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援朝、援越兄弟俩趁冬闲时节到首府城市建筑工地打工,留下一家四口人,依旧住单间小屋,不是太拥挤。
如今已经看到了希望:准备用来割门窗的木料现成堆放在院子里,过些时雇请两名木匠来解开板材、割好门窗。最迟等到明年夏天,就能搬进宽敞明亮的大间屋去住。一家人期待着好生活的来临……
进入冬季,王存祥忽然感觉身体出现异常,咳嗽时痰里带着些血丝。起初没在意,连续几天痰里的血越来越多,可吓坏了闺女和老伴儿。素清急忙主张给大哥、二弟捎话或写信,老人硬是不让:“老毛病了,到草枯时节就犯病,没大碍事。让老三去只几凹卫生院请王连祥大夫来,配几副中药喝下,能扛过去。”
虽然老人一直是老病人,但还从没住过医院。那时的农村人,除非得了不能行动的大病,一般舍不得花钱住医院治疗,何况这种慢性病。发病时找本地郎中吃上几副中草药汤,稍见病情有所回头,便连两三块钱一副的中药剂都舍不得再抓。
素清听命父亲,见三弟整天在外放羊辛苦,便没舍得让三弟去请大夫,自个儿骑自行车到只几凹卫生院,请来王大夫给父亲诊疗。
一连五个疗程,三*五一十五剂中草药汤进肚,仍不见病情回头。王大夫也借机推手,对素清说:“这次你大犯病,不像是一般的肺结核,他的病情可能开始转移。最好还是带他到县医院看看。那里医疗条件好,大夫水平高,只有查明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听过王大夫安顿,素清没敢怠慢,也没有通知在黑河市建筑工地揽工的大哥和二弟,只安顿三弟好好在家照看,看顾母亲,把羊放好。
“明天我带大去医院检查一下病情!”
第二天一大早,一个女孩子家,骑一辆破旧自行车,驮着父亲到宝丰车站,乘坐火车进县城,让父亲住进绥西县医院。
而远在黑河市建筑工地揽工的王援朝兄弟俩,一直并不知道父亲犯病住院之事。
进入腊月后,天寒地冻,工地码了工,结算完工钱。一个冬天兄弟俩在工地前后干了五十多天活儿,除去饭费等开销,每人到手四十多元工资。
拿到工资当天,王援朝揣着连同二弟挣的共八十多元钱,跑到人民广播电台,花三十五元钱报名上了当时宣传最时髦的,被称作“没有围墙的大学”——“广播电视大学”。
报完名出来,怀揣一个《广播电视大学学员证》的小本本,和广播大学刊授部一同发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讲义》《**经济学教程》两本书,王援朝高兴得不得了。
如愿以偿,他终于圆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梦”,如今,自己也是一名大学生了。——究竟算几流大学?他不管,总归是大学。
报完名后,兜子里剩下不到五十元现金,其中的四十多元,是二弟挣下交由大哥保管的。
和二弟揣着给家里人买完礼品,买完车票后剩余的三十多元钱回到家后,才得知在一个多月前,父亲就住进绥西县医院。
家里全年地里的收成,除去买木料花去一百多元,及支出水费(浇地用水)、电费,剩余部分全部让妹妹拿去给父亲住院看病用,这还不够。前两天素清捎话回来,让母亲继续筹钱,并说父亲的病开始治愈,只等拿来钱和医院结清账务,就能出院回家。
很明白,他们带回的三十多元钱显然不够。眼下,有指望的就剩三弟给人放羊挣下的羊工钱。可按照惯例,只有等到来年农历二月二,羊倌儿下工日,方才结算头一年的羊工费。
可事到如今,只能提前登门各养羊户,向叔叔大爷婶子说清家里遇到实际困难,准备提前收取羊工钱,并再三保证:“叔叔婶婶们放心,没办法,只能提前预支大伙儿的羊工钱了,救命钱!不到不得已的地步不开这口。羊肯定给放到二月二,明年还接着放哩!……”除此之外,能有什么其他法子?
王援朝心里甚至连到谁家门上该说什么话都想好了。事不宜迟,连夜上门,各养羊户求婶子叫叔叔把困难跟大伙儿诉说若干遍,总算把羊户欠的羊工钱大部分收回来,五百多元。
第二天清早,王援朝带着收取到的羊工钱,连同和二弟(主要是二弟挣的)拿回来的共五百三十多元钱,赶火车到县医院,接父亲出院回家。
和医院结算完住院治疗费用,从家带的五百多元,已经剩下不足三百元。
他和妹妹素清抽空上了趟街,捡必需的置办了一些年货。顺便给素清、三弟各买了一件新衣服。起初妹妹不让买,说只给三弟买一件就行了。
——他还是硬着一同买了。
受了一整年,快二十的大闺女,过个大年没一件新衣服怎行?
置办完一些“年货”,顺便叫来一辆当地人戏称“驴尔加”的毛驴车送至火车站,赶下午上行的一趟火车回到宝丰镇。援越已经赶着一辆邻居家借来的毛驴车,正在火车站等候,接他们回家。
进入腊月,邻居铁小家雇回两个木匠,为自家当年建成的新砖屋割门窗。完工后,王援朝上门请木匠留下来,赶趁在腊月旧历年关前,终于把两间大屋的门窗割好并安装完毕。共一百五十元工钱先支付清一半,所欠另一半——七十多元工钱,说定第二年秋天收成下来,还清。
新制作的传统样式的门窗没糊窗户纸,没装窗玻璃,悬吊半空,下半部位该垒砌窗台的地儿依旧空着,悬空的门窗下,用几根细木棍顶住,不至于坠落。
数九寒天,动不成泥水活儿。只能等到第二年开春大地消融后,庄稼地农活儿稍显清闲时节,挤时间取土担水和泥,用已码放在东屋的土坯块儿垒砌好窗台墙,方考虑进行下一步的室内装修。
尚不敢奢望像邻居家一样,用青砖垒砌窗台墙。
要不是父亲犯病花钱,原准备一律用青砖精致垒成临面的窗台墙,在中间开一菱形池子,多漂亮。至少里软外硬,里面土坯垒砌,外面青砖包面,既省钱又美观大方的门面墙。父亲一病,花掉几堵青砖窗台墙的钱。
现在,甚至连准备明年开春起来买牲口和化肥的钱都花光了,还垒什么青砖窗台墙?
尽管这样,一家人还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父亲的病也好了,新门窗已经制作完毕。等爆竹一响,来年开春,垒砌好窗台、火炕、灶台,泥抹并粉刷过墙壁,一家人就能告别憋屈住过好几个年头的那间西小屋,搬进宽敞明亮的大正房。
这些活计儿不需要再花钱雇人,靠自家人动手就可以完成,只是时间问题。现在,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劳力问题不成问题,不花钱就能办成的事并不惆怅。
这个年,王援朝特意多买了几张红纸,在新割制门窗的每根窗框上都贴上对联。甚至连那几根支撑门窗的木棍上面也没空着。春联代表喜庆,贴满春联的院子,顿时喜气洋洋的气氛。私下特意安顿弟弟妹妹们,记住不要在老人面前表现出半点埋怨,更不要过年时提钱不钱,或收成多少此类话题,免得让大多心。钱,挣下是为花的,不管花在哪里,都值!父亲又能与我们过一个年,难道不值?钱花完,明年再挣!
