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百里加急的捷报,如同穿破乌云的阳光,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入了洛阳城。
信使背插赤旗,纵马驰过依旧繁华却暗藏焦虑的街道,直入宫闱。
“大捷!颍川大捷!”
“皇甫将军、朱将军于长社火烧连营,大破黄巾贼首波才!”
“骑都尉曹操及时驰援,三面合围,斩首数万,贼众溃散百里!”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洛阳的大街小巷。
多日来因黄巾肆虐、流言四起而笼罩在帝都上空的沉重阴霾,仿佛被这一阵强劲的东风骤然吹散!
酒楼茶肆、坊间里巷,人人奔走相告,面露喜色,压抑已久的担忧化作了扬眉吐气的振奋。
全城为之震动,欢欣鼓舞之情溢于言表。
皇宫之内,刘宏几乎是抢过内侍呈上的捷报,迫不及待地展开阅览。
随着目光在绢帛上移动,他脸上的阴郁和近日的烦闷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浓的狂喜与激动!
“好!好!好!”他连道三声好,猛地从龙椅上站起,手持捷报,在大殿内来回快步走动,挥舞着袖袍,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皇甫义真、朱公伟(朱儁字),真乃朕之肱骨!曹孟德亦是国之干城!大破贼寇,京师得安,此乃天佑我大汉!”
他立刻下令:“速派使者,持节前往军中!加封皇甫嵩、朱儁、曹操等人,皆按功行赏,重重封赐!”
“告诉他们,贼势虽挫,然张角未平,望他们再接再厉,为朕扫清妖氛,廓清宇内!”
“事后,朕定有重赏厚封!”
使者领命,匆匆而去。
刘宏这才心潮澎湃地坐回龙椅,胸膛依旧剧烈起伏,难以完全平复。
他端起案上的玉杯,将杯中微凉的浆液一饮而尽,试图浇灭那沸腾的激动。
然而,一个念头却不受控制地在他脑海中升起,并且越来越清晰:
‘赤霄刚现世不久,朕便得此大捷……这,这莫非当真是……天命所归,神器显圣带来的祥瑞吉兆?’
他没有再细细想下去,但那灼热期盼的联想,已经在他心中扎根。
他仿佛看到了一条重振社稷、再兴汉室的康庄大道,而这条道的起点,便是那柄象征天命的赤霄剑,以及那位神秘的持剑之人!
一股久违的、近乎少年般的雄心壮志在他胸中激荡。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灼灼,对着空阔的大殿,更像是为自己立下誓言般,沉声喝道:
“来人!再派精干人手,给朕细细地找,密密地访!无论如何,也要找到那位仙师!”
他仿佛已经看到,迎回赤霄与仙师之日,便是他刘宏效仿先祖,再创数百年汉室风光之时!
许久许久,才平复下来。
宫殿再次陷入安静之中。
....................
就在洛阳城内为长社大捷而锣鼓喧天、举城欢庆之际,远在冀州广宗的黄巾军大本营,却是一片愁云惨淡,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与洛阳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广宗城内寂静无声,唯有残破旌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的呜咽。
先前因卢植被贬、官军士气受挫而带来的短暂喜悦与扩张势头,早已被波才主力全军覆没的噩耗冲击得七零八落,那点虚幻的曙光被更浓重的黑暗彻底吞噬。
失败的阴影如同瘟疫般在军中蔓延,恐慌、沮丧、迷茫的情绪笼罩着每一个黄巾士卒的心头。
核心议事厅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一张张凝重而晦暗的面孔。
所有留守广宗、地位较高的黄巾将领此刻都齐聚于此,他们的目光,无一例外,都聚焦在站在最前方的那道身影上——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
此时的张角,身形比之上月更加消瘦,原本合体的黄色道袍此刻显得空荡荡的,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
他静静地站着,如同狂风暴雨中一株即将折断的枯竹,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
整个大厅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沉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却无人敢率先打破这死寂。
失败的阴霾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像巨石般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只见一名身材魁梧、披甲持刃的中年大汉龙行虎步地闯了进来,他面容与张角有几分相似,但线条更为粗犷,眉宇间充满了戾气。
正是人公将军张梁。
张梁环视一圈,目光最终落在兄长那消瘦的背影上,他猛地一抱拳,声音如同破锣,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狠厉,高声吼道:
“大哥!官军气焰正盛,波才兄弟又新败,士气此消彼长!再这么困守下去,只怕军心涣散,不战自溃!”
