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继母后改造全家 第四百二十九章 离别谈话

小说:穿成继母后改造全家 作者:乱了来 更新时间:2025-10-17 03:56:33 源网站:2k小说网
  阁楼里,大郎习惯性地盘腿坐在地上,仰头望着窗边的阿珑。月光从窗外洒进来,在地上画出一个淡淡的光圈。

  “阿珑叔,你真的不跟我们一起进京吗?”大郎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

  “不去。”阿珑的语气斩钉截铁。

  大郎心里一沉,又问:“那你打算一个人在这里做什么?”

  “种菜,种西瓜,养花。”阿珑说这话时,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后院那片地,我已经规划好了,准备种些时令蔬菜。”

  大郎心里更难受了,他知道阿珑喜欢园艺,可是这些年来,阿珑一直在照顾他们,很少有时间打理自己的小园子。

  “你就一点儿都不惦记我们吗?”大郎的声音有些哽咽。

  “有一点。”阿珑招手让大郎靠近,拍了拍他的肩膀,“记住,习武要坚持,即便没有人监督也要勤加练习。刀法要练得比现在更快,剑法要练得更准。”

  大郎低声应了,突然抓住阿珑的手:“阿珑叔,你会一直在家等我们吗?”

  “不知道。”阿珑的目光有些飘忽。

  这个回答让大郎心里一凉,默默松开了手。阁楼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只有烛光在微微摇曳。

  “去睡吧,明天还要早起。”阿珑轻声说道。

  大郎带着几分赌气站起身,行了一礼就转身离开。楼梯间的黑暗中,他的眼眶有些发热。

  回房前,他似乎听见阁楼上传来一声叹息,那声音轻得像是夜风的呢喃。

  第二天一早,阿珑就赶着马车进城去了。院子里少了他的身影,显得格外冷清。

  韩宇带着孩子们去家塾时已经不早,大郎边打哈欠边唤醒弟弟妹妹们。一家人洗漱用膳后,这才坐上牛车启程。路上,弟弟妹妹们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京城的景象,只有大郎心不在焉地望着远处。

  到了家塾,银莲银贵得知三叔一家要去京城的消息,顿时羡慕得眼泪直流。银莲抹着眼泪说要给大郎写信,银贵则更加直接。

  “三叔,让我给大郎当书童,带我一起去京城吧!”银贵突然大声请求,眼睛亮晶晶的。

  韩宇露出一副痛心疾首的表情:“你这是要害死三叔啊!你娘要是知道我把你带走,还不得活剐了我?”说着还夸张地做了个抹脖子的动作。

  与此同时,韩家村沸腾了。

  村长要离任的消息传遍全村,像一阵风刮过整个村子。有人欢天喜地,有人愁眉不展,茶余饭后都在议论这件事。有人说村长是被高官看中了,有人说是去京城发展,各种猜测层出不穷。

  宗主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到柳芸家,一进门就开始数落:“你这是胡闹!赶紧把消息撤回去,就说是开玩笑。你当初说要带领全村人走向巅峰,现在怎么说走就走?”

  柳芸看着宗主喷出的唾沫星子,连忙后退三步,无奈地摇了摇头。她知道宗主是为了村子好,但有些事情已经无法改变。

  宗主握着烟斗的手微微颤抖,一个可怕的念头在他脑海中一闪而过。昏黄的油灯下,他的目光不自觉地瞥向墙角那根沉甸甸的助行杖,手指无意识地收紧又松开。

  堂屋里安静得能听见檐角滴水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若有若无的烟草气息。柳芸坐在那里,神色平静地望着他。

  宗主喉结滚动了一下,最终还是放弃了那个危险的想法。要是真敲下去,能不能打中柳芸还是两说,万一惹恼了这位爆脾气的村长,怕是连他自己的命都要搭进去。更何况,这些年来柳芸为村里做的那些事,他都看在眼里。

  “当真非要明日就走吗?”宗主深深吸了一口烟,烟雾缭绕中他的声音带着几分沙哑,“要不等春耕过了再说?地里的活计正忙,这时候走......”

  柳芸抬眸看了他一眼,目光如炬:“四天后再动身。”语气中不容置疑的坚定让宗主的后半句话生生咽了回去。

  堂屋里的气氛一时有些凝重。宗主捏着烟斗的手指节泛白,眉头紧锁:“那...何时能回来?要是去了没多久,让大福和韩明暂时顶着便是。”

  “正因为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多久,才必须选个新村长。”柳芸站起身,缓步走到窗边。月光透过窗棂洒在她的侧脸上,勾勒出一道清冷的轮廓。她望着远处的村庄,语气柔和了几分,“不过您放心,村里现在一切都有章程,按部就班地做就是。”

  宗主张了张嘴,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柳芸果断打断:“明日傍晚,宗祠举行选举。很快就会有新村长接手,您不必担心。”

  看着宗主佝偻着背影离去的身影,柳芸轻轻呼出一口气。夜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初春特有的湿润气息。她正准备回屋,忽然听见院子里传来一阵脚步声。

  大院的人浩浩荡荡地来了。

  大房二房加上两位老人,一大家子齐聚堂屋。油灯的光芒将众人的影子投射在墙上,重叠交错,像一幅会动的水墨画。

  文氏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锅铲翻炒的声音不绝于耳,香气四溢。灶台前的火光映红了她的脸,额头上沁出细密的汗珠。

  “娘,我来帮您。”孙氏放下手中的针线,起身往厨房走去。

  “不用不用,你坐着歇着。”文氏摆摆手,“马上就好了。”

  堂屋里,韩老汉坐立不安,时不时往门外张望。直到韩宇带着孩子们办完辞学手续回来,几家人才总算凑齐,围坐在一张大圆桌前。

  “这么突然要进京,到底出什么事了?”韩老汉才扒拉了一口饭就放下筷子,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担忧,“是不是遇到什么麻烦了?”

  柳芸夹菜的动作顿了顿,瞥了眼一旁的韩宇,轻声道:“少阳先生那边出了些事。”

  她没有说实话,只是借着这个由头。实际上,她心里清楚,这一去恐怕就是一场血雨腥风。但有些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韩老汉皱起眉头,沉声道:“少阳先生那边的事,怎么会牵扯到我们全家?”

  柳芸微微一笑,语气平静却坚定:“爹,少阳先生是宇儿的老师,教了他很多。这次他有难,我们不能坐视不理。”

  韩老汉叹了口气,点了点头:“只是,为什么要带上孩子们?”

  柳芸继续说道,目光扫过桌前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正好让孩子们见见世面,也好为韩宇明年春闱做准备。”

  话音刚落,就见韩宇眼眶泛红:“娘子...”声音里带着几分哽咽。

  “闭嘴。”柳芸瞪了他一眼,“去把东西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