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巅峰:从跳楼开始 第424章 贪得无厌凌书苗!

小说:权力巅峰:从跳楼开始 作者:泡泡泡 更新时间:2025-10-26 07:29:34 源网站:2k小说网
  可见,他说什么之前干市委书记,对人事不熟悉,是自谦的话。市委书记本身就是大组织部长,天天琢磨人,研究手下,安有不熟悉人事工作的?

  岳秀明继续道:“二来,江凡县的经济奇迹,主要发生在近三年。而这三年,华增堂都一直在常务副县长、县长位置上,可以说全程参与、见证了江凡奇迹的发生。他在经济工作上的能力,也应该毋庸置疑。”

  “综合以上,我部门认为,华增堂接替何佳慧,没有太大问题。”

  倪令亮摆摆手:“省委组织部看问题,只看表面,不够深入。”

  岳秀明正襟危坐,一滴冷汗却从额头滑落。

  这是与倪令亮搭班子以来,他对自己工作提出最直白、最直接的批评。

  虽说语气不重,且针对组织部,不是自己,但自己是组织部长,部门工作有失误,自己难辞其咎。

  倪令亮笑了笑:“你初来乍到,还没接触过这些人,所以不够熟悉。华增堂虽然全程经历了江凡奇迹,目睹江凡从200亿,暴涨到1200亿,冲入全国百强县的过程,也算深度参与者。但他年纪很大,经济工作方面,并没有多少建树、看法,也缺乏相应的办法。”

  “严格的说,他不是一个擅长经济的干部。更适合搞党组工。”

  “他接替何佳慧,一定是四平八稳,萧规曹随,不会出乱子。这个我同意。”

  “但如果我们选干部,用干部,只求无过,不求有功,那汉南怎么跨越式发展?实现打造中部强省的战略目标?”

  岳秀明点点头。

  他已经把握到倪令亮的点,明白倪令亮极其看中江凡县,不想用太四平八稳的干部。

  “我们撤回方案,重新考察人选。”

  岳秀明想要拿回去。

  倪令亮摇摇头:“不,这个人选,我是同意的。”

  “啊?”

  岳秀明蒙了。

  说他搞经济不合格也是你。

  说同意还是你。

  到底怎么样?

  倪令亮语重心长道:“用干部,要用他专长。”

  “华增堂搞经济,不是一把好手。因此他这个县长,属于躺赢,躺在何佳慧、赵国栋等搞经济的好手成绩上,被带起来的。”

  倪令亮自己也笑了:“但如果从县委书记看,华增堂是符合要求的。他清廉、勤奋、稳重,是个讲规矩、爱守成的人。”

  “只要给他配备一个有冲劲、有干劲、擅长经济、能干事的县长,就能形成良好的化学反应。书记守成,威望高能服众,能约束不出乱子,县长要年轻,有冲劲,敢想敢干,能带动一方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 于变局中开新局的能力!”

  倪令亮一时激动,连赵国栋说的金句,都原封不动引用过来。

  岳秀明急忙记录下来,反复咀嚼,越想越觉得有味道。

  “书记,不愧是书记,**站位、理论水平高啊!就这两句话,我一辈子都说不出来。”

  倪令亮咳嗽一声,老脸一红。

  “你们之前拟定的县长人选,我看就不合适了。”

  倪令亮轻飘飘将省委组织部的方案,推翻了:“那个干部的履历我也认真看过。确实有能力,也算合格,但只能打60分。这个位置太重要,我不要60分,我要90分,甚至满分的人!”

  岳秀明连连点头,老脸一红。

  之前,给江凡县拟定派遣的县长,是····

  省委组织部一个年轻的处长,姓高。

  有句话,叫组织部门转一圈,出来大小是个官。

  组织部近水楼台先得月,哪有让别人占便宜,亏了自家人的道理?

  何况,这位处长姓高。

  与**同姓。

  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猫腻?

  岳秀明来的时间不长,也不清楚这里面弯弯绕绕。

  但倪令亮明确反对,敲打了这方案,也是敲打自己。

  别跟我打马虎眼。

  重要位置,我一个都不会让,寸步不让。

  岳秀明点头道:“您的标准,我明白了。我这就让她们重新拿方案。”

  他走了出去,看似不经意,来到秘书旁,闲聊了两句,话题一扯:“刚才,是谁来书记办公室了?似乎是江凡县的····”

  秘书笑道:“赵国栋。江凡县委常委。”

  岳秀明了然,点点头,走了。

  他已经知道,倪令亮的言外之意。

  年轻,有冲劲,敢想敢干,能带动一方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这不是说····某位刚刚提任没多久的县委常委?