他踏前一步,眼中闪烁着近乎疯狂的光芒:
“横竖都是个死!不如趁我们现在还有力量,调集所有兵力,跟他**官军拼了!集中力量,猛攻一路,或许还能杀出一条血路,博个一线生机!”
张梁那带着破釜沉舟意味的咆哮在压抑的议事厅内回荡,震得烛火都晃了几晃。
然而,站在前方的张角,身形依旧如同枯木般纹丝不动,仿佛根本没有听到弟弟那焦躁的呐喊。
张梁见兄长毫无反应,心中又急又怒,忍不住再次踏前一步,声音因为激动而更加嘶哑,几乎是在质问:
“大哥!你还在等什么?!难道真要等到官军合围,等到咱们这些跟着你起事的弟兄们,一个个都死绝了不成?!”
这句近乎诅咒的话语,终于像一根针,刺破了张角表面的沉寂。
他缓缓地,极其缓慢地转过了身。
当他的面容完全暴露在摇曳的烛光下时,张梁以及厅内所有将领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心中剧震!
眼前的张角,何止是消瘦!他两颊深深凹陷,颧骨如同刀削般突出,皮肤紧紧包裹着骨骼,呈现出一种毫无生气的蜡黄与灰败交织的颜色,眼眶周围是浓重的阴影,嘴唇干裂泛白。
短短时日,他仿佛被抽干了精血,只剩下一个被信念和某种沉重负担勉强支撑着的骨架。。
张梁被兄长这副形销骨立的模样惊得一时失语,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大哥!你……你怎么……怎么瘦成这般模样了?!”
张角对弟弟的惊呼充耳不闻,仿佛那具饱受摧残的躯壳与他无关。
他的目光越过张梁,扫过厅内每一张或惊骇、或担忧、或迷茫的脸,最后,那干裂的嘴唇微微翕动,从喉咙深处挤出一个字:
“等。”
八百里加急的捷报,如同穿破乌云的阳光,以最快的速度被送入了洛阳城。
信使背插赤旗,纵马驰过依旧繁华却暗藏焦虑的街道,直入宫闱。
“大捷!颍川大捷!”
“皇甫将军、朱将军于长社火烧连营,大破黄巾贼首波才!”
“骑都尉曹操及时驰援,三面合围,斩首数万,贼众溃散百里!”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洛阳的大街小巷。
多日来因黄巾肆虐、流言四起而笼罩在帝都上空的沉重阴霾,仿佛被这一阵强劲的东风骤然吹散!
酒楼茶肆、坊间里巷,人人奔走相告,面露喜色,压抑已久的担忧化作了扬眉吐气的振奋。
全城为之震动,欢欣鼓舞之情溢于言表。
皇宫之内,刘宏几乎是抢过内侍呈上的捷报,迫不及待地展开阅览。
随着目光在绢帛上移动,他脸上的阴郁和近日的烦闷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浓的狂喜与激动!
“好!好!好!”他连道三声好,猛地从龙椅上站起,手持捷报,在大殿内来回快步走动,挥舞着袖袍,声音因兴奋而微微发颤:“皇甫义真、朱公伟(朱儁字),真乃朕之肱骨!曹孟德亦是国之干城!大破贼寇,京师得安,此乃天佑我大汉!”
他立刻下令:“速派使者,持节前往军中!加封皇甫嵩、朱儁、曹操等人,皆按功行赏,重重封赐!”
“告诉他们,贼势虽挫,然张角未平,望他们再接再厉,为朕扫清妖氛,廓清宇内!”
“事后,朕定有重赏厚封!”
使者领命,匆匆而去。
刘宏这才心潮澎湃地坐回龙椅,胸膛依旧剧烈起伏,难以完全平复。
他端起案上的玉杯,将杯中微凉的浆液一饮而尽,试图浇灭那沸腾的激动。
然而,一个念头却不受控制地在他脑海中升起,并且越来越清晰:
‘赤霄刚现世不久,朕便得此大捷……这,这莫非当真是……天命所归,神器显圣带来的祥瑞吉兆?’
