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新城罗仁平等人认真查看陈建业写下的材料。
越看他们越心惊,都想把陈建业脑袋打开看看。
脑袋里面到底装的什么,能想出这么优秀的产品。
例如电热毯。
铺在床上薄薄一层,通过发热电阻丝稳定发热取暖,还能控制发热量。
这样在冬天的时候,被窝里一直暖暖的。
太适合冬天用了。
对于老人而言,这玩意就是半条命。
还有高压锅。
正常炖牛肉或者猪蹄,放在灶台上需要三十多分钟。
燃烧三十多分钟,意味着要烧大量的燃料。
燃料是要钱的。
古代的时候,为了过冬,整片山上的树林都会被砍伐一空。
为啥。
因为在古代,树木就是唯一的燃料。
现在家家户户烧煤,煤要花钱买。
如果用高压锅,只需要二十分钟的高压,就能把牛肉和猪蹄炖烂。
燃料立马节省百分之三十。
而且非常节省时间。
哪怕不做饭的老爷们,也知道高压锅的价值。
一个小时后,众人把两套方案都看了一遍。
材料送回陈建业身前。
“大家都看完了吧,我有两个方案,但以我们现在的能力,只能做一个。”
“具体做哪个,我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
陈建业说道。
众人一时间你看我,我看你。
“我先说吧。”
苏新城看没人说话,他作为总工程师,必须站出来起个头。
大家伙纷纷看向苏新城。
“两个项目都非常好,而且有详细的技术方案,我想了一下,都是可行的。”
“电热毯优点很明显,过冬必备,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高压锅呢,属于一种烹饪工具,优点是节省时间和燃料。”
“我投高压锅一票,因为时间。”
苏新城一顿说。
“苏总工,怎么说?”
陈建业来了兴趣。
“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份了,假设我们用两个月时间,研发出电热毯,用一个半月时间搭建生产线,再用一个半月时间提升产量。”
“五个月时间,已经是明年四月份,天气热乎起来了,我们的电热毯卖给谁?”
“高压锅就不一样了,不论什么时候,节省时间和燃料都是群众需要的,不受天气的限制。”
苏新城说明理由。
“我赞同苏总工的意见,对于电热毯这类电器而言,时间太重要了。”
罗仁平附和道。
“夏天卖凉席和电风扇,冬天卖电热毯,如果冬天过去了,电热毯不会有人看一眼。”
“我们可以现在研发高压锅,等明年五月份的时候,研发电热毯,这样刚好赶上十月份投向市场。”
“那个时候,电热毯肯定供不应求。”
雷凯翔也说道。
几个八级技工发表了同样的意见。
现在不是研发电热毯的时候。
一件产品生产出来,得有人买单才行。
要是生产出来没人愿意买,那就失败了,轧钢厂不可能一直生产电热毯,囤积五个月的货。
“你们说的很对,那我们接下来的项目就是研发高压锅。”
“刚才你们看了高压锅的技术方案,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来一起探讨。”
“要是记不住,现在可以再看看。”
陈建业拿出高压锅技术方案。
“陈总工,高压锅的气密性能做到那么好吗?”
“我们用橡胶密封,橡胶的气味很大,能做菜吗?”
雷凯翔提出问题。
“橡胶密封圈的密封性无需质疑,完全可以做到,我们在工厂生产中也经常用到。”
“至于橡胶的气味,主要看橡胶的材料,这个也不是难点。”
陈建业平静道。
“高压锅上面的气阀怎么能涉及到顶起来,又顶不开?”
赵航行问的问题很实际。
“简单,我们一次次实验就可以了,更换不同重量的气阀,最后锁定一个状态。”
陈建业解释。
大家提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他开口就能回答,有些问题他需要想一想。
有些几个问题,陈建业也解答不了,只能记录下来,在接下来的研发过程中观察情况。
在思考答案的过程中,陈建业对高压锅的设计原理,多了一层了解。
“你们再探讨一下,我找车间主任交接生产线的工作。”
半小时后,陈建业起身。
他要研发新的项目,自然不会继续待在生产线边上。
不止他要回技术办公室,整个项目团队都要跟着他回去。
光他一个人,也搞不了研发的全套工作。
“张主任。”
陈建业来到三车间张挡风主任办公室。
“哟,陈总工。”
“快坐快坐,有什么事吗?”
