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门开了。
陈砚走进档案楼B3层的临时实验室,脚步沉得像踩在水底。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陈年纸张与金属氧化混合的气味,像是从地底深处渗出的记忆。
他抬手将防水袋往怀里压了压,冷气顺着塑料边缘爬上指节,仿佛那硬盘不只是数据载体,而是某种尚未冷却的遗物。
他把硬盘**主机接口,动作轻而稳,如同处理一枚即将引爆的引信。
屏幕亮起蓝光,映在他瞳孔中,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门被悄然推开。
墙角那台老式光谱仪嗡了一声,电源指示灯闪了两下,又灭了——像是喘息未定便再度陷入昏迷。
“电压不稳。”
他低声自语,蹲下身去检查配电箱。
手指在接线端子间游走,触感粗糙而熟悉。
这地方的电路早就该报废了,可偏偏还能勉强运转,就像某些不该存在的秘密,总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苏醒。
他抽出别在腰间的手术刀,刀柄冰凉,刃口在幽光下泛着银白。
刀尖轻轻搭上**的接口,电流轻微跳动,一缕细小的火花跃起,仪器猛地一震,屏幕重新稳定下来。
“信号接通了。”耳机里传来林美媛的声音,“我进了药企的冷战档案库,正在调Gd-92合金资料。”
“快点。”陈砚盯着屏幕,“这地方的电撑不了太久。”
数据开始加载。
几秒后,一份加密文件弹出:《稀土元素钆在生物医疗中的禁用条例》,签署时间是二十年前,编号与父亲当年参与的项目一致。
“确认了。”林美媛说,“这种材料只用于军方绝密实验,民用渠道不可能获取。”
陈砚打开密封袋,取出从证据库带回的焦灰。
这里面混着一点金属碎片,是他用手术刀从燃烧残骸中刮出来的。
他将样本放入检测槽,启动扫描。
光谱图缓缓生成。屏幕上出现一条独特的波峰,标注为“高纯度钆残留”。
“不是偶然。”他说,“有人故意留下这个。”
“等等。”林美媛声音变了,“我刚调出绣庄的建筑图纸——你知道那些织锦机吗?它们的主齿轮纹路,和你手里那片碎片上的刻痕完全一样。”
陈砚放大碎片图像。边缘有细密凹槽,排列成环形。他调出父亲实验室门禁密码盘的老照片,对比结构。
七组凹槽,间距一致,旋转方向相同。
“这不是装饰。”他说,“是复制。他们把实验室的机械密码做进了织锦机里。”
“说明技术外流了。”林美媛语速加快,“而且是整套系统转移,包括设计逻辑。”
陈砚没说话。他想起小时候见过的那种老式织机,父亲曾带他去过城东一家私人绣庄,说是陈氏绣庄的合作单位。
那天他发烧,被放在偏房休息,醒来时看见父亲在和一个穿白大褂的人低声说话,桌上摊着图纸。
他低头看向自己的锁骨处。
那里有一道陈年伤疤,早年被流弹击中留下的。
此刻皮肤底下忽然发烫,像是有什么东西被唤醒。
“仪器读数乱了。”林美媛提醒,“你的生命体征影响了扫描频率。”
陈砚解开白大褂扣子,露出上身。锁骨位置浮现出淡蓝色脉络,一闪一灭,节奏和心跳同步。
“这反应……”林美媛快速敲击键盘,“我查到了一份残缺日志,提到‘钆基凝胶’曾用于战地神经修复,但受试者会出现组织荧光化现象。后来因为不可控风险被停用。”
“我父亲用过。”陈砚声音低下来,“八岁那年我在营地受伤,失血太多。他拿一支蓝色溶液打进我伤口,说能止血再生。当时皮肤下面就是这么亮的。”
“你是第一个活体应用案例。”林美媛语气变了,“他们不是在找模板。你在验证他们的技术能不能成功。”
陈砚拿起纱布,沾了一点残灰,轻轻抹在伤疤上。
蓝光骤然增强。
仪器警报响起。屏幕上原本杂乱的信号突然规整,变成一段规律闪烁的节奏。
“这是摩尔斯码。”林美媛立刻开始破译。
滴——滴——滴——
长——短——长——
一行数字跳出:04-17-33。
“日期。”她说,“四月十七号,三十三年?”
