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得到两个含金量最高诺贝尔奖,在全世界所引起的轰动,是前所未有的,尽管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SEA科学家一共得到了十七个诺贝尔奖,而这又获得了两个。
19个诺贝尔奖!
这委实是够惊人的了。
这一结果不仅在SEA引起了轰动,在其它国家同样也引起了极其热烈的反响,甚至就连同大国的校园里,也有很多人在那里讨论着。
在江城国立大学的物理系的办公室里,朱卫华这边刚进办公室,那边就有人围着他问道:
“朱教授,你听说了吗?SEA的学者包揽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
朱卫华还没来得急拍打身上的雪花,同事们就一把子把他给围住了,毕竟,他是学校唯一一个曾经到过SEA的,他曾经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当地学习了两年。
“嗯。”
将棉大衣挂在衣架上,朱卫华走到取暖的煤球炉子边,手掌对着白铁皮烟管取了一会暖说道:
“听说了,早上的新闻里就有报道。”
“是啊,我也是从新闻里听说的,可真了不起啊。”
同事们感慨着的时候,朱卫华想到的是什么?
是广播里的变化——居然在第一时间报道SEA的新闻,而且还是这样的好事,这在过去是不能想象的。
可是现在却完全不一样了。
“你听说过那位顾宪通先生吗?他是哪个大学里的教授?”
“只是电话公司的工程师……”
话一出口,朱卫华就后悔了,毕竟,这是他从电视机里偷偷看到的。
“工程师?也能获得诺贝尔奖……”
显然没有任何人问朱卫华他是怎么知道的,他们更多的惊讶于工程师居然也能获奖,毕竟,那是理论性。
他们在那里讨着获奖的两个人在学术上的成果的时候,语气中充满了羡慕,而更多的则是感慨,感慨着SEA在科学上的成就。
“不到区区二十年的时间,居然接连得到十九个诺贝尔奖,这可真是了不起啊。”
“是啊,今年一下就得到了两个,将来估计也会得到的。”
听着主任这么说,朱卫华则说道:
“不用等将来,现在看是十九个,可是在SEA科学界,很多人都知道,事实上,他们还有至少15个以上具备诺贝尔奖潜力的学术成就,比如说集成电路、光纤通信、激光光谱仪、现陶瓷材料的超导性、离子陷阱技术……这些都是物理学上的,还有化学方面的硼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用途研究、对核酸中DNA碱基序列的确定方法、固相化学合成法、高分辨率核磁共振谱学,医学方面有器官移植、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技术、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
当朱卫华在那里侃侃而谈的时候,办公室里的这些头发花白的教授们,无不是陷入了沉思,这些名词大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们与西方科学交流完全处于停滞状态,压根就不知道这些发现。
他们坐在椅子上,默默的抽着烟,或者喝着茶,神情大抵都是凝重的,这些穿着黑色或者蓝色棉袄的教授,年龄普通都在五十岁以上,自从恢复高考或者从乡下回来之后,一门心思扑在科研上,只想着能够尽快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好好的教授学生。
而现在听着朱卫华在那里说着这些科学上的发现时,他们无不惊愕的发现,自己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是一无所知的。
而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本身就有一定的滞后性,除了少数奖项之外,大都是被发现很长时间后,才会获奖。这也意味着这些发现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发现。
那么现在西方国家的科学发展又到了什么地步?
想着这些,他们又怎能不是心急如焚呢?
“真,真的没想到啊……”
主任在感慨之余,看着朱卫华说道:
“这些成果都是当年从咱们这里过去的人发现的?”
