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上女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
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宣和七年冬天,金灭辽后,金国大将完颜斡离不一路南侵,率领十万大军沿山西太原河间府一带,大举而来。
12月13日,四十四岁的宋徽宗赵佶退位,二十四岁的皇长子赵桓继位,是为宋钦宗。宋钦宗继位后,和金人签订盟约,同意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这一天,英儿正陪着帝姬在花园里散心,却见家仆来报,说他大伯二伯有急事唤他回家一趟。
英儿禀过帝姬后,就跟着大伯的小厮张旺儿急匆匆回家。一到家门,打眼就见两个伯父已经收拾好了行李。一见英儿,大伯就急急地说:“英儿,朝局越来越乱,我看这东京城也守不了几天了。我和你二伯打算把家眷都送回老家去。”二伯接着说:“你伯母们和你秀如姐姐还有你张斑张斓两个哥哥也一起走。我和你大伯你大哥官职在身,一时还走不了。你可愿意和他们一起走?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英儿为难了,思忖了一会儿,终了,才下定决心说:“伯父伯母们的好意我领了。可是,帝姬对我恩重如山,我不能抛下她走。”伯父们见英儿意志坚决,也不好勉强,只能任由他去了。
英儿来到东厢房,见到了大伯母和秀如姐姐,秀如姐姐正伏在大伯母怀中啼哭。大伯母温语安慰道:“好孩子,我们只是暂时躲避几日,你爹说咱们陕西老家有种师道老将军护卫,定能守得一方安宁。再说了,咱们回到老家终南山里,那里僻静,山高皇帝远的,岂不比待在京城整天胆战心惊好得多?”英儿见过了伯母、姐姐,默默地坐在一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秀如姐姐哭得梨花带雨,哽哽咽咽道:“我只是舍不得父亲和哥哥,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伯母抚慰再三,秀如还是没有平复下来。伯母又说:“你看,英儿来和你告别,你就和他好好坐着说几句话。女孩子,浮萍一样,也不知道你们姊妹俩将来落脚到什么地方?唉——”说着,竟又长吁短叹起来。英儿听了,心里更是不忍,只好勉强笑道:“我知道姐姐为什么舍不得东京,定是舍不得杏花楼的翡翠肘子,杨柳村的五福鸡。”说的秀如扑哧一笑,说:“说的我好像馋猫一样。”英儿举目看着姐姐,那秀如穿着一身家常素淡衣裳,又因为刚刚哭过,眼睛微微泛红,倒更显得眉目如画。英儿又去别过了二伯母,二伯母平日能说会道,可是今天这个场合,愁云惨淡的,也没有多余的话,只是苍白着一张脸儿枯坐。后来要留英儿吃饭,英儿推辞了,坐了没多久,就告辞了。
刚走到大门口,就见秀如穿着一件白色披风,上面醒目地绣着几朵红梅花,摇摇摆摆地从那边赶了过来,气喘吁吁地道:“英儿,叫我好赶。”说着,先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又拿出一个翠绿温润的玉佩,说道:“刚才忘了,昨儿父亲给的。这个盒子里是你心心念念想要的软剑,父亲说身逢乱世,让你时刻带上防身;这个玉佩叫如意双环珮,本是一对,给咱姐妹一人一个,让留作念想。唉,也不知道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也许——也许——今生都见不上了呢!”说着,又流下泪来。英儿吓得赶紧捂住她的嘴:“好姐姐,可别胡说,咱们见面的日子还长着呢!也许过几天我也回老家去了呢。”走到大门口,两人做了别。英儿忍泪疾步前行。走了老远,回过头去,依然看到秀如痴痴地站在门口,遥遥地望着他。英儿挥了挥手,狠了狠心,头也不回地走掉了。