“不是年份。”陈砚盯着那串数字,“是我出生那天,到父亲实验室爆炸那天之间的天数。”
林美媛沉默了几秒。“他在给你留信息。这个组合不是随机的,是钥匙。”
“齿轮不是纹路。”陈砚关掉警报,“是密码盘的复制品。绣庄那些机器,每一台都在运行某种程序。”
“什么程序?”
“记忆唤醒。”他说,“只要体内有钆残留,靠近特定频率的机械运转,就会触发反应。”
他穿上衣服,拔下硬盘,塞进内袋。手套留在操作台上,上面还沾着一点灰。
“我得去一趟城东。”他说,“那家绣庄还在不在?”
“登记早就注销了。”林美媛说,“但地址还能查到,在老街十一号,现在是个私人仓库。”
“我去看看。”
“别一个人去。”她顿了一下,“林博士的人可能已经盯上那里了。”
“我知道。”陈砚走到门口,回头看了一眼屏幕。最后一行字还没删:“齿轮非纹,乃钥。”
他按下清除键。
灯光熄灭。
耳机里只剩电流声。
走了几步,林美媛的声音再次响起,很轻:“你不是模板……你是钥匙。”
通讯断了。
陈砚站在走廊尽头,手按在安全通道门把手上。头顶的日光灯忽明忽暗,像刚才实验室里的仪器。
他摸了**口钢钉,温度正常。
可锁骨那块皮肤还在发热。
电梯从楼下升上来,停在B2。脚步声没有传上来,但他知道有人在动。
他推开门,走入楼梯间。
台阶往下延伸,拐角处有一扇通风窗。风吹进来,带着外面城市的气味。
他一步步走下去。
二楼转角,地面有一小块水渍。他停下,蹲下身,用手指碰了碰。
不是雨水。
是油。
工业润滑油。
和绣庄织锦机用的一样。
他站起来,继续往下走。
一楼大厅空无一人。出口的感应门半开着,外面夜色沉沉。
他走出去,沿着墙边行走。街灯照不到这条巷子。前方五十米,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车窗贴膜,看不出里面有没有人。
陈砚没停下。
他绕过车尾,经过副驾驶一侧。
就在他走过的一瞬间,车窗降下一指宽的缝隙。
一股热风飘出,带着淡淡的金属味。
和钆燃烧后的气息一样。
门开了。
陈砚走进档案楼B3层的临时实验室,脚步沉得像踩在水底。
空气里弥漫着一股陈年纸张与金属氧化混合的气味,像是从地底深处渗出的记忆。
他抬手将防水袋往怀里压了压,冷气顺着塑料边缘爬上指节,仿佛那硬盘不只是数据载体,而是某种尚未冷却的遗物。
他把硬盘**主机接口,动作轻而稳,如同处理一枚即将引爆的引信。
屏幕亮起蓝光,映在他瞳孔中,像是一扇通往过去的门被悄然推开。
墙角那台老式光谱仪嗡了一声,电源指示灯闪了两下,又灭了——像是喘息未定便再度陷入昏迷。
“电压不稳。”
他低声自语,蹲下身去检查配电箱。
手指在接线端子间游走,触感粗糙而熟悉。
这地方的电路早就该报废了,可偏偏还能勉强运转,就像某些不该存在的秘密,总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苏醒。
他抽出别在腰间的手术刀,刀柄冰凉,刃口在幽光下泛着银白。
刀尖轻轻搭上**的接口,电流轻微跳动,一缕细小的火花跃起,仪器猛地一震,屏幕重新稳定下来。
“信号接通了。”耳机里传来林美媛的声音,“我进了药企的冷战档案库,正在调Gd-92合金资料。”
“快点。”陈砚盯着屏幕,“这地方的电撑不了太久。”
数据开始加载。
几秒后,一份加密文件弹出:《稀土元素钆在生物医疗中的禁用条例》,签署时间是二十年前,编号与父亲当年参与的项目一致。
“确认了。”林美媛说,“这种材料只用于军方绝密实验,民用渠道不可能获取。”
陈砚打开密封袋,取出从证据库带回的焦灰。
这里面混着一点金属碎片,是他用手术刀从燃烧残骸中刮出来的。
他将样本放入检测槽,启动扫描。
光谱图缓缓生成。屏幕上出现一条独特的波峰,标注为“高纯度钆残留”。
“不是偶然。”他说,“有人故意留下这个。”
