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材被封帝后,咋王朝出现盛世了? 第2127章

小说:废材被封帝后,咋王朝出现盛世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11-14 05:43:14 源网站:2k小说网
  ();

  他语气本平淡,至此却低声一叹:“这一笔……既刺士林,又讽朝制。”

  “可他并未激烈,只是点到为止,却令人无法辩驳。”

  “……不像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能写出来的。”

  许居正闻言,只低低念了一句:“‘为问答者,察士志也’……真好。”

  “陛下这是在说:礼,不是为外形而设,是为识人而设。”

  “朝堂诸官若皆只识礼仪而不识人心,那就等于背了书却不解其义。”

  他缓缓放下卷轴,沉声道:“今日之读,犹如照镜。我看这《国学纲要》,不止是写给士子的,恐怕,也是在写给我们这些当官之人。”

  一旁国子监祭酒年纪最长,眼睛虽花,然精神极振。

  他轻轻合上所阅的那卷“礼正篇”,语声缓缓:“许公之言极是。”

  “这本书,其实是要我们正本清源。”

  “科场之弊,不止在士子不学实事,也在我们这些主事者,早已忘了取士为何、教士为何。”

  “我们教他们记诵、教他们写策,却从未教他们如何入官、如何持己。”

  “而陛下写了。”

  他说着,语气已低沉至极。

  “我一生教书育人,讲四书、讲五经,从未有一日想过,竟要由一位帝王,反过来教我们‘何谓教育’。”

  一句话出,厅中诸人皆肃。

  谁也未曾料到,原本以为是皇帝一时心血之作的《纲要》,竟真真切切在内容上打动了他们,在立意上压服了他们,在格局上超越了他们。

  这一夜。

  许府西厢之中,纸卷未收,灯火通明。

  案前之人再无一人以“质疑之眼”看待这本书,只余敬意与佩服。

  他们皆知:

  这是陛下五年沉潜之后的第一击。

  也是给千年士道,重开大门的第一声雷。

  王府之内,灯影交错,香气四溢。

  深夏的傍晚热意未消,王擎重府中却是一片热闹。朱漆大门洞开,乐声悠扬,席设廊下庭前,十数张红漆长案横陈,玉盘珍馐,觥筹交错。

  **诸人皆聚于此,俱着便服,席上无拘无束,谈笑自若,似乎并不将今晨朝堂上的风波放在心上。

  王擎重居中主位,满面红光,手执银盏,一饮而尽,朗声笑道:“诸位,今日这一仗,打得漂亮!”

  “若论气势,咱们虽是‘请辞’,可在朝中,在天下人眼中,这可是堂堂正正的‘不与为伍’!”他拍案而起,笑声震天,“你看那小皇帝,如何能应得过来?礼部空了,兵部空了,三省六部,朝议堂堂,竟一夕成空。”

  “他,拿什么来撑?”

  一众**成员哄堂大笑,卢修礼斜倚席侧,扯着酒巾抹了把嘴,道:“王公此言极是。那小儿不过一介毛头小儿,今日还敢罢我等?哼,等他明日就知天高地厚。”

  “正是。”裴景台将酒一举而尽,神色满是痛快,“我等今日这一步,实为退中之进。叫他短短数日,便自知朝政无人,焦头烂额,不来求咱们才怪。”

  陈荫仁亦笑:“且看陛下,能忍得几日?三日之内,若无我等调度,户部银账定乱,礼部贡籍断线,六部之中,能独立行走者,寥寥可数。”

  顾延平拈着一筷子酒肴,摇头叹道:“这不是咱们夸口,实事如此。如今朝堂之上,有几人敢不经咱们首肯行事?旧制在咱们手里,朝纲也在咱们手里。他若真想改朝换代,就得先问问这条龙椅肯不肯答应。”

  众人闻言,皆抚掌大笑。

  席间酒香四溢,牛肉酥嫩,鲈鱼蒸得喷香扑鼻,酒过数巡,气氛越发热烈。原本今朝刚被“罢黜”的一众大员,此刻却如庆功之时,怡然自得,笑语盈庭。

  林志远虽亦在座,却显得格格不入。他手中酒杯始终未举,面色虽不似往日紧张,却也难言放松。许是酒气薰人,他的额头隐隐冒汗,始终未说话。

  王擎重见状,眯眼一笑,道:“志远,你这是作何神情?今日之举,是咱们压制旧儒、夺得天子主动的第一步,你怎还忧心忡忡?”

  林志远迟疑了下,终究还是低声道:“非是我不信王公,只是……天子此人,与传言大不相同。”

  话音一落,众人眉头微挑。

  卢修礼讥笑一声,道:“不过一个少年,侥幸得位而已。陛下昔日在王府何等名声?你我心中皆知。纵是如今披了龙袍,骨子里还是那副纨绔性子,怎敌得过我等筹谋多年?”

  “是啊,”顾延平举杯相劝,“你我如今不在朝中,他便无将可用、无吏可依。除了向咱们低头,他还能做什么?”

  林志远眉头仍皱,却不再言语。

  而王擎重则大笑一声,道:“无妨,志远谨慎是好,但你且看好了——陛下顶多三五日,便得让人来请我重归朝中。我已吩咐下去,若他来请,便要当堂谢罪、三道圣旨、昭告天下,不然,此门不入!”

  众人闻言,再度鼓掌拍案,兴致高涨。

  王擎重将酒高高举起:“来!为今日之局,为**之势——饮!”

  “饮!”众人齐声高呼。

  杯盏碰撞如山响,宫灯下酒色斑斓,一如众人心头豪气,正酣畅淋漓。

  庭中,竹影摇曳,风动帘帐,暑意似也被这番热情驱散。

  然而,就在此刻,一阵急促脚步自廊下传来。

  “王公——王公在否?”

  来者乃是王府小厮,年不过十七八,脸色发白,跑得气喘吁吁。席间众人皆不以为意,以为不过是府中琐事,仍笑语不断。

  小厮却径直冲至王擎重身旁,俯身低声在他耳边耳语了数句。

  只见王擎重原本红光满面的脸色,顷刻间化作惨白,手中酒盏“叮”一声,自指间滑落,重重坠地,摔得粉碎。

  那一刹那,厅中仿佛有人掐住了琴弦,笑声、乐声、议论声,统统断成了无声。

  顾延平最先反应过来,皱眉问道:“王公,出了何事?”

  王擎重唇角轻轻颤动,似是想开口,又生生忍住。目光紧盯案几,却仿佛看穿了整座京城,神情沉沉,唇线绷紧。

  卢修礼亦觉异样,起身道:“王公,可是陛下有诏?还是朝中有变?”

  王擎重仍未作声。

  裴景台凑上前一步,欲问之再详,却见王擎重一抬手,将身前酒席尽数扫落于地,瓷器碎裂之声清脆刺耳,如冷雨击窗,惊醒众人。

  “……散了。”

  王擎重低声开口,只吐出两个字。

  众人皆怔住。

  卢修礼皱眉:“王公,您——”

  “我说——散了。”王擎重忽地猛然起身,面色铁青,转身便走,背影如覆霜之石,冷硬至极。

  席间所有人面面相觑。

  一人低声问:“到底……发生了什么?”

  无人作答,连那小厮也早被带走,空气仿佛冻结,杯盘狼藉一地,热闹一场,瞬息化为死寂。

  庭中风过,酒香尽散。

  而那“得意”的**诸人,脸上残留的笑意,尚未褪去,却已成惊愕的面具,僵在原地——如一场错判天下的梦,正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拦腰斩断。

  变局之风,似已从宫门之外,悄然吹入王府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