张挡风年纪比陈建业爹都大,但面对陈建业,他非常热情,主动泡茶。
“张主任,不用这么客气,有个工作上的事跟你沟通一下。”
“我这次回来,准备带着项目组继续做研发工作,热得快生产线已经稳定,不需要项目组继续跟着了。”
“我考虑把维护热得快生产线的工作,正式移交给三车间,你觉得怎么样?”
陈建业笑着说道。
“哎呀,项目组要撤离啊。”
张挡风一惊。
现在热得快是厂里最受关注的产品,每天产量特别大,日产一千都不够。
要维护热得快生产线正常运转,看似就一句话,实则任务非常艰巨。
要是生产线停线了,维修一两个小时,耽误很多时间,影响产量,张挡风还得给领导作报告。
“是啊,项目组不可能一直留在线上,流程上不符。”
陈建业正面回道。
“你说的也对,我就是担心啊,怕万一哪儿坏了,维修不及时。”
“这条线是项目组做的技术支持,你们最了解。”
张挡风面露难色。
“那这样,我们花两天时间,给车间的技术人员做培训,你安排几个人跟着学习。”
“接下来半个月,我留两个人在生产线这边,提供维修的技术支持。”
“半个月时间,应该足够三车间独立负责生产线的运转了。”
陈建业想了想,给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他直接带人撤离,流程上没问题,但张挡风无法接受。
都是同事,之前铺线的时候,张挡风给了项目组很多支持,陈建业不能干过河拆桥的事。
以后还要合作呢。
“那太好了,陈总工,就依你说的办。”
“两天时间交接工作,半个月时间缓冲,我心里就安心了。”
张挡风连忙答应下来。
对他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好的方案。
他也明白,陈建业现在在轧钢厂炙手可热,带着项目团队离开之前,能跟自己商量,已经给足了自己面子。
更别说留下两个技术人员看着生产线。
张挡风满足了。
苏新城罗仁平等人认真查看陈建业写下的材料。
越看他们越心惊,都想把陈建业脑袋打开看看。
脑袋里面到底装的什么,能想出这么优秀的产品。
例如电热毯。
铺在床上薄薄一层,通过发热电阻丝稳定发热取暖,还能控制发热量。
这样在冬天的时候,被窝里一直暖暖的。
太适合冬天用了。
对于老人而言,这玩意就是半条命。
还有高压锅。
正常炖牛肉或者猪蹄,放在灶台上需要三十多分钟。
燃烧三十多分钟,意味着要烧大量的燃料。
燃料是要钱的。
古代的时候,为了过冬,整片山上的树林都会被砍伐一空。
为啥。
因为在古代,树木就是唯一的燃料。
现在家家户户烧煤,煤要花钱买。
如果用高压锅,只需要二十分钟的高压,就能把牛肉和猪蹄炖烂。
燃料立马节省百分之三十。
而且非常节省时间。
哪怕不做饭的老爷们,也知道高压锅的价值。
一个小时后,众人把两套方案都看了一遍。
材料送回陈建业身前。
“大家都看完了吧,我有两个方案,但以我们现在的能力,只能做一个。”
“具体做哪个,我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
陈建业说道。
众人一时间你看我,我看你。
“我先说吧。”
苏新城看没人说话,他作为总工程师,必须站出来起个头。
大家伙纷纷看向苏新城。
“两个项目都非常好,而且有详细的技术方案,我想了一下,都是可行的。”
“电热毯优点很明显,过冬必备,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高压锅呢,属于一种烹饪工具,优点是节省时间和燃料。”
“我投高压锅一票,因为时间。”
苏新城一顿说。
“苏总工,怎么说?”
陈建业来了兴趣。
“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份了,假设我们用两个月时间,研发出电热毯,用一个半月时间搭建生产线,再用一个半月时间提升产量。”
“五个月时间,已经是明年四月份,天气热乎起来了,我们的电热毯卖给谁?”