病刚愈的老人面色红润,也尽量保持乐观情绪,带动家人过年时拥有好心情。中国人最讲究过年充满和谐喜气氛围,期望来年一年通顺,四季如意。
素清和母亲相帮着,把一家人的旧衣服和被褥通体拆洗一遍,洗旧换新!没钱买新衣服,把旧衣服洗洗,干干净净得照样过年。
援朝和援越趁着腊月别人家牲口闲着,借人家车马,抽空把院外的粪肥运到西北滩瓜茬地。看来,明年开春家里已经拿不出多少钱卖化肥施,只能拿不用花钱的农家肥开涮。
……全家人度过一个较为忙乱的腊月,乐融融的新年。
春节刚过,王援朝和二弟继续前往黑河市二姑舅的建筑工地去揽工。
去年,全家田地里种瓜和葵花,还有三弟当羊倌儿挣的工钱,及兄弟俩多半个冬天建筑工地揽工等收入。除去看得见的买木料、割门窗,和王援朝上广播电视大学报名花费三十五元外,几乎全用于父亲住院看病的费用。过年时,一家大小只给三弟和妹妹各做(买)一身新衣服,其他人布丝丝未挂。
一年四季,羊倌儿风里雨里滩里坡上放羊,除去大年三十、初一两天休息时间,包括刮风下雨天,没一天歇工。恐怕一个成年人都难以坚持,我们的小**硬是坚持下来。——还只是一个刚满十四岁的孩子。
娃娃放羊挣的大几百块工钱,大都用在父亲住院看病上。当老人,当兄长的实在过意不去,给买一件新衣穿身上,安慰一下孩子的童心。
原打算开春后准备买头耕牛和化肥的计划,都没实现,还欠下两个木匠七十多块钱的手工钱。
眼下农民种地,是往地里埋钱。光开春耕种,至少一二百元化肥投入。否则,地里不可能有好的收成。
看来,只能赶趁在春播前,兄弟俩再出去揽工一个多月,兴许能挣百二八十块钱回来,解燃眉之急。
到春季开播,兄弟俩再一起请假回来,紧凑着忙完家里春耕、春播活儿,留二弟援越在家,自己再返回工地继续揽工。
白昼逐渐变长,天气变得暖和,各建筑工地先后开工,都需要劳力。工地活儿紧,工人还加班干活儿,另挣加班工资,算是农民工的黄金季节。
现在,建筑行业可谓方兴未艾,发展得热火朝天。
去年冬天,王援朝站在施工的家属楼六楼顶部,四下眺望过,吊塔、提升机架遍布整个城市角落,一眼望不着边际。看看工地上,同样农民出身的同龄人,他们初中没毕业开始辍学进入建筑行业,每天能挣三块六毛二分钱的六级瓦工,一个月下来,连同加班,至少能挣到一百二三十块钱。
他没忘记,去年冬天二姑舅的承诺:识图、绘图、干工长,能挣更多。仔细权衡过后,便决定二弟留家从事农活儿,自己外面去闯。
去年一个冬天,因为天冷,王援朝一般很少出去街上观赏城市夜景。下班后一个人钻进住的“房间”,躺在被窝里看书、练笔。
开春后天气日渐变暖,下午下班,工地不加班,他就脱掉工装,洗把脸,换身行头上大街逛逛。一则是看看城市风景,更想认识这座首府城市。已是第二次走进这座首府城市,他要逐渐熟悉它。
城市的夜晚,街头路灯下,一对对恋人拥抱一起热吻,或依偎一块儿,坐在树下的条椅上热恋……
这一切他都不去关注,过往的公共汽车一闪而过,看见背影后面红油漆描着编号:1路、4路、5路、8路……,注意路边公共汽车站牌所标注的各路公共汽车起始站、终点站,及沿途经过的行进站点和运行路线,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做下记录。回到住处,和保存的一张市内交通图比照。在地图上标清“林学院”“劳改干校”“农业学校”“青城大学”等向往地。
他想把这座城市整体装入胸中……
“1路公共汽车从火车站起发,途径新华广场、四毛、联营商场、公园西路、三里营,开往南郊终点站——南茶坊。”
“4路车从旧城出发,沿着中山西路、中山东路,经过市**、博物馆、古楼,一直开往林学院”。
“5路车从火车站发车,沿巴彦塔拉大街,经五四商场、交通学校,向南通往位于南郊的郊区**。”
……这几条线路沿途所经站点,已经熟稔于心。
去年冬天,他曾抽空乘坐1路车到南茶坊,再转乘8路车,去过位于昭君坟附近的农业学校,和位于小黑河附近的劳改干校。到那里看望在宝丰中学曾同班过的赵宝强和刘文斌同学,体验了一下曾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
现在他所在的建筑工地是给建筑科学院职工盖家属楼,地处整个城市中心地段。不远处是党委和**大院,向东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博物馆。那后蹄着地,前蹄腾空,仰天长鸣状,迎向朝阳的乳白色骏马腾飞雕塑,装点于博物馆一幢高大建筑屋顶。
连续几个傍晚,王援朝都出来大街上遛遛。注意到一些张贴在站牌、电线杆,或树干上的各类广告、启示(也有写成启事),内容五花八门。
过去,还没听过“广告”一词。想到小的时候在村里张贴过法院的“布告”。大红笔画在上面的“对号”和“叉号”具有多么大的威慑力。学校里,也出现过大字报、小字报和大型墙报。
怎么?形势一变,什么都跟着在变。
满大街“专治不孕不育,性冷淡,举而不坚,坚而不挺……”“祖传秘方,专治**、**、**短小……”广告,怎么这么多!当下人怎么了,这也要上广告?