走在路上,秀如那挂着清泪的苍白小脸一直在脑中浮现,挥之不去。回到蔡府,英儿闷闷不乐。把那晶莹玉润的玉佩看了看,郑重地随身佩戴了;又打开那个盒子,见到那柄软剑:浑身乌黑,可当作腰带系在腰间,展开来,阳光下,隐隐有璀璨光华一闪,真是削铁如泥的一把好剑。想当年,这柄剑还是大伯平贼立功后官家给他的赏赐呢。英儿想到大伯的叮咛,便也郑重地取出来系在腰上。从那以后,这柄剑就陪着英儿漂泊天涯,从来没有离过身。
帝姬见英儿愁眉不展,就安慰他说:“没事的,我们文有李刚,武有宗泽,东京城固若金汤,那金人再怎么厉害,也攻不下来的。”
听见帝姬这么说,英儿也安下心来,是呀,我们能臣多着呢,有他们操持国事,我们一介小小草民,安享岁月就好了,何必自寻烦恼?于是,整天陪着帝姬说说笑笑,闷了就去花园走走,偷闲跟蔡三那帮狐朋狗友厮混一下,日子倒也过得很快。
这一天,英儿想到伯母和哥哥姐姐他们走了好多天了,到底回到老家没,心中很是挂念,就向帝姬告了假,打算回到张家大院去看看。一路走来,行人稀少,街市寥落,很多铺面都关了门。跟他当年来东京时的热闹景象全然有别。英儿心中不禁有点黯然。只是经过杏花楼的时候,弦乐阵阵,达官贵人,车来车往,络绎不绝。门口仍然站着两个衣冠楚楚的小二,谦卑地弯腰打躬,招呼着来往客人。真是“商‘人’不知亡国恨”呀!英儿暗想到。
为了抄近路,英儿拐过曲里拐弯的车把巷,走进王仓巷,却看到原先打烧饼的王老伯一家正在装行李,就上前打招呼道:“王老伯,这是要搬家呀?搬到哪里去呀?”王老伯一张瘦苦瓜脸,一双细眼睛里凑出一点苦笑来,说道:“唉,这东京城早晚要被金人攻破,你没看到这街道已经没人了吗?好多人都搬走了。唉,虽说破家值万贯呀,可是人人都扔下不稀罕了,还是逃命要紧呀。”
告别了王老伯,英儿默默地沿着街道一直往前走,原先热闹的街道,一路上到处都是喧嚣声:卖烧饼的,卖冰糖梨水的,卖皮影的,卖瓜果蔬菜的……摆着摊的,推着车的,挑着担的,挎着篮的……到处都是拥挤喧闹的人群,谁要从这条街上穿过,大冬天也得挤出一身汗来。可是今天呢?只有几个戴着破毡帽笼着袖子的人,行色匆匆,几乎都是挨着墙根,灰溜溜地来,又灰溜溜地去。天上苍白的太阳穿过稀薄的云层,斑驳的阳光清冷地打在人身上。刺骨的寒风,打着旋,刮起地上的枯枝败叶,破布烂屑,“唰”一下扬起,又“唰”一下落下,让人更加感到凄凉寒冷。英儿不禁笼了笼袖子,低着头,急匆匆地向前赶去。
来到张家门口,家仆张旺儿一见到他,就急忙迎了上来,说:“唉,四少爷,你可回来了!”
英儿边走边问:“怎么了?”
“家里发生了大事了!”
“什么大事?”能有什么大事,英儿好生奇怪。
“大奶奶死了!**奶和小姐,被金人掳走了!”
“啊?!”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炸响在英儿头顶。英儿快步向上房跑去。
几天不见,大伯父那么一个铁打的汉子,憔悴支离,人已经消瘦得脱了形。二伯父蜡黄着一张长脸,低着头,一个劲地抽着一袋水烟,直吸得呼噜呼噜响。大哥张斌,原本也在禁军执勤,定了亲了,准备过年就成亲的,这时候,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双手搓来搓去,握得叭叭响。
“好孩子,你来了?”张虎抬头看见英儿,一把手拉了他过来,“你可知道你伯母和姐姐的事?”
英儿点了点头,正要开口说话,就看到两行老泪从大伯深陷的眼窝里流了下来:“谁知道呢?谁知道呢?那些天杀的金人!”
