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材被封帝后,咋王朝出现盛世了? 第2096章

小说:废材被封帝后,咋王朝出现盛世了? 作者:佚名 更新时间:2025-11-14 05:37:52 源网站:2k小说网
  ();

  “六部以下,九寺七监之中,‘以私赂调官’已成积习,虽吏曹年年督察,却始终如割水捉影,形在法外。”

  “尤以地方官人转任京司最为棘手。”

  “地方以功调京,本为奖优;而近十余年来,转任者多非真正政绩卓著之人,反是钻营有术、背后荐引。”

  “致使京中官箴沉浮,实务之官屈居下列,擅长迎合者居于其上。”

  他顿了顿,微微仰首,看向李安石:

  “此弊久积,根深蒂固。陛下欲正朝纲,此事必不可回避。”

  “李大人若为吏部尚书,如何应此一局?”

  他这番话说得极重。

  不仅点出了吏部旧弊,更直指今日大尧官制之“信任危机”根源所在——吏道之不清、荐举之不公!

  这不是一道题,而是朝纲一隅的死结!

  魏瑞一字一句极稳极准,许居正、霍纲等人听来,俱觉额心发沉。

  霍纲低声咳了口:“这是魏公旧恨。”

  他知晓得最清楚——魏瑞当年曾数次上疏欲整顿推官制,却始终无法根除权贵输送之风。

  此题之难,不在答案,而在“答不得”——

  稍有偏颇,即落权臣之口实;

  若不言改革,又等于默认陋习。

  而此刻,李安石仍静静地站着,听罢,只是微一点头,目光平静如故。

  他沉默片刻,而后举步上前一小阶。

  “魏阁老之问,诚关吏政根本。”

  “臣不才,斗胆略陈一策,不敢言破局之法,惟以为先破其‘影’,再逐其‘形’,最后归之于‘章’。”

  这开口,殿中已然微动。

  “吏政积弊,皆有三层。”

  “其一为‘影’,即权势之所投、贿赂之所趋——譬如某部司主事荐举其子部调京;或地方有钱势之家与京吏暗通款曲。此‘影’,最难缉查,因其隐于人情之下,藏于旧律之外。”

  “破之之法,在‘阳署’。”

  “每岁部选三班,宜设‘荐举台’,明列所举之人之荐人、所调之职、荐言之理,由公署附于选册末页,登榜三旬,不许改动。”

  “此举虽不能绝私举,却可借群议而逼使荐人自守。”

  “其二为‘形’,即外形之实弊——如原州府之员,调至京司,往往未待三年即更任要职,未经逐级则骤然高升。此‘形’之害,表面合制,实则违章。”

  “臣以为,当设‘缓转例’。”

  “凡地方调任者,皆不得直升内阁中枢,须自外司、少曹起步,履历一年方许升擢。”

  “如此一则可磨锐气,二则可杜后门。”

  “其三为‘章’,即制度之乱。”

  “吏部所持选格,近年已屡改,不合一统。有人循例,有人特调,有人因恩典破格,有人因军功越位,久之章法紊乱,令民间及士子不知趋避。”

  “故臣建议,吏部须设‘一统选卷’,三年为期,由都察院、太常寺、礼部共议一律,择定上下三阶之进阶标准,勿因人制格,反受其害。”

  李安石语气不疾不徐,言辞虽有锐意,却极有节制,每句话后都略作停顿,便于群臣细思体会。

  殿上安静得诡异。

  魏瑞原本微蹙的眉,在他说到“阳署”与“缓转例”时微微一动,而当听至“选格统一”之议时,竟不自觉抬起头来,眼神中首次出现了动容。

  “阳署”“缓转”“一统”三策——虽非彻底改革,但却避开了正面撼动权贵的锋芒,改以制度公开、节制晋升、规范章法三路并进,皆属可行之法,且有实际落地之可操作性!

  最要紧的是——

  他说得坦然,答得克制,却又不回避问题的核心。

  他并不“讨好”,亦不“绕路”,只就制度本身寻因析果。

  魏瑞的眼神,渐渐变了。

  他沉默良久,忽然对李安石躬身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