也有招领、寻人、寻物启示和商品出售广告,招工招聘广告等。
受这些广告内容启发,王援朝忽然心动。昨晚上,找来十几页信纸,写成十几张出售自己的广告:
启示
本人,酷爱读书,喜欢写作,连续两年高考,仅以几分之差落榜,现屈就一家建筑工地揽工。欲找一家需要从事文秘、写作或宣传工作。有意者请联系青城市建筑工地。
——王援朝
启示最底下注明详细联系地址。
今晚,正趁着夜色,他把十几张出售自己的广告,贴在周围电线杆,或公共汽车站牌立杆上。动作像做贼似的,全部贴完后,迅速溜回自己所在建筑工地那间独自住的宿舍。内心不住地为自己的行为壮胆:“这么大个城市,谁认识你呀?”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转眼进入春分节气,北方白昼继续在延长,已经形成昼长夜短之情势,庄稼人又要进入春耕春播大忙季节。
兄弟俩向二姑舅请了几天假,要回村帮助家里春耕种植。
三弟**在农历二月二羊倌儿交接日没下工,继续一名羊倌儿,村里的羊群已经上升至二百多只。
自从出院回家,一个腊月整个正月,父亲基本是待在家里。除去上厕所,整天坐在热炕头上很少出门。他记着临出院医生一再安顿的话:“这种病,最见不得天寒着冷,遇冬寒季节,最好待在屋里不要出门,不要着凉。遇感冒就容易犯病”。
经过一个冬天住院治疗,老人的病明显缓和。至少每晚上能平躺着睡。不像前几年那样,到冬天,双腿跪炕上,双手抱拳支撑着脑袋,趴在枕头上一个晚上不住地咳嗽。
现在春暖花开,日渐回暖。遇上风和日丽气温回升的天气,父亲能趁出外上厕所的机会,在屋外逗留一会儿,甚至到街心和邻居们唠唠嗑。
在兄弟俩外出揽工期间,趁天不刮风的日子,留在家里的素清,一个人到地里把腊月大哥他们叼空运送到田里的粪肥撒开。等他们回来,再借用亲戚家牛犋耕翻一遍,耙磨两遍后,便能按时播种。
——毕竟女孩子,田地里使唤牲口劳作的活儿,得等男人们回来完成。
“春分讲麦”!等进入春分节令,河套川平原便开始进入春耕播种大忙季节。遍野牛犋犁耙在准备种麦子的田块儿忙活儿,听庄稼人“来、来、来”……“嘚、嘚、嘚”……“驾、驾、驾……吆——”……粗犷吆喝牲口的声音,能不是一曲动听交响?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已经歇息过好几个月的庄稼人,早按捺不住内心激动冲锋陷阵大干一番。
“买卖人靠算计,庄户人靠早起”。多一分耕耘,便多一份收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几年,调动起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各自谋划各的生产,各过各的光景。种什么,什么时候耕种,哪块儿地该上粪……一切是自己说了算。这才叫心情舒畅,满怀豪情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加大马力“**”。
年前,王援朝和家人商量着提前把今年的生产安排:“种过瓜的五亩瓜茬地庄户了利(收获)得早,末伏天及时翻过一犁。到秋天又复耕了一遍。完全抵得上压青(苗)地。即使不上化肥,不管种甚,肯定能长成上等好庄户!”
父亲一直是庄稼地里的能手,种地行家。虽病魔缠身,算计还是相当精明。他给孩子们提了个醒。
“明年把这五亩地种上小麦。小麦长到上过一遍锄开始分穗时,再套种葵花。等小麦收割后,及时施一次化肥,给地补充补充营养,到秋天,我敢肯定,虽是回茬葵花,要比烂地的直茬葵花收入还要高。这样,一块儿地,可收获两茬庄稼。”
经过几年的历练,二弟快变成一名老道庄稼人。他的提法得到大家一致通过。
等忙完春播前期土地打磨,并把五亩小麦播种完毕。因为距离莜麦、胡麻等其他夏田作物的播种还有一段时间。因惦记着建筑工地的重苦活儿,留二弟在家继续营务庄稼地,王援朝只身返回黑河建筑工地。
回到工地见到二姑舅,二姑舅惊喜地告诉他:“前段时间你刚请假回去,就有两个青年来工地找你。说是什么开拓公司的,看到什么启示后特意来工地找,单位正在招人。我告诉他们,你回老家种地去了,过几天回来。他们便留了地址,并让转告你,回来后直接去找他们。——你到底贴出过什么启示?”
惊喜后是一脸诧异,猜不准是好事,还是坏事。
其实,王援朝早把“启示”这码事忘得一干二净。当初闹着玩,没抱太大希望,做梦也没想到,真会有人找上门来要自己前去应聘。
他接过二姑舅递过来一张留有地址的纸条,上面清楚写着“黑河市开拓公司。地址:中山东路184号,黑河市团委院内,联系人:黄海滨”。
王援朝把随身带的行李随便扔在床铺上,不用换衣服,直接从工地大门出来,按照地址找到纸条上所写“黑河市开拓公司”的黄海滨经理。
黄经理五短身材,戴一副近视眼镜,看上去温文尔雅。他让办公室的另一人接待王援朝,并亲自在信纸上简单出了三道试题,要王援朝作答,算作是一次简单的招聘考试。
王援朝随指派接待他的人进了另外一间办公室。问过姓名,知道是王秘书。接过王秘书递过的试卷和笔,是三道关于日常公文写作格式的考题。顿时他感觉有点懵,平时看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类文章比较多,也试着给《青城青年》《辽宁青年》等刊物上投过稿,曾在一些省地级广播电台和一些报纸上发表过通讯报道类文章。
至于实用公文写作,特别是公文写作格式,他还没接触过。一时真是“狗吃刺猬——无从下手”的一副窘况。
在一旁候着的王秘书看出他的尴尬,善意提醒:“你刚从学校走向社会,确实没接触过此方面的专业知识。一时不知从何下手,能理解。……要不这样,干脆就你的擅长,自由发挥写一篇文章让黄经理读读!咱黄经理可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原在团市委工作,一直是吃笔杆子饭。这几年时髦下海经商,他停薪留职,办起这家‘开拓公司’。招收社会上的待业青年,重点是高考落榜青年。现在运营的有发行部、通联部、销售部。以后准备成立复打部,已经派人到北京学习打印技术,等这批人学习回来,复打部就正式运营,地方都选好了,设备也买回来。正缺一名文件审稿校对人员。”
看上去王秘书很和善,一副金丝框略带茶色的近视眼镜架在鼻梁上,文质彬彬地向援朝介绍单位情况。
“这,能行吗?”
面对眼前这位初次见面,且和善的领导,他心存疑虑。
“没事!其实黄经理很爱惜人才。我也是参加过几次高考的落榜青年,这几年跟了黄经理,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增长不少。不要怕,就你现有文采写一篇文章,主要想看文字功底。——至于公文写作格式,是死的。学习几天就能掌握,跟写请假条,或打个领条一样容易。”
一唠才知道,正是这位王秘书无意中看到他贴出去的“启示”,回来和黄经理说过,黄经理马上打发王秘书和另外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按照“启示”所写地址找到建筑工地。
瞬间,援朝产生了遇到伯乐的那种知遇之恩,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下笔如神,不到一刻钟,一篇名为《伯乐与千里马》的文章交给王秘书。王秘书亲眼目睹过写文章的全过程,顺便从抽屉里取出一本《公文写作运用技巧》递给援朝:“这本书拿回去看看,尽快掌握一些常用公文基本写作格式。下午,就来公司上班吧!”
当天被通知到开拓公司上班后,王援朝内心的兴奋和激动劲别提了。没想到此事会如此顺利被通过,不免一种受宠若惊的恐慌,担心好事来得太快。
“谢谢王秘书!我回去收拾收拾,下午就能来这上班?黄总经理那……?”
他试探着征询王秘书的意见。
“黄经理忙,事就这么定了,不用惊动领导。你回去准备吧!下午,先来发行部帮忙发送邮件。暂先你还住在原来建筑工地。我们已在旧城区五塔寺东街租下一处铺面,过些时派出去学习的人回来,复打部就正式运营,到时,直接搬到那里去住!”
