍了拍马纨的瓜皮帽,“行了,木已成舟——”
马纨刚牵出一抹笑,马守中立即警告地点了点她脑门,“但有一点,我可要跟你提前说好。”
马纨点头如捣蒜,“您说。”
“此次前往江宁监考,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父亲,你跟在我左右更要谨言慎行。”
马纨连连点头,“女儿省得!不管是谁呈递上来的帖子一概不理,金银钱财更是万万沾染不得,若是有考生搭话叙话,定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免得落人口柄。”马纨如数家珍地说着马守中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惹得马守中眼底多了几分笑意。
“你啊——”
马守中宠溺地看着马纨,最后故意板着脸摆手,“瞧你碍眼,去!给我重新沏上一壶茶来!”
马纨眉开眼笑地应声,殷勤地往门外小跑了出去。
马纨跟随马守中一起前往江宁之事,板上钉钉。
可谁曾想到,这趟江宁之行,竟使马纨家破人亡;风雪之中,马纨踏上了绝人之路。
马守中见女儿义愤填膺地说着沉疴积弊,心中一阵长叹。
“纨儿有所不知,当年西北平乱,大清的国库早已空虚。我作为国子监祭酒,不能随行出征,也应为国分忧。增加例监,也就是增加捐监的名额,盐商富甲花钱让其后代入学国子监,也是当时权宜之计,为国库带来了不菲的收入。”
“这就是教育不公!有钱就能上最好的学府,考核通过的监生,就有机会在礼部、户部等部门任职。这样做,一些品行不端的富家子弟,不仅会影响最高学府国子监的声誉,将来入仕还会致使官场**,危及大清的江山社稷!”
马守中听着这些他想说,但却不敢说的话,从年仅十五岁的女儿马纨口中道出,他沉默不语。
马纨牵着父亲冰冷的手,传递着如阳似火的活力:“如今,战事已平息多年,国库也充实了。父亲,是时候变革了。”
“纨儿言之有理……只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哪有那么容易?”
马纨见父亲眉头紧蹙,天真地以为他是不知该从何下手,马纨笑了笑,给父亲支起了招:“如果有一天,我当上了国子监祭酒,不管南北,不管满汉,吸收一些国外的优秀学子:一来不影响国库收入;二来给大清监生以压力,督促他们进步。”
马守中补充道:“三来传播与交流中国优秀的文化,利用大清开海之机,将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特产,以及优秀的文化传到国外,增强国力,影响世界。”
“原来父亲你是在装糊涂,纨儿让父亲见笑了。”
“我明日就奏请礼部,收缩大清国内例监,吸收国外优秀学子。舞弊的,除名,沉迷青楼的,劝退。”
在皇上和礼部的支持之下,京城国子监迎来了大改,马守中收缩大清国内例监,积极吸收国外优秀学子。在国子监祭酒马守中的管理之下,国子监声名远扬,高丽、东洋、暹罗等国的洋人留学生,纷纷前来国子监学习。马守中也因其魄力改革,深受寒门学子的拥戴。
魁星楼内,店掌柜提着捧盒,从帘后笑着迎了出来。
“纨姑娘,您点的两只烤鸭。”
马纨从钱袋里摸出了几两碎银,店掌柜也没清点,收入怀中的同时,朝对面门庭冷落的楚腰阁比了比,“我看……这楚腰阁快要关门大吉咯。”
“哦?”马纨诧异地抬头,“此话怎讲?”
“楚腰阁的生意一直都依仗着国子监的监生,自打国子监禁止监生出入青楼**,楚腰阁的生意就一落千丈,她们原本还能靠鼎二爷时不时地接济渡过难关,现在马祭酒把鼎二爷劝退回了苏州,楚腰阁连最后的盼头都没有了。”
马纨不以为意地瘪了瘪嘴,“怪只怪楚腰阁太过高调,要不是她们得寸进尺,父亲也不至于为难她们,还有李鼎……”马纨摇了摇头,语气轻蔑,“父亲再三警告,他压根就是左耳进右耳出,处事如此嚣张,要是父亲不劝退他,如何在国子监服众?”
“行行行,鼎二爷的事咱先不提,可那楚腰阁……”店掌柜压低声音,凑到马纨耳边,“纨姑娘,你可曾想过,楚腰阁能在国子监外开设青楼,背后势力不容小觑,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几日,楚腰阁内怨声四起,都是对您父亲的唾骂,您看要不还是劝劝马祭酒,留人一线宽,日后……”
“停停停。”
马纨忙不迭打断了店掌柜,拎起还热乎的捧盒,“父亲顶着压力改革,好不容易有了成效,我怎么会劝他半途而废,再说了,这青楼**也不是什么良善之地,即便真关门停业,百姓也不会怨怼半句,我父亲为官办事儿,只要对得起大清,对得起百姓,其他的……管他什么背景,都跟我们没什么干系。”
马纨朝店掌柜招了招手,快步走出了魁星楼。
店掌柜看着她轻快的背影,无奈摇头,“小姑娘……到底还是嫩了些呀。”
无独有偶。
在店掌柜劝说马纨的同时,国子监司业也在劝说着马守中。
“祭酒。”他双手局促地拢在身前,挤出一抹难看地讪笑,“那些捐监生就是来这当祖宗的,眼下禁了他们出去吃喝玩乐,闹得实在是凶啊……”
马守中面色凝重地看着手中的白银,似乎并没有听到司业的控诉。
“祭酒!”