其它人也刷的一下把目光投向朱卫华,等着他的回答,而面对他们的询问,朱卫华说道:
“顾宪通是在内地读的高中,南洋大学毕业的,楚友臣是南洋大学的研究生,他是燕京大学化学系的,对了和咱们学校化学系王教授他们应该是同届,甚至可能是同学……”
闻言众人皆是一阵沉默,主任更是默默的端起了茶杯,手握着茶杯他,久久无法言语,而这时,角落里有人像是想到什么似的,说道:
“啊,我想起来了,楚友臣,没错,当年他确实挺优秀的,不过却没有考上公派留美,当时南洋大学在内地招生,他犹豫了很长时间,最后征求校长的意见后,校长还资助了他1000美元……”
角落里的周教授也是燕京大学毕业的,虽然学的是物理,但是当时学校不大,大抵上还有都有一些印象。
“其实,当年化学系里……也是人才济济啊!”
说着周教授不再说话了,只是长叹一口气,说道:
“哎,真没想到,他居然得到诺贝尔奖了,真的了不起啊……”说话的时候,他在那里轻轻摇头。
见办公室里的气氛有些沉重,端着搪瓷茶杯的主任见状,便笑着说道:
“好了,不要再说这个了,现在咱们正赶上好时候,要抓住时间,迎头赶上才是,光在这里怨天犹人可没什么用,没准十几年后,咱们之中也会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的。
咱们都是一样的人,他们能获得诺贝尔奖,咱们肯定也能诺贝尔奖,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等将来,指不定咱们也会像他们这样,接连得到诺贝尔奖呢!”
不得不说,主任的高度就是不一样,三言两语的,就让众人的心情变得不一样了,原本还有些低落的众人一听,纷纷点头道。
“就是,就是,不就是个诺贝尔奖嘛,咱们只是耽误了十几年而已,现在轮到咱们了……”
“好了,大家各忙各的吧,”
很快,办公室里又恢复了静寂,教授们纷纷带着教材去了教室,而走到办公桌前,看着桌子上老旧的教材——虽然教材是去年刚印的,但是内容却是落后的。
朱卫华的眉头皱了皱,然后又长叹口气,一旁的主任见状,问道:
“朱教授,你在想什么?”
“教材……”
朱卫华拿起书本说道:
“主任,你看,这些年物理理论在体系、内容、方法上都有了重大突破,美国最早在教材中对物理理论做了大幅度更新,SEA、德、英、法、苏联等国的教材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而我们的教材基本仍停留在50年代的水平,去年虽然重编的教材并不是重印的,但整体上还是非常落后的。
学着这些落后的理论知识,又怎么可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甚至有所突破呢?”
听他这么说,主任点头说道:
“你说的很对,教材落后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可回避的,不过组织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两个月前部在首都召开了高等学校外国教材工作会议,当时与会者提出了急需引进的外国教材书目数千种。国家专门拨款10万美元,由驻外大使馆采购了一批最新教材,共7000余册。现在那些书籍都在翻译中,不过因为专业翻译少,翻译的慢,但很快,咱们就会有新的教材……”
主任一边说,一边问道:
“对于,卫华,你去过SEA,那边不也是说国语吗?他们那里肯定也有汉字教材嗓,有什么合适的教材你推荐一下?那些教材,应该可以不用翻译就直接用吧。”
“有。”
朱卫华点头说道:
“在那里确实有很多华文教材,虽然有些名词不同,但我们确实可以直接引进。不过,那边的大学观点与我们这边不同,就像华文教材,他们认为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更快了解到一个学科有哪些知识,而且表述比较简洁,对于快速入门,掌握关键词或者复习还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想进一步加强,就必须尝试接触学习外文教材,典型的就是英文教材,例如美国的各科英文教科书。
这也和当年SEA大学建立时,直接引入英美大学教科书有直接关系,更关键是英文教材普遍表达更准确、更通俗,而且有丰富的配图和图表帮助理解。更重要的是,英文教材大多在每个章节配备完善的参考文献,保证知识及时更新。”
接着,他又特别强调道:
“而华文教材在翻译时,往往会忽略参考文献,而且翻译时受限于翻译者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有的甚至会重复、混乱,或者出现莫名其妙的解释。这自然会影响到教学,所以,南洋那边对华文专业教材的翻译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对翻译人员也有相应的要求,必须是专业教授才能够翻译,而且还要求是其本人翻译,不得假手他人,以确保的翻译准确性。”
朱卫华的回答让主任点头说道:
“确实是这样,现在高教出版社那边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翻译,那些翻译既要知晓外语和还要懂理工知识,这样的工作人员,很少啊!”