“好,好,好,这就去准备……领导再见……”
仿佛逃离似的,赶忙从办公室退出来。步行回到建筑工地找到二姑舅,把此次应聘过程诉说一番。高兴之余,二姑舅随口说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回楼上准备去吧。”
中午,二姑舅在一家饭馆设宴为他饯行。端起一杯酒对他能找到一份新工作表示祝贺,并鼓励他努力工作,干出成绩来。他怕喝上酒耽误事,象征性端起酒杯说过一番感谢话,感谢二姑舅盛情款待。
至于“受人滴水之恩,理当涌泉相报!”“来日有用得着兄弟的地方,尽管开口,兄弟在所不辞……”那些只有喝上酒才好意思说得出口的江湖客套话,没出现在今天场面上。他们还要每天见面,过于客套的话反倒显得生疏而虚假。
吃过饭,赶忙来到公司。王秘书给他交代了具体工作内容及待遇,也没有签订《劳务用工合同》。
按照公司规定,来开拓公司上班,试用期半年。工资待遇,试用期按每月三十九元五角开,半年后转正定级。
虽然工资待遇不及建筑工地揽工汉高,毕竟是动笔杆子的白领。是他求之不得之事,已经很知足。
因复打部再过几天才能开业,他被暂时安排在发行部帮忙,主要是向外埠邮寄由《青城青年》杂志社主办的“刊授大学”给函授学员发放学习资料。
黄经理原本市团委工作人员,和《青城青年》杂志社领导本来就熟,这项业务自然由黄经理的开拓公司承揽到手。——眼下,想揽业务,没关系门都没有。
上班第一天,在团市委大礼堂一间大屋里,专心致志对照一本学员通讯录名册,按名册上标注的各刊授学员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姓名填写在一个个大信封套上,旁边另外二三个同事,往信封套内塞放一期刊授学员所需的教材、讲义及其他学习资料,再交到下一程序——封袋,盖好邮戳。最后送到附近的邮局寄往各地。
一个下午,王援朝除去中途上趟厕所,基本没离开一张桌椅,不停手填写信封上的邮寄地址和收件人姓名。他很珍惜这次工作机会,生怕失掉。在上班的第一天,尤其想表现出一种吃苦耐劳的品质,不敢一丁点偷闲。
那个下午,坐在一张桌椅前究竟写出过多少封信、封套,说不出详细数字。反正,刚从部门李部长那儿领来的一支圆珠笔,到傍晚下班时,油芯就见了底。
“五一”节一过,天气开始真正回暖。公司先前派去北京学习的几名同事从北京归来。公司已经在五塔寺东街租好一间临街铺面,简单布置过,“开拓公司复打部”正式挂牌运营。
复打部主要业务是承揽**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文件材料的打字、印刷业务。四五台铅字机械打印机,一台“泰山牌”速印机,一个保险柜挤放在一间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屋子里。
王援朝具体负责打印文稿的校对,和一些业务结算。晚上就住在门市部内,负责门市部的夜勤保卫。
也算是公司对他的照顾,既解决了吃住难题,还能每月增加十五块钱夜勤夜餐补助。
他从二姑舅的建筑工地把行李取回,特意新买了一些洗漱用具和床上用品,这里不同于原住的建筑工地宿舍。身份变了,不再是一身脏衣服,一堆破烂被褥的揽工汉。整天和文件、文字打交道的工作人,工作人得有工作人的模样。
公司买了张折叠床供晚上休息,到白天上班时间,把铺盖卷好放置墙角一个卷柜内,把床折叠起来,搁置墙角。等其他工作人员下班回去,趁晚上没人,自己动手把一床很脏黑的被褥拆洗干净,铺一块儿新床单。
转眼,王援朝在开拓公司复打部工作已经一个多月,每天忙于校对稿件,**部门业务。晚上闲暇时间,拿出王秘书送的《公文写作运用技巧》来翻翻。没多时,一般公文格式都能运用得得心应手。遇上个别单位送来的打印文件存在格式或文字错误,他就顺便给改正过来。有时还学习打字、印刷技术……
因为这个部门除他以外,清一色女同事,她们工作生活方面遇到困难,只要能帮上忙,他都主动帮忙。——农村人善于帮助人的品格不能丢。
每天复打部业务往来的现金收入都存放在墙角一只保险柜内,积存多了,傍晚时由另一名兼职会计送交回公司总部会计科。平时,保险柜内只允许存放一二百块现金,方便客户实时业务结算。
晚上,王援朝紧挨着保险柜,把折叠床展开睡上面,真遇上贼人进入,得搬开他的身子才能摸到保险柜。
一个星期天,忽然接到家里发来的电报:“父病发,见电速归”。
王援朝十分惊愕,正是一年当中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现在哪有钱给父亲治病。和二弟工地揽工一个多月,上次回去时只带回去几十块钱,已经都买了化肥。估计家里现在是一分钱也拿不出来了。
家里着急用钱,只能寄希望于自己这位在外的工作人,不然不会这么急发来这份电报。他必须回一趟家。
当时,也想过应该和单位请个假,可打**没人接,又没领导家的电话。事发突然,决定先回家看看再说,返回来后再和领导解释清楚。
再没多想其他,因自己手里没钱,便打开保险柜,从中取出一百元钱揣怀里,着急忙活赶往火车站。
怀揣一百元钱赶到火车站,逃票混进车厢。一路上心里犯着嘀咕:“会不会又像去年一样,得住进医院去治疗?真那样,一百块钱显然不够。哪里再去筹借千元医药费?——这干春季……”
回到家后,见父亲病情没想象的严重。
原来,前几天父亲出外面上厕所没戴帽子,受了凉,感冒引发咳嗽。请来大夫看过,吃过几副中药,病已经开始见好。
一路悬着的心彻底落到肚子里。
因昨天回家时没跟公司领导请假,担心公司着急,见父亲的病并无大碍,便把带回的一百元钱留给家里。第二天一早坐火车赶回公司。
等回到公司,发现单位同事都用异样眼神看他。
原来,星期天没打招呼突然离开公司。星期一早上,同事上班后不见他的身影,问讯半天无果,部门负责人将此事报告了公司黄经理。黄经理亲自和王秘书到复打部查看情况,并没发现异样,一时猜不出发生了什么事。众说纷纭,各种猜测都有:“只怪当初不摸底里,贸然将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委以重任,是不是趁星期天没人卷款跑路?”
——猜测往往从坏处开始。
“看后生挺实诚的。或许发生了什么事?”
“知人知面不知心!难道歹人都在脸上刻着字?为什么不吱声就没了踪影!”
“要不去他原来揽工的工地问问,看知道他家住哪儿不?”
……
黄经理毕竟久经沙场,他冷静分析:“先不要惊动太大,更不能报警。退一步说,即使他卷款溜了,不就是一二百块钱。或许真有什么急事,没来得及请假。再等几天看看,如果再还不回来,报警也不迟。”
但还是不放心,打发王秘书到建筑工地找到二姑舅说明情况。
二姑舅告诉王秘书:“你们放心,我的兄弟我了解,他肯定是有急事回家了,没来得及告诉你们。他很珍惜这次工作机会,不可能因为一二百块钱,把工作丢了。要不!我给他家拍封电报问问情况?”
还没等二姑舅抽开手发出电报,王援朝已经回到单位。他先到公司总部找到黄经理说明情况。
黄经理没过分责怪他,只是说:“事出有因,你也应该在单位留个条,省得人们担心!——一个人无缘无故失踪了。”
王援朝自怨:“自己怎就没想到?”