“高压锅就不一样了,不论什么时候,节省时间和燃料都是群众需要的,不受天气的限制。”
苏新城说明理由。
“我赞同苏总工的意见,对于电热毯这类电器而言,时间太重要了。”
罗仁平附和道。
“夏天卖凉席和电风扇,冬天卖电热毯,如果冬天过去了,电热毯不会有人看一眼。”
“我们可以现在研发高压锅,等明年五月份的时候,研发电热毯,这样刚好赶上十月份投向市场。”
“那个时候,电热毯肯定供不应求。”
雷凯翔也说道。
几个八级技工发表了同样的意见。
现在不是研发电热毯的时候。
一件产品生产出来,得有人买单才行。
要是生产出来没人愿意买,那就失败了,轧钢厂不可能一直生产电热毯,囤积五个月的货。
“你们说的很对,那我们接下来的项目就是研发高压锅。”
“刚才你们看了高压锅的技术方案,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来一起探讨。”
“要是记不住,现在可以再看看。”
陈建业拿出高压锅技术方案。
“陈总工,高压锅的气密性能做到那么好吗?”
“我们用橡胶密封,橡胶的气味很大,能做菜吗?”
雷凯翔提出问题。
“橡胶密封圈的密封性无需质疑,完全可以做到,我们在工厂生产中也经常用到。”
“至于橡胶的气味,主要看橡胶的材料,这个也不是难点。”
陈建业平静道。
“高压锅上面的气阀怎么能涉及到顶起来,又顶不开?”
赵航行问的问题很实际。
“简单,我们一次次实验就可以了,更换不同重量的气阀,最后锁定一个状态。”
陈建业解释。
大家提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他开口就能回答,有些问题他需要想一想。
有些几个问题,陈建业也解答不了,只能记录下来,在接下来的研发过程中观察情况。
在思考答案的过程中,陈建业对高压锅的设计原理,多了一层了解。
“你们再探讨一下,我找车间主任交接生产线的工作。”
半小时后,陈建业起身。
他要研发新的项目,自然不会继续待在生产线边上。
不止他要回技术办公室,整个项目团队都要跟着他回去。
光他一个人,也搞不了研发的全套工作。
“张主任。”
陈建业来到三车间张挡风主任办公室。
“哟,陈总工。”
“快坐快坐,有什么事吗?”
张挡风年纪比陈建业爹都大,但面对陈建业,他非常热情,主动泡茶。
“张主任,不用这么客气,有个工作上的事跟你沟通一下。”
“我这次回来,准备带着项目组继续做研发工作,热得快生产线已经稳定,不需要项目组继续跟着了。”
“我考虑把维护热得快生产线的工作,正式移交给三车间,你觉得怎么样?”
陈建业笑着说道。
“哎呀,项目组要撤离啊。”
张挡风一惊。
现在热得快是厂里最受关注的产品,每天产量特别大,日产一千都不够。
要维护热得快生产线正常运转,看似就一句话,实则任务非常艰巨。
要是生产线停线了,维修一两个小时,耽误很多时间,影响产量,张挡风还得给领导作报告。
“是啊,项目组不可能一直留在线上,流程上不符。”
陈建业正面回道。
“你说的也对,我就是担心啊,怕万一哪儿坏了,维修不及时。”
“这条线是项目组做的技术支持,你们最了解。”
张挡风面露难色。
“那这样,我们花两天时间,给车间的技术人员做培训,你安排几个人跟着学习。”
“接下来半个月,我留两个人在生产线这边,提供维修的技术支持。”
“半个月时间,应该足够三车间独立负责生产线的运转了。”
陈建业想了想,给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他直接带人撤离,流程上没问题,但张挡风无法接受。
都是同事,之前铺线的时候,张挡风给了项目组很多支持,陈建业不能干过河拆桥的事。
以后还要合作呢。
“那太好了,陈总工,就依你说的办。”
“两天时间交接工作,半个月时间缓冲,我心里就安心了。”
张挡风连忙答应下来。
对他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好的方案。
他也明白,陈建业现在在轧钢厂炙手可热,带着项目团队离开之前,能跟自己商量,已经给足了自己面子。
更别说留下两个技术人员看着生产线。
张挡风满足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