是不多,即便是有也只是懂“基本理工知识”,而翻译人员的素质又直接决定了教材的准确性。
接着朱卫华又补充道:
“不过,我们还可以引进SEA的本土教材,那些教材虽然为了与国际接轨,便于外国学校使用,但也有华文版都是出版者自己编写的,没有经过再次翻译,我觉得,这样的教材才是最值得引进的。”
他的建议让主任的眼前一亮,主任连连说道:
“你的这个建议很好,我这就报给上级,对了,你能列一些名录吗?”
朱卫华的这个建设到底有多么重要,主任是非常清楚的,能够直接引进第一手的教材,肯定比翻译的更精准,或许会有一些专业名词上的不同,但文字总归是一样的。
当天,朱卫华甚至没有去上课,而是一心扑在办公室里,在那里回忆着看过的那些教材,当然,他也不是全凭回忆,在征得主任的同意后,他甚至还给自己在SEA的朋友打去了电报,希望对方能够提供一些建议。
等到他在邮局发出国际电报之后,差不多已经是下午五点了,正准备离开时,却听着邮局的收音机里传出了一个新闻:
“……即将对暹罗展开友好访问。”
收音机里的新闻,让朱卫华整个人都愣住了,他甚至有些错愕的扭头问道:
“同志,这新闻里播的是什么?”
在从对方的嘴里得到答案的时候,朱卫华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的邮局,此时,外面的雪已经停了,走到路边,推着自行车的朱卫华,行走在雪地中的他依然处于某种震惊之中……
19个诺贝尔奖!
这委实是够惊人的了。
这一结果不仅在SEA引起了轰动,在其它国家同样也引起了极其热烈的反响,甚至就连同大国的校园里,也有很多人在那里讨论着。
在江城国立大学的物理系的办公室里,朱卫华这边刚进办公室,那边就有人围着他问道:
“朱教授,你听说了吗?SEA的学者包揽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
朱卫华还没来得急拍打身上的雪花,同事们就一把子把他给围住了,毕竟,他是学校唯一一个曾经到过SEA的,他曾经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当地学习了两年。
“嗯。”
将棉大衣挂在衣架上,朱卫华走到取暖的煤球炉子边,手掌对着白铁皮烟管取了一会暖说道:
“听说了,早上的新闻里就有报道。”
“是啊,我也是从新闻里听说的,可真了不起啊。”
同事们感慨着的时候,朱卫华想到的是什么?
是广播里的变化——居然在第一时间报道SEA的新闻,而且还是这样的好事,这在过去是不能想象的。
可是现在却完全不一样了。
“你听说过那位顾宪通先生吗?他是哪个大学里的教授?”