……
至于私下“拿”走的一百元钱,总经理让他给单位打个借条,算是因急事向公司借支款,以后慢慢从工资中分期扣还。
——事情这样过去了。
援朝、援越兄弟俩趁冬闲时节到首府城市建筑工地打工,留下一家四口人,依旧住单间小屋,不是太拥挤。
如今已经看到了希望:准备用来割门窗的木料现成堆放在院子里,过些时雇请两名木匠来解开板材、割好门窗。最迟等到明年夏天,就能搬进宽敞明亮的大间屋去住。一家人期待着好生活的来临……
进入冬季,王存祥忽然感觉身体出现异常,咳嗽时痰里带着些血丝。起初没在意,连续几天痰里的血越来越多,可吓坏了闺女和老伴儿。素清急忙主张给大哥、二弟捎话或写信,老人硬是不让:“老毛病了,到草枯时节就犯病,没大碍事。让老三去只几凹卫生院请王连祥大夫来,配几副中药喝下,能扛过去。”
虽然老人一直是老病人,但还从没住过医院。那时的农村人,除非得了不能行动的大病,一般舍不得花钱住医院治疗,何况这种慢性病。发病时找本地郎中吃上几副中草药汤,稍见病情有所回头,便连两三块钱一副的中药剂都舍不得再抓。
素清听命父亲,见三弟整天在外放羊辛苦,便没舍得让三弟去请大夫,自个儿骑自行车到只几凹卫生院,请来王大夫给父亲诊疗。
一连五个疗程,三*五一十五剂中草药汤进肚,仍不见病情回头。王大夫也借机推手,对素清说:“这次你大犯病,不像是一般的肺结核,他的病情可能开始转移。最好还是带他到县医院看看。那里医疗条件好,大夫水平高,只有查明病因,才能对症下药。”
听过王大夫安顿,素清没敢怠慢,也没有通知在黑河市建筑工地揽工的大哥和二弟,只安顿三弟好好在家照看,看顾母亲,把羊放好。
“明天我带大去医院检查一下病情!”
第二天一大早,一个女孩子家,骑一辆破旧自行车,驮着父亲到宝丰车站,乘坐火车进县城,让父亲住进绥西县医院。
而远在黑河市建筑工地揽工的王援朝兄弟俩,一直并不知道父亲犯病住院之事。
进入腊月后,天寒地冻,工地码了工,结算完工钱。一个冬天兄弟俩在工地前后干了五十多天活儿,除去饭费等开销,每人到手四十多元工资。
拿到工资当天,王援朝揣着连同二弟挣的共八十多元钱,跑到人民广播电台,花三十五元钱报名上了当时宣传最时髦的,被称作“没有围墙的大学”——“广播电视大学”。
报完名出来,怀揣一个《广播电视大学学员证》的小本本,和广播大学刊授部一同发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讲义》《**经济学教程》两本书,王援朝高兴得不得了。
如愿以偿,他终于圆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梦”,如今,自己也是一名大学生了。——究竟算几流大学?他不管,总归是大学。
报完名后,兜子里剩下不到五十元现金,其中的四十多元,是二弟挣下交由大哥保管的。
和二弟揣着给家里人买完礼品,买完车票后剩余的三十多元钱回到家后,才得知在一个多月前,父亲就住进绥西县医院。
家里全年地里的收成,除去买木料花去一百多元,及支出水费(浇地用水)、电费,剩余部分全部让妹妹拿去给父亲住院看病用,这还不够。前两天素清捎话回来,让母亲继续筹钱,并说父亲的病开始治愈,只等拿来钱和医院结清账务,就能出院回家。
很明白,他们带回的三十多元钱显然不够。眼下,有指望的就剩三弟给人放羊挣下的羊工钱。可按照惯例,只有等到来年农历二月二,羊倌儿下工日,方才结算头一年的羊工费。
可事到如今,只能提前登门各养羊户,向叔叔大爷婶子说清家里遇到实际困难,准备提前收取羊工钱,并再三保证:“叔叔婶婶们放心,没办法,只能提前预支大伙儿的羊工钱了,救命钱!不到不得已的地步不开这口。羊肯定给放到二月二,明年还接着放哩!……”除此之外,能有什么其他法子?
王援朝心里甚至连到谁家门上该说什么话都想好了。事不宜迟,连夜上门,各养羊户求婶子叫叔叔把困难跟大伙儿诉说若干遍,总算把羊户欠的羊工钱大部分收回来,五百多元。
第二天清早,王援朝带着收取到的羊工钱,连同和二弟(主要是二弟挣的)拿回来的共五百三十多元钱,赶火车到县医院,接父亲出院回家。
和医院结算完住院治疗费用,从家带的五百多元,已经剩下不足三百元。
他和妹妹素清抽空上了趟街,捡必需的置办了一些年货。顺便给素清、三弟各买了一件新衣服。起初妹妹不让买,说只给三弟买一件就行了。
——他还是硬着一同买了。
受了一整年,快二十的大闺女,过个大年没一件新衣服怎行?
置办完一些“年货”,顺便叫来一辆当地人戏称“驴尔加”的毛驴车送至火车站,赶下午上行的一趟火车回到宝丰镇。援越已经赶着一辆邻居家借来的毛驴车,正在火车站等候,接他们回家。
进入腊月,邻居铁小家雇回两个木匠,为自家当年建成的新砖屋割门窗。完工后,王援朝上门请木匠留下来,赶趁在腊月旧历年关前,终于把两间大屋的门窗割好并安装完毕。共一百五十元工钱先支付清一半,所欠另一半——七十多元工钱,说定第二年秋天收成下来,还清。
新制作的传统样式的门窗没糊窗户纸,没装窗玻璃,悬吊半空,下半部位该垒砌窗台的地儿依旧空着,悬空的门窗下,用几根细木棍顶住,不至于坠落。
数九寒天,动不成泥水活儿。只能等到第二年开春大地消融后,庄稼地农活儿稍显清闲时节,挤时间取土担水和泥,用已码放在东屋的土坯块儿垒砌好窗台墙,方考虑进行下一步的室内装修。
尚不敢奢望像邻居家一样,用青砖垒砌窗台墙。
要不是父亲犯病花钱,原准备一律用青砖精致垒成临面的窗台墙,在中间开一菱形池子,多漂亮。至少里软外硬,里面土坯垒砌,外面青砖包面,既省钱又美观大方的门面墙。父亲一病,花掉几堵青砖窗台墙的钱。
现在,甚至连准备明年开春起来买牲口和化肥的钱都花光了,还垒什么青砖窗台墙?
尽管这样,一家人还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父亲的病也好了,新门窗已经制作完毕。等爆竹一响,来年开春,垒砌好窗台、火炕、灶台,泥抹并粉刷过墙壁,一家人就能告别憋屈住过好几个年头的那间西小屋,搬进宽敞明亮的大正房。
这些活计儿不需要再花钱雇人,靠自家人动手就可以完成,只是时间问题。现在,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劳力问题不成问题,不花钱就能办成的事并不惆怅。
这个年,王援朝特意多买了几张红纸,在新割制门窗的每根窗框上都贴上对联。甚至连那几根支撑门窗的木棍上面也没空着。春联代表喜庆,贴满春联的院子,顿时喜气洋洋的气氛。私下特意安顿弟弟妹妹们,记住不要在老人面前表现出半点埋怨,更不要过年时提钱不钱,或收成多少此类话题,免得让大多心。钱,挣下是为花的,不管花在哪里,都值!父亲又能与我们过一个年,难道不值?钱花完,明年再挣!