英儿平生第一次看见大伯落泪,一时还有点手脚无措。就又听见大伯絮絮地说了起来:“你大伯母死了!”大伯父难过得泣不成声,“就那么死了!——你二伯母和你姐姐——被,被,被金人掳走了……”
在他们三个人的合力叙述中,英儿才基本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那一天天阴得很,过了洛河,快到陕西境内了。仆人张全建议趁着天还亮找个住处歇歇再走,可大伯母觉得时间还早,可以再赶赶路,趁早回老家。可是这一赶,就错过了投宿的地方。后来又刮起了大风,好不容易在一处野山洼里,看见有一个挂着灯笼的旅舍,大家就匆急慌忙地往那里赶。到了之后,也没仔细打听,就住下了。
大伯母和姐姐住一间,二伯母和两个儿子张斑张斓住一间。因为太累了,主子们都睡着了。守夜的仆人张全也打起瞌睡来。
突然,一阵猛烈的敲门声传来,店主人刚打开了门,一队官府的人就闯了进来,口口声声要捉拿贵妇贵女。那些人进到房间,直接下手抢人。四下里黑漆漆的,大伯母趁乱护着秀如姐姐逃跑,可是刚跑了没几步,就被一个人怪叫着劈倒在地,就再也没有醒来。秀如姐姐扑过来想要拉起大伯母,却被那人一把捞了个正着。她挣扎着嘶叫着,也没能逃脱那些差人的魔爪。二伯母在两个儿子的掩护下,顺着窗沿往下爬,结果被守在墙外的人逮了个正着。张全拼了死命,才带着两个小公子跑了出来。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那一队人马把两个女人载在马上呼啸而去,追赶不及。
他们后来才打探到:皇上要给金人犒赏军费,折合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军费不够,就拿一万五千名贵妇贵女充数,一个贵妇或者贵女值银五十锭。这些天来,开封府下令搜刮所有的贵妇、贵女,并且,藏匿有罪,举报有奖。
伯母他们那天晚上赶得急,错过了投宿点,天黑也看不清,就住进了那个黑店。那个店主经常把投宿在他那里的女子上报给官府,以便领几个黑心赏钱。这一段时间里,差役们在这一带已经搜出了好几十名贵妇、贵女,准备把她们交给一队金人,带到上京。那一队金人的头领叫完颜察仁,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
打听到这些消息之后,张全他们三个人匆忙赶路,一路打探女人们被关押的场所,结果还是来晚了:这帮女人早在头一天早上被金人押上一条大船,顺流到风陵渡,从此走上了一条悲惨的北上之路。
张全埋葬了大主母,把两位小公子送到终南山附近,打发他们回了老家,这才赶回东京报信来。唉,还不知道张老爷张老太太得知消息后会是怎样的伤心、难过、悲愤。
张斌恨恨地敲着扶手说:“这是什么朝廷!竟然拿女人换钱。父亲叔父你们还当什么禁军教头?英儿你还伺候什么帝姬?我看他们就是不要脸!草菅人命!”二伯父吓得赶紧打断他:“这孩子,可不敢胡说!这可是要杀头的罪。”这时,大伯父却昂了昂头,接口说:“这赵家的天下也是我大宋子民的家,我们不保护,谁来保护!你母亲她们遭难,就是因为朝廷太懦弱了。”他把一双铁拳捏得咯吧咯吧响,又说道:“只有这一双铁拳,才能护得了大家周全!斌儿,英儿,咱们习武之人,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血债就让血来偿!”