“只是电话公司的工程师……”
话一出口,朱卫华就后悔了,毕竟,这是他从电视机里偷偷看到的。
“工程师?也能获得诺贝尔奖……”
显然没有任何人问朱卫华他是怎么知道的,他们更多的惊讶于工程师居然也能获奖,毕竟,那是理论性。
他们在那里讨着获奖的两个人在学术上的成果的时候,语气中充满了羡慕,而更多的则是感慨,感慨着SEA在科学上的成就。
“不到区区二十年的时间,居然接连得到十九个诺贝尔奖,这可真是了不起啊。”
“是啊,今年一下就得到了两个,将来估计也会得到的。”
听着主任这么说,朱卫华则说道:
“不用等将来,现在看是十九个,可是在SEA科学界,很多人都知道,事实上,他们还有至少15个以上具备诺贝尔奖潜力的学术成就,比如说集成电路、光纤通信、激光光谱仪、现陶瓷材料的超导性、离子陷阱技术……这些都是物理学上的,还有化学方面的硼化合物和磷化合物的用途研究、对核酸中DNA碱基序列的确定方法、固相化学合成法、高分辨率核磁共振谱学,医学方面有器官移植、计算机辅助的断层扫描技术、发现大脑半球的功能性分工……”
当朱卫华在那里侃侃而谈的时候,办公室里的这些头发花白的教授们,无不是陷入了沉思,这些名词大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他们与西方科学交流完全处于停滞状态,压根就不知道这些发现。
他们坐在椅子上,默默的抽着烟,或者喝着茶,神情大抵都是凝重的,这些穿着黑色或者蓝色棉袄的教授,年龄普通都在五十岁以上,自从恢复高考或者从乡下回来之后,一门心思扑在科研上,只想着能够尽快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好好的教授学生。
而现在听着朱卫华在那里说着这些科学上的发现时,他们无不惊愕的发现,自己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是一无所知的。
而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本身就有一定的滞后性,除了少数奖项之外,大都是被发现很长时间后,才会获奖。这也意味着这些发现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发现。
那么现在西方国家的科学发展又到了什么地步?
想着这些,他们又怎能不是心急如焚呢?
“真,真的没想到啊……”
主任在感慨之余,看着朱卫华说道:
“这些成果都是当年从咱们这里过去的人发现的?”
其它人也刷的一下把目光投向朱卫华,等着他的回答,而面对他们的询问,朱卫华说道:
“顾宪通是在内地读的高中,南洋大学毕业的,楚友臣是南洋大学的研究生,他是燕京大学化学系的,对了和咱们学校化学系王教授他们应该是同届,甚至可能是同学……”
闻言众人皆是一阵沉默,主任更是默默的端起了茶杯,手握着茶杯他,久久无法言语,而这时,角落里有人像是想到什么似的,说道:
“啊,我想起来了,楚友臣,没错,当年他确实挺优秀的,不过却没有考上公派留美,当时南洋大学在内地招生,他犹豫了很长时间,最后征求校长的意见后,校长还资助了他1000美元……”
角落里的周教授也是燕京大学毕业的,虽然学的是物理,但是当时学校不大,大抵上还有都有一些印象。
“其实,当年化学系里……也是人才济济啊!”
说着周教授不再说话了,只是长叹一口气,说道:
“哎,真没想到,他居然得到诺贝尔奖了,真的了不起啊……”说话的时候,他在那里轻轻摇头。
见办公室里的气氛有些沉重,端着搪瓷茶杯的主任见状,便笑着说道:
“好了,不要再说这个了,现在咱们正赶上好时候,要抓住时间,迎头赶上才是,光在这里怨天犹人可没什么用,没准十几年后,咱们之中也会有人获得诺贝尔奖的。
咱们都是一样的人,他们能获得诺贝尔奖,咱们肯定也能诺贝尔奖,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等将来,指不定咱们也会像他们这样,接连得到诺贝尔奖呢!”
不得不说,主任的高度就是不一样,三言两语的,就让众人的心情变得不一样了,原本还有些低落的众人一听,纷纷点头道。
“就是,就是,不就是个诺贝尔奖嘛,咱们只是耽误了十几年而已,现在轮到咱们了……”
“好了,大家各忙各的吧,”
很快,办公室里又恢复了静寂,教授们纷纷带着教材去了教室,而走到办公桌前,看着桌子上老旧的教材——虽然教材是去年刚印的,但是内容却是落后的。
朱卫华的眉头皱了皱,然后又长叹口气,一旁的主任见状,问道:
“朱教授,你在想什么?”