病刚愈的老人面色红润,也尽量保持乐观情绪,带动家人过年时拥有好心情。中国人最讲究过年充满和谐喜气氛围,期望来年一年通顺,四季如意。
素清和母亲相帮着,把一家人的旧衣服和被褥通体拆洗一遍,洗旧换新!没钱买新衣服,把旧衣服洗洗,干干净净得照样过年。
援朝和援越趁着腊月别人家牲口闲着,借人家车马,抽空把院外的粪肥运到西北滩瓜茬地。看来,明年开春家里已经拿不出多少钱卖化肥施,只能拿不用花钱的农家肥开涮。
……全家人度过一个较为忙乱的腊月,乐融融的新年。
春节刚过,王援朝和二弟继续前往黑河市二姑舅的建筑工地去揽工。
去年,全家田地里种瓜和葵花,还有三弟当羊倌儿挣的工钱,及兄弟俩多半个冬天建筑工地揽工等收入。除去看得见的买木料、割门窗,和王援朝上广播电视大学报名花费三十五元外,几乎全用于父亲住院看病的费用。过年时,一家大小只给三弟和妹妹各做(买)一身新衣服,其他人布丝丝未挂。
一年四季,羊倌儿风里雨里滩里坡上放羊,除去大年三十、初一两天休息时间,包括刮风下雨天,没一天歇工。恐怕一个成年人都难以坚持,我们的小**硬是坚持下来。——还只是一个刚满十四岁的孩子。
娃娃放羊挣的大几百块工钱,大都用在父亲住院看病上。当老人,当兄长的实在过意不去,给买一件新衣穿身上,安慰一下孩子的童心。
原打算开春后准备买头耕牛和化肥的计划,都没实现,还欠下两个木匠七十多块钱的手工钱。
眼下农民种地,是往地里埋钱。光开春耕种,至少一二百元化肥投入。否则,地里不可能有好的收成。
看来,只能赶趁在春播前,兄弟俩再出去揽工一个多月,兴许能挣百二八十块钱回来,解燃眉之急。
到春季开播,兄弟俩再一起请假回来,紧凑着忙完家里春耕、春播活儿,留二弟援越在家,自己再返回工地继续揽工。
白昼逐渐变长,天气变得暖和,各建筑工地先后开工,都需要劳力。工地活儿紧,工人还加班干活儿,另挣加班工资,算是农民工的黄金季节。
现在,建筑行业可谓方兴未艾,发展得热火朝天。
去年冬天,王援朝站在施工的家属楼六楼顶部,四下眺望过,吊塔、提升机架遍布整个城市角落,一眼望不着边际。看看工地上,同样农民出身的同龄人,他们初中没毕业开始辍学进入建筑行业,每天能挣三块六毛二分钱的六级瓦工,一个月下来,连同加班,至少能挣到一百二三十块钱。
他没忘记,去年冬天二姑舅的承诺:识图、绘图、干工长,能挣更多。仔细权衡过后,便决定二弟留家从事农活儿,自己外面去闯。
去年一个冬天,因为天冷,王援朝一般很少出去街上观赏城市夜景。下班后一个人钻进住的“房间”,躺在被窝里看书、练笔。
开春后天气日渐变暖,下午下班,工地不加班,他就脱掉工装,洗把脸,换身行头上大街逛逛。一则是看看城市风景,更想认识这座首府城市。已是第二次走进这座首府城市,他要逐渐熟悉它。
城市的夜晚,街头路灯下,一对对恋人拥抱一起热吻,或依偎一块儿,坐在树下的条椅上热恋……
这一切他都不去关注,过往的公共汽车一闪而过,看见背影后面红油漆描着编号:1路、4路、5路、8路……,注意路边公共汽车站牌所标注的各路公共汽车起始站、终点站,及沿途经过的行进站点和运行路线,在随身带的笔记本上做下记录。回到住处,和保存的一张市内交通图比照。在地图上标清“林学院”“劳改干校”“农业学校”“青城大学”等向往地。
他想把这座城市整体装入胸中……
“1路公共汽车从火车站起发,途径新华广场、四毛、联营商场、公园西路、三里营,开往南郊终点站——南茶坊。”
“4路车从旧城出发,沿着中山西路、中山东路,经过市**、博物馆、古楼,一直开往林学院”。
“5路车从火车站发车,沿巴彦塔拉大街,经五四商场、交通学校,向南通往位于南郊的郊区**。”
……这几条线路沿途所经站点,已经熟稔于心。
去年冬天,他曾抽空乘坐1路车到南茶坊,再转乘8路车,去过位于昭君坟附近的农业学校,和位于小黑河附近的劳改干校。到那里看望在宝丰中学曾同班过的赵宝强和刘文斌同学,体验了一下曾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
现在他所在的建筑工地是给建筑科学院职工盖家属楼,地处整个城市中心地段。不远处是党委和**大院,向东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博物馆。那后蹄着地,前蹄腾空,仰天长鸣状,迎向朝阳的乳白色骏马腾飞雕塑,装点于博物馆一幢高大建筑屋顶。
连续几个傍晚,王援朝都出来大街上遛遛。注意到一些张贴在站牌、电线杆,或树干上的各类广告、启示(也有写成启事),内容五花八门。
过去,还没听过“广告”一词。想到小的时候在村里张贴过法院的“布告”。大红笔画在上面的“对号”和“叉号”具有多么大的威慑力。学校里,也出现过大字报、小字报和大型墙报。
怎么?形势一变,什么都跟着在变。
满大街“专治不孕不育,性冷淡,举而不坚,坚而不挺……”“祖传秘方,专治**、**、**短小……”广告,怎么这么多!当下人怎么了,这也要上广告?
也有招领、寻人、寻物启示和商品出售广告,招工招聘广告等。
受这些广告内容启发,王援朝忽然心动。昨晚上,找来十几页信纸,写成十几张出售自己的广告:
启示
本人,酷爱读书,喜欢写作,连续两年高考,仅以几分之差落榜,现屈就一家建筑工地揽工。欲找一家需要从事文秘、写作或宣传工作。有意者请联系青城市建筑工地。
——王援朝
启示最底下注明详细联系地址。
今晚,正趁着夜色,他把十几张出售自己的广告,贴在周围电线杆,或公共汽车站牌立杆上。动作像做贼似的,全部贴完后,迅速溜回自己所在建筑工地那间独自住的宿舍。内心不住地为自己的行为壮胆:“这么大个城市,谁认识你呀?”
