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医神 第163章:袖扣定罪,血色配对

小说:咸鱼医神 作者:轻敲重捶 更新时间:2025-11-13 21:27:33 源网站:2k小说网
  ();

  陈砚站在巷口,黑色轿车的热风还在鼻尖残留。

  他没回头,脚步也没停。

  五十米外就是城西老街,路边一家典当行亮着昏黄的灯。

  门铃响了一声,老板从柜台后抬起头。是熟人,父亲当年的学生家属,这地方曾是旧派医生传递消息的中转点。

  “要查一段监控。”陈砚把白大褂拉链拉高,声音低,“三小时前,有人卖过一枚祖母绿袖扣。”

  老板没问为什么,转身调出录像。

  画面里一个戴口罩的男人走进来,右手插在口袋里,左手递出一个小布袋。

  柜员打开,里面是一枚镶嵌祖母绿的银质袖扣。镜头扫过背面,一闪而过——有个极细的“陈”字刻痕。

  陈砚掏出随身携带的遗物袋,倒出另一枚袖扣。

  两枚并排放在柜台上,材质、切割纹路、重量一模一样。

  内圈编号连续,像是成对打造。

  “东西哪来的?”他问。

  “说是家传的。”老板摇头,“登记信息被删了,只留下时间戳。”

  陈砚收起袖扣,转身离开。

  刚走到门口,手机震动了一下。周慧萍发来一条短讯:照片找到了,来急诊值班室拿。

  他绕到医院后门,避开主楼监控区。

  走廊空荡,只有护士站传来翻病历的声音。

  周慧萍站在值班室门口,手里捏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这是你妈结婚那天拍的。”她压低声音,“我翻了档案室的老相册,这张差点被销毁。”

  照片上人群拥挤,新娘穿着素色旗袍,笑容温和。

  陈砚的目光落在角落一名年轻医生身上。那人穿着白大褂,低头站着,袖口别着一对袖扣——左边那颗宝石不见了,只剩空托架。

  形状和典当行那枚完全吻合。

  “这个人……”陈砚盯着照片。

  “姓张,原是法医系实习生,后来调去司法系统,专管死刑执行的医疗流程。”

  周慧萍说,“二十年前你爸被执行那天,他是现场值班医生。”

  陈砚手指收紧。那个画面又回来了——注射室,灯光惨白,穿白大褂的人低头操作针管,右手小指微微蜷缩,袖扣反射出一道冷绿色的光。

  “他还活着吗?”

  “不知道。”周慧萍摇头,“人事档案查不到,司法局那边记录加密了。我刚查了一半,电话就响了,对方说再查下去,就让我儿子出事。”

  她顿了顿,“但我查到一件事。你爸行刑前夜,有人在珠宝铺买了两枚同款袖扣。付款记录显示,买家就是这个人。”

  陈砚沉默片刻,转身走向楼梯间。他需要原始影像。

  二十分钟后,他在一间废弃的设备间接入司法局外围监控数据库。

  画面跳转,时间定位到二十年前的深夜。

  一家已关闭的珠宝店门口,一名穿风衣的男人走进店内,右手始终藏在袖中。

  出来时,手里多了一个小盒子。

  面部模糊,但左腕上的袖扣清晰可见——缺了一颗宝石。

  陈砚截取片段,放大那只手。

  小指末端明显短了一截,断面呈斜角,不像工伤造成的平整截肢,更像是童年时期切除后经过修整。

  他打开另一个文件夹,调出几个月前地下实验室监控截图。

  那是王振海秘密培育的克隆体第一次苏醒的画面。

  镜头短暂扫过右手——右小指远节缺失三分之一,骨骼愈合角度与照片中的残缺完全一致。

  不是巧合。

  是复制。

  他抽出手术刀,轻轻划开照片上那只手指的边缘。

  刀尖沿着虚拟皮肤切入,模拟解剖路径。断口斜度、肌肉附着点、骨节比例……全部吻合。

  “他们用这个人的身体数据做了模板。”他低声说,“不是随机选的。是故意的。”

  为什么选他?

  陈砚闭眼回想父亲被执行的全过程。

  那个医生动作机械,几乎不抬头。但在针管推入静脉的一瞬间,袖扣反光闪过镜头。

  那一刻,监控信号出现短暂波动。

  像是一种触发。

  他突然意识到什么,迅速打开手机,回放典当行的视频。

  男人出售袖扣时,左手暴露在镜头下。

  他反复播放那一秒,终于看清——右手从口袋抽出时,袖口滑落,露出手腕内侧一道浅疤。

  位置,和克隆体身上的标记相同。

  这不是单纯的证物重现。是引导。

  有人知道他会认出这枚袖扣,知道他会追查,所以把线索放出来,等着他一步步走进真相的核心。

  陈砚靠墙坐下,把母亲留下的那枚袖扣攥在掌心。温度慢慢传上来,带着一点熟悉的凉意。

  周慧萍走了进来,手里拎着一个保温饭盒。“吃点东西。”她说,“你从昨晚就没合过眼。”

  “不用。”他没动。

  “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费心费力地帮你吗?”她把饭盒放在桌上,“十年前,你爸救过我丈夫。肝衰竭,所有人都说没救,是他连夜做人工分流,硬把人拖回来的。后来他出事,没人敢说话,我也没胆量。但现在……我不想再装看不见了。”

  陈砚看了她一眼,没说话。

  “你要查到底?”她问。

  “已经没退路了。”他说。

  周慧萍点点头,起身准备离开。走到门口时停下,“还有一件事。那个张医生,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三年前,参加一个医学伦理听证会。会上他提到一句奇怪的话——‘完美的医者,不该有情感负担’。”

  陈砚眼神一凝。

  这句话,和林博士的理念完全一致。

  他立刻调出听证会录像,找到那段发言。

  张医生坐在后排,戴着口罩,只露出眼睛。但当他抬起手翻文件时,袖口再次露出那枚袖扣。

  陈砚逐帧分析他的动作。左手写字,右手稳定支撑桌面。

  可每当情绪波动,右小指就会不受控制地抽搐一下。

  和克隆体的神经反应模式相同。

  他把两张图像并列投影在墙上:一边是二十年前的行刑医生,一边是克隆体苏醒时的手部特写。骨骼结构、肌肉走向、疤痕位置,重合度超过九成。

  “不是模仿。”他低声道,“是同一个模型。”

  手机突然震动。林美媛发来一条加密消息:司法局刚调阅了你的体检档案,项目包括钆元素沉积检测。他们开始确认匹配度了。

  陈砚盯着屏幕,手指缓缓握紧手术刀。

  他们不怕他查。

  因为他们早就准备好,让他查到这一刻。

  这才是真正的陷阱。

  他站起身,把两张照片撕下,贴在墙上。用红笔圈出那只残缺的小指,又在旁边写下一行字:谁执行了死刑,谁就在制造下一个“我”。

  周慧萍站在门口,看着他贴照片的动作。

  “你要做什么?”她问。

  “找到他。”陈砚说,“现在他还只是个影子,但只要他还在用那双手做事,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如果他已经死了呢?”

  “那也得挖出来。”他说,“骨头也要说话。”

  周慧萍没再问,转身走了出去。

  房间里只剩下陈砚一个人。他拿出母亲的袖扣,轻轻放在桌角。另一枚从典当行带回的,他放进密封袋,塞进白大褂内袋。

  刀锋在指尖划过一道浅痕,血珠渗出来。他滴在照片上那只残缺的手指旁。

  红色顺着纸面晕开,刚好盖住断口的位置。

  像一次补全。

  也像一次宣判。