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医神 第181章:基因陷阱·双生危机

小说:咸鱼医神 作者:轻敲重捶 更新时间:2025-11-13 21:27:33 源网站:2k小说网
  ();

  手指刚触到识别器,屏幕闪了一下。

  【检测到陈氏血脉,权限验证中……】

  陈砚没动。

  火光从背后照过来,把他的影子压在门上,像一堵墙。

  他盯着那行字,直到它变成绿色,门锁咔的一声松开。

  金属门向内滑开,一股冷风扑面而来。

  里面没有火,也没有烟,灯光还亮着,是那种医院走廊用的白光,稳定得不像这艘破船该有的样子。

  他迈步进去,手里的手术刀贴着裤缝垂下。

  门在他身后合上,隔绝了外面的崩塌声。

  空气安静得能听见设备低频的嗡鸣。

  前方是一条短通道,尽头有间屋子,门开着,能看到半张操作台和一台还在运行的基因检测仪。

  他走过去。

  仪器屏幕上跳动着未完成的分析进度条。旁边放着一个便携式数据终端,外壳烧黑了一角,但电源灯还亮着。

  他正要伸手,身后传来脚步声。

  回头,林美媛站在通道口。

  她脸上有灰,右手臂包着临时绷带,口罩挂在脖子上,呼吸有点急。

  “我跟过来了。”她说,“侧舱还有点设备能用,我把基因仪抢出来了。”

  陈砚点头,让开位置。

  她走到终端前,把手里的仪器接上去,手指在屏幕上快速点了几下。

  “还能连上系统,但电量撑不了多久。”她抬头看他,“你要查什么?”

  “查我自己的血。”

  她顿了一下,明白过来。“你是说……那些克隆体用的根本不是普通供体,而是你本人的干细胞?”

  “十年前第一次献血开始,每一次住院抽血,都可能被他们拿去用了。”

  陈砚靠在墙边,左臂伤口又裂开了,血顺着布条往下滴,“我不是在追查实验,我是实验的一部分。”

  林美媛没说话,低头调出数据库目录。

  刚才他解锁的日志文件夹还在,标题是:“曙光计划—载体监控日志”。

  她点开,输入检索条件:样本来源=陈砚,提取类型=造血干细胞。

  系统加载了几秒,弹出一条时间轴。

  从2013年到今年,共47次记录。每次时间都精确对应他住院、体检或无偿献血的日子。最近一次是三个月前,备注写着:“常规活性维持”。

  她把屏幕转向他。“这不是采集,是定期补给。他们把你当成了活体仓库。”

  陈砚盯着那串日期,眼神没变。

  他知道这些年总有科室主动找他抽血,说是科研项目,数量也不多,每次就十毫升,他也就懒得拒绝。

  现在看,根本不是科研,是喂养。

  “为什么非得是我的血?”他问。

  “因为基因锁。”林美媛翻到另一份文件,“‘新体计划’的核心技术是神经图谱移植,但只有原始宿主的血液才能激活DNA匹配。其他人不行,连亲属都不行——除非是同卵双生。”

  “所以赵仙南要我活着。”

  “不止要活着。”她声音低下来,“他要你清醒,要你靠近这里。因为你每来一次,他们的克隆体就能多活九十天。”

  陈砚抬手摸了摸颈侧,那里有个旧针孔疤痕,三年前打疫苗留下的。

  现在想来,那次所谓的“流感筛查”,抽了他两管血,之后他就连续做了三次噩梦,梦见自己躺在玻璃舱里,睁不开眼。

  他收回手。“日志里有没有提意识同步?”

  “有。”她滑动屏幕,“第四阶段报告写明,克隆体在注入本体血液后,会出现记忆碎片回流。虽然不稳定,但已经有编号体能说出你小时候住过的街道名字。”

  陈砚闭了下眼。

  他想起刚才那个护卫队长临死前说的话:“你是钥匙,也是容器。”

  容器不是比喻。他们是真把他当成可以反复使用的生物原件。

  “能不能查到这些克隆体现在在哪?”他问。

  “正在尝试。”林美媛切换界面,试图连接外部服务器,信号条一闪就断。“屏蔽太强,船上没信号。只能本地分析。”

  她转头看他。“我们得先把数据导出来,否则等电源一断,什么都留不下。”

  陈砚走到控制台边,拔掉芯片连线重新接驳。这是他以前修战地电台的老办法,靠手动校准电流频率唤醒沉睡模块。

  屏幕闪烁几下,跳出一个子目录:【载体生理指标远程监控·实时链接】

  林美媛立刻点进去。

  地图界面弹出,上面分布着47个红点,集中在三个区域:西南山区某废弃医院、东海近海一艘改装货轮,还有一个在北方边境的地下设施。

  每个红点旁边都有编号和状态提示。

  大部分显示“休眠”,少数几个写着“待激活”。

  最下面一行标注:下次集体输血周期倒计时:7天23小时。

  “他们已经开始准备了。”林美媛说,“等时间一到,就会有人去取你的血。”

  陈砚盯着那个数字。七天后,就是新一轮收割。

  他忽然想到什么。“有没有可能,他们已经在用别的方法延长周期?比如提前注入冷冻干细胞?”

