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巅峰:从跳楼开始 第429章 汉南钢厂大闹访!

小说:权力巅峰:从跳楼开始 作者:泡泡泡 更新时间:2025-10-27 06:48:04 源网站:2k小说网
  民企老板收购国有企业,最头疼也是最忌讳的,就是国企工人。

  国企工人,长期享受国企福利,牛气冲天啊。

  这倒不是说,谁对谁错。

  在赵国栋看来,无非是利益问题。

  国企职工,是长期以来的既得利益者,享受着高人一等的待遇、福利和社会地位。

  但也造成了国企僵化、低效和失能。

  汉南钢厂从80年代曾经的辉煌、如日中天,走到今天濒临破产的地步,能说这些钢厂领导、职工没有责任?

  当然,站在职工角度,他们没招谁没惹谁,好好的上着班,为工厂辛勤劳动,领取本应获得的一份工资收入,也没有享受到额外的福利,今天却突然惊闻噩耗工厂资不抵债、要倒闭了,他们即将被遣散,流入社会,失去了遮风避雨的单位,逼迫接受社会的毒打,从心理上、经济上、身份地位上如何能接受?

  国企职工与民企职工,存在本质的区别。

  国企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至少表面上,职代会、工代会、群众评议领导干部等,让职工对领导具有相当的议价权,领导也不敢轻易得罪正式职工。

  但民企,那完全是老板说了算。老板看你不顺眼,第二天就让你卷铺盖卷滚蛋。你也无可奈何。

  谁都清楚,体制对职工的保护,还有可贵。

  如今,一切都没有了。

  赵国栋目不斜视,带着凌书苗直奔厂区。

  处理汉南钢厂,是省**,至少是汉水市**的事,他不想插手,也不想涉足。

  如果省市**能干净利落,处理清楚收尾,他可以顺水推舟,促成此事,但如果处理不清楚,赵国栋宁可不收购钢厂。

  毕竟,作为投资者,谁也不想给自己请来一堆活干不了多少、屁事很多、要求很高的大爷。

  人,既是企业最大的资产,也是最大的包袱。全看组织架构和政策法规了。

  就算要收购,也必须将这工厂原有的工人,基本遣散干净,不能留下任何尾巴和包袱。

  赵国栋带凌书苗、华叶,参观了一个又一个车间。

  “这是炼钢车间。”

  “这是轧钢车间。”

  “这是精加工车间。”

  “这是设备检修间。”

  凌书苗问道:“这钢厂,现在准备卖多少钱?”

  赵国栋淡淡道:“钢厂的账面价值,是12个亿。”

  凌书苗嗤之以鼻:“就这些破铜烂铁还有外面那些闹事的大爷,别说卖12个亿,就算倒贴钱,请人来接盘,都没有人要。谁嫌弃自己太舒服,给自己请来这么多祖宗?”

  赵国栋摇摇头:“省**也知道,不可能按照账面价值卖出去。他们也找了不少有实力的中央企业、地方国企,想要盘活这资产,甚至提出可以0元出售,主要诉求是要解决民生和就业问题。但这些企业以来,看到这里民风如此彪悍,也纷纷打了退堂鼓。事情一拖再拖,终于拖到了今天,还没人肯接盘。”

  “要我说,直接开个新钢厂,都比收购这旧钢厂强一万倍。何必受着这些人鸟气?”

  凌书苗傲气凌人,瞥了一眼远处的工人。

  “新钢厂,来不及。”

  赵国栋摇头:“眼下国家对钢铁产能控制,日益严格,每年下达各省钢铁预产量指标。新钢厂要获批,权力更是上收到省里。加上高铁建设在即,一个新钢厂从设计、施工到设备安装调试,再到点火试生产、正式投产,没有三年下不来。等我们杀进去,市场早就被人瓜分一空了。”

  “汉南钢厂只是经营不善,但一度辉煌、历史悠久,质量一直很过关,也曾经入选过铁道部的供应商名录。这个牌子,是个金字招牌,很吃香的。何况,省领导已经发话,只要能解决职工问题,省里会给与大力的政策扶持、税收减免。”

  赵国栋想了想,还是倾向于收购汉南钢厂。

  老国企有老国企的问题。

  但只要把问题解决,老国企未不能老树抽新芽,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在他上一世记忆中,汉南钢厂也同样破产了,辗转了好几手东家。

  最后确实落在了一家民企老板手中。

  这民企老板非常有能力,通过大刀阔斧改革、整治,总算让钢厂重新走上了正轨。

  但那距离钢厂破产,已经十年过去。

  这一世赵国栋希望能在自己手中,让这百年钢厂重新焕发新春。

  凌书苗淡淡道:“是不是收购这钢厂,是你们做决策,我才不管。总之,我要等你们收购钢厂,让它重新盘整之后,才决定是否投资入股。”

  赵国栋哑然失笑。

  这凌书苗真是鬼精鬼精的。

  投资风险,由赵国栋担着。

  看到利益,她再决定是否入股。

  天下哪有这么好的事?

  赵国栋笑了笑:“我先投入,也没问题。但将来收购价格,可不能按照我投入的比例。一旦盘整完成,公司价值会发生极大变化。到时候,凌姐你只能按照新每股价格收购。不然···华叶很难卖给你啊。”

  华叶在一旁,亦步亦趋道:“对!不加价,我不卖!”