“教材……”
朱卫华拿起书本说道:
“主任,你看,这些年物理理论在体系、内容、方法上都有了重大突破,美国最早在教材中对物理理论做了大幅度更新,SEA、德、英、法、苏联等国的教材也有不同程度的反映。而我们的教材基本仍停留在50年代的水平,去年虽然重编的教材并不是重印的,但整体上还是非常落后的。
学着这些落后的理论知识,又怎么可能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甚至有所突破呢?”
听他这么说,主任点头说道:
“你说的很对,教材落后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可回避的,不过组织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两个月前部在首都召开了高等学校外国教材工作会议,当时与会者提出了急需引进的外国教材书目数千种。国家专门拨款10万美元,由驻外大使馆采购了一批最新教材,共7000余册。现在那些书籍都在翻译中,不过因为专业翻译少,翻译的慢,但很快,咱们就会有新的教材……”
主任一边说,一边问道:
“对于,卫华,你去过SEA,那边不也是说国语吗?他们那里肯定也有汉字教材嗓,有什么合适的教材你推荐一下?那些教材,应该可以不用翻译就直接用吧。”
“有。”
朱卫华点头说道:
“在那里确实有很多华文教材,虽然有些名词不同,但我们确实可以直接引进。不过,那边的大学观点与我们这边不同,就像华文教材,他们认为虽然可以帮助学生更快了解到一个学科有哪些知识,而且表述比较简洁,对于快速入门,掌握关键词或者复习还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想进一步加强,就必须尝试接触学习外文教材,典型的就是英文教材,例如美国的各科英文教科书。
这也和当年SEA大学建立时,直接引入英美大学教科书有直接关系,更关键是英文教材普遍表达更准确、更通俗,而且有丰富的配图和图表帮助理解。更重要的是,英文教材大多在每个章节配备完善的参考文献,保证知识及时更新。”
接着,他又特别强调道:
“而华文教材在翻译时,往往会忽略参考文献,而且翻译时受限于翻译者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有的甚至会重复、混乱,或者出现莫名其妙的解释。这自然会影响到教学,所以,南洋那边对华文专业教材的翻译的要求是极其严格的,对翻译人员也有相应的要求,必须是专业教授才能够翻译,而且还要求是其本人翻译,不得假手他人,以确保的翻译准确性。”
朱卫华的回答让主任点头说道:
“确实是这样,现在高教出版社那边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翻译,那些翻译既要知晓外语和还要懂理工知识,这样的工作人员,很少啊!”
是不多,即便是有也只是懂“基本理工知识”,而翻译人员的素质又直接决定了教材的准确性。
接着朱卫华又补充道:
“不过,我们还可以引进SEA的本土教材,那些教材虽然为了与国际接轨,便于外国学校使用,但也有华文版都是出版者自己编写的,没有经过再次翻译,我觉得,这样的教材才是最值得引进的。”
他的建议让主任的眼前一亮,主任连连说道:
“你的这个建议很好,我这就报给上级,对了,你能列一些名录吗?”
朱卫华的这个建设到底有多么重要,主任是非常清楚的,能够直接引进第一手的教材,肯定比翻译的更精准,或许会有一些专业名词上的不同,但文字总归是一样的。
当天,朱卫华甚至没有去上课,而是一心扑在办公室里,在那里回忆着看过的那些教材,当然,他也不是全凭回忆,在征得主任的同意后,他甚至还给自己在SEA的朋友打去了电报,希望对方能够提供一些建议。
等到他在邮局发出国际电报之后,差不多已经是下午五点了,正准备离开时,却听着邮局的收音机里传出了一个新闻:
“……即将对暹罗展开友好访问。”
收音机里的新闻,让朱卫华整个人都愣住了,他甚至有些错愕的扭头问道:
“同志,这新闻里播的是什么?”
在从对方的嘴里得到答案的时候,朱卫华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出的邮局,此时,外面的雪已经停了,走到路边,推着自行车的朱卫华,行走在雪地中的他依然处于某种震惊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