英儿在大伯母灵前上过香,哭了一通,就告别了伯父和哥哥。他一心想回去问问帝姬,问个清楚,这朝廷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堂堂大宋,怎么沦落到拿女人抵债的地步?英儿想着二伯母和姐姐坐在那大船上,就像那淮上女,回首遥望东京,该是怎样的伤心失望;望着前路茫茫,又该是怎样的担惊受怕。英儿一时心中又酸又苦,百味俱陈。
淮上女
淮山隐隐,千里云峰千里恨。
淮水悠悠,万顷烟波万顷愁。
山长水远,遮断行人东望眼。
恨旧愁新,有泪无言对晚春。
宣和七年冬天,金灭辽后,金国大将完颜斡离不一路南侵,率领十万大军沿山西太原河间府一带,大举而来。
12月13日,四十四岁的宋徽宗赵佶退位,二十四岁的皇长子赵桓继位,是为宋钦宗。宋钦宗继位后,和金人签订盟约,同意割让太原、中山、河间三镇。
这一天,英儿正陪着帝姬在花园里散心,却见家仆来报,说他大伯二伯有急事唤他回家一趟。
英儿禀过帝姬后,就跟着大伯的小厮张旺儿急匆匆回家。一到家门,打眼就见两个伯父已经收拾好了行李。一见英儿,大伯就急急地说:“英儿,朝局越来越乱,我看这东京城也守不了几天了。我和你二伯打算把家眷都送回老家去。”二伯接着说:“你伯母们和你秀如姐姐还有你张斑张斓两个哥哥也一起走。我和你大伯你大哥官职在身,一时还走不了。你可愿意和他们一起走?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英儿为难了,思忖了一会儿,终了,才下定决心说:“伯父伯母们的好意我领了。可是,帝姬对我恩重如山,我不能抛下她走。”伯父们见英儿意志坚决,也不好勉强,只能任由他去了。
英儿来到东厢房,见到了大伯母和秀如姐姐,秀如姐姐正伏在大伯母怀中啼哭。大伯母温语安慰道:“好孩子,我们只是暂时躲避几日,你爹说咱们陕西老家有种师道老将军护卫,定能守得一方安宁。再说了,咱们回到老家终南山里,那里僻静,山高皇帝远的,岂不比待在京城整天胆战心惊好得多?”英儿见过了伯母、姐姐,默默地坐在一边,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秀如姐姐哭得梨花带雨,哽哽咽咽道:“我只是舍不得父亲和哥哥,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伯母抚慰再三,秀如还是没有平复下来。伯母又说:“你看,英儿来和你告别,你就和他好好坐着说几句话。女孩子,浮萍一样,也不知道你们姊妹俩将来落脚到什么地方?唉——”说着,竟又长吁短叹起来。英儿听了,心里更是不忍,只好勉强笑道:“我知道姐姐为什么舍不得东京,定是舍不得杏花楼的翡翠肘子,杨柳村的五福鸡。”说的秀如扑哧一笑,说:“说的我好像馋猫一样。”英儿举目看着姐姐,那秀如穿着一身家常素淡衣裳,又因为刚刚哭过,眼睛微微泛红,倒更显得眉目如画。英儿又去别过了二伯母,二伯母平日能说会道,可是今天这个场合,愁云惨淡的,也没有多余的话,只是苍白着一张脸儿枯坐。后来要留英儿吃饭,英儿推辞了,坐了没多久,就告辞了。
刚走到大门口,就见秀如穿着一件白色披风,上面醒目地绣着几朵红梅花,摇摇摆摆地从那边赶了过来,气喘吁吁地道:“英儿,叫我好赶。”说着,先拿出一个精致的小盒子,又拿出一个翠绿温润的玉佩,说道:“刚才忘了,昨儿父亲给的。这个盒子里是你心心念念想要的软剑,父亲说身逢乱世,让你时刻带上防身;这个玉佩叫如意双环珮,本是一对,给咱姐妹一人一个,让留作念想。唉,也不知道咱们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也许——也许——今生都见不上了呢!”说着,又流下泪来。英儿吓得赶紧捂住她的嘴:“好姐姐,可别胡说,咱们见面的日子还长着呢!也许过几天我也回老家去了呢。”走到大门口,两人做了别。英儿忍泪疾步前行。走了老远,回过头去,依然看到秀如痴痴地站在门口,遥遥地望着他。英儿挥了挥手,狠了狠心,头也不回地走掉了。