  凌书苗沉吟:“再说吧。看省**如何处理。”

  赵国栋点点头。

  凌书苗是个精明的商人,不见兔子不撒鹰。

  省**必须出面,清理干净首尾,各方面条件合适了,她才会出手。

  投资,需要眼光、更需要耐心。

  汉南新闻播报:今日下午,省委书记倪令亮亲切会见了优秀民营企业家凌书苗。

  赵国栋陪同凌书苗参加会见。

  会见中,倪令亮向凌书苗介绍汉南省十五规划中,将打造万亿级高铁产业集群纳入规划的情况,并表达了对京广高铁志在必得的决心。

  凌书苗则表达了对汉南省投资的浓厚兴趣,同时介绍了其高铁产业企业相关情况。

  当然,这只是新闻内容,宣传口径。

  双方实际谈了什么,谈了多深,除了与会寥寥几个人之外,旁人一无所知。

  而赵国栋,恰好就是其中知情者。

  会谈结束后,倪令亮十分高兴,邀请吃饭。

  晚上,凌书苗参加了省委书记倪令亮举行的招待宴。

  省委办公厅工作人员,相当吃惊。

  因倪令亮履新以来,会见民营企业家不少,工作会谈更多,但在一起吃饭却很少。

  倪书记,似乎对此有些避讳。通常不主动宴请民企老板,唯恐被他们拉扯上,有“为民企站台”的嫌疑。

  很多事情,虽然当事人没有那个意思,但被有心人放大后,就变成了那个意思。

  可这次,倪令亮竟然不避嫌疑,主动宴请这个女企业家?

  破天荒啊。

  招待宴上,倪令亮红光满面,十分健谈,屡屡举杯,向凌书苗敬酒。

  这更让与会的省委、省**领导面面相觑。

  这凌书苗,看来是个“能人”啊。不然书记怎么会如此看重?

  晚上,凌书苗扶醉而归。

  到了酒店客房,她原本醉醺醺的眼神,瞬间清明了许多,看来她并没有喝多。

  她简单洗了个澡,就走出来,拿起手机拨打了那个熟悉的号码。

  虽然已经是深夜12点多,但她知道,那个男人还在深夜工作,不到后半夜不会睡觉。

  “你去汉南,看地怎么样?”

  刘部长上声音响起。

  “比我想象好的多。”

  凌书苗果断道:“合作方是国华集团,这公司十分低调,很少露面,但很有实力,一旦出手,便是雷霆万钧,拿下了一系列顶流资源。他们的老板,看似是个叫华叶的,但我怀疑实际上是姓赵的,提前两年就布局了高铁产业。眼下已经有了一家工务器材厂,还是你铁老大改制前的旧厂。我仔细看了,焕然一新,生产的产品看起来也很厉害。你铁道部该有的合格证,他一应俱全。进入投标环节不是问题。”

  “那就好。”

  电话那头,深夜还未休息的男人,躺在老板椅上,疲惫**眉心:“这样,我们就一条龙了。你今天跟他说了,要控股的事了?”

  原来要控股合资公司的提议,不是凌书苗的意思,而是刘部长的意思。

  凌书苗摇头:“提了。被否了。”

  “这么不识抬举?”

  刘部长眼神凛冽。

  “他们很有实力,无论在地方**混的开,还是资金实力上,都不逊色与我。”

  凌书苗徐徐道:“人家已经让到49。9%了。只要求简单多数控股。我想了想,还是答应了,毕竟我虽然表面上与你没关系,但认识我的人不少,身份敏感,只要有人肯查,一定能查到我头上,也会牵扯你。如今咱们参股,只是小股东,躲在人家背后,事情就好办多了。”

  “嗯。”

  对凌书苗的办事能力,刘部长向来是放心的,沉吟道:“你看着办就行。你说得对,没有足够的筹码,我就算把高铁都送给那些狼崽子,也是不够的。”

  凌书苗笑道:“人家野心大着呢。不光要高铁配件,还要伸手钢轨呢。”

  “钢轨?怎么伸手?”

  刘部长眸光一闪。

  弹跳扣件市场,虽然利润不错,但规模太小,一年采购几十个亿顶天了。

  自己能分到的利润,也相对有限。

  这也是他同意赵国栋控股,他躲在后面参股的原因。利益不大,犯不上。

  但钢轨就不一样了。

  无论是基建还是大维修,无论是新建还是保养,铁路一天都离不开两根钢轨。

  每年,全路钢轨市场需求量在300万吨以上。价格也相对社会普通钢材要高一些,利润空间也大。

  “这个还有点意思。”

  刘部长正起身子,这表示他开始对赵国栋的合作感兴趣。

  “眼下,生产钢轨的三大钢厂,我觉得太少了。我认为,价格一直打不下来,适当引入竞争,对于提升钢轨质量、降低采购价格,提升服务能力,是有好处的。”

  刘部长沉声道。

  凌书苗自然听得出来他的言外之意:“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过,他选择的钢厂是汉南钢厂,老国企,还有些麻烦事。”

  “这个人,有点意思。”

  刘部长一言以蔽之:“这样,看他后续。如果他能稳定拿出筹码,与我们交换,这京广高铁不是不能给。”

  “今晚,刚才我还在跟汉南省的书记吃饭。”

  凌书苗笑嘻嘻道:“他好像知道一点我们的关系。席间,隐晦表达了如果我能收购汉南钢厂股份,汉南省将给我全力支持。汉南还想争取京广高铁。如果你能促成此事,我看能赚到的利益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