司业急得大声催促了两句。
马守中回神,转头看向他,“何事?”
费了半天唇舌的司业闻言,顿时面如土色。他泄了气,颓然地低下了头,“无事。”
“嗯,无事就好。”
手中的高纯度白银是从水谷源寝室找到的,马守中将线索收好,面色凝重地站了起来,“我打算过段时间去一趟东洋长崎,这些监生还要你多费心监管。”
“东洋长崎?”
司业怔然地看着马守中,“好端端的,祭酒怎想着出海?”
马守中脸色复杂,默了半晌后只淡淡说了一句,“我想弄清楚一件事……”
只是,还没能马守中踏上前往长崎的客船,他就受到了礼部的任命。
为防止结党营私,用人唯亲,拟请国子监祭酒马守中,前往江宁贡院,协助大学士召试士子。
这是皇上亲下的口谕,马守中违抗不得。更何况,能与正二品大学士共同阅卷,那是从四品的马守中从未想过的,这是荣宠与天恩,马守中责无旁贷。
两相权衡取其重,马守中只能先行按照皇上口谕,前往江宁。
但在临行前,马府横生了一段插曲。
马守中头痛看着眼前抱着包袱的马纨,“我去江宁是为公事,你跟着去像什么样子!”
“我陪父亲呀!还有还有……”马纨快走了两步,“我小时候在江宁长大,是因为您调任到了国子监,我们才一块儿来的京城,这都过去多少年了,女儿也想回江宁看看。”
“不行。”马守中一口拒绝,“我朝有锁院制度,锁院期间,考官不得会见亲友,也不得与贡院之外有任何书信联系,你在江宁无亲无故,你让父亲如何放心把你一人留在外面?”
“那叫母亲跟我们一块儿去。”
“胡闹!”马守中皱起了眉,“你母亲身子骨弱,哪经得起长途跋涉!”
“父亲——”眼见着他态度坚决,马纨哭丧着脸抱住父亲的胳膊,“女儿又不是小孩儿,我向您保证,在乡试期间,女儿哪儿也不去,就待在驿站等您。”
马守中拨开了马纨的手,“旁的事都能应你,但此事免谈。”
马守中召来丫鬟,“把小姐看好,她要在我回来前出了什么差池,我唯你是问。”说着,马守中大步流星离开前堂。
“父亲!”马纨急冲冲地往前追,被丫鬟拦住了去路,“小姐……”
马守中吃准了女儿性子,果然,在马纨看到丫鬟为难的神色时,她只能忿忿跺脚回了房间。
但马纨没有放弃,她知道马守中雇的是今晚离京的客船,自己还有时间赶到渡口!
是夜。
马纨着一身小厮装束,蹑手蹑脚地从房间里探头而出,她左顾右盼,确认屋外没有人后,溜之大吉。马纨久居京城,对京城的商家店铺了如指掌,她轻车熟路地找到车坊,雇好马车朝岸边疾驰而去。
尹家河渡口商旅云集,船只穿梭往返。
马守中此番前往江宁,身边只带了随侍两名,戌时三刻,交代完公务的马守中姗姗来迟。船家早已候在岸边,他远远看到马守中一行,满脸堆着笑将他们迎进客舱。
一行人穿过客船的甲板和舱室,来到最里面的一间客房。一进门,马守中就瞧见房间两侧的窗户,船家瞧见他的目光,得意自夸:“这间房的通风采光最足,遇到下雨天还能放下木板窗遮风挡雨,保准您住得舒服自在。”
马守中满意,让随侍掏了一锭碎银打赏,船家乐不可支,拿着碎银知趣离开,准备启程事宜。
又是一炷香过去,检查好船只的艄公,持着长篙站上了甲板,他着斗笠蓑衣,仿佛与夜色融到了一起,“咚咚”两声轻敲,艄公以做示意后,用他那醇厚的嗓子喊道:“开船咯——”
船身在竹篙的作用下,沿着宽阔的江面缓缓而行。
躲在仓库里偷瞄的马纨见此,终于松了口气:启程了就好,只要她熬过今夜,就算父亲发现她偷偷跟来,也不会再掉转船头把她送回京城。
茫茫江河之中,一帆客舟在月下航行,四野静谧得如同一席没有褶皱的绸缎,在船身的轻摇慢晃中,马纨沉沉地睡了过去……
旭日东升,晨雾蒙蒙。
马守中伫于船头,心情激荡地看着眼前这一切,在整理《全唐诗》时,他曾读到: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那时马守中还不觉词句之妙,如今身在其中,只觉惊艳非常。
“大人。”随侍端着早茶迎了上来。
马守中接过茶饮的时候,想到临行前绊住他的琐事,不禁问道:“那些帖子可都替我回绝了?”