“等等。”林美媛声音变了,“我刚调出绣庄的建筑图纸——你知道那些织锦机吗?它们的主齿轮纹路,和你手里那片碎片上的刻痕完全一样。”
陈砚放大碎片图像。边缘有细密凹槽,排列成环形。他调出父亲实验室门禁密码盘的老照片,对比结构。
七组凹槽,间距一致,旋转方向相同。
“这不是装饰。”他说,“是复制。他们把实验室的机械密码做进了织锦机里。”
“说明技术外流了。”林美媛语速加快,“而且是整套系统转移,包括设计逻辑。”
陈砚没说话。他想起小时候见过的那种老式织机,父亲曾带他去过城东一家私人绣庄,说是陈氏绣庄的合作单位。
那天他发烧,被放在偏房休息,醒来时看见父亲在和一个穿白大褂的人低声说话,桌上摊着图纸。
他低头看向自己的锁骨处。
那里有一道陈年伤疤,早年被流弹击中留下的。
此刻皮肤底下忽然发烫,像是有什么东西被唤醒。
“仪器读数乱了。”林美媛提醒,“你的生命体征影响了扫描频率。”
陈砚解开白大褂扣子,露出上身。锁骨位置浮现出淡蓝色脉络,一闪一灭,节奏和心跳同步。
“这反应……”林美媛快速敲击键盘,“我查到了一份残缺日志,提到‘钆基凝胶’曾用于战地神经修复,但受试者会出现组织荧光化现象。后来因为不可控风险被停用。”
“我父亲用过。”陈砚声音低下来,“八岁那年我在营地受伤,失血太多。他拿一支蓝色溶液打进我伤口,说能止血再生。当时皮肤下面就是这么亮的。”
“你是第一个活体应用案例。”林美媛语气变了,“他们不是在找模板。你在验证他们的技术能不能成功。”
陈砚拿起纱布,沾了一点残灰,轻轻抹在伤疤上。
蓝光骤然增强。
仪器警报响起。屏幕上原本杂乱的信号突然规整,变成一段规律闪烁的节奏。
“这是摩尔斯码。”林美媛立刻开始破译。
滴——滴——滴——
长——短——长——
一行数字跳出:04-17-33。
“日期。”她说,“四月十七号,三十三年?”
“不是年份。”陈砚盯着那串数字,“是我出生那天,到父亲实验室爆炸那天之间的天数。”
林美媛沉默了几秒。“他在给你留信息。这个组合不是随机的,是钥匙。”
“齿轮不是纹路。”陈砚关掉警报,“是密码盘的复制品。绣庄那些机器,每一台都在运行某种程序。”
“什么程序?”
“记忆唤醒。”他说,“只要体内有钆残留,靠近特定频率的机械运转,就会触发反应。”
他穿上衣服,拔下硬盘,塞进内袋。手套留在操作台上,上面还沾着一点灰。
“我得去一趟城东。”他说,“那家绣庄还在不在?”
“登记早就注销了。”林美媛说,“但地址还能查到,在老街十一号,现在是个私人仓库。”
“我去看看。”
“别一个人去。”她顿了一下,“林博士的人可能已经盯上那里了。”
“我知道。”陈砚走到门口,回头看了一眼屏幕。最后一行字还没删:“齿轮非纹,乃钥。”
他按下清除键。
灯光熄灭。
耳机里只剩电流声。
走了几步,林美媛的声音再次响起,很轻:“你不是模板……你是钥匙。”
通讯断了。
陈砚站在走廊尽头,手按在安全通道门把手上。头顶的日光灯忽明忽暗,像刚才实验室里的仪器。
他摸了**口钢钉,温度正常。
可锁骨那块皮肤还在发热。
电梯从楼下升上来,停在B2。脚步声没有传上来,但他知道有人在动。
他推开门,走入楼梯间。
台阶往下延伸,拐角处有一扇通风窗。风吹进来,带着外面城市的气味。
他一步步走下去。
二楼转角,地面有一小块水渍。他停下,蹲下身,用手指碰了碰。
不是雨水。
是油。
工业润滑油。
和绣庄织锦机用的一样。
他站起来,继续往下走。
一楼大厅空无一人。出口的感应门半开着,外面夜色沉沉。
他走出去,沿着墙边行走。街灯照不到这条巷子。前方五十米,一辆黑色轿车停在路边,车窗贴膜,看不出里面有没有人。
陈砚没停下。
他绕过车尾,经过副驾驶一侧。
就在他走过的一瞬间,车窗降下一指宽的缝隙。
一股热风飘出,带着淡淡的金属味。
和钆燃烧后的气息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