  赵国栋并不知道,自己一番汇报,竟直接推翻了高**的推荐人选,长远布置,却改变了自己和江凡县的命运。

  他驱车两个小时,一路高速飙到150,风驰电掣回到了江虹市,直奔县开发区。

  开发区里,华叶正在陪着凌书苗,视察着即将竣工、投入生产的隆昌工务器材有限公司新厂房。

  “整个厂区,占地200亩,盖了12个车间。生产能力从高铁使用的弹跳扣件到轨枕钢钉、垫板、隔音板····基本上覆盖了高铁建设所需90%以上零配件。”

  华叶居移体养移气,已是过亿大老板派头,一身名牌西装,大背头,皮鞋锃亮,爱戴劳力士。

  凌书苗一边看着,一边满意点头。

  赵国栋没有骗她,没有夸大其词。

  事实上,眼前整齐、壮观、现代化的新厂区,远远超过她对隆昌公务最乐观的估计。

  她可是半个高铁内行,又是长期做生意的,走南闯北,去过的铁路工厂没有100家,也有80家。

  虽然还未正式投产,但只是从工厂厂区管理,凌书苗就意识到这背后的老板很不简单——工厂不仅布局科学、合理、严谨、现代化,且预留了未来发展的余量和接口。大车可以毫无阻碍,直接开进厂区,龙门吊和天车四通八达,厂区规划相当科学,且正在紧张安装调试设备的工人,各个精神面貌饱满、喜气洋洋,一看就是拿足了工资奖金,憋炸了劲头,准备大干一场的架势。

  “华老板,想不到你这么年轻有为,还不到30岁,就能投资几个亿,拿下这国营老厂,还有魄力整体搬迁到江凡来。”

  凌书苗又在试探,她就是不明白,为何天上掉馅饼,砸到自己头上。这华叶先生,为什么要选择与自己合作,几乎白送一半股权给自己?

  这问题想不清楚,她睡不踏实。

  华叶语塞。

  他····也不知道啊。

  毕竟,这背后大老板,是赵哥啊。

  事实上,华叶对赵国栋这种将1。5亿资产,拱手送人的行径,也颇为不解,极力反对。

  只可惜,一如既往地他反对无效,还被赵国栋教训一番。

  “目光要长远!不要鼠目寸光,只听得眼前利益。”

  “凌书苗,不是一般女人。她能带给我们的,绝对比我们给她多得多。”

  “这一半股权,送给她,换来十倍二十倍投资收益,凭什么不干?”

  面对凌书苗咄咄逼人追问,华叶有些招架不住,正在支支吾吾,却看到赵国栋的车驶入厂区,顿时松了口气:“咳咳,赵书记。这边这边。”

  赵国栋下车,就察觉到凌书苗正在套词,华叶有点扛不住,微微一笑。

  正如我所料,来的是时候。

  他替华叶解围:“凌姐,有什么问题,我可以作答。华老板只是一个投资商,他对高铁和产业政策,也不是太清楚。”

  凌书苗狐疑看了一眼赵国栋和华叶。

  她以女人敏锐的直觉,总觉得赵国栋与华叶的关系,有些微妙。

  怎么说呢?

  明明华叶才是坐拥数十亿资产,年轻有为大佬,但在赵国栋面前却唯唯诺诺,有些亦步亦趋,小弟一样。

  相反,赵国栋却气场强大,谈笑自若,一言九鼎。

  果然···

  凌书苗心中冷笑。

  她隐隐猜到,在这场生意中,赵国栋才是唯一说话算数的人。那华叶顶多算是个傀儡,或者代持者。

  虽然不知道,赵国栋更年轻,为什么能积攒下这么大规模的巨额资产,但既然确定这利益是真的,不是骗局,凌书苗心思飞速转动,已然在构思该如何利益最大化了。

  “国栋啊。”

  “这工厂我已经看过了。”

  “不瞒你说,我非常满意!”

  “无论资质、技术条件,人员条件还是工厂硬件,我都非常认可。这个工厂,在铁道部这么多工厂里,绝对是数一数二。我找过部物资局的负责人,了解过隆昌厂一贯以来的产品质量,他们都很认可。”

  “这厂子的股权,我要了。”

  “但我不能只出1000万!”

  凌书苗眸光炯炯,盯着赵国栋。

  赵国栋笑眯眯道:“凌姐,你的意思是?”

  凌书苗大手一挥:“我严格按照市价出资,出1。5亿,收购一半股权。虽然咱们关系好,但也不能让你吃这么大亏。”

  赵国栋眸光一闪。

  他对凌书苗人性,了解很深,当然不会天真以为凌书苗是过意不去,才坚持要市价收购股权。

  凌书苗,只怕又有别的想法。

  果然,凌书苗话锋一转,凑到赵国栋耳边低语道:“你也知道,我还要搞定老刘呢。这利益格局,没有人家的一份,怎么行呢?何况,老刘也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这上上下下的,从物资局到运输局,再到工程指挥部,都有利益的。没有打点,任凭你是部长儿子也不好使,人家不敢反对,但也不给你办事。拖着,就把你拖死了····”

  赵国栋面无表情,他已经猜到凌书苗的意思。

  果然,凌书苗图穷匕见:“我想,要不这样?我拿67%,你拿33%,股权关系倒过来,姐有控制权,怎么样?”

  赵国栋眸光一冷。

  贪得无厌凌书苗!

  她为何要提出67%这个数字?

  因为超过了三分之二。

  按照公司法,公司股权有几个重大的节点。

  51%,拥有控制权。

  超过三分之二的大股东(67%即可),拥有绝对控制权。

  这绝对控制权的定义,就是股权不到三分之一,小股东将失去一票否决权。对于任何重大事项,都无力阻止大股东的意图。

  甚至股权占比超过三分之二的大股东解散公司无需其他股东同意。 在公司法框架下,股东会的决议通常按照“一股一票”的原则进行投票,而拥有超过三分之二股权的大股东,在股东会中具有绝对控制力。

  一旦凌书苗占到67%股权,赵国栋就对公司事务,再也没有发言权,连否决也做不到。凌书苗想要解散公司,都是一句话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