走在路上,秀如那挂着清泪的苍白小脸一直在脑中浮现,挥之不去。回到蔡府,英儿闷闷不乐。把那晶莹玉润的玉佩看了看,郑重地随身佩戴了;又打开那个盒子,见到那柄软剑:浑身乌黑,可当作腰带系在腰间,展开来,阳光下,隐隐有璀璨光华一闪,真是削铁如泥的一把好剑。想当年,这柄剑还是大伯平贼立功后官家给他的赏赐呢。英儿想到大伯的叮咛,便也郑重地取出来系在腰上。从那以后,这柄剑就陪着英儿漂泊天涯,从来没有离过身。
帝姬见英儿愁眉不展,就安慰他说:“没事的,我们文有李刚,武有宗泽,东京城固若金汤,那金人再怎么厉害,也攻不下来的。”
听见帝姬这么说,英儿也安下心来,是呀,我们能臣多着呢,有他们操持国事,我们一介小小草民,安享岁月就好了,何必自寻烦恼?于是,整天陪着帝姬说说笑笑,闷了就去花园走走,偷闲跟蔡三那帮狐朋狗友厮混一下,日子倒也过得很快。
这一天,英儿想到伯母和哥哥姐姐他们走了好多天了,到底回到老家没,心中很是挂念,就向帝姬告了假,打算回到张家大院去看看。一路走来,行人稀少,街市寥落,很多铺面都关了门。跟他当年来东京时的热闹景象全然有别。英儿心中不禁有点黯然。只是经过杏花楼的时候,弦乐阵阵,达官贵人,车来车往,络绎不绝。门口仍然站着两个衣冠楚楚的小二,谦卑地弯腰打躬,招呼着来往客人。真是“商‘人’不知亡国恨”呀!英儿暗想到。
为了抄近路,英儿拐过曲里拐弯的车把巷,走进王仓巷,却看到原先打烧饼的王老伯一家正在装行李,就上前打招呼道:“王老伯,这是要搬家呀?搬到哪里去呀?”王老伯一张瘦苦瓜脸,一双细眼睛里凑出一点苦笑来,说道:“唉,这东京城早晚要被金人攻破,你没看到这街道已经没人了吗?好多人都搬走了。唉,虽说破家值万贯呀,可是人人都扔下不稀罕了,还是逃命要紧呀。”
告别了王老伯,英儿默默地沿着街道一直往前走,原先热闹的街道,一路上到处都是喧嚣声:卖烧饼的,卖冰糖梨水的,卖皮影的,卖瓜果蔬菜的……摆着摊的,推着车的,挑着担的,挎着篮的……到处都是拥挤喧闹的人群,谁要从这条街上穿过,大冬天也得挤出一身汗来。可是今天呢?只有几个戴着破毡帽笼着袖子的人,行色匆匆,几乎都是挨着墙根,灰溜溜地来,又灰溜溜地去。天上苍白的太阳穿过稀薄的云层,斑驳的阳光清冷地打在人身上。刺骨的寒风,打着旋,刮起地上的枯枝败叶,破布烂屑,“唰”一下扬起,又“唰”一下落下,让人更加感到凄凉寒冷。英儿不禁笼了笼袖子,低着头,急匆匆地向前赶去。
来到张家门口,家仆张旺儿一见到他,就急忙迎了上来,说:“唉,四少爷,你可回来了!”
英儿边走边问:“怎么了?”
“家里发生了大事了!”
“什么大事?”能有什么大事,英儿好生奇怪。
“大奶奶死了!**奶和小姐,被金人掳走了!”
“啊?!”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炸响在英儿头顶。英儿快步向上房跑去。
几天不见,大伯父那么一个铁打的汉子,憔悴支离,人已经消瘦得脱了形。二伯父蜡黄着一张长脸,低着头,一个劲地抽着一袋水烟,直吸得呼噜呼噜响。大哥张斌,原本也在禁军执勤,定了亲了,准备过年就成亲的,这时候,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一双手搓来搓去,握得叭叭响。
“好孩子,你来了?”张虎抬头看见英儿,一把手拉了他过来,“你可知道你伯母和姐姐的事?”
英儿点了点头,正要开口说话,就看到两行老泪从大伯深陷的眼窝里流了下来:“谁知道呢?谁知道呢?那些天杀的金人!”
