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新城罗仁平等人认真查看陈建业写下的材料。

  越看他们越心惊,都想把陈建业脑袋打开看看。

  脑袋里面到底装的什么,能想出这么优秀的产品。

  例如电热毯。

  铺在床上薄薄一层,通过发热电阻丝稳定发热取暖,还能控制发热量。

  这样在冬天的时候,被窝里一直暖暖的。

  太适合冬天用了。

  对于老人而言,这玩意就是半条命。

  还有高压锅。

  正常炖牛肉或者猪蹄,放在灶台上需要三十多分钟。

  燃烧三十多分钟,意味着要烧大量的燃料。

  燃料是要钱的。

  古代的时候,为了过冬,整片山上的树林都会被砍伐一空。

  为啥。

  因为在古代,树木就是唯一的燃料。

  现在家家户户烧煤,煤要花钱买。

  如果用高压锅,只需要二十分钟的高压,就能把牛肉和猪蹄炖烂。

  燃料立马节省百分之三十。

  而且非常节省时间。

  哪怕不做饭的老爷们,也知道高压锅的价值。

  一个小时后,众人把两套方案都看了一遍。

  材料送回陈建业身前。

  “大家都看完了吧,我有两个方案,但以我们现在的能力,只能做一个。”

  “具体做哪个,我希望听听大家的意见。”

  陈建业说道。

  众人一时间你看我,我看你。

  “我先说吧。”

  苏新城看没人说话,他作为总工程师,必须站出来起个头。

  大家伙纷纷看向苏新城。

  “两个项目都非常好,而且有详细的技术方案,我想了一下,都是可行的。”

  “电热毯优点很明显,过冬必备,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高压锅呢,属于一种烹饪工具,优点是节省时间和燃料。”

  “我投高压锅一票,因为时间。”

  苏新城一顿说。

  “苏总工,怎么说?”

  陈建业来了兴趣。

  “现在已经是十二月份了,假设我们用两个月时间,研发出电热毯,用一个半月时间搭建生产线,再用一个半月时间提升产量。”

  “五个月时间,已经是明年四月份,天气热乎起来了,我们的电热毯卖给谁?”

  “高压锅就不一样了,不论什么时候,节省时间和燃料都是群众需要的,不受天气的限制。”

  苏新城说明理由。

  “我赞同苏总工的意见,对于电热毯这类电器而言,时间太重要了。”

  罗仁平附和道。

  “夏天卖凉席和电风扇,冬天卖电热毯,如果冬天过去了,电热毯不会有人看一眼。”

  “我们可以现在研发高压锅,等明年五月份的时候,研发电热毯,这样刚好赶上十月份投向市场。”

  “那个时候,电热毯肯定供不应求。”

  雷凯翔也说道。

  几个八级技工发表了同样的意见。

  现在不是研发电热毯的时候。

  一件产品生产出来,得有人买单才行。

  要是生产出来没人愿意买,那就失败了,轧钢厂不可能一直生产电热毯,囤积五个月的货。

  “你们说的很对,那我们接下来的项目就是研发高压锅。”

  “刚才你们看了高压锅的技术方案,有什么想法,可以提出来一起探讨。”

  “要是记不住,现在可以再看看。”

  陈建业拿出高压锅技术方案。

  “陈总工,高压锅的气密性能做到那么好吗?”

  “我们用橡胶密封,橡胶的气味很大,能做菜吗?”

  雷凯翔提出问题。

  “橡胶密封圈的密封性无需质疑,完全可以做到,我们在工厂生产中也经常用到。”

  “至于橡胶的气味,主要看橡胶的材料,这个也不是难点。”

  陈建业平静道。

  “高压锅上面的气阀怎么能涉及到顶起来,又顶不开?”

  赵航行问的问题很实际。

  “简单,我们一次次实验就可以了,更换不同重量的气阀,最后锁定一个状态。”

  陈建业解释。

  大家提了很多问题,有些问题他开口就能回答,有些问题他需要想一想。

  有些几个问题,陈建业也解答不了,只能记录下来,在接下来的研发过程中观察情况。

  在思考答案的过程中,陈建业对高压锅的设计原理,多了一层了解。

  “你们再探讨一下,我找车间主任交接生产线的工作。”

  半小时后,陈建业起身。

  他要研发新的项目,自然不会继续待在生产线边上。

  不止他要回技术办公室,整个项目团队都要跟着他回去。

  光他一个人,也搞不了研发的全套工作。

  “张主任。”

  陈建业来到三车间张挡风主任办公室。

  “哟,陈总工。”

  “快坐快坐,有什么事吗?”

  张挡风年纪比陈建业爹都大,但面对陈建业,他非常热情,主动泡茶。

  “张主任,不用这么客气,有个工作上的事跟你沟通一下。”

  “我这次回来,准备带着项目组继续做研发工作,热得快生产线已经稳定,不需要项目组继续跟着了。”

  “我考虑把维护热得快生产线的工作,正式移交给三车间,你觉得怎么样?”

  陈建业笑着说道。

  “哎呀,项目组要撤离啊。”

  张挡风一惊。

  现在热得快是厂里最受关注的产品,每天产量特别大,日产一千都不够。

  要维护热得快生产线正常运转,看似就一句话,实则任务非常艰巨。

  要是生产线停线了,维修一两个小时,耽误很多时间,影响产量,张挡风还得给领导作报告。

  “是啊,项目组不可能一直留在线上,流程上不符。”

  陈建业正面回道。

  “你说的也对,我就是担心啊,怕万一哪儿坏了,维修不及时。”

  “这条线是项目组做的技术支持,你们最了解。”

  张挡风面露难色。

  “那这样,我们花两天时间,给车间的技术人员做培训,你安排几个人跟着学习。”

  “接下来半个月,我留两个人在生产线这边,提供维修的技术支持。”

  “半个月时间,应该足够三车间独立负责生产线的运转了。”

  陈建业想了想,给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他直接带人撤离,流程上没问题,但张挡风无法接受。

  都是同事,之前铺线的时候,张挡风给了项目组很多支持,陈建业不能干过河拆桥的事。

  以后还要合作呢。

  “那太好了,陈总工,就依你说的办。”

  “两天时间交接工作,半个月时间缓冲,我心里就安心了。”

  张挡风连忙答应下来。

  对他来说,这已经是非常好的方案。

  他也明白,陈建业现在在轧钢厂炙手可热,带着项目团队离开之前,能跟自己商量,已经给足了自己面子。

  更别说留下两个技术人员看着生产线。

  张挡风满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