“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转眼进入春分节气,北方白昼继续在延长,已经形成昼长夜短之情势,庄稼人又要进入春耕春播大忙季节。
兄弟俩向二姑舅请了几天假,要回村帮助家里春耕种植。
三弟**在农历二月二羊倌儿交接日没下工,继续一名羊倌儿,村里的羊群已经上升至二百多只。
自从出院回家,一个腊月整个正月,父亲基本是待在家里。除去上厕所,整天坐在热炕头上很少出门。他记着临出院医生一再安顿的话:“这种病,最见不得天寒着冷,遇冬寒季节,最好待在屋里不要出门,不要着凉。遇感冒就容易犯病”。
经过一个冬天住院治疗,老人的病明显缓和。至少每晚上能平躺着睡。不像前几年那样,到冬天,双腿跪炕上,双手抱拳支撑着脑袋,趴在枕头上一个晚上不住地咳嗽。
现在春暖花开,日渐回暖。遇上风和日丽气温回升的天气,父亲能趁出外上厕所的机会,在屋外逗留一会儿,甚至到街心和邻居们唠唠嗑。
在兄弟俩外出揽工期间,趁天不刮风的日子,留在家里的素清,一个人到地里把腊月大哥他们叼空运送到田里的粪肥撒开。等他们回来,再借用亲戚家牛犋耕翻一遍,耙磨两遍后,便能按时播种。
——毕竟女孩子,田地里使唤牲口劳作的活儿,得等男人们回来完成。
“春分讲麦”!等进入春分节令,河套川平原便开始进入春耕播种大忙季节。遍野牛犋犁耙在准备种麦子的田块儿忙活儿,听庄稼人“来、来、来”……“嘚、嘚、嘚”……“驾、驾、驾……吆——”……粗犷吆喝牲口的声音,能不是一曲动听交响?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已经歇息过好几个月的庄稼人,早按捺不住内心激动冲锋陷阵大干一番。
“买卖人靠算计,庄户人靠早起”。多一分耕耘,便多一份收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几年,调动起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各自谋划各的生产,各过各的光景。种什么,什么时候耕种,哪块儿地该上粪……一切是自己说了算。这才叫心情舒畅,满怀豪情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加大马力“**”。
年前,王援朝和家人商量着提前把今年的生产安排:“种过瓜的五亩瓜茬地庄户了利(收获)得早,末伏天及时翻过一犁。到秋天又复耕了一遍。完全抵得上压青(苗)地。即使不上化肥,不管种甚,肯定能长成上等好庄户!”
父亲一直是庄稼地里的能手,种地行家。虽病魔缠身,算计还是相当精明。他给孩子们提了个醒。
“明年把这五亩地种上小麦。小麦长到上过一遍锄开始分穗时,再套种葵花。等小麦收割后,及时施一次化肥,给地补充补充营养,到秋天,我敢肯定,虽是回茬葵花,要比烂地的直茬葵花收入还要高。这样,一块儿地,可收获两茬庄稼。”
经过几年的历练,二弟快变成一名老道庄稼人。他的提法得到大家一致通过。
等忙完春播前期土地打磨,并把五亩小麦播种完毕。因为距离莜麦、胡麻等其他夏田作物的播种还有一段时间。因惦记着建筑工地的重苦活儿,留二弟在家继续营务庄稼地,王援朝只身返回黑河建筑工地。
回到工地见到二姑舅,二姑舅惊喜地告诉他:“前段时间你刚请假回去,就有两个青年来工地找你。说是什么开拓公司的,看到什么启示后特意来工地找,单位正在招人。我告诉他们,你回老家种地去了,过几天回来。他们便留了地址,并让转告你,回来后直接去找他们。——你到底贴出过什么启示?”
惊喜后是一脸诧异,猜不准是好事,还是坏事。
其实,王援朝早把“启示”这码事忘得一干二净。当初闹着玩,没抱太大希望,做梦也没想到,真会有人找上门来要自己前去应聘。
他接过二姑舅递过来一张留有地址的纸条,上面清楚写着“黑河市开拓公司。地址:中山东路184号,黑河市团委院内,联系人:黄海滨”。
王援朝把随身带的行李随便扔在床铺上,不用换衣服,直接从工地大门出来,按照地址找到纸条上所写“黑河市开拓公司”的黄海滨经理。
黄经理五短身材,戴一副近视眼镜,看上去温文尔雅。他让办公室的另一人接待王援朝,并亲自在信纸上简单出了三道试题,要王援朝作答,算作是一次简单的招聘考试。
王援朝随指派接待他的人进了另外一间办公室。问过姓名,知道是王秘书。接过王秘书递过的试卷和笔,是三道关于日常公文写作格式的考题。顿时他感觉有点懵,平时看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类文章比较多,也试着给《青城青年》《辽宁青年》等刊物上投过稿,曾在一些省地级广播电台和一些报纸上发表过通讯报道类文章。
至于实用公文写作,特别是公文写作格式,他还没接触过。一时真是“狗吃刺猬——无从下手”的一副窘况。
在一旁候着的王秘书看出他的尴尬,善意提醒:“你刚从学校走向社会,确实没接触过此方面的专业知识。一时不知从何下手,能理解。……要不这样,干脆就你的擅长,自由发挥写一篇文章让黄经理读读!咱黄经理可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原在团市委工作,一直是吃笔杆子饭。这几年时髦下海经商,他停薪留职,办起这家‘开拓公司’。招收社会上的待业青年,重点是高考落榜青年。现在运营的有发行部、通联部、销售部。以后准备成立复打部,已经派人到北京学习打印技术,等这批人学习回来,复打部就正式运营,地方都选好了,设备也买回来。正缺一名文件审稿校对人员。”
看上去王秘书很和善,一副金丝框略带茶色的近视眼镜架在鼻梁上,文质彬彬地向援朝介绍单位情况。
“这,能行吗?”
面对眼前这位初次见面,且和善的领导,他心存疑虑。
“没事!其实黄经理很爱惜人才。我也是参加过几次高考的落榜青年,这几年跟了黄经理,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增长不少。不要怕,就你现有文采写一篇文章,主要想看文字功底。——至于公文写作格式,是死的。学习几天就能掌握,跟写请假条,或打个领条一样容易。”
一唠才知道,正是这位王秘书无意中看到他贴出去的“启示”,回来和黄经理说过,黄经理马上打发王秘书和另外一名办公室工作人员,按照“启示”所写地址找到建筑工地。
瞬间,援朝产生了遇到伯乐的那种知遇之恩,触景生情,思绪万千。下笔如神,不到一刻钟,一篇名为《伯乐与千里马》的文章交给王秘书。王秘书亲眼目睹过写文章的全过程,顺便从抽屉里取出一本《公文写作运用技巧》递给援朝:“这本书拿回去看看,尽快掌握一些常用公文基本写作格式。下午,就来公司上班吧!”
当天被通知到开拓公司上班后,王援朝内心的兴奋和激动劲别提了。没想到此事会如此顺利被通过,不免一种受宠若惊的恐慌,担心好事来得太快。
“谢谢王秘书!我回去收拾收拾,下午就能来这上班?黄总经理那……?”
他试探着征询王秘书的意见。
“黄经理忙,事就这么定了,不用惊动领导。你回去准备吧!下午,先来发行部帮忙发送邮件。暂先你还住在原来建筑工地。我们已在旧城区五塔寺东街租下一处铺面,过些时派出去学习的人回来,复打部就正式运营,到时,直接搬到那里去住!”