“属下皆是登门谢绝的。”
马守中心中稍宽;这段时间以来,国子监的门槛都要被踏烂,来的尽是城中叫得出名号的巨贾权贵,马守中知道他们都是为楚腰阁求情而来。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下定决心变法,就没有朝令夕改的道理,马守中索性将一众帖子都拒之门外。
想到这,马守中心里生出几分庆幸,“此去江宁快则三月,慢则五月,楚腰阁已是强弩之末,撑不到我回去的那天,这省了我和他们周旋的工夫。”说到这,马守中又是苦笑摇头,“一个小小的楚腰阁,竟能劳动这么多人为它撑腰,这背后……不简单啊。”
“如此一来,大人岂不树敌。”
马守中轻笑,“这些年,我远离朝局南北之争,孑然独身,不在乎再惹上一桩官司”
“但您也该为夫人小姐考虑,京城居,大不易,要是……”
随侍正劝着,客舱内传来一道尖声喝问,“你是谁!你怎会在我们船上!”
马守中皱了皱眉,下一刻,船家十三四岁的小女儿,拽着一小厮从客舱内走了出来,“大人!我瞧见这家伙鬼鬼祟祟地猫在仓库,他是不是要对您不利?”
小丫头说得振振有词,小厮讪讪地抬头,迎着马守中震惊的目光,乖乖招了招手,“嘿嘿……父亲,是我。”招呼一出,那自以为立了大功的小丫头满眼不敢置信地看着两人。
父亲?!
马守中顾不上这些眼神,对马纨冷声说道:“跟我进来。”
马守中冷若冰霜,率先往客舱内走去。
马纨看着父亲的背影,深吸一口气:该来的总会来的。
船舱内,父女二人相对而站,一片死寂中,马纨只能听到客房外江水拍打着船体的声音。
知道马守中气急,马纨颇不自在地理了理自己的瓜皮帽,“父亲……”马纨想先认个错,哪里料到话音刚落,马守中就冷笑打断,“这声父亲我可当不得,你现在主意大了,巴不得没我这个父亲管着。”
马纨连连摇头,快步走到马守中身边,抱住了他,“父亲哪里的话!女儿不过就是想和父亲一块儿回江宁看看!”马纨颇是委屈地低头,“要错过这次,女儿真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再回去了。”
“你想回去,大可以换个方式跟我说,父亲总会想办法帮你,可现在……”马守中看着马纨这样,心中百感交集,一来他气恼马纨擅作主张跟来江宁;二来心中也着实是愧疚,因自己入仕为官,让马纨自小离开了家乡。
马守中重重叹了一声,想起在甲板上与随侍的对谈,怅然说道:“纨儿,你也太不知轻重了……倘若父亲哪一日不在,谁又能收拾你的烂摊子呢!”
“父亲胡说!好端端的,你能去哪儿!”
“朝局瞬息万变,谁也料不准之后的事情。”
马纨似懂非懂,一脸天真地抱着马守中摇头,“不管您在哪儿,女儿都是要来找你的,我们……还有母亲,我们一家人要永永远远在一起!”
马守中看着女儿乖觉可喜,心里再大的愤懑也已平息,他拍了拍马纨的瓜皮帽,“行了,木已成舟——”
马纨刚牵出一抹笑,马守中立即警告地点了点她脑门,“但有一点,我可要跟你提前说好。”
马纨点头如捣蒜,“您说。”
“此次前往江宁监考,无数双眼睛都在盯着父亲,你跟在我左右更要谨言慎行。”
马纨连连点头,“女儿省得!不管是谁呈递上来的帖子一概不理,金银钱财更是万万沾染不得,若是有考生搭话叙话,定要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免得落人口柄。”马纨如数家珍地说着马守中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惹得马守中眼底多了几分笑意。
“你啊——”
马守中宠溺地看着马纨,最后故意板着脸摆手,“瞧你碍眼,去!给我重新沏上一壶茶来!”
马纨眉开眼笑地应声,殷勤地往门外小跑了出去。
马纨跟随马守中一起前往江宁之事,板上钉钉。
可谁曾想到,这趟江宁之行,竟使马纨家破人亡;风雪之中,马纨踏上了绝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