他没有再细细想下去,但那灼热期盼的联想,已经在他心中扎根。
他仿佛看到了一条重振社稷、再兴汉室的康庄大道,而这条道的起点,便是那柄象征天命的赤霄剑,以及那位神秘的持剑之人!
一股久违的、近乎少年般的雄心壮志在他胸中激荡。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灼灼,对着空阔的大殿,更像是为自己立下誓言般,沉声喝道:
“来人!再派精干人手,给朕细细地找,密密地访!无论如何,也要找到那位仙师!”
他仿佛已经看到,迎回赤霄与仙师之日,便是他刘宏效仿先祖,再创数百年汉室风光之时!
许久许久,才平复下来。
宫殿再次陷入安静之中。
....................
就在洛阳城内为长社大捷而锣鼓喧天、举城欢庆之际,远在冀州广宗的黄巾军大本营,却是一片愁云惨淡,气氛压抑得令人窒息。
与洛阳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广宗城内寂静无声,唯有残破旌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的呜咽。
先前因卢植被贬、官军士气受挫而带来的短暂喜悦与扩张势头,早已被波才主力全军覆没的噩耗冲击得七零八落,那点虚幻的曙光被更浓重的黑暗彻底吞噬。
失败的阴影如同瘟疫般在军中蔓延,恐慌、沮丧、迷茫的情绪笼罩着每一个黄巾士卒的心头。
核心议事厅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一张张凝重而晦暗的面孔。
所有留守广宗、地位较高的黄巾将领此刻都齐聚于此,他们的目光,无一例外,都聚焦在站在最前方的那道身影上——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
此时的张角,身形比之上月更加消瘦,原本合体的黄色道袍此刻显得空荡荡的,仿佛一阵风就能将他吹倒。
他静静地站着,如同狂风暴雨中一株即将折断的枯竹,承受着难以想象的压力。
整个大厅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沉重的呼吸声此起彼伏,却无人敢率先打破这死寂。
失败的阴霾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像巨石般压在每个人的心头。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而沉重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只见一名身材魁梧、披甲持刃的中年大汉龙行虎步地闯了进来,他面容与张角有几分相似,但线条更为粗犷,眉宇间充满了戾气。
正是人公将军张梁。
张梁环视一圈,目光最终落在兄长那消瘦的背影上,他猛地一抱拳,声音如同破锣,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狠厉,高声吼道:
“大哥!官军气焰正盛,波才兄弟又新败,士气此消彼长!再这么困守下去,只怕军心涣散,不战自溃!”
他踏前一步,眼中闪烁着近乎疯狂的光芒:
“横竖都是个死!不如趁我们现在还有力量,调集所有兵力,跟他**官军拼了!集中力量,猛攻一路,或许还能杀出一条血路,博个一线生机!”
张梁那带着破釜沉舟意味的咆哮在压抑的议事厅内回荡,震得烛火都晃了几晃。
然而,站在前方的张角,身形依旧如同枯木般纹丝不动,仿佛根本没有听到弟弟那焦躁的呐喊。
张梁见兄长毫无反应,心中又急又怒,忍不住再次踏前一步,声音因为激动而更加嘶哑,几乎是在质问:
“大哥!你还在等什么?!难道真要等到官军合围,等到咱们这些跟着你起事的弟兄们,一个个都死绝了不成?!”
这句近乎诅咒的话语,终于像一根针,刺破了张角表面的沉寂。
他缓缓地,极其缓慢地转过了身。
当他的面容完全暴露在摇曳的烛光下时,张梁以及厅内所有将领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冷气,心中剧震!
眼前的张角,何止是消瘦!他两颊深深凹陷,颧骨如同刀削般突出,皮肤紧紧包裹着骨骼,呈现出一种毫无生气的蜡黄与灰败交织的颜色,眼眶周围是浓重的阴影,嘴唇干裂泛白。
短短时日,他仿佛被抽干了精血,只剩下一个被信念和某种沉重负担勉强支撑着的骨架。。
张梁被兄长这副形销骨立的模样惊得一时失语,下意识地脱口而出:“大哥!你……你怎么……怎么瘦成这般模样了?!”
张角对弟弟的惊呼充耳不闻,仿佛那具饱受摧残的躯壳与他无关。
他的目光越过张梁,扫过厅内每一张或惊骇、或担忧、或迷茫的脸,最后,那干裂的嘴唇微微翕动,从喉咙深处挤出一个字:
“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