“好,好,好,这就去准备……领导再见……”
仿佛逃离似的,赶忙从办公室退出来。步行回到建筑工地找到二姑舅,把此次应聘过程诉说一番。高兴之余,二姑舅随口说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回楼上准备去吧。”
中午,二姑舅在一家饭馆设宴为他饯行。端起一杯酒对他能找到一份新工作表示祝贺,并鼓励他努力工作,干出成绩来。他怕喝上酒耽误事,象征性端起酒杯说过一番感谢话,感谢二姑舅盛情款待。
至于“受人滴水之恩,理当涌泉相报!”“来日有用得着兄弟的地方,尽管开口,兄弟在所不辞……”那些只有喝上酒才好意思说得出口的江湖客套话,没出现在今天场面上。他们还要每天见面,过于客套的话反倒显得生疏而虚假。
吃过饭,赶忙来到公司。王秘书给他交代了具体工作内容及待遇,也没有签订《劳务用工合同》。
按照公司规定,来开拓公司上班,试用期半年。工资待遇,试用期按每月三十九元五角开,半年后转正定级。
虽然工资待遇不及建筑工地揽工汉高,毕竟是动笔杆子的白领。是他求之不得之事,已经很知足。
因复打部再过几天才能开业,他被暂时安排在发行部帮忙,主要是向外埠邮寄由《青城青年》杂志社主办的“刊授大学”给函授学员发放学习资料。
黄经理原本市团委工作人员,和《青城青年》杂志社领导本来就熟,这项业务自然由黄经理的开拓公司承揽到手。——眼下,想揽业务,没关系门都没有。
上班第一天,在团市委大礼堂一间大屋里,专心致志对照一本学员通讯录名册,按名册上标注的各刊授学员通讯地址、邮政编码和姓名填写在一个个大信封套上,旁边另外二三个同事,往信封套内塞放一期刊授学员所需的教材、讲义及其他学习资料,再交到下一程序——封袋,盖好邮戳。最后送到附近的邮局寄往各地。
一个下午,王援朝除去中途上趟厕所,基本没离开一张桌椅,不停手填写信封上的邮寄地址和收件人姓名。他很珍惜这次工作机会,生怕失掉。在上班的第一天,尤其想表现出一种吃苦耐劳的品质,不敢一丁点偷闲。
那个下午,坐在一张桌椅前究竟写出过多少封信、封套,说不出详细数字。反正,刚从部门李部长那儿领来的一支圆珠笔,到傍晚下班时,油芯就见了底。
“五一”节一过,天气开始真正回暖。公司先前派去北京学习的几名同事从北京归来。公司已经在五塔寺东街租好一间临街铺面,简单布置过,“开拓公司复打部”正式挂牌运营。
复打部主要业务是承揽**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文件材料的打字、印刷业务。四五台铅字机械打印机,一台“泰山牌”速印机,一个保险柜挤放在一间不到二十平方米的屋子里。
王援朝具体负责打印文稿的校对,和一些业务结算。晚上就住在门市部内,负责门市部的夜勤保卫。
也算是公司对他的照顾,既解决了吃住难题,还能每月增加十五块钱夜勤夜餐补助。
他从二姑舅的建筑工地把行李取回,特意新买了一些洗漱用具和床上用品,这里不同于原住的建筑工地宿舍。身份变了,不再是一身脏衣服,一堆破烂被褥的揽工汉。整天和文件、文字打交道的工作人,工作人得有工作人的模样。
公司买了张折叠床供晚上休息,到白天上班时间,把铺盖卷好放置墙角一个卷柜内,把床折叠起来,搁置墙角。等其他工作人员下班回去,趁晚上没人,自己动手把一床很脏黑的被褥拆洗干净,铺一块儿新床单。
转眼,王援朝在开拓公司复打部工作已经一个多月,每天忙于校对稿件,**部门业务。晚上闲暇时间,拿出王秘书送的《公文写作运用技巧》来翻翻。没多时,一般公文格式都能运用得得心应手。遇上个别单位送来的打印文件存在格式或文字错误,他就顺便给改正过来。有时还学习打字、印刷技术……
因为这个部门除他以外,清一色女同事,她们工作生活方面遇到困难,只要能帮上忙,他都主动帮忙。——农村人善于帮助人的品格不能丢。
每天复打部业务往来的现金收入都存放在墙角一只保险柜内,积存多了,傍晚时由另一名兼职会计送交回公司总部会计科。平时,保险柜内只允许存放一二百块现金,方便客户实时业务结算。
晚上,王援朝紧挨着保险柜,把折叠床展开睡上面,真遇上贼人进入,得搬开他的身子才能摸到保险柜。
一个星期天,忽然接到家里发来的电报:“父病发,见电速归”。
王援朝十分惊愕,正是一年当中青黄不接的时候,家里现在哪有钱给父亲治病。和二弟工地揽工一个多月,上次回去时只带回去几十块钱,已经都买了化肥。估计家里现在是一分钱也拿不出来了。
家里着急用钱,只能寄希望于自己这位在外的工作人,不然不会这么急发来这份电报。他必须回一趟家。
当时,也想过应该和单位请个假,可打**没人接,又没领导家的电话。事发突然,决定先回家看看再说,返回来后再和领导解释清楚。
再没多想其他,因自己手里没钱,便打开保险柜,从中取出一百元钱揣怀里,着急忙活赶往火车站。
怀揣一百元钱赶到火车站,逃票混进车厢。一路上心里犯着嘀咕:“会不会又像去年一样,得住进医院去治疗?真那样,一百块钱显然不够。哪里再去筹借千元医药费?——这干春季……”
回到家后,见父亲病情没想象的严重。
原来,前几天父亲出外面上厕所没戴帽子,受了凉,感冒引发咳嗽。请来大夫看过,吃过几副中药,病已经开始见好。
一路悬着的心彻底落到肚子里。
因昨天回家时没跟公司领导请假,担心公司着急,见父亲的病并无大碍,便把带回的一百元钱留给家里。第二天一早坐火车赶回公司。
等回到公司,发现单位同事都用异样眼神看他。
原来,星期天没打招呼突然离开公司。星期一早上,同事上班后不见他的身影,问讯半天无果,部门负责人将此事报告了公司黄经理。黄经理亲自和王秘书到复打部查看情况,并没发现异样,一时猜不出发生了什么事。众说纷纭,各种猜测都有:“只怪当初不摸底里,贸然将一个来历不明的人委以重任,是不是趁星期天没人卷款跑路?”
——猜测往往从坏处开始。
“看后生挺实诚的。或许发生了什么事?”
“知人知面不知心!难道歹人都在脸上刻着字?为什么不吱声就没了踪影!”
“要不去他原来揽工的工地问问,看知道他家住哪儿不?”
……
黄经理毕竟久经沙场,他冷静分析:“先不要惊动太大,更不能报警。退一步说,即使他卷款溜了,不就是一二百块钱。或许真有什么急事,没来得及请假。再等几天看看,如果再还不回来,报警也不迟。”
但还是不放心,打发王秘书到建筑工地找到二姑舅说明情况。
二姑舅告诉王秘书:“你们放心,我的兄弟我了解,他肯定是有急事回家了,没来得及告诉你们。他很珍惜这次工作机会,不可能因为一二百块钱,把工作丢了。要不!我给他家拍封电报问问情况?”
还没等二姑舅抽开手发出电报,王援朝已经回到单位。他先到公司总部找到黄经理说明情况。
黄经理没过分责怪他,只是说:“事出有因,你也应该在单位留个条,省得人们担心!——一个人无缘无故失踪了。”
王援朝自怨:“自己怎就没想到?”
……
至于私下“拿”走的一百元钱,总经理让他给单位打个借条,算是因急事向公司借支款,以后慢慢从工资中分期扣还。
——事情这样过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