英儿平生第一次看见大伯落泪,一时还有点手脚无措。就又听见大伯絮絮地说了起来:“你大伯母死了!”大伯父难过得泣不成声,“就那么死了!——你二伯母和你姐姐——被,被,被金人掳走了……”
在他们三个人的合力叙述中,英儿才基本搞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那一天天阴得很,过了洛河,快到陕西境内了。仆人张全建议趁着天还亮找个住处歇歇再走,可大伯母觉得时间还早,可以再赶赶路,趁早回老家。可是这一赶,就错过了投宿的地方。后来又刮起了大风,好不容易在一处野山洼里,看见有一个挂着灯笼的旅舍,大家就匆急慌忙地往那里赶。到了之后,也没仔细打听,就住下了。
大伯母和姐姐住一间,二伯母和两个儿子张斑张斓住一间。因为太累了,主子们都睡着了。守夜的仆人张全也打起瞌睡来。
突然,一阵猛烈的敲门声传来,店主人刚打开了门,一队官府的人就闯了进来,口口声声要捉拿贵妇贵女。那些人进到房间,直接下手抢人。四下里黑漆漆的,大伯母趁乱护着秀如姐姐逃跑,可是刚跑了没几步,就被一个人怪叫着劈倒在地,就再也没有醒来。秀如姐姐扑过来想要拉起大伯母,却被那人一把捞了个正着。她挣扎着嘶叫着,也没能逃脱那些差人的魔爪。二伯母在两个儿子的掩护下,顺着窗沿往下爬,结果被守在墙外的人逮了个正着。张全拼了死命,才带着两个小公子跑了出来。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那一队人马把两个女人载在马上呼啸而去,追赶不及。
他们后来才打探到:皇上要给金人犒赏军费,折合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军费不够,就拿一万五千名贵妇贵女充数,一个贵妇或者贵女值银五十锭。这些天来,开封府下令搜刮所有的贵妇、贵女,并且,藏匿有罪,举报有奖。
伯母他们那天晚上赶得急,错过了投宿点,天黑也看不清,就住进了那个黑店。那个店主经常把投宿在他那里的女子上报给官府,以便领几个黑心赏钱。这一段时间里,差役们在这一带已经搜出了好几十名贵妇、贵女,准备把她们交给一队金人,带到上京。那一队金人的头领叫完颜察仁,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家伙。
打听到这些消息之后,张全他们三个人匆忙赶路,一路打探女人们被关押的场所,结果还是来晚了:这帮女人早在头一天早上被金人押上一条大船,顺流到风陵渡,从此走上了一条悲惨的北上之路。
张全埋葬了大主母,把两位小公子送到终南山附近,打发他们回了老家,这才赶回东京报信来。唉,还不知道张老爷张老太太得知消息后会是怎样的伤心、难过、悲愤。
张斌恨恨地敲着扶手说:“这是什么朝廷!竟然拿女人换钱。父亲叔父你们还当什么禁军教头?英儿你还伺候什么帝姬?我看他们就是不要脸!草菅人命!”二伯父吓得赶紧打断他:“这孩子,可不敢胡说!这可是要杀头的罪。”这时,大伯父却昂了昂头,接口说:“这赵家的天下也是我大宋子民的家,我们不保护,谁来保护!你母亲她们遭难,就是因为朝廷太懦弱了。”他把一双铁拳捏得咯吧咯吧响,又说道:“只有这一双铁拳,才能护得了大家周全!斌儿,英儿,咱们习武之人,没有那么多的讲究,血债就让血来偿!”
英儿在大伯母灵前上过香,哭了一通,就告别了伯父和哥哥。他一心想回去问问帝姬,问个清楚,这朝廷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堂堂大宋,怎么沦落到拿女人抵债的地步?英儿想着二伯母和姐姐坐在那大船上,就像那淮上女,回首遥望东京,该是怎样的伤心失望;望着前路茫茫,又该是怎样的担惊受怕。英儿一时心中又酸又苦,百味俱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