  “理论上可行。”她调出一份实验记录,“但他们试过三次,失败了。脱离本体九十分钟后的干细胞会迅速失活,必须现采现用。”

  “那就说明。”陈砚声音沉下去,“他们一定会再来找我。”

  话音刚落,头顶传来震动。

  不是船体断裂的声音,是螺旋桨的轰鸣。

  两人同时抬头。

  林美媛冲到窗边,往外一看,脸色变了。“无人机!”

  三架黑色飞行器正贴着海面接近,机身印着乌鸦图案,底部挂着横幅。

  她抓起终端往门口跑。“不能让他们靠近,EMP可能会触发!”

  陈砚拦住她。“别出去,外面没掩体。”

  他转身看向操作台,目光落在基因仪旁边的反光镜片上。那是仪器拆解后剩下的零件,边缘锋利。

  他拿起镜片,走到窗前,调整角度。

  阳光透过裂缝照进来,在镜面上折射出一道刺眼的光斑,正好扫过第一架无人机的摄像头。

  无人机晃了一下,航线偏移。

  第二架试图绕行,他又移动镜片,光斑追上去,直射镜头。

  第三架悬停不动,底部装置缓缓打开,露出一个小圆盘。

  “是信号干扰器!”林美媛喊,“快打断它!”

  陈砚扔掉镜片,抄起地上一根断裂的金属杆。他估算距离,用力掷出。

  金属杆划破空气,正中第三架无人机的旋翼。

  机器失去平衡,打着转撞向船体,炸成一团火球。

  另外两架见状拉升,迅速撤离。横幅在坠落时散开,飘向海面。

  林美媛趁机把所有数据复制到离线存储卡里。她拔下设备,递给陈砚。“都在这儿了,包括监控日志和定位信息。”

  陈砚接过卡,塞进胸前口袋。

  屋里安静下来。

  电源灯开始闪烁,设备陆续关机。只剩基因仪还在坚持,屏幕上的分析结果还没保存完。

  “还差最后一步。”林美媛指着屏幕,“我们得确认一件事。”

  “什么事?”

  “你和那些克隆体,是不是真的完全一致。”她看着他,“有没有可能,你也不是最初的那个人?”

  陈砚没回答。

  他走回操作台,撕下一段胶带,把存储卡牢牢粘在刀柄上。然后掀开袖子,用手术刀在手臂上划了一道。

  血流出来,他按住伤口,把血滴进基因仪的采样槽。

  机器启动,开始比对。

  进度条缓慢推进。

  50%……70%……90%……

  最后一格填满,屏幕跳出结论:

  【样本匹配度:99.98%】

  【差异位点:Y染色体末端缺失17碱基对】

  【判定:原始供体与克隆群体存在同一基因源头】

  林美媛松了口气。“你是本体。”

  陈砚看着那行字,突然说:“不对。”

  “什么不对?”

  “这个缺失。”他指着屏幕,“我父亲有过同样变异。家族遗传。但如果我是原始供体,为什么克隆体也能继承这种罕见突变?”

  她愣住。

  两人同时意识到一个问题。

  如果克隆体是从他身上提取细胞培育的,那它们不该有父系遗传标记。除非……

  培育起点不是他。

  而是更早。

  “有人在我出生前,就已经拿到了陈家的基因样本。”陈砚声音很轻,“不是王振海或赵仙南在复制我。是他们接手了一个早就开始的项目。”

  林美媛盯着屏幕,嘴唇发干。“你父亲……知道吗?”

  陈砚没答。

  他抬头看向房间角落,那里立着一个未启用的培养舱,玻璃罩上蒙着灰。他走过去,用手擦掉表面污渍。

  里面躺着一件东西。

  一件小小的、泛黄的婴儿襁褓。

  边上贴着标签,打印日期是1980年3月20日。

  标签下方有一行手写字:

  【第一代载体